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
﹝坤厚﹞◎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月慧菩薩〉
……見『乾行彌健 坤厚永貞』條目。
﹝坤宮﹞◎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皇后居住的宮殿。或借指皇后。《西遊記‧第二十九回》:「拙女幸托坤宮,感激劬勞萬種。不能竭力怡顏,盡心奉孝。」
﹝坤乾﹞◎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孫臏真人〉
……即「乾坤」。本是易經上的兩個卦名,後借稱天地、陰陽、男女、夫婦、日月等。乾坤,一般代表天地,陰陽,男女的意思。《易•說卦》:「乾為天……坤為地。」《漢‧班固‧典引》:「經緯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語•執轡》:「倮蟲三百有六十而人為之長,此乾巛之美也。」《金‧元好問‧自題中州集後詩之三》:「萬古騷人嘔肺肝,乾坤清氣得來難。」《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諭鬼》:「豈乾坤兩大中,凶頑任爾。」《唐‧杜甫‧登岳陽樓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宋‧陸游‧落魄詩》:「閑愁擲向乾坤外,永日移來歌吹中。」
﹝坤儀舟覆﹞◎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見『乾象棟傾 坤儀舟覆』條目。
【果】
﹝果位﹞◎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
……喻真實修行的成果與地位。為佛教用語。果,原義指植物所結的實。如:「水果」、「乾果」。喻結成其果,表示修行有所成就。
﹝果海﹞◎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性海』條目。
﹝果圓滿轉﹞◎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
……《攝大乘論釋‧卷第九》:「何以不取果圓滿轉。釋云:對菩薩說是以不取。」、「果圓滿轉,謂永無障者。」、「由無一切障說名無障。」、「此轉依位乃至十地諸相不現唯真顯現,果圓滿轉等者。」
﹝果蓏﹞◎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木實為果,草實為蓏。後用為瓜果的總稱。《易經‧說卦》:「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孔穎達‧正義》:「木實為果,草實為蓏。」《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上》:「菜茹有畦,瓜瓠果蓏。」蓏,草本或蔓生植物所結的果實。《說文解字》:「蓏,在木曰果,在地曰蓏。」《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今發五苑之蓏蔬棗栗,足以活民。」音 ㄌㄨㄛˇ。
【怛】
﹝怛怛﹞◎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憂勞。怛,音 ㄉㄚˊ。
﹝怛悼﹞◎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悲痛感傷。怛,音 ㄉㄚˊ。悲痛、憂傷。《詩經‧檜風‧匪風》:「顧瞻周道,中心怛兮。」悼,音 ㄉㄠˋ。悲哀、傷感。《詩經‧衛風‧氓》:「靜言思之,躬自悼矣。」《漢書‧卷四十八‧賈誼‧贊曰》:「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怛惕﹞◎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驚恐憂懼,指害怕得不到佳作而煩惱緊張的心理狀態。怛,驚恐、畏懼。《唐‧獨孤及‧代書寄上李廣州詩》:「推誠魚鱉信,持正魑魅怛。」音 ㄉㄚˊ。惕,小心謹慎,隨時警覺。如:「警惕」。《易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文選‧潘岳‧悼亡詩三首之一》:「悵怳如或存,周遑忡驚惕。」
﹝怛然﹞◎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驚愕的樣子。《列子‧黃帝》:「怛然內熱,惕然震悸矣。」怛,音 ㄉㄚˊ。
【芟】
﹝芟﹞◎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月慧菩薩‧聖訓‧注〉
……除草。《說文解字》:「芟,刈草也。」《詩經‧周頌‧載芟》:「載芟載柞,其耕澤澤。」《毛亨‧傳》:「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芟,音 ㄕㄢ。
﹝芟夷﹞◎六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地藏古佛‧聖訓‧注〉
……刈草。《周禮‧地官‧稻人》:「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左傳‧隱公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芟,音 ㄕㄢ。
﹝芟夷﹞◎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剷除;削平。《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宋‧司馬光‧進古文‧孝經‧指解表》:「並州者,太宗皇帝所以芟夷僭亂,混壹九圍。」《明‧方孝孺‧東甌王神道碑銘》:「芟夷僭盜,蕩滌兇奸。」芟夷,音 ㄕㄢ 一ˊ。
﹝芟其蕪﹞◎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剷除荒草。芟,除草。《說文解字》:「芟,刈草也。」《詩經‧周頌‧載芟》:「載芟載柞,其耕澤澤。」《毛亨‧傳》:「除草曰芟,除木曰柞。」音 ㄕㄢ。蕪,叢生的草。《南唐‧李煜‧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詞》:「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宋‧歐陽修‧蝶戀花‧誰道閒情拋棄久詞》:「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奄】
﹝奄﹞◎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覆蓋、涵蓋。《詩經‧周頌‧執競》:「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淮南子‧脩務》:「萬物至眾,而知不足以奄之。」音 一ㄢˇ。
﹝奄﹞◎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慈厚散仙 賴九虎‧聖訓‧注〉
……久。通「淹」。如:「奄留」。奄,音 一ㄢ。
﹝奄忽﹞◎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倏忽、忽然。《文選‧馬融‧長笛賦》:「奄忽滅沒,曄然復揚。」《文選‧古詩十九首‧迴車駕言邁》:「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奄留﹞◎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見『逗留』條目。
【股】
﹝股肱﹞◎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比喻左右輔助的人。《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輕動。」
﹝股肱﹞◎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聖訓‧注〉
……輔佐。《左傳‧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
﹝股肱心膂﹞◎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心、膂、股、肱,皆是人體重要的部分。語本《書經‧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比喻非常親近的得力助手。《清史稿‧卷二四四‧季開生傳》:「皇上以心膂股肱寄之內閣諸臣,徒以票擬四五字了宰相事業,皇上縱不譴責,清夜捫心,恐有難以自慰者。」亦作「心膂股肱」。股肱,比喻左右輔助的人。《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輕動。」膂,音 ㄌㄩˇ ,脊椎骨。說文解字:「呂,脊骨也。膂,篆文呂。」《明‧方孝孺‧指喻》:「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若剟刺狀,肢體心膂無不病者。」
﹝股戰﹞◎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腿發抖。形容懼怕的樣子。《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
【乖】
﹝乖方﹞◎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不合條理。措置乖方指處置不合理。《清史稿‧卷四二二‧王茂蔭傳》:「其措置乖方,人言藉藉;而無敢為皇上言者,或慮無實據也。」
﹝乖舛﹞◎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月慧菩薩‧聖訓‧注〉
……謬誤、差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至於文字,忽不經懷,己身姓名,或多乖舛,縱得不誤,亦未知所由。」音 ㄍㄨㄞ ㄔㄨㄢˇ。
﹝乖張﹞◎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性情執拗,不講情理。《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丈夫若是假乖張,又道娘子垃圾相,你可急急走出門,饒你幾下捍麵杖。」
﹝乖離﹞◎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分離。《文選‧孫楚‧征西官屬送於陟陽候作詩》:「乖離即長衢,惆悵盈懷抱。」
【板】
﹝板築﹞◎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築土牆時,用兩版夾土,用杵把土搗結實,稱為「板築」。《文選‧鮑照‧蕪城賦》:「是以板築雉堞之殷,井幹烽櫓之勤。」《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先立個標幟,候今冬農隙之時,興工板築。」亦比喻地位卑賤。《文選‧羊祜‧讓開府表》:「假令有遺德於板築之下,有隱才於屠釣之閒,而令朝議用臣不以為非,臣處之不以為愧,所失豈不大哉。」《文選‧沈約‧恩倖傳論》:「屠釣卑事也,板築賤役也。」亦作「版築」。
﹝板輿﹞◎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古代木製的交通工具。多為老人所乘坐。後借指居官在位者迎養父母。《唐•岑參•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榮祿上及親,之官隨板輿。」亦作「版輿」、「步輿」。
﹝板蕩﹞◎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板、蕩是詩經大雅中的二篇,諷刺周厲王無道﹑敗壞國家;後用作亂世的代稱。《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自金行不競,天地板蕩,左帶沸脣,乘閒電發。」亦作「版蕩」。
﹝板蕩識忠臣﹞◎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板蕩,指亂世。板蕩識忠臣形容在亂世中才能識得真正忠心的臣子。如:「在安史之亂中,張巡、許遠仍堅守不屈,所謂『板蕩識忠臣』的道理,於此可見。」
【岳】
﹝岳王之德 至今猶存﹞◎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
……岳飛(生於西元一一零三年至一一四二年),南宋名將,軍事家。出生之時有大鳥飛鳴掠過屋頂,故取名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家貧,日間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唸書習字,少時習武,喜讀《兵書》、《左傳》。岳飛體魄強健、寡言淳厚、剛直義氣且勇力過人,十幾歲已能拉三百斤硬弓、九百斤腰弩,能左右開弓射箭,槍法「一縣無敵」。
北宋末年,曾從軍抗遼。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投軍于趙構大元帥府抗金,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後隸屬副元帥宗澤,在黃河南北屢敗金軍。二年,北宋亡,趙構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飛上書反對宋室南遷,力請高宗趙構北渡親征,恢復中原,被革職。轉投河北招撫使張所,任中軍統領,隨都統制王彥北渡黃河,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隨軍南撤建康〈今南京〉,隸屬江淮宣撫使杜充,任右軍統制。隨都統制陳淬在馬家渡〈今安徽馬鞍山市東北〉阻遏金將完顏宗弼軍渡江,因諸軍皆潰,孤軍難敵,力戰後退屯蔣山〈今南京紫金山〉,整飭所部,招收散兵遊勇,自成一軍,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等地,多次獲勝。次年春,率軍於常州〈今屬江蘇〉截擊完顏宗弼軍渡江北歸,先後于清水亭、牛頭山〈均在今江蘇江寧西南〉、靖安鎮〈今南京西南〉擊敗金軍,收復建康,升通、泰鎮撫使,駐屯泰州〈今屬江蘇〉。繼奉命進援楚州〈今淮安〉,在承州〈今高郵〉等地與金軍鏖戰,因眾寡懸殊,被迫棄泰州退守江南。
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隸屬江淮招討使張俊,率部轉戰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擊破盜匪李成軍;招降張用,遷神武右軍副統制。二年,擊破盜匪曹成軍,屯戍江州〈今江西九江〉。三年,鎮壓吉、虔〈今吉安、贛州〉二州農民起義軍。偽齊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襄樊〉、鄧州〈今屬河南〉後,他建策收復襄陽等六郡,進圖中原,被宋廷採納。四年,任黃州、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率軍自江州溯江西進,克復漢水重鎮郢州〈今湖北鍾祥〉,遂分兵北進,連克隨州〈今屬湖北〉、襄陽、鄧州,大敗金與偽齊軍,並趁勢收復唐州、信陽軍〈今河南唐河、信陽市〉,從而控制長江中游廣大地區,打開與川、陝通路,以功授清遠軍節度使。
此後,營田積糧,訓練軍伍,積極為收復中原作準備。同年冬,出兵救援廬州〈今合肥〉,擊敗金與偽齊軍。五年,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神武後軍都統制,奉命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起義軍。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一反宋軍秋季防禦常法,舉兵奇襲偽齊軍。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嵩縣),一舉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同年冬,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軍反擊,兵臨蔡州。七年,升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力陳乘偽齊主劉豫被廢,金軍無備,增兵北伐,圖取中原之策。後多次上書反對與金和議,重申收復兩河壯志,均遭高宗與權相秦檜拒絕。
十年,率軍迎戰大舉南進之完顏宗弼軍,按照以襄陽為基地、連結河朔、收復中原方略,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以部分兵力迂回側擊東京一帶金軍;自率主力從正面反擊,直趨中原。在民眾配合下,僅月餘,相繼收復西京〈今洛陽〉及陳〈今淮陽〉、蔡間諸要地,形成東西並進,威逼東京金軍之勢。旋于郾城之戰中,充分利用所部士氣旺盛、訓練有素等有利條件,大敗金軍精騎。繼在潁昌之戰中,再次擊敗完顏宗弼軍的反擊。正當岳飛行將揮師渡河時,高宗、秦檜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班師,致使其恢復中原計劃功敗垂成。
十一年,率軍進援淮西。後被召回臨安〈今杭州〉,罷宣撫使,改授樞密副使,解除兵權,為秦檜及其黨羽誣陷入獄。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孝宗時追諡「武穆」,甯宗時追封鄂王。岳飛精韜略,善運籌,博採眾謀,團結民眾。行師用兵善謀機變。作戰指揮機智靈活,不拘常法,強調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嚴於治軍,重視選將,信賞明罰,愛護士卒。《宋史‧岳飛傳》載:「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可見其治軍之嚴。常能以少勝眾。金軍歎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峙淵亭﹞◎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亦作「淵渟岳峙」;像深淵一樣沉靜,像高山般聳峙。比喻人品德高尚,氣度宏大。《晉‧石崇‧楚妃歎》:「矯矯莊王,淵渟岳峙。」或作「川渟嶽峙」、「岳峙淵渟」、「嶽峙泉渟」、「嶽峙淵渟」、「淵渟嶽立」。渟,水流停止不動。《唐‧柳宗元‧游黃溪記》:「其略若剖大甕,側立千尺,溪水積焉,黛蓄膏渟,來若白虹,沉沉無聲。」音 ㄊ一ㄥˊ。
﹝岳峙淵亭席地天﹞◎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本句承前句「櫛風沐雨虛懷谷」之續義;喻此志向如臨淵建亭,有中流砥之節操;如山岳般屹立不搖,睥睨萬世而峙立。淵,指深淵,深遠之意。岳,指高山,高大之意。泛指內蘊深沉、處事不亂、穩重、氣度非凡之意。
﹝岳峙淵渟﹞◎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見『岳峙淵亭』條目。
﹝岳陽樓﹞◎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八仙〉
……在湖南省岳陽縣西門上,高三層,下臨洞庭湖,風景極佳。宋代范仲淹曾作岳陽樓記。
【宛】
﹝宛丘﹞◎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詩經陳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宛丘,刺幽公淫荒昏亂、游蕩無度焉。」首章二句為「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宛丘,四方高中央低的山丘。
﹝宛如﹞◎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彷彿。《唐‧元稹‧青雲驛詩》:「延我開蓽戶,鑿竇宛如圭。」《醒世恆言‧卷三十二‧黃秀才徼靈玉馬墬》:「玉娥道:『妾徐夜曾得一夢,次日歲朝遇一胡僧,宛如夢中所見。』」亦作「宛若」。
﹝宛若﹞◎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見『宛如』條目。
﹝宛然﹞◎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五教聖人‧聖訓‧注〉
……相似、彷彿。《關尹子‧五鑑》:「譬猶昔游再到,記憶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閣中供養觀世音像,像照水中,毫髮皆見,宛然水月之景,就名為觀音閣。」
﹝宛轉﹞◎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態度和藹、柔順。如:「發言時措辭宛轉些,別衝撞他人,引起爭執。」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