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
﹝穹谷﹞◎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幽深的山谷。《文選‧班固‧西都賦》:「其陽則崇山隱天,幽林穹谷。」《文選‧陸機‧擬古詩十二首‧擬涉江采芙蓉》:「上山采瓊蕊,穹谷饒芳蘭。」
﹝穹冥﹞◎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見『穹蒼』條目。
﹝穹隆﹞◎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像天中央高而四周下垂的形狀。《文選‧陸機‧挽歌詩三首之二》:「旁薄立四極,穹隆放蒼天。」或作「穹窿」。
﹝穹蒼﹞◎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蒼天。《詩經‧大雅‧桑柔》:「靡有旅力,以念穹蒼。」《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漢書尺素,上告穹蒼:伏望天慈,府垂鑒聽。」或作「穹冥」。
﹝穹窿﹞◎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見『穹隆』條目。
﹝穹廬﹞◎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蒙古人所住的氈帳,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狀似天,因而稱為「穹廬」。《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匈奴父子乃同穹廬而臥,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取其妻妻之。」《北齊‧無名氏‧敕勒歌》:「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後因匈奴多住穹廬,故以穹廬為匈奴的代稱。《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唐‧陳鴻‧東城老父傳》:「上皇北臣穹廬,東臣雞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歲一來會。」
【炎】
﹝炎天﹞◎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濟公活佛‧聖訓‧注〉
……見『九野』條目。
﹝炎帝﹞◎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見『神農氏』條目。
﹝炎風﹞◎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八風』條目。
﹝炎涼﹞◎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氣候冷熱無常。《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滍水注》:「地勢不殊,而炎涼異致。」亦常比喻人情的冷暖。
﹝炎涼世態﹞◎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見『世態炎涼』條目。
﹝炎漢﹞◎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因漢代以火德王,故稱為「炎漢」。《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自炎漢中葉,厥突漸異。」《唐‧李白‧天長節度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易】
﹝易子而食﹞◎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交換小孩煮食充饑。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形容天災人禍時,極飢餓的慘況。《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王問:『城中如何?』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易牙﹞◎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四大天王‧聖訓‧注〉
……見『狄牙』條目。
﹝易以道化﹞◎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活佛師尊〉
……見『禮以節文 樂以發和 詩以達意 書以道事 易以道化 春秋道義』條目。
﹝易安﹞◎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安适,舒服。《晉‧陶潛‧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易如反掌﹞◎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到。《北史‧卷三十八‧裴佗傳》:「以國家威德,將士驍雄,汎蒙汜而揚旌,越崑崙而躍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以明公之神武,撫河朔之強盛,興兵討曹賊,易如反掌,何必遷延日月。」亦作「易如翻掌」、「易於反掌」。
﹝易如翻掌﹞◎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易如反掌』條目。
﹝易位﹞◎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變換位置。《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外之則邪行橫作,放殺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
﹝易於反掌﹞◎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易如反掌』條目。
﹝易俗移風﹞◎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改良社會風俗習慣。《南史‧卷七十一‧儒林傳‧序》:「時荀顗、摯虞之徒,雖議創制,未有能易俗移風者也。」《清史稿‧卷二九一‧劉師恕傳》:「爾等不能端本澂源,躬先表率,而望秉鐸司教之官,家喻戶曉,易俗移風,所謂逐末而忘其本也。」
﹝易祿﹞◎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輕視高官厚祿。
﹝易論﹞◎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聖人之道 得禮而信 得易而尊 禮為之明 易為之幽』條目。
﹝易變生死剎那間﹞◎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專員‧劉元英〉
……見『易變風雲人莫測 易變生死剎那間』條目。
﹝易變風雲人莫測 易變生死剎那間﹞◎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專員‧劉元英〉
……書經曰:「天難諶、命靡常。」又說:「惟命不於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也不敢說,明天天亮後,自己還能活著;所以說,人的生命在天道運行軌跡當中,除非為世間留下了不朽的功勳外,其實一點都沒什麼價值。尤其身處道場中的修行者,更需要體認這一點,既然求了道,明白了三曹普渡之大業,也清楚的瞭解,一指可超三界之外的境界,是絕對可以達到的目標,所以更要對生死大事,有別人體悟不到的超然層次;在道業方面,也要有別人所難以達成的精進與見性證解。或許說來容易,但事在人為;古之聖賢與高僧,不也是經由人身之肉體與智慧,才能體解大道與成就聖業道功的嗎?
【泥】
﹝泥首﹞◎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叩首至地而泥汙額頭。引申為謝罪。《文選‧陸佐公‧石闕銘》:「帝赫斯怒,秣馬訓兵,嚴鼓未通,兇渠泥首。」亦作「泥頭」。
﹝泥塞竹管﹞◎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比喻人不諳事理,一竅不通。
﹝泥塗﹞◎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比喻地位卑下。《左傳‧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塗久矣,武之罪也,敢謝不才。」《三國志‧卷十一‧魏書‧管寧傳》:「昔絳縣老人屈於泥塗,趙孟升之。」
﹝泥滓﹞◎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猶污濁。比喻恥辱。《文選‧潘嶽‧西征賦》:「或披髮左衽,奮迅泥滓;或從容傅會,望表如裡。」《李善‧注引漢‧李陵‧與蘇武書》:「言為瑕穢,動增泥滓。」
﹝泥頭﹞◎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見『泥首』條目。
﹝泥濘﹞◎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雨後地上水與土混雜沾濡。《文選‧左思‧吳都賦》:「流汗霢霂,而中逵泥濘。」《唐‧杜甫‧久雨期王將軍不至詩》:「泉源泠泠雜遠狖,泥濘漠漠飢鴻鵠。」
【刻】
﹝刻心﹞◎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太白星君‧聖訓‧注〉
……謂銘記於心。《唐‧韓愈‧上賈滑州書》:「是宜小子刻心悚慕,又焉得不感而鳴哉?」《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大慙,謹已刻心,非但書紳也。」
﹝刻剝﹞◎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剝削、榨取。《後漢書‧卷十三‧隗囂傳》:「增重賦斂,刻剝百姓。」《喻世明言‧卷九‧裴晉公義還原配》:「程异掌鹽鐵,專一刻剝百姓財物。」亦作「剋剝」。
﹝刻骨銘心﹞◎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形容感激在心,永難忘懷。《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遭磨障套‧三煞》:「萬萬人感恩知德,刻骨銘心,恨不得展草垂韁。」《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感佩不忘,曰刻骨銘心。」亦作「銘心刻骨」、「銘肌鏤骨」、「銘心鏤骨」、「鏤骨銘肌」、「鏤骨銘心」、「鏤心刻骨」、「刻骨鏤心」。
﹝刻骨鏤心﹞◎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刻骨銘心』條目。
﹝刻深﹞◎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孟子亞聖‧聖訓‧注〉
……刻薄、嚴酷。《戰國策‧秦策一》:「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序》:「孝景時,鼂錯以刻深,頗用術輔其資,而七國之亂,發怒於錯,錯卒以被戮。」
﹝刻飭﹞◎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同「刻飾」,用膠刷鬢髮,使其整齊熨貼。《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靚莊刻飭,便嬛婥約。」
﹝刻飾﹞◎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見『刻飭』條目。
﹝刻鏤﹞◎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雕刻。《淮南子‧齊俗》:「車輿極於雕琢,器用逐於刻鏤。」《文選‧賈誼‧過秦論》:「陰奉彫琢刻鏤之好以納其心,務快耳目之欲以苟容為度。」
【采】
﹝采旄﹞◎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指用旄牛尾裝飾的彩旗。《楚辭‧遠遊》:「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雜而炫燿。」《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建格澤之長竿兮,總光耀之采旄。」《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明‧何景明‧述歸賦》:「飭桂衡之超駕兮,搴采旄以前飾。」
﹝采飾﹞◎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聖訓‧注〉
……用彩色作裝飾。《國語‧周語中》:「服物昭庸,采飾顯明。」《漢‧張衡‧西京賦》:「故其館室次舍,采飾纖縟。」《晉‧葛洪‧抱朴子‧應嘲》:「夫制器者,珍於周急,而不以采飾外形為善。」
﹝采飾﹞◎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猶文飾。《宋‧費袞‧梁溪漫志‧溫公論碑誌》:「若其不賢也,雖以巧言麗辭強加采飾,徒取譏笑,其誰肯信?」
﹝采薇﹞◎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據《詩序》:「采薇,遣戍役也。」首章二句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野菜,俗謂之野豌豆。亦另有一義:相傳殷商遺民伯夷、叔齊於武王克殷之後,義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臨終作采薇歌以申其志。見《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傳》。後比喻為隱居山林。《文選‧嵇康‧幽憤詩》:「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將人浪品題,惹得他長歌憶采薇。」亦作「採薇」。
﹝采蘋﹞◎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詩經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或以為詠祭祀之詩。首章二句為:「于以采蘋,南澗之濱。」本草謂水萍有三種,大者曰蘋,中者曰荇菜,小者曰浮萍。
……詩經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采蘩,夫人不失職也。」或以為詠諸侯夫人祭祀之詩。首章二句為:「于以采蘩,于沼于沚。」蘩,白蒿,音 ㄈㄢˊ 。
﹝采蘩﹞◎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詩經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采蘩,夫人不失職也。」或以為詠諸侯夫人祭祀之詩。首章二句為:「于以采蘩,于沼于沚。」植物名。菊科艾屬,多年生草本。莖高達六十公分,密生白毛。葉作羽狀複葉。秋日葉腋上開淡黃色花,頭狀花序。可生食。俗名「白蒿」。音 ㄈㄢˊ 。
【侍】
﹝侍巾櫛﹞◎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櫛,梳篦的總稱。侍巾櫛指妻妾服侍丈夫梳洗、起居等事。後亦為婦女做人妻妾的謙稱。《唐‧元稹‧鶯鶯傳》:「致有自獻之羞,不復明侍巾櫛。」《孤本元明雜劇‧卓文君‧第二折》:「妾願侍巾櫛,執箕帚,以奉先生。」
﹝侍宴﹞◎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宴享時陪從或侍候於旁。《漢‧王逸‧九思‧悼亂》:「督萬兮侍宴,周邵兮負蒭。」《唐‧白居易‧長恨歌》:「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唐‧李謹言‧水殿拋球曲之一》:「侍宴黃昏曉未休,玉階夜色月如流。」
﹝侍御﹞◎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在君王左右侍從車御的官吏。《書經‧冏命》:「昔在文武,聰明齊聖。小大之臣,咸懷忠良,其侍御僕從,罔匪正人。」這裡喻指侍候上帝的僕人。
﹝侍寢﹞◎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道德真君‧聖訓‧注〉
……猶薦枕。女子伴眠。多指嬪女對主人。《唐‧李暇‧擬古東飛伯勞歌》:「誰家女兒抱香枕,開衾滅燭願侍寢。」《明‧馬愈‧馬氏日抄•徐尚書》:「今夕邂逅,願以鄙陋之姿侍寢。」《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出拜兩姝,容態絕世……夜伴女傳眠,方知待年之女,尚未侍寢于相公也。」
﹝侍駕﹞◎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
……原意是伴隨君王車乘出行。此處指伴隨明明上帝來到人間。《明‧沈德符‧野獲編‧果報‧亡國後妃流落》:「唐中主女號李芳儀者,備太宗後宮,北征契丹,侍駕以行。」
﹝侍衛﹞◎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
……隨側護衛、隨側侍奉。《後漢書‧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傳‧東平憲王蒼傳》:「帝每巡狩,蒼常留鎮,侍衛皇太后。」《三國演義‧第三回》:「卓乃於省中設宴,會集公卿,令呂布將甲士千餘,侍衛左右。」
【泠】
﹝泠泠﹞◎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狀聲詞。形容清脆激越的聲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文選‧陸機‧文賦》:「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泠,音 ㄌ一ㄥˊ。
﹝泠風﹞◎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柔和的風。《呂氏春秋‧士容論‧任地》:「子能使雚夷毋淫乎?子能使子之野盡為泠風乎?」泠,清和、柔和。音 ㄌ一ㄥˊ 。
﹝泠然﹞◎六十三年七月三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領會、體悟的樣子。《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四‧四分律‧注》:「許叔重曰:『泠然解悟之意也。』」泠,音 ㄌ一ㄥˊ 。
﹝泠然﹞◎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輕妙的樣子。《莊子‧逍遙遊》:「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音 ㄌ一ㄥˊ ㄖㄢˊ。
﹝泠然﹞◎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形容聲音清脆悅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九》:「試敲一下,其聲泠然。」泠,音 ㄌ一ㄥˊ。
【征】
﹝征夫﹞◎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遠行的旅人。《文選‧王粲‧登樓賦》:「原野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或稱為「征客」。
﹝征衣﹞◎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道德真君‧聖訓‧注〉
……離家遠行的人在旅途中所穿的衣服。《唐‧張說‧還至端州驛前與高六別處詩》:「相逢傳旅食,臨別換征衣。」《清‧毛奇齡‧南柯子‧驛館吹蘆葉詞》:「相逢風雪滿淮西,記得去年殘燭照征衣。」
﹝征客﹞◎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征夫』條目。
﹝征馬﹞◎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戰馬。《唐‧李華‧弔古戰場文》:「鷙鳥休巢,征馬踟躕,繒纊無溫,墮指裂膚。」
﹝征鞍﹞◎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猶征馬。指旅行者所乘的馬。《唐‧杜審言‧經行嵐州詩》:「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宋‧謝薖‧蝶戀花詞》:「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間豈有無愁處。」《明‧屠隆‧綵毫記‧湘娥思憶》:「王孫何處解征鞍,靈妃怨,瑤瑟與誰彈?」
﹝征鴻﹞◎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意為「遠飛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們寄寓自己的情懷。特別是唐詩宋詞中,不同境遇的人見了這種現象會有不同的感受,作品也相應地或豪放或婉約,或雄渾或淒涼。《清‧鄧廷楨‧好事近‧雲母小窗虛詞》:「料得平沙孤艇,聽征鴻嘹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