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

﹝花甲﹞◎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

……年滿六十歲。以天干、地支組合,六十年一甲子。因干支錯綜參亙,故稱為「花甲」。

﹝花言巧語﹞◎六十三年七月三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紅樓夢‧第六十九回》:「休信那妒婦花言巧語,外作賢良,內藏奸狡。」《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秦鳳梧聽了王明耀這番花言巧語,不覺笑將起來。」亦作「花說柳說」、「巧語花言」。

﹝花雨繽紛香繞﹞◎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散花天女〉

……上天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當中,為師尊的百年聖誕而撒下了如雨般的花朵,緩緩飄下,落英而多彩,茂盛而綺麗,美不勝收,加上有香郁芳氣沁浸其中,彌漫且環繞著整個佛壇。本句與前一句「法雲縹緲祥呈」有對舉的義諦;「法雲」對舉於「花雨」,「法恩」既有如雲之佈,「花蕊」自有如雨之下,喻恩澤無所不至,無物不沾;「縹緲」對舉於「繽紛」,以「法恩」之「高遠悠深」,對舉於「花蕊」之「茂盛綺麗」,喻狀態之情境,有不可思議境界之喻。

﹝花乳﹞◎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本指煮茶時茶上的浮漚泡沫。後多指茶而言。《宋‧蘇軾‧和蔣夔寄茶詩》:「臨風飽食甘寢罷,一甌花乳浮輕圓。」

﹝花香鳥語﹞◎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安和童‧李宜玲〉

……見『鳥語花香』條目。

﹝花星﹞◎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有關女色方面的運命。《元‧王嘉甫‧八聲甘州‧鶯花伴侶套‧穿窗月曲》:「真真彼此都相樂,花星兒照,彩雲兒飄。」《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酒肉場中三十載,花星整照二十年。」

﹝花容月貌﹞◎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形容女子容貌美好。《西遊記‧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紅樓夢‧第五回》:「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亦作「花容玉貌」、「花顏月貌」、「月貌花龐」、「月貌花容」。

﹝花容玉貌﹞◎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花容月貌』條目。

﹝花街柳巷﹞◎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見『花街柳陌』條目。

﹝花街柳陌﹞◎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風化區,妓院聚集的地方。《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那李秀才不離了花街柳陌,占場兒貪杯好色。」《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官人何不去花街柳陌,楚館秦樓,暢飲酣歌,通宵遣興?」亦作「花街柳巷」。

﹝花落鳥歸山更幽﹞◎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見『日入酉  聚散還同雲去流  消融萬機自閒情  花落鳥歸山更幽  誰把塵埃休』條目。

﹝花鈿﹞◎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婦女的額飾。《唐‧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齣》:「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亦可喻盛妝豔抹的女子。《唐‧杜牧‧早春贈軍事薛判官詩》:「弦管開雙調,花鈿坐兩行。」

﹝花燈﹞◎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萬教聖人‧聖訓‧注〉

……各種彩飾的燈。多指元宵節所懸掛供人欣賞各式的燈飾。《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六街三市,競放花燈,真個金吾不禁,玉漏無摧。」《紅樓夢•第十七、十八回》:「只見院內各色花燈閃灼,皆係紗綾札成,精緻非常。」   

﹝花燭洞房﹞◎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洞房花燭』條目。

﹝花顏﹞◎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花顏月貌」之簡稱。形容女子容貌美好。《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亦作「花容月貌」。

﹝花顏月貌﹞◎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花顏』條目。

【典】

﹝典冊﹞◎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典策』條目。

﹝典刑﹞◎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舊法、模範。《詩經‧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文選‧干寶‧晉紀總論》:「是以昔日之有天下者,所以長久也,夫豈無僻主,賴道德典刑以維持之也。」亦作「典型」。 

﹝典刑﹞◎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正法、執行死刑。《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到來日判個斬字,押付市曹典刑。」《明‧無名氏‧鬧銅臺‧第四折》:「下在死囚牢中,則等典刑。」

﹝典故﹞◎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

……有出處、依據的故事典例。《北史‧卷四十三‧刑巒傳》:「每公卿會議,事關典故,邵援筆立成,證引該洽。」《紅樓夢‧第十七、十八回》:「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道:『我這會子總想不起什麼典故出處來。』」

﹝典型﹞◎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典刑』條目。

﹝典客﹞◎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鴻臚』條目。

﹝典常﹞◎六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常法、常規。《史記‧卷二十三‧禮書》:「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廟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之於後云。」

﹝典策﹞◎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古籍書冊。《後漢書‧卷七十九‧儒林傳‧序》:「自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諸藏典策文章,競共剖散,其縑帛圖書,大則連為帷蓋,小乃制為縢囊。」或作「典冊」。

﹝典誓﹞◎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尚書》中《堯典》、《湯誓》等篇的並稱。泛指其中典謨訓誥誓命一類的文章。

﹝典墳﹞◎七十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三墳五典。引申為可資憑藉的經典。《唐‧張祐‧讀始興公傳詩》:「亂首光雄算,朝綱在典墳。」

﹝典憲﹞◎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法典;典章。《後漢書‧應劭傳》:「逆臣董卓,蕩覆王室,典憲焚燎,靡有孑遺,開闢以來,莫或茲酷。」《三國魏‧曹植‧聖皇篇》:「沉吟有愛戀,不忍聽可之,迫有官典憲,不得顧恩私。」《舊唐書‧酷吏傳下‧羅希奭》:「不唯輕侮典憲,實亦隳壞紀綱。」 

﹝典謨﹞◎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彌勒祖師〉

……典、謨,兩種文體。典以記國之大事,謨以載謀略之言。典謨泛指古聖賢所遺留的訓誡。《文選‧孔安國‧尚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

﹝典謨化大千﹞◎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彌勒祖師〉 

……古聖先賢所遺留之訓誡,將足以感化、教化整個大千世界。

﹝典麗矞皇﹞◎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形容富麗堂皇、明亮耀眼。如:「這房間的擺設,典麗矞皇,又不落俗套。」矞,古代以為象徵祥瑞的彩雲。《漢‧董仲舒‧雨雹對》:「雲則五色而為慶,三色而成矞。」《清史稿‧卷九十八‧樂志五》:「成矞成卿,萬朵祥雲護帝霄。」音 ㄩˋ

﹝典麗﹞◎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

……典雅華麗。《北齊書‧邢卲傳》:「﹝邢卲﹞文章典麗,既贍且速。」《宋‧陳亮‧書作論法後》:「故大手之文不為詭異之體而自然宏富,不為險怪之辭而自然典麗。」

﹝典屬國﹞◎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典屬國來源於秦漢,意思是負責屬國的官員,秩二千石,負責少數民族事務。同秦朝設立的典客分別處理內外事務。典屬國主要負責對外事務,同周邊的少數民族各國具體交往由典屬國執行,在秦漢時典屬國的職權類似現在的外交部長。元狩三年增加了屬國都尉負責管理歸附的少數民族,主要從官有屬國都尉、九譯令、丞等。典客(大鴻臚)主要負責內務,諸侯王、列侯都屬大鴻臚,包括他們的諡號,諸侯朝見的接待、禮節等等。但是漢朝權力機關職能轉換過程中,典客、典屬國的職權也發生了變化,首先少數民族朝見皇帝的儀式劃歸大鴻臚負責,而不再由典屬國負責,典屬國後來只負責歸降的少數民族,具體外交事務,外交政策的制定都由丞相,甚至皇帝直接負責,典屬國的權力日益削弱,在西漢成帝前二八年時被併入大鴻臚。北魏時復置,主管外交事務。著名的蘇武,回歸漢朝後就被任命為典屬國。

﹝典客﹞◎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官名,秦置,為九卿之一,漢朝沿襲。掌管王朝對少數民族之接待、交往等事務。(以原行人署,屬邦署合併擴大,掌管邦交和邊陲部族事務,漢朝實行分封制,因此在漢朝時掌管各諸侯國的納貢等事)漢景帝時改為「大行令」,武帝改為「大鴻臚」。王莽改為「典樂」,其屬官有行人、譯官等。東漢罷置。隋唐有典客署,屬鴻臚寺。

【披】

﹝披水見路﹞◎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

……把水分開找道路的痕跡。亦是比喻不可能之意。披,分開、拆裂。《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傳》:「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

﹝披文﹞◎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作文章。

﹝披肝瀝膽﹞◎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四位菩薩〉

……比喻坦誠相待,忠貞不二。《宋‧司馬光‧體要疏》:「雖訪問所不及,猶將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亦作「披瀝肝膽」。

﹝披肝瀝膽動諸神﹞◎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慈化真君〉

……見『法古尾生忠信義  披肝瀝膽動諸神』條目。

﹝披肝瀝膽鬼神欽﹞◎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四大菩薩〉

……見『厚性懋德民隱恤  披肝瀝膽鬼神欽』條目。

﹝披拂﹞◎六十三年閏四月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吹拂、飄動。《莊子‧天運》:「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彷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唐‧韓愈‧秋懷詩十一首之一》:「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

﹝披披藉藉﹞◎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紛紜混亂貌。此處形容屍體交橫的樣子。

﹝披草﹞◎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撥開荒草。謂隱居者相互交往或對隱居者的訪問。《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二》:「時復墟裏人,披草共來往。」《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披草求君,定交一面。」

﹝披揚﹞◎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翻騰;搖動。《漢‧枚乘‧七發》:「瀄汨潺湲,披揚流灑。」

﹝披圖﹞◎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展閱圖籍、圖畫等。《後漢書•盧植傳》:「今同宗相後,披圖案牒,以次建之,何勳之有?」《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舜以甲子之朝,披圖而巡洛。」

﹝披髮﹞◎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萬教聖人‧聖訓‧注〉

……見『被髮』條目。

﹝披髮左衽﹞◎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披頭散髮、衣服向左邊開衽。形容沒有文化的人。亦作「被髮左衽」。

﹝披瀝肝膽﹞◎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四位菩薩‧聖訓‧注〉

……見『披肝瀝膽』條目。

﹝披爛銀鎧﹞◎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閃亮的銀色鎧甲。《三國演義‧第五回》:「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

【秉】

﹝秉文﹞◎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作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秉心﹞◎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用心。《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公衡沖達,秉心淵塞,媚茲一人,臨難不惑。」《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是以秉心養術,無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

﹝秉夷﹞◎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秉彝』條目。

﹝秉性﹞◎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天賦的性情。《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張大名喚張乘運,專一做海外生意,眼裡認得奇珍異寶,又且秉性爽慨,肯扶持好人。」

﹝秉臺衡﹞◎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雲禎女‧劉秀英〉

……臺衡,指臺輔、臺衡,均為漢代宰相的名稱。秉臺衡指握有宰相之權柄,即做宰相。《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我闡河圖,陳洛範,秉臺衡。」

﹝秉燭﹞◎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雲禎女‧劉秀英〉

……持燭、燃燭。後用以比喻夜以繼日。《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關公乃秉燭立於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亦作「炳燭」。

﹝秉燭夜遊﹞◎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太白仙君〉

……感嘆時光易逝,須持燭夜裡遊樂。比喻及時行樂。《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亦作「炳燭夜遊」。

﹝秉彝﹞◎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

……人心所持守的常道。《詩經‧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鄭玄‧箋》:「民所執持有常道,莫不好有美德之人。」《文選‧顏延之‧陶徵士誄》:「人之秉彝,不隘不恭。」或作「秉夷」。彝,常道、常法。

﹝秉懷﹞◎七十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

……堅持心志。秉,保持、堅持。《唐‧皇甫冉‧太常魏博士遠出賊庭江外相逢因敘其事詩》:「秉節身常苦,求仁志不違。」《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遭魔障套‧三煞》:「這相公主見宏深,秉心仁恕。」懷,心意、心志。如:「正中下懷」、「少女情懷總是詩」。《晉‧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之九》:「問子為誰歟?田父有好懷。」《聊齋志異‧卷十‧賈奉雉》:「賈取文稿自閱之,大非本懷,怏怏不自得。」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