close

 

【江】

﹝江干﹞◎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江皋』條目。

﹝江水東流﹞◎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雲悟茂猛〉

……比喻時間如流水般快速的流去。語出《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中之一段。

這闋詞出自於中國最不幸君王之一的李後主手中。作這闋詞時,李煜的身分是俘虜,國破家亡的痛楚、身分轉換的哀戚流露於字裡行間,使得這闋詞讀來格外悽楚。甚至有傳言說,李煜就是因為這闋詞而喪生。那天是七月七日,也是李煜的生日,雖然當時的李煜已經不再是一國之君,而只是個俘虜,但是受到軟禁的他,其實還是得到一定程度的禮遇。那天,李煜就在被軟禁的住所中,命歌妓們唱這闋〈虞美人〉,沒想到,竟然被宋太宗知道了。宋太宗聽出詞裡的涵義,一氣之下,派人賜牽機藥給李煜,李煜就這樣被毒死了。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闋李煜的「絕命詞」吧!

詞的開頭以問答形式呈現,表達出李煜對於蒼天的無盡疑問。身為一個才人,李煜無疑是文壇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然而,生為一個君王,李煜卻是一個可憐的庸君。國家在他的手上滅絕了,身為俘虜的他,望著這一片美好的景色,春花秋月,原本是該引起文人無限詩意的,而今看來,卻是無限的惆悵,因為家已不成家,而國早已灰飛湮滅了。於是,詞句一轉,便回頭問起人事:「往事之多少?」人生的短暫無常,不正如春花秋月一樣,轉眼消逝不復見。更悲慘的是,春花秋月是個不盡的循環,而人生呢?何時才可以讓李後主重享帝王的光環呢?俞平伯的《讀詞偶得》指出三四句與一二句屬「隔句相承」,第三句的「又東風」就像是在回應第一句的「何時了」;第四句的「不堪回首」則是回應第二句的「知多少」。春去秋來昨夜「又」東風,如此無盡期的循環,就彷彿是人世間不堪回首的往事一般,悲恨相續而無結束的一天。如同白居易《長恨歌》中說的:「此恨綿綿無絕期」,不堪回首的前塵舊夢就在這寧靜的夜晚中,伴著亡國心痛,持續蔓延著。

既然回想到故國,故國的景色就這樣活生生地躍然眼前。同樣在這明月之中,李煜想著,那江南的宮殿裡,那精雕細琢的欄杆,那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是往日的模樣吧!只是,那些住在宮中的人呢?都變了……。景物依舊,而人事卻已全非。往日的種種,早已隨著國破家亡而埋藏在回憶中。回想著昔日情景,悲從中來,再見到眼前的景色,不僅無心欣賞,反而更是愁緒難散。在這往復迴轉的憂思難平中,就正如李清照《聲聲慢》所說的:「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而究竟李煜的愁有多愁呢?就像他說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多不少,剛剛好就像一條江這麼多。就字義而言,將「愁」比擬成一條江水,奔放傾肆,而且還是向東流的春水,不舍晝夜、綿密不盡;就詞的格律平仄而言,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使人讀來起伏頓挫,更是有如江水奔流一般。如此深情並茂的詞句,襯得李後主的心情更為悲愁,也擾得讀者鬱悶難解。

王國維曾稱李煜的詞為「血書」,在這闋詞中更可看出李煜詞中血淚。身為一個亡國之君,即使處境並非真是囚於牢籠之中,但是他的心情卻是比一個囚犯更為不堪的。一個君王處於這種地步,或者會像劉阿斗那樣樂不思蜀,或者會像句踐那樣臥薪嚐膽,要說像李煜這樣敢大膽陳詞,將心中悲戚溢於詞中的,還真是不多見了。要說他是用「赤子之心」寫「天真之詞」嗎?或者只能說是他那顆「善感多情」的文人之心,太不適合放在一個應該要「精明幹練」君王的身上吧!語見《傳統中國文學‧五代‧李煜‧虞美人賞析》一文。

﹝江水東流何已月﹞◎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雲悟茂猛〉

……本句為前一句「風煙遙望喑嗚咽」之續意;因此哀嘆著世人,為何不能珍惜現在所能擁有的生命與肉體,好好的體悟聖理玄妙真傳,參透世間之一切都是短暫,而且是虛幻、不真實的,就如同江水已隨波而東去,一點一滴都在消耗著生命中的最純潔的靈性與最有可能成就聖業的肉體;時光飛逝,百年歲月,倏忽而過,不從當下開始珍惜,一旦肉體開始衰敗之際,再來想好好修行,那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沒有肉體是成不了佛的,沒有清朗的靈性也是修不了道的,誰也不知什麼時候生命會結束,趁著當下,就在此時此刻,發奮精進,實心修行,方不枉來人間走一趟,也才不負天恩師澤降道傳道於吾輩之大恩大德。

﹝江水連天楚客淚  波河動地漢兵泣﹞◎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五教聖人〉

……江水連天於無所作為於社稷,所以楚客飆淚;波河動地於無可逆料的未來,所以漢兵悲泣。一則淚,再則泣,都是在陳述戰爭造成哀痛逾恆的悲嘆。或許我們從楚漢相爭的故事就能明白本詩的用意;楚的敗亡,造成全軍覆沒與血流成河的結果;而漢王的得鼎天下,也是將士們的前仆後繼且血流成河才造就了西漢王朝的鼎立。不管是楚霸王的烏江自刎結果,還是漢高祖的西漢王朝統一,受傷最重或者家破人亡的還是平民百姓與戰場上的兵卒。權力與富貴,高官與厚爵,是戰勝一方與上位者應得的待遇,問題是,楚客的淚與漢兵的泣,換來的是什麼?令人省思。江水連天與波河動地,引喻的是,戰場的遼闊,規模的巨大,加上廝殺時的驚心動魄,血流成河的觸目驚心,仙佛在此用的詩辭之恰到好處,令人讚嘆。

﹝江表﹞◎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長江以南的地方。因為從中原南望,其地居長江之外,故稱為「江表」。

﹝江皋﹞◎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江邊、江岸。《文選‧謝靈運‧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遠巖映蘭薄,白日麗江皋。」亦稱為「江干」。皋,音 ㄍㄠ

﹝江渚﹞◎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十八羅漢‧聖訓‧注〉

……江中小陸地。亦指江邊。《唐‧李紳‧渡西陵十六韻》:「海間凝霧暗,江渚溼雲橫。」《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不爭他江渚停舟,幾時得門庭過馬?」

﹝江湖﹞◎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江河湖泊,三江五湖。《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乃乘扁舟,浮於江湖。」《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吳,安有不勝之理?』尚書劉曄曰:『……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

﹝江漢﹞◎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長江和漢水的合稱。《詩經‧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文選‧謝靈運‧鄰里相送方山詩》:「雲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

﹝江樓﹞◎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濟公活佛‧聖訓‧注〉

……矗立於江邊的樓房。

﹝江關﹞◎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猶言海內。《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一》:「庾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列】

﹝列列﹞◎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行列分明。《文選‧潘岳‧懷舊賦》:「巖巖雙表,列列行楸。」

﹝列谷爭譏  群峰竦誚﹞◎六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

……語出《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萬谷眾峰,都相議論譴責。

﹝列星﹞◎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見『列宿』條目。

﹝列侯﹞◎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漢代所封的爵位。異姓功臣受封為侯者稱為「列侯」。《漢書‧卷四‧文帝紀》:「臣謹請陰安侯、頃王后、琅邪王、列侯、吏二千石議,大王高皇帝子,宜為嗣。願大王即天子位。」或稱為「通侯」、「徹侯」。

﹝列聖﹞◎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歷代的聖人賢士。《文選‧左思‧魏都賦》:「先王之桑梓,列聖之遺塵。」《三國演義‧第六回》:「於太廟基上,草創殿屋三間,請眾諸侯立列聖神位,宰太牢祀之。」

﹝列宿﹞◎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群星。《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亦作「列星」。

﹝列署﹞◎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百官之署。《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屯坊列署,三十有二。」《呂延濟‧注》:「列署,百官諸曹。」《唐‧王維‧送鄭五赴任新都序》:「搢紳先生,居多結友,諸曹列署。」

﹝列壑﹞◎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所有的山谷。壑,谷、溝。如:「丘壑」、「溝壑」、「千山萬壑」。《唐‧王維‧終南山詩》:「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

【奸】

﹝奸宄﹞◎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違法作亂的人或事。《書‧舜典》:「蠻夷猾夏,寇賊奸宄。」《孔傳》:「在外曰奸,在內曰宄。」《孔穎達‧疏》:「又有強寇刼賊外奸內宄者為害甚大。」《左傳‧成公十七年》:「臣聞亂在外為奸,在內為軌。禦奸以德,禦軌以刑……德刑不立,奸軌並至。」《陸德明‧釋文》:「軌,本又作宄。」《唐‧陳子昂‧上軍國機要事》:「遂令綱紀日廢,奸宄滋多。」亦作「奸軌」、「姦宄」、「姦軌」。宄,姦邪、作亂。《說文解字》:「宄,姦也。外為盜,內為宄。」《段玉裁‧注》:「姦宄者通偁,內外者析言之也。凡盜起外為姦,中出為宄。」《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七》:「毋習賭博,毋奸宄竊盜。」音 ㄍㄨㄟˇ

﹝奸臣﹞◎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四大菩薩‧聖訓‧注〉

……見『姦臣』條目。

﹝奸佞﹞◎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聖訓‧注〉

……見『姦佞』條目。

﹝奸利﹞◎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指非法謀取的利益。《韓非子‧奸劫弑臣》:「百官之吏,亦知為姦利之不可以得安也。」《漢書‧王莽傳下》:「天下吏以不得奉祿,並為姦利,郡尹縣宰家累千金。」《唐‧陳子昂‧諫雅州討生羌書》:「往年益州長史李崇真將圖此奸利,傳檄稱吐蕃欲寇松州,遂使國家盛軍以待之,轉餉以備之。」《明史‧後妃傳二‧孝宗孝康張惶後》:「鶴齡延齡並注籍宮禁,縱家人為奸利,中外諸臣多以為言,帝以後故不問。」

﹝奸狡﹞◎六十三年七月三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奸詐狡猾。《明史‧卷一三八‧開濟傳》:「濟奏事時,置奏劄懷中,或隱而不言,覘伺上意,務為兩端,奸狡莫測。」。

﹝奸軌﹞◎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違法作亂的人或事。《書‧舜典》:「蠻夷猾夏,寇賊奸宄。」《孔傳》:「在外曰奸,在內曰宄。」《孔穎達‧疏》:「又有強寇刼賊外奸內宄者為害甚大。」《左傳‧成公十七年》:「臣聞亂在外為奸,在內為軌。禦奸以德,禦軌以刑……德刑不立,奸軌並至。」《陸德明‧釋文》:「軌,本又作宄。」《唐‧陳子昂‧上軍國機要事》:「遂令綱紀日廢,奸宄滋多。」亦作「奸宄」、「姦宄」、「姦軌」。

﹝奸淫﹞◎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姦淫』條目。

﹝奸偽﹞◎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見『姦偽』條目。

﹝奸猾﹞◎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奸詐虛偽。《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只怕曹操奸猾,如何去得?」《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當下黎教士聽他這般說得奸猾,心中很覺動氣。」亦作「奸滑」。

﹝奸滑﹞◎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奸詐虛偽。《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則為您奸滑狡佞將心昧,你但舉意我早先知。」《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那些奸滑的,心裡想著同方家做親。」亦作「奸猾」。

﹝奸慝﹞◎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邪惡。《明史‧卷二五八‧姜埰傳》:「士子作文,高談孝悌仁義,及服官,恣行奸慝,此科目之病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農夫見莠,其必鋤也。」亦作「姦慝」。 

【伐】

﹝伐木﹞◎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六章。砍伐樹木之意。

﹝伐性﹞◎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殘害身心。《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秉牘以驅齡,灑翰以伐性,豈聖賢之素心。」《宋•辛棄疾•  滿江紅•漢水東流詞》:「馬革裹屍當自誓,娥眉伐性休重說。」

﹝伐命﹞◎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戕害性命。《抱樸子‧內篇‧暢玄》:「冶容媚姿,鉛華素質,伐命者也。」

﹝伐柯﹞◎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持斧砍伐樹木來作斧柄。《詩經‧豳風‧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文選‧陸機‧文賦》:「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

﹝伐異黨同﹞◎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見『黨同伐異』條目。  

﹝伐鼓﹞◎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擊鼓。《詩經‧小雅‧采芑》:「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文選‧班固‧兩都賦》:「駢部曲,列校隊,勒三軍,誓將師。然後舉烽伐鼓,申令三驅。」 

﹝伐罪﹞◎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討伐有罪。《文選‧潘岳‧西征賦》:「當光武之蒙塵,致王誅于赤眉,異奉辭以伐罪,初垂翅於回谿。」《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弔民洛汭,伐罪秦中。」

﹝伐謀﹞◎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以謀略戰勝敵人。《孫子‧謀攻》:「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伐檀﹞◎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四大天王‧聖訓‧注〉 

……砍伐檀木。檀木為材質優越,色澤優雅,堅硬細密,可供家具、農具、建材使用,善伐者莫不以之為利。詩經魏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伐檀,刺貪也。」首章二句為:「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合】

﹝合州﹞◎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雲悟茂猛〉

……今河南省合川縣。

﹝合同﹞◎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

……原義是雙方各執以為憑據的契約,亦稱為「合約」;此處指天道三寶之一,也就是求道時會有點傳師傳授三寶,一者玄關、二者口訣、三者合同,此三寶是原人回返理天的憑證。《元‧無名氏‧合同文字‧楔子》:「今立合同文書二紙,各收一紙為照。」《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胡三公子約定三五日再請到家寫立合同,央馬二先生居間,然後打掃家裡花園,以為丹室。」

﹝合形輔勢﹞◎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配合著地形地勢。

﹝合昏﹞◎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雷風龍虎‧聖訓‧注〉

……見『合歡』條目。

﹝合沓﹞◎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高大的樣子。《文選‧謝脁‧敬亭山詩》:「茲山百里,合沓與雲齊。」《文選‧沈約‧鍾山詩應西陽王教》:「合沓共隱天,參差互相望。」

﹝合唱守三時﹞◎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活佛師尊〉

……三時為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農作為生民活命之源,農民因雞鳴而起,日落而息,孜孜不倦於耕稼地種之勤,上可代天養民以生,下可謀萬代眾生活命之源,可續萬代眾生資糧之缺,居功厥偉,不可思議;民以食為天,無耕則無食,無糧則無命,究本溯源,皆因「雞鳴」而起之故。古時無時間計量之器,以「雞鳴」為破曉之兆,督民以勤,促民以動,於三時之序,得其耕耘,成其美德。故師尊願與之合唱,乃因其德之勤,其德之美,億載不懈。師尊以雞之五德,守三時之勤,喻「人」當法之效之,學問之道如是,修行之道亦如是。

﹝合偶而居﹞◎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找伴侶居住在一起。偶,配偶,伴侶。

﹝合符﹞◎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引申為事物彼此相合無誤。《南朝梁‧陸倕‧新刻漏銘‧序》:「況入神之制,與造化合符。」

﹝合從﹞◎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因六國地處南北,故名「合從」。《文選‧賈誼‧過秦論》:「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二邦合從,東西唱和。」亦作「合縱」。

﹝合尊﹞◎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聖訓‧注〉

……亦作「合樽」。 共同飲酒。尊,酒器。《文選‧左思‧蜀都賦》:「合樽促席,引滿相罰,樂飲今夕,一醉累月。」《李善‧注》:「東方朔六言詩曰:『合樽促席相娛。』」《宋‧辛棄疾‧水龍吟詞》:「合尊促坐,羅襦襟解,微聞薌澤。」《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合尊促坐,宴笑甚懽。」

﹝合樽﹞◎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聖訓‧注〉

……見『合尊』條目。

﹝合縱﹞◎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亦作「合從」。

﹝合離﹞◎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聚合與分離。《管子•侈靡》:「夫運謀者,天地之虛滿也,合離也,春秋冬夏之勝也。」《尹知章•注》:「若天地之有滿虛合離,乃理之不可已者也。」《宋•王安中•一落索詞》:「玉帳同時英俊,合離無定。路逢新雁北飛來,寄一字、燕山問。」《清•黃景仁•大雨宿青山僧寺》詩:「風雨為合離,陰晴判藏泄。」

﹝合歡﹞◎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雷風龍虎‧聖訓‧注〉

……植物名。豆科,落葉喬木。葉似槐,為羽狀複葉,至晚即合。花紅色,果實成筴。或稱為「合昏」、「青堂」、「青裳」、「夜合」。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