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劃】
【卣】
﹝卣﹞◎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其形製粗口、大肚、頂上有蓋且有提梁。《爾雅•釋器》:「卣,器也。」《郭璞‧注》:「盛酒尊。」音 一ㄡˇ。
【杠】
﹝杠﹞◎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小橋。《文選‧左思‧魏都賦》:「石杠飛梁,出控漳渠。」《李善‧注引郭璞曰》:「石杠謂石橋。」音 ㄍㄤ。
【岉】
﹝岉﹞◎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高峻貌。《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山峙以紆鬱,隆崛岉乎青雲。」《張載‧注》:「崛岉乎青雲,言此物上逮青雲。」音 ㄨˋ。
【亩】
﹝亩﹞◎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十八羅漢‧聖訓‧注〉
……見『畮』條目。
【沚】
﹝沚﹞◎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凸起水面的小塊陸地。《詩經•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南朝宋•鮑照•贈傅都曹別詩》:「輕鴻戲江潭,孤雁集洲沚。」音 ㄓˇ。
【尪】
﹝尪﹞◎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一種骨骼彎曲的疾病。《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尪與傴人。」《高誘‧注》:「尪,突胸仰向疾也。」音 ㄨㄤ 。
【芑】
﹝芑﹞◎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植物名:禾本科稷屬,一年生草本。莖稈高大,實粗硬無黏性,供食用。亦稱為「稷」。音 ㄑ一ˇ。
【邑】
﹝邑﹞◎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安和童‧李宜玲〉
……城市。如:「城邑」。《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傳》:「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
【忺】
﹝忺﹞◎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喜悅、高興。《唐‧韋應物‧寄二嚴詩》:「絲竹久已懶,今日遇君忺。」忺,音 ㄒ一ㄢ。
【甸】
﹝甸﹞◎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慈雲悟茂猛‧聖訓‧注〉
……治理。《書經‧多士》:「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詩經‧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維禹甸之。」《毛亨‧傳》:「甸,治也。」音 ㄉ一ㄢˋ。
【抃】
﹝抃笑﹞◎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拍手歡笑。《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夫觀古之為隱,理周要務,豈為童稚之戲謔,搏髀而抃笑哉!」抃,音 ㄅ一ㄢˋ。拍手、鼓掌。《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有倕作為鼙鐘磬……帝嚳乃令人抃。」《高誘‧注》:「兩手相擊曰『抃』。」《宋書‧卷六十四‧何承天傳》:「曉示安危,居以樂土,宜其歌抃就路,視遷如歸。」
【洪】
﹝洪鍾﹞◎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洪鐘』條目。
【芎】
﹝芎藭﹞◎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萬教聖人‧聖訓‧注〉
……植物名。繖形科芎藭屬,多年生草本。高約二尺,葉似水芹,為羽狀複葉,秋開白花,果實為橢圓形。根可入藥,有調經、活血、潤燥、止痛等療效。因多產於四川,故亦稱為「川芎」。
【佈】
﹝佈施﹞◎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亦作「布施」;布施原為佛陀勸導優婆塞等之行法,其本義乃以衣、食等物施與大德及貧窮者;至大乘時代,則為六波羅蜜之一,再加上法施、無畏施二者,擴大布施之意義。亦即指施與他人以財物、體力、智慧等,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積功德,以致解脫之一種修行方法。大乘義章卷十二解釋布施之義:以己財事分散與他,稱為布;惙己惠人,稱為施。小乘布施之目的,在破除個人吝嗇與貪心,以免除未來世之貧困,大乘則與大慈大悲之教義聯結,用於超度眾生。布施乃六念之一(念施),四攝法之一(布施攝),六波羅蜜及十波羅蜜之一(布施波羅蜜、檀波羅蜜)。布施能使人遠離貪心,如對佛、僧、貧窮人布施衣、食等物資,必能招感幸福之果報。又向人宣說正法,令得功德利益,稱為法施。使人離開種種恐怖,稱為無畏施。財施與法施稱為二種施;若加無畏施,則稱三種施。以上三施係菩薩所必行者。其中法施之功德較財施為大。布施若以遠離貪心與期開悟為目的,則稱為清淨施;反之則稱不清淨施。至於法施,勸人生於人天之說教,稱為世間法施;而勸人成佛之教法(三十七菩提分法及三解脫門),稱為出世法施。《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我明兒做一個疏頭,替你化些佈施,你就做香頭,攢了錢,把這廟修蓋,再裝潢了泥像,每月給你香火錢燒香,豈不好?」
【辰】
﹝辰晷﹞◎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星辰之光。晷,日光、日影。說文解字:「晷,日景也。」《漢書‧卷一○○‧敘傳下》:「應天順民,五星同晷。」《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晷,音 ㄍㄨㄟˇ。
【忭】
﹝忭悅﹞◎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歡欣喜悅。《南朝宋‧鮑照‧征北世子誕育上疏》:「凡在氓隸,莫不忭悅。」 忭,喜樂。《廣韻‧去聲‧線韻》:「忭,喜貌。」音 ㄅ一ㄢˋ。
【住】
﹝住劫﹞◎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見『浩劫』條目。
【估】
﹝估客﹞◎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販賣貨物的人。《南史‧卷七十八‧夷貊傳上‧海南諸國傳》:「國內不受估客,有往者亦殺而啖之,是以商旅不敢至。」
【岐】
﹝岐路﹞◎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由大道分岔出去的小路。《唐‧李白‧行路難》:「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亦作「歧路」。
【攸】
﹝攸斁﹞◎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彝倫攸斁』條目。
【劬】
﹝劬勞﹞◎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勞苦、辛勤。《詩經‧邶風‧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如書到日,可念劬勞之恩,星夜前來,以全孝道。」劬,音 ㄑㄩˊ。
【汩】
﹝汩沒﹞◎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十八羅漢 率四大天王‧聖訓‧注〉
……沉淪。《唐‧李咸用‧秋夕書懷寄所知詩》:「三島路遙身汩沒,九天風急羽差池。」《初刻拍案驚奇 ‧卷二十八》:「倘若恐怕濁界汩沒,一時記不起,到得五十年後,我來指你個境頭。」
【玕】
﹝玕琅﹞◎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見『琅玕』條目。
【兕】
﹝兕觥﹞◎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用兕角做成的酒器。腹橢圓或方形,圈足或四足,有帶角的獸頭形酒蓋,主要盛行於商代與西周前期。《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兕觥,音 ㄙˋ ㄍㄨㄥ。
【判】
﹝判明﹞◎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慈厚散仙 賴九虎〉
……辨別清楚。
【汰】
﹝汰侈﹞◎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過分奢侈。《左傳‧昭公元年》:「楚王汰侈,而自說其事,必合諸侯,吾往無日矣。」
【坑】
﹝坑陷﹞◎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陷害、構陷。《水滸傳‧第十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町】
﹝町畦﹞◎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一塊一塊規劃整齊的田埔。比喻規矩、約束。引申為儀節。《莊子‧人間世》:「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町畦,音 ㄊ一ㄥˇ ㄒ一。
【忡】
﹝忡忡﹞◎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彌勒祖師‧聖訓‧注〉
……飾物下垂的樣子。忡,音 ㄔㄨㄥ。
【伾】
﹝伾伾﹞◎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形容有力的樣子。《詩經‧魯頌‧駉》:「有騂有騏,以車伾伾。」伾,音 ㄆ一。
【兌】
﹝兌山﹞◎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見『嶓冢』條目。
【辛】
﹝辛夷﹞◎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四大菩薩‧聖訓‧注〉
……見『新夷』條目。
【芃】
﹝芃芃﹞◎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繁茂的樣子。《詩經‧鄘風‧載馳》:「我行其野,芃芃其麥。」芃,草木茂盛。《說文解字》:「芃,艸盛也。」《詩經‧鄘風‧載馳》:「我行其野,芃芃其野。」《清史稿‧卷九十七‧樂志四》:「蓊鬱元雲渰宸楓,大雨時行黍稷芃。」音 ㄆㄥˊ。
【吶】
﹝吶喊﹞◎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高聲喊叫。常用於壯聲勢、助威之時。《西遊記‧第四十四回》:「忽聽得一聲吆喝,好便似千萬人吶喊之聲。」《福惠全書‧卷二十三‧保甲部‧漁埠編保》:「如有他處賊船尾入本保行劫,該保漁船不時巡哨,如遇有此,齊集吶喊。」
【完】
﹝完人﹞◎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人格圓滿,道德、學識、行為毫無缺點的人。《文明小史‧第十七回》:「自古至今,有幾個完人?我們如今,也只好略跡原心。」
【廷】
﹝廷尉﹞◎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職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北齊以後稱「大理寺卿」。《漢書‧卷六十四上‧朱買臣傳》:「後湯以廷尉治淮南獄,排陷嚴助,買臣怨湯。」《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
【伺】
﹝伺便﹞◎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等待可以利用的時機。《清史稿‧卷二一六‧諸王傳‧禮烈親王代善傳》:「度地形,據糧足之地。乘機伺便,二三年中,大勛集矣。」《三國演義‧第四回》:「嘗於朝服內披小鎧,藏短刀,欲伺便殺卓。」
【夾】
﹝夾道﹞◎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沿著道路兩旁。《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傳》:「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文選‧劉楨‧贈徐幹詩》:「細柳夾道生,方塘含清源。」
【阨】
﹝阨塞﹞◎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孟子亞聖‧聖訓‧注〉
……險要的地方。《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彊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迆】
﹝迆邐﹞◎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連接的樣子。「迆」文獻異文作「迤」。《唐‧白居易‧長恨歌》:「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迆邐,音 一ˇ ㄌ一ˇ。
【宋】
﹝宋濂﹞◎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西元一三一零年至一三八一年),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義烏)人,明初文學家。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至正二十年(一三六零年),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為「五經」師,與劉基、高啟並稱為「明初三大家」。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製造。後因牽涉胡惟庸案,謫茂州,中途病死。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贊:「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士稱其為「太史公」。著作有《宋學士文集》、《孝經新說》、《東陽馬生序》等。
【快】
﹝快事﹞◎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至聖先師‧聖訓‧注〉
……讓人稱心如意的事情。《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卻喜邂逅中得見先生,真是快事!」
【即】
﹝即事﹞◎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任職、做事。《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唐‧韓愈‧南海神廟碑》:「五鼓既作,牽牛正中,公乃盛服執笏,以入即事。文武賓屬,俯首聽位。」
【扳】
﹝扳援﹞◎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詩仙李白‧聖訓‧注〉
……攀著他物向上或向前。《唐‧陸龜蒙‧蟹志》:「漁者緯蕭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斷,斷其江之道焉爾,然後扳援越軼,遯而去者十六七。」《宋‧蘇轍‧許州留別頓主簿詩》:「歸路逢僧蹔容與,登山無力強扳援。」《明‧方孝孺‧游清泉山記》:「縱偶登之,手疲於扳援而趾病於踐履。」
【抇】
﹝抇池﹞◎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詩仙李白‧聖訓‧注〉
……挖池。抇,挖掘。《荀子‧堯問》:「為人下者乎?其猶土也。深抇之而得甘泉焉。」音 ㄏㄨ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