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均】

﹝均權﹞◎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詩仙李白‧聖訓‧注〉

……猶分權;平權。《後漢書‧申屠剛傳》:「周公攝政,聽言下賢,均權布寵,無舊無新。」《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官常》:「以中臺不便於察外吏,乃設按察司為外臺,彈壓百僚,震懾群吏,藩司以下,皆得覺舉,實與御史大夫表裏均權。」

【沋】

﹝沋沋﹞◎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魚鱉顛倒傾側貌。一說魚鱉的聲音。《文選‧枚乘‧七發》:「魚鱉失勢,顛倒偃側,沋沋湲湲,蒲伏連延。」《李善‧注》:「沋沋湲湲,魚鱉顛倒之貌也。」《呂延濟‧注》:「沋沋湲湲,皆聲也。」沋,音 一ㄡˊ

【別】

﹝別緒﹞◎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離別時的心情。《唐‧獨孤及‧送陳留張少府勛東京赴選序》:「雜佩可以申永懷,尊酒可以慰別緒。」

【皂】

﹝皂幡﹞◎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黑色旗子。《宋史‧禮志五》:「又設皂幡,刎鵝頸血置槃中,楊枝灑水龍上,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畫龍投水中。」

【皁】

﹝皁隸﹞◎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聖訓‧注〉

……古代稱衙門中的差役。《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劉交傳》:「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降為皁隸,縱不為身,奈宗廟何!」《醒世恆言‧卷十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只聽得兩傍皁隸一聲吆喝,蜂擁上前,扯腳拽腿。」

【免】

﹝免冠﹞◎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脫帽。《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龐德聞之,免冠頓首,流血滿面而告。」《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除非陛下免冠跣足救臣,臣方得活。」

【悚】

﹝悚惕﹞◎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驚惶恐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城南倚山原,北臨黃河,懸水百餘仞,臨之者感悚惕焉。」悚,音 ㄙㄨㄥˇ

【阮】

﹝阮籍﹞◎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二一零年至二六三年〉,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託,借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於散文和辭賦。

阮籍三歲喪父,家境清苦,勤學而成才。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場,慨歎「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鬥,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託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二四九年),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於是他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鐘會是司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辦法獲免。司馬昭本人也曾數次同他談話,試探他的政見,他總是以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來應付過去,使司馬昭不得不說「阮嗣宗至慎」。司馬昭還想與阮籍聯姻,籍竟大醉六十天,使事情無法進行。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後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後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採取容忍態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後得以終其天年。

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莊。這一方面是鑒於當時險惡的政治形勢,他需要採取謙退沖虛的處世態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託,另一方面也是受了當時盛行的玄學的影響。阮籍也是魏晉玄學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寫過兩篇著名的論文《通老論》、《達莊論》。不過阮籍並非純宗道家,他對儒學也並不排斥,如他在《樂論》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禮作樂對於「移風易俗」的必要性,認為「禮定其象,樂平其心,禮治其外,樂化其內,禮樂正而天下平。」阮籍的論說文,都是闡述其哲學觀念的,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如《通老論》、《達莊論》、《通易論》、《樂論》等。這些論說文,都是採用「答客問」的辯難式寫法,主人公則是「阮子」、「阮先生」或「先生」。所以讀者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為自己塑造的玄學家形象。文章注重結構上的邏輯層次,一般都首尾照應,論證逐層深入,善於作抽象的、本質的分析,體現了魏晉時期思辯方式的進步。它們的語言風格比較樸素凝重,不尚華飾,稍有駢化的痕跡。

眾所周知,曹魏、司馬兩個政權推行的都是血腥味十足的極權統治。統治者用強硬的手段御下,製造黨錮之禍來對付士人,士人們只好以柔制剛,用喝酒、佯狂等手段與當權者作頑強而堅定的鬥爭,於是便有了風韻脫俗、才情過人的「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灑脫不羈的風度讓後人景仰,而其代表人物阮籍,更是令人為之折服。有人甚至這樣評價:魏晉時代失去了阮籍,整個時代將會黯然失色;有了阮籍,魏晉時代才能讓人神思遐往,不停追逐。阮籍嗜烈酒、善彈琴,喝酒彈琴往往復長嘯,得意時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可謂「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所謂的嘯,就是撮著嘴吹口哨。在古時候,嘯是一種音樂,有專門的樂章,可惜早已失傳。據《世說新語•棲逸》記載:阮籍吹的口哨可以傳幾百步遠。一次,阮籍去拜訪隱居在蘇門山中的孫登。他向孫登提出了很多問題,可孫登冷漠如冰,連眼珠子都不動一下。阮籍無奈,就乾脆對著孫登吹起了口哨,這下孫登開了尊口:「請再來一次。」阮籍再次長嘯,然後就下山了。到了半山腰,山谷中忽然回蕩起優美的嘯聲,原來是孫登在長嘯不已,以示與阮籍志同。受到孫登嘯聲的感染,阮籍寫出了著名的《大人先生傳》。據瞭解,後人十分尊重阮籍,蘇軾等名人曾經登嘯台賦詩。

研究阮籍其人、其詩,難免讓人想到《紅樓夢》。阮籍的狷狂癡態、朦朧的詩篇、如履薄冰的處境以及對心理平衡的艱難追求等,都可以在《紅樓夢》中找到影子。其實,若論阮籍與《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之間的聯繫,也並非毫無緣由。首先,曹雪芹傾慕阮籍,曹雪芹字「夢阮」(另說號夢阮),這「阮」應指阮籍。另外,曹雪芹的好友敦誠以「步兵白眼向人斜」(《贈曹雪芹》)的詩句,用阮籍(世稱阮步兵)青白眼的軼事來稱讚曹雪芹不肯隨波逐流的傲世態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友人的贈詩揭示了曹雪芹與阮籍相似的才情和心境。其次,曹氏與阮氏在歷史上有親緣關係,曹雪芹曾被比做魏武之子孫,敦誠曾寫道:「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寄懷曹雪芹》)詩中「奇氣」的評價頗為傳神,建安曹植「骨氣奇高、詞采華茂」(鐘嶸《詩品》),到了《紅樓夢》,的確體現出「文采風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了。漢魏之際,曹氏與阮氏關係密切,阮籍之父阮瑀是曹氏父子身邊的文官,父死之後,阮籍仍受曹氏的關懷。當然,曹雪芹「夢阮」不僅因為某種親緣關係,更重要的還在於阮籍是他心靈的知者、行為的楷模。阮籍的放達形象常被視為魏晉風度的化身,他曾創造過一醉六十天不醒的醉酒記錄,然而他的神志卻始終是清醒的。正始時期,由於阮籍的影響,阮氏家族以清談聞名。阮籍之侄阮咸因放達也被列入竹林七賢,阮籍的兒子阮渾也想效仿,卻遭到了阮籍的反對。他之所以阻止兒子放浪縱恣,「蓋以渾(阮渾)未識己之所以為達了。」(戴逵《竹林七賢論》)他擔心兒子只知其表不解其裏,自己的狷狂中蘊含著老莊玄學的思想積澱,埋藏著愁腸百轉的世事憂苦,其精神實質是難以效仿的。險惡的現實迫使他不得不將靈與肉分開,形醉而神不醉。

阮籍是建安以來第一個全力創作五言詩的人,其《詠懷詩》把八十二首五言詩連在一起,編成一部龐大的組詩,並塑造了一個悲憤詩人的藝術形象,這本身就是一個極有意義的創舉,一個顯著的成就,在五言詩的發展史上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後世作家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晉左思、張載、陶潛(《飲酒》),南北朝劉宋的鮑照,北周的瘐信,唐陳子昂(《感遇》),李白(《古風》)等人詩篇都是以抒情言志,廣泛涉及現實生活,具有深厚思想內容的五言長詩,無不是對阮籍《詠懷詩》的繼承和發展。阮籍的《詠懷詩》或隱晦寓意,或直抒心跡,表現了詩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滿濃郁的哀傷情調和生命意識,無不給人以「陶性靈,發幽思」的人生啟悟。阮籍的詩形象得展現了魏晉之際一代知識分子痛苦、抗爭、苦悶、絕望的心路歷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對五言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創造了抒情組詩的阮籍的《詠懷詩》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美學情調出現在中國詩壇上,當時就引起了強烈反響。阮籍之後,詩人爭先仿效其作,影響極為深廣。後人給予「憂時憫亂,興寄無端,而駿放之致,沉摯之詞,誠足以睥睨八荒,牢籠萬有」的極高評價,是當之無愧的新形式,開後代左思《詠史》組詩,陶淵明《飲酒》組詩的先河。

【育】

﹝育群生﹞◎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率法律主全班〉

……天下歸仁,化育群生。亦作「仁育群生」。群生,百姓。《國語‧周語下》:「儀之於民,而度之於群生。」《漢書‧卷八‧宣帝紀》:「獄者,萬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養育群生也。」

【旱】

﹝旱蝗之作﹞◎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

……見『天災之戒  旱蝗之作』條目。

【材】

﹝材辯之者  常禦之道  禦之不得其術  以至於罹禍﹞◎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具備材能與能言善道者,常以自身所擁有的技能或口才,為自己或為自己所屬的團體行為辯護,但若將這種材能與口才用在不該用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導致自己有禍事的發生,不可不慎。本句與「仁義之者,常行之道,行之不得其術,以至於亡國」之解釋意境相同。

【你】

﹝你誇我逞﹞◎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互相誇張炫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飲酒中間,這一個說道:『我有貓兒眼多少。』那一個說:『我有祖母綠多少。』你誇我逞。」

【岌】

﹝岌岌可危﹞◎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形容非常危險。

【係】

﹝係風捕景﹞◎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繫風捕影風雲客』條目。

【豆】

﹝豆萁相煎﹞◎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相煎』條目。

【貝】

﹝貝闕珠宮﹞◎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用貝類和珍珠等裝飾的水神宮闕。語本《楚辭‧屈原‧九歌‧河伯》:「魚麟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王逸‧注》:「文苑作珠宮。」後形容宮殿的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孤本元明雜劇‧慶長生‧第四折》:「你看那香焚寶鼎,紫霧漾漾,玉樓金殿,貝闕珠宮,便如天宮之景也。」亦作「珠宮貝闕」。

【廷】

﹝廷爭面折﹞◎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臣子在朝廷上犯顏直諫,據理力爭。《晉書‧卷五十五‧潘岳傳》:「雖廷爭面折,猶將祈請而求焉。」亦作「面折廷爭」。

【吮】

﹝吮癰舐痔﹞◎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亦作「舐痔吮癰」。這個成語是比喻卑劣地奉承人;「吮」是用口吸,「癰」是一種長在身上的膿癤子,給人帶來很大痛苦;「舐」就是用舌頭舔,「痔」就是痔瘡。據史料記載「吮癰舐痔」的出處有三;但這三處的目的卻大不相同,有人這樣做是為了錢;有人這樣做是為了感恩;還有的是被迫無奈、不情願這樣做;還有人這樣做深得將士人心,鼓舞士氣。

《莊子‧列禦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意思是:秦王有病召請屬下的醫生,凡能治好臭瘡爛癤子的人可獲得車輛一乘,舔治痔瘡的人可獲得車輛五乘,凡是療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獲得的車輛就越多。史料沒記載有多少人為了賞賜去這樣做了,但肯定有人為了錢什麼骯髒的事都幹得出來。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這是說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著捆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膿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就放聲大哭。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卻親自替他吸吮膿液,怎麼還哭呢?」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往年吳將軍替他父親吸吮毒瘡,他父親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在戰場戰死了。如今吳將軍又給他兒子吸吮毒瘡,我知道他也會戰死在沙場,因此,我才哭他啊。」吳起的身份大概相當於現在三軍總司令,這樣的愛兵、這樣的身先士卒,在什麼朝代也堪稱楷模,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吳起為戰士吸吮毒瘡的做法,大大的鼓舞了士氣,戰士對他的報答就是英勇的戰死在沙場,這就是吳起所向無敵的法寶。

《史記‧佞幸列傳》記載:文帝做夢,想登天而不能,有一黃頭郎在背後推他,文帝才得上天。文帝就要尋找此人,見了鄧通衣服後穿,恰恰是夢中所見,文帝喜悅非常,對他恩寵也日甚一日。文帝常常去鄧通家裏做客,曾經數十次地賞賜鄧通,並讓他做官至上大夫。不過鄧通確實沒有什麼才能,他的優點是老實謹慎,不好應酬,文帝賜他休假,他也很少外出。他就是靠這點獲得了文帝的歡心。文帝找人給鄧通相面,相士說:「他要貧窮饑餓而死。」文帝說:「我讓他富貴,怎麼會讓他貧困?」於是就把蜀郡嚴道縣的銅山賞賜給鄧通,准許他鑄造錢幣。由此,「鄧通幣」遍佈天下。文帝生瘡,鄧通為他吮吸膿水。可是文帝並不高興,就問鄧通說:「天底下誰最愛我呢?」鄧通回答是太子。等到太子來看望,文帝就命他為自己吮吸膿水。太子面有難色,但只能照做。後來聽說鄧通經常這樣做,內心愧疚,從此就怨恨鄧通了。後來太子繼位就是漢景帝,免了鄧通的官。不久有人告發鄧通,鄧通被查辦,家產全部沒收,這樣鄧通就真是一文不名了。最後,他死在別人家裏。鄧通為文帝吸吮膿水,是報答文帝對他的恩寵,但無意中得罪了太子,而太子被迫做不願做的事,也有情可原,漢文帝是劉邦的兒子,假如劉邦長了癤子,你漢文帝作為兒子也未必然能為父親心甘情願吮吸膿水,但卻要兒子為他吸膿,實在有點強人所難,以至於漢景帝把怒火泄到鄧通身上,這鄧通實在有點冤枉。

「吮癰舐痔」大概是最讓人噁心的事了,但還有更噁心人的事就是「吃屎」了。很多人都知道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當時吳越交戰,越國戰敗,越王勾踐只剩五千人被包圍在會稽(今蘇州),越國只得表示臣服。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徹底消滅越國的建議,《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吳王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越王受到了會稽之恥,於是「臥薪嚐膽」,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消滅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勾踐戰敗,到了吳國作了「囚臣」,住在石室,為吳王養馬。越王在吳國卑躬屈膝,為徹底麻痺吳王,聽從范蠡的計策,嘗一下吳王的糞便,《吳越春秋》記載:「適遇吳王之便,太宰嚭奉溲惡以出,逢戶中。越王因拜:『請嘗大王之溲,以決吉凶。』即以手取其便與惡而嘗之。」當時,吳王病了三個多月,估計病得不輕,但範蠡卻觀察吳王的病不久就會好起來,因此獻計讓越王嘗糞。越王嘗了吳王的糞和吳王說:「我曾經跟老師學過,糞便的味道苦並且酸,味道是正常的,說明身體氣順,大王的身體很快就會好起來的」。過了沒幾天,吳王的身體果然好了,吳王被感動了就放越王勾踐回越國了,這無異於放虎歸山,二十年後越國消滅了吳國,越國成為一代霸主。《史記》裏只有越王勾踐「嘗膽」的記載,並沒有越王勾踐吃糞的記載,因此這故事可能是外傳。  

歷史上還有另一位自願吃屎的人是唐朝武則天時的一位叫郭霸的。《資治通鑒》記載:「甯陵丞廬江郭霸以謅諛幹太后,拜監察禦史。中丞魏元忠病,霸往問之,因嘗其糞,喜曰:『大夫糞甘則可憂,今苦,無傷也。』元忠大惡之,與人則告知」。這個郭霸是靠阿諛奉承得了一個小官職,中丞魏元忠病了,郭霸前往探病,並嘗了魏元忠的糞,高興地說:「大夫的糞如果有甜味,病情就嚴重,現在,糞是苦味,很快就會好起來的」。但沒想到魏元忠並不領情,大為「噁心」,逢人便告訴。這郭霸拍馬屁沒拍在地方,今後還怎麼做人!這「吮癰舐痔」和「吃糞」,大約是世上最低下、最骯髒的事了,但有人卻心甘情願地去幹這種事情,這當然是有各自的目的。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為了錢財,免不了遺臭萬年。韜光養晦,為了事業,為了復國大計,幹常人所不能幹的事,流芳百世也在情理之中。

【局】

﹝局變﹞◎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亦作「變局」。喻指動亂不安定的局勢。

﹝局變節移草木嗔﹞◎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畏於官考,於節有虧,吾輩堂堂正正傳法於世,光明正大立身於三曹普渡大業,故天地之間,有何可畏?代天傳法,代師傳道,有何可畏?縱頂劫於世道刑場,亦是為眾生盡一分力,為上天盡一分心罷了,又何畏之有?上帝說過:「天不畏強,唯畏者,忠孝行功立德者也。」亦即:盡心盡力於代天代師之行,立身於綱常倫理正道之行,連「天」都敬佩你、怕你。所以說,失其應守之節者,不只神人共憤,連草木都將為含怒。《鹽鐵論‧地廣第十六》:「古之君子,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時,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惟仁之處,惟義之行。」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