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
﹝卒伍﹞◎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一種古代民兵的編制。五人一組為伍,百人一組為卒。見《周禮‧地官‧小司徒》。後泛指軍隊、行伍。《國語‧周語中》:「四軍之帥,旅力方剛;卒伍治整,諸侯與之。」《董西廂‧卷二》:「公等身充卒伍,忝預軍官。」
﹝卒然﹞◎六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突然。卒,音 ㄘㄨˋ。《宋‧蘇軾‧留侯論》:「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卒歲﹞◎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度過此年。《詩經‧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文選‧潘岳‧秋興賦》:「優哉游哉,聊以卒歲。」
﹝卒奮驁逆﹞◎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終於奮起而叛逆。驁逆,叛逆。驁,輕傲、狂妄。《莊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漢書‧卷九十四‧匈奴傳上》:「陵轢邊吏,入盜,甚驁無道,非約也。」
【取】
﹝取舍﹞◎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趣舍』條目。
﹝取容﹞◎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討好他人以求容身。《漢書‧卷五十‧張釋之傳》:「以不能取容當世,故終身不仕。」《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四者無一遂,苟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可見如此矣。」
﹝取誚﹞◎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自取其辱,自取責備。誚,責備、責怪。《呂氏春秋‧慎行論‧疑似》:「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文選‧張衡‧思玄賦》:「戴勝憖其既歡兮,又誚余之行遲。」誚,音 ㄑ一ㄠˋ。
﹝取譬﹞◎七十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尋取別的事物作譬喻。
【抽】
﹝抽思﹞◎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葛武侯‧聖訓‧注〉
……抒發情思。《楚辭‧九章‧抽思》:「與美人之抽思兮,並日夜而無正。」《蔣驥‧注》:「抽思,猶言剖露其心思。」《唐‧黃滔‧龜洋靈感禪院東塔和尚碑》:「滔早訪蓮扃,今悲松塔,敢辭抽思,用刻貞銘。」
﹝抽抽咽咽﹞◎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道德真君‧聖訓‧注〉
……哭泣時的一吸一頓的樣子;低聲哭泣。亦作「抽咽」。咽,音 一ㄝˋ。
﹝抽咽﹞◎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道德真君‧聖訓‧注〉
……低聲哭泣。如:「這孩子在一旁抽咽,可能有人欺負了他。」
﹝抽毫﹞◎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抽筆出套。亦借指寫作。《唐‧吳融‧壬戌歲閿鄉卜居詩》:「六載抽毫侍禁闈,不堪多病決然歸。」《明‧李東陽‧廷韶文敬聯句見寄迭前韻》:「日長秋館罷抽毫,自在閒庭落麈毛,忽有詞章傳二妙,敢將名姓託三豪。」
【延】
﹝延首﹞◎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伸長頸項盼望。《周書‧卷十四‧賀拔勝傳》:「懷朔被圍,旦夕淪陷,士女延首,企望官軍。」《三國‧魏‧曹丕‧濟川賦》:「永號長吟,延首相望。」
﹝延頸﹞◎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伸長脖子遠望。表示殷切盼望。《文選‧曹操‧苦寒行》:「延頸長歎息,遠行多所懷。」
﹝延頸企踵﹞◎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延頸舉踵』條目。
﹝延頸舉踵﹞◎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形容殷切盼望的樣子。《莊子‧胠篋》:「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孔丘、墨翟無地為君,無官為長,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願安利之。」亦作「延頸企踵」。
【姑】
﹝姑胥﹞◎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見『姑蘇』條目。
﹝姑衍﹞◎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聖訓‧注〉
……山名。在蒙古大漠以北。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破匈奴,封于狼居胥山,禪於姑衍,臨瀚海而還。《明‧唐寅‧出塞詩之一》:「姑衍山重禪,燕然石再刳。」《明‧王鐸‧送袁環中郎中奉使甯遠餉軍序》:「石寓務以守睢陽者守寧遠,兵力誠有餘,即跐寘顏禪姑衍,亦丈夫分內事,是在子大夫而已。」
﹝姑嫜﹞◎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八大金剛‧聖訓‧注〉
……見『嫜』條目。
﹝姑蘇﹞◎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
……江蘇省吳縣西南。《史記‧河渠書》:「上姑蘇,望五湖。」《淮南子‧人間訓》:「﹝越王﹞甲卒三千人,以禽夫差於姑胥。」亦作「姑胥」。
【坦】
﹝坦夷﹞◎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寬而平坦。《南朝齊‧王融‧在家懷善篇頌》:「煩流捨智寶,榛路坦夷途。」
﹝坦坦蕩蕩﹞◎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行事光明磊落。
﹝坦蕩蕩﹞◎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
……形容行事光明磊落。語出《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如:「他是個坦蕩蕩的君子,從不做虧心事。」
﹝坦蕩﹞◎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坦直曠蕩。形容人胸襟光明坦直。《南朝梁‧沈約‧懷舊詩‧傷王諶》:「長史體閒任,坦蕩無外求。」或作「坦蕩蕩」。
【協】
﹝協風﹞◎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和風。《國語‧鄭語》:「虞幕能聽協風,以成樂物生者也。」《文選‧陸雲‧大將軍讌會被命作詩》:「辰晷重光,協風應律。」
﹝協謀﹞◎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 十八羅漢〉
……共同謀劃。《三國志‧卷十四‧魏書‧程昱傳》:「又袞州從事薛悌與昱協謀,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協贊﹞◎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亦作「協讚」。協助;輔佐。《三國志‧蜀志‧來敏傳》:「﹝來忠﹞與尚書向充等並能協贊大將軍姜維。」《宋書‧武帝紀中》:「皆社稷輔弼,協讚所寄。」《宋‧司馬光‧為龐相公謝官表》:「監邊則盡護群師,侍幄則協贊萬幾。」
﹝協讚﹞◎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見『協贊』條目。
【阜】
﹝阜﹞◎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土山。《漢‧劉熙‧釋名‧釋山》:「土山曰阜。」《文選‧張協‧七命》:「登翠阜,臨丹谷。」
﹝阜民安﹞◎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雷風龍虎〉
……民安物阜之意。人民生活安樂,物產豐饒。《明‧朱有燉‧靈芝慶壽‧第一折》:「連理木生於後園,合歡花開在內苑,皆因中國雨順風調,民安物阜。」《清史稿‧卷八‧聖祖本紀三》:「雖未敢謂家給人足,俗易風移,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終如一。」
﹝阜通貨賄﹞◎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盛興商業繁榮《周禮‧天官‧大宰》:「六曰商賈,阜通貨賄。」《唐‧賈公彥‧疏》:「貨賄者,謂商賈之家所為事業,通貨賄,使之阜盛。」貨賄,金玉與布帛。《左傳‧文公十八年》:「貪于飲食,冒于貨賄。」賄 ㄏㄨㄟˋ。
﹝阜滋﹞◎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繁盛。《文選‧張衡‧東京賦》:「草木蕃廡,鳥獸阜滋。」《薛綜‧注》:「阜,大也;滋,益也。」
【沾】
﹝沾巾﹞◎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淚溼衣巾。形容淚如雨下。《文選‧張衡‧四愁詩四首之四》:「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沾巾。」《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詩》:「勿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沾辱﹞◎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名聲受損。
﹝沾衿﹞◎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同「沾襟」。《列子‧黃帝》:「列子入,涕泣沾衿。」《孔子家語‧辯物》:「反袂拭面,涕泣沾衿衿。」衿,衣服前面有鈕扣開合的部分或衣領部分。如:「對衿」。亦作「襟」。音 ㄐ一ㄣ。
﹝沾膺﹞◎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淚水浸濕胸前。《明‧王世貞‧送張虞部伯啟左遷常州別駕詩》:「把袂翻輕別,沾膺自感時。」
【咎】
﹝咎過﹞◎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葛武侯‧聖訓‧注〉
……過錯。《漢‧曹操‧手書答朱靈》:「來書懇惻,多引咎過,未必如所云也。」《唐‧柳宗元‧與楊誨之疏解車義第二書》:「蚤夜惶惶,追思咎過。」
﹝咎徵﹞◎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天災的徵驗。《書經‧洪範》:「曰咎徵,曰狂,雨若。曰僭,暘若。」《唐‧李邕‧大唐贈歙州刺史葉公神道碑》:「入自臥內,問以咎徵。」
﹝咎虁房魏﹞◎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濟公活佛〉
……咎者,咎繇,音 ㄍㄠ 一ㄠˊ,咎與皋通,即皋陶,虞舜時為獄官之長。虁者虞舜之臣,掌典樂。房者房玄齡,魏者魏徵,均唐之名相。師尊以虞舜及唐代之名相,來表示名留丹青者可受萬代景仰,以此勉勵所有道親作為學習榜樣。
﹝咎虁房魏百家著 絳灌蕭曹諸子揭﹞◎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濟公活佛〉
……師尊舉出虞舜時為獄官之長的皋陶;虞舜時掌典樂之臣的虁;唐之名相房玄齡與魏徵,曾輔佐漢高祖劉邦之名將,絳侯周勃與潁陰侯灌嬰,以及功臣蕭何與曹參等等為例,都是忠貞於社稷安危,為百姓謀福利且鞠躬盡瘁,盡心盡力於國家的忠貞名臣,這些人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芳名,在史冊上都被後世諸子百家所推崇備至的。
【杳】
﹝杳杳﹞◎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深遠、幽暗。《楚辭‧屈原‧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文選‧潘岳‧寡婦賦》:「時曖曖而向昏兮,日杳杳而西匿。」亦作「窈窈」。杳,音 一ㄠˇ。
﹝杳冥﹞◎七十二年十月十六日〈三天主考〉
……高深悠遠之境。音 一ㄠˇ ㄇ一ㄥˊ。《文選‧宋玉‧對楚王問》:「鳳皇上擊九千 里,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唐‧魏朴‧和皮日休悼鶴詩二首之一》:「直欲裁詩問杳冥,豈教靈化亦浮生。」《文選‧張衡‧西京賦》:「吞刀吐火,雲霧杳冥。」《三國‧魏‧曹丕‧感物賦》:「瞻玄雲之蓊鬱,仰沈陰之杳冥。」
﹝杳然﹞◎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毫無消息、蹤影。
﹝杳漠﹞◎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渺茫悠遠。《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遊精杳漠,神跡是尋。重玄匪奧,九地匪沉。」《晉‧王嘉‧拾遺記•夏禹》:「若夫茫茫禹跡,杳漠神源,非末俗所能推辨矣。」《南朝‧宋宗炳‧明佛論》:「今神明始創,及群生最先之祖,都自杳漠,非追想所及,豈復學者通塞所預乎?」
【依】
﹝依止﹞◎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為所依而止住或執著。又一般謂依賴於有力、有德者之處而不離,亦稱為依止。《法華經‧方便品》:「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大乘莊嚴經論‧卷四‧述求品》謂依止作意為十八種作意之一,同經《卷八》以依止為八無上之一。《大乘莊嚴經論‧卷一‧種性品》則列舉菩薩種性之四種依止,即:
〈一〉無量善根依止,
〈二〉無量智慧依止,
〈三〉一切煩惱障、智障得清淨依止,
〈四〉一切神通變化依止。
又同經《卷七‧度攝品》載菩薩修習諸波羅蜜有五依止,即:
〈一〉物依止。〈二〉思惟依止。〈三〉心依止。〈四〉方便依止。〈五〉勢力依止。
﹝依止阿闍棃﹞◎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見『闍黎』條目。
﹝依依﹞◎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依稀、隱約。
﹝依果﹞◎五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佛院茶使‧羅國綱〉
……見『五果』條目。
【臥】
﹝臥埃塵﹞◎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見『受毀謗 臥埃塵 不變此初心』條目。
﹝臥雪眠霜﹞◎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睡在霜雪之上。比喻流落在外的艱苦生活。《孤本元明雜劇‧南牢記‧第三折》:「想俺祖宗櫛風沐雨,臥雪眠霜,帶甲而食,裹創而戰,當原創業,好艱難也。」
﹝臥龍之功,名不朽矣﹞◎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
……臥龍者,諸葛亮也。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輔佐劉備欲匡復漢室,人稱「臥龍」先生。
﹝臥薪嘗膽﹞◎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越王句踐戰敗後以柴草臥鋪,並經常舔嘗苦膽,以時時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難的故事。見《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後用以比喻刻苦自勵。《宋史‧卷四三五‧儒林傳五‧胡安國傳》:「太上皇帝劫制於彊敵,生往死歸,此臣子痛心切骨,臥薪嘗膽,宜思所以必報也。」《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歎功名之不立。」亦作「懸膽」、「嘗膽」、「嘗膽臥薪」。
【社】
﹝社稷﹞◎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五教聖人〉
……本指土神和穀神。《書經‧太甲上》:「社稷宗廟,罔不祇肅。」《三國演義‧第三回》:「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禮記‧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十四齣》:「食人之祿,當分人之憂,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社稷之臣﹞◎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本指春秋時代附庸於大國的小國。語本《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後泛指擔當國家大任的官員。《禮記‧檀弓下》:「有臣柳莊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元‧李文蔚‧蔣神靈應‧第二折》:「若論此子,乃社稷之臣,棟梁之材,堪可掛印為帥。」
﹝社稷興亡 人人有責 道之存衰 匹夫有任﹞◎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國家民族的興亡與否,是每一個國民都要盡心盡力去堅守維護的:同樣地,真理公義的存衰與否,也是天下任一個人所要誓死保護的。
﹝社櫟﹞◎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活佛師尊‧聖訓‧注〉
……見『櫟社』條目。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