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
﹝戎衣﹞◎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軍服。《書經‧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幸時來得成功業,著錦衣脫去戎衣。」
﹝戎行﹞◎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軍隊。《文選‧陸機‧辯亡論下》:「拔呂蒙於戎行,識潘濬於係虜。」《明‧于謙‧出塞詩》:「將軍出塞整戎行,十萬戈矛映雪霜。」
﹝戎車﹞◎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兵車。《書經‧牧誓》:「武王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詩經‧小雅‧采薇》:「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戎服﹞◎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太白星君‧聖訓‧注〉
……軍裝。《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鄭子產獻捷于晉,戎服將事。」《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仁贍見孫晟,戎服拜於城上。」
﹝戎事﹞◎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軍事、戰事。《左傳‧僖公十五年》:「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禮記‧檀弓上》:「戎事乘驪,牡用玄。」
﹝戎政﹞◎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軍政;軍旅之事。《晉‧潘嶽‧西征賦》:「掩細柳而撫劍,快孝文之命帥,周受命以忘身,明戎政之果毅。」《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兼授衛軍,戎政輯睦。」《明史•郭宗皋傳》:「隆慶改元,從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協理戎政。」《清‧曾國藩‧母弟溫甫哀詞》:「李君與溫甫為婚姻,益相與講求戎政,晨夕諮議。」
﹝戎重﹞◎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軍事重任。《南史‧謝晦傳》:「晦聞疾奔波,謝瞻見之曰:『汝為國大臣,又總戎重,萬里遠出,必生疑謗。』」《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明德茂親,總茲戎重。」
﹝戎馬﹞◎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兵馬。《左傳‧昭公三年》:「戎馬不駕,卿無軍行。」《漢‧崔駰‧安封侯詩》:「戎馬鳴兮金鼓震,壯士激兮忘身命。」
﹝戎馬﹞◎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比喻戰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汝曹生於戎馬之閒,視聽之所不曉,故聊記錄,以傳示子孫。」《唐‧杜甫‧愁詩》:「十年戎馬暗萬國,異域賓客老孤城。」
﹝戎夏﹞◎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外夷中夏。戎:西方少數民族。此泛指少數民族。《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夏:華夏,指中原民族。
﹝戎輅﹞◎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兵車。《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杜預‧注》:「大輅,金輅;戎輅,戎車。」《舊唐書‧李勣傳》:「論功行賞,太宗為上將,勣為下將,與太宗俱服金甲,乘戎輅,告捷於太廟。」《宋‧楊億‧奉和禦制契丹出境將議回鑾》:「戎輅巡河右,天威讋鬼方。」《東周列國志‧第二四回》:「桓公與屈完同登戎輅,望見各國之兵,各占一方,聯絡數十里不絶。」
【存】
﹝存心﹞◎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
……心懷某種意念,想法。
﹝存心養性﹞◎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太白星君‧聖訓‧注〉
……保存赤子之心,修養善良之性。舊時儒家宣揚的修養方法。《孟子‧盡心上》:「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存主﹞◎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見『六主』條目。
﹝存愛﹞◎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謂心懷仁愛之思。《禮記•大傳》:「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所且先者五……一曰治親,二曰報報,三曰舉賢,四曰 使能,五曰存愛。」《孫希旦‧集解》:「存愛,以愛人之事,存於心而不忘也。」《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達人兼善,廢己存愛。」
﹝存養﹞◎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存心養性。《宋‧陸游‧存養堂為汪叔潛作詩》:「三牲五鼎俱忘想,致一工夫在存養。」
﹝存諸大訓﹞◎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純陽帝君〉
……存諸,存在、存於之意。喻大法之義。《寺沙門玄奘上表記‧卷一》:「緬懷空寂,紹宣妙法。以為大訓。」《隋書》:「朕纂承洪緒,思弘大訓,將欲尊師重道,用闡厥繇。」《中庸章句集注》:「若周之赤刀、大訓、天球、河圖之屬也。」《戰國策》:「史莫大於春秋,春秋善惡兼書,而聖人之心,則欲寓褒貶以示大訓。」
【妄】
﹝妄臣﹞◎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無知胡亂的臣子。
﹝妄自菲薄﹞◎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過於自卑而不知自重。《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老殘遊記‧第六回》:「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妄自尊大﹞◎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驕矜自大,自命不凡。《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紅樓夢‧第十四回》:「水溶在轎內欠身含笑答禮,仍以世交稱呼接待,並不妄自尊大。」
﹝妄冒﹞◎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妄自冒犯。《南朝梁‧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臣雖無識,惟利是視。至於虧名損實,為國為身,知其不可,不敢妄冒。」
﹝妄動﹞◎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輕率、任意的行動。《戰國策‧燕策一》:「今大王事秦,秦王必喜,而趙不敢妄動矣。」《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只宜堅守,不可妄動。」
﹝妄稱中華祖﹞◎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見『反道敗德士 大開金線門……何顏見師尊』條目。
【羽】
﹝羽人﹞◎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仙人。《楚辭‧屈原‧遠遊》:「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
﹝羽山﹞◎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山名。舜殛鯀之處。有二說:〈一〉在江蘇省東海縣西北。〈二〉在山東省蓬萊縣東南。
﹝羽衣蹁躚﹞◎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
……謂身如著羽毛所編織而成之羽衣,儀態曼妙,飄降而來。《紅樓夢‧第五回》:「寶玉聽了,是女子的聲音。歌音未息,早見那邊走出一個人來,蹁躚嬝娜,端的與人不同。」《宋‧蘇東坡‧後赤壁賦》:「夢一道士,羽衣蹁躚。」《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寶釵)剛要尋別的姊妹去,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蹁躚,十分有趣。」羽衣,《漢書》:「使衣羽衣立白矛之上。」師古曰:「羽衣,以鳥羽為衣,取其象神(僊)仙之意。」蹁躚,形容儀態曼妙貌。音 ㄆ一ㄢˊ ㄒ一ㄢ。
﹝羽衣蹁躚馭霞飛﹞◎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
……身如著羽毛所編織而成之羽衣,儀態曼妙,並駕馭著彩霞騰雲飄降而來。
﹝羽巵﹞◎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至聖先師‧聖訓‧注〉
……即「羽觴」。《文選‧沉約‧三月三日率爾成篇詩》:「象筵鳴寶瑟,金瓶泛羽巵。」《李善‧注》:「羽巵,即羽觴也。」《南朝梁‧蕭統‧將進酒詩》:「宜城溢渠盌,中山浮羽巵。」《唐玄宗‧遊興慶宮作詩》:「鼓吹迎飛蓋,弦歌送羽巵。」亦作「羽杯」。
﹝羽杯﹞◎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至聖先師‧聖訓‧注〉
……古代飲酒用的耳杯。《南朝梁‧元帝‧採蓮賦》:「鷁首徐廻,兼傳羽杯。」《隋‧江總‧侍宴臨芳殿詩》:「鐘箭自徘徊,皇堂薦羽杯。」亦作「羽觴」、「羽巵」。
﹝羽林﹞◎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星名。《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其南有眾星,曰羽林天軍。」
﹝羽林﹞◎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古代禁衛軍的名稱。謂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漢武帝時置建章營騎,後改名為羽林騎。宣帝時命中郎將騎都尉監羽林,領郎百人,稱為「羽林郎」。後歷代皆設羽林監。唐置左、右羽林軍,後改軍為衛,有大將軍、將軍等官。宋代廢置,元、明復設。《唐‧崔顥‧贈梁州張都督詩》:「出塞清沙漠,還家拜羽林。」《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侍立左右及羽林擺立仗下軍士手中所拿的東西,悉皆震落。」
﹝羽族﹞◎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泛稱鳥類。《三國‧魏‧曹植‧蝙蝠賦》:「不容毛群,斥逐羽族。」《文選‧潘岳‧射雉賦》:「涉青林以游覽兮,樂羽族之群飛。」
﹝羽葆﹞◎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儀仗中用鳥羽聯綴裝飾的華蓋。《禮記‧雜記下》:「司馬執鐸,左八人,右八人,匠人執羽葆御柩。」《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備儀仗羽葆鼓吹,葬於國東十里盤龍岡。」
﹝羽箭﹞◎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箭。因尾部綴鳥羽,故稱。《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宋‧朱敦儒‧朝中措詞》:「雪獵星飛羽箭,春遊花簇雕鞍。」
﹝羽衛﹞◎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帝王的衛隊和儀仗。《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袁淑‧從駕》:「羽衛藹流景,彩吹震沉淵。」《唐‧薛存誠‧東都父老望幸詩》:「鸞輿秦地久,羽衛洛陽空。」《舊唐書‧趙隱傳》:「德宗幸奉天,時倉卒變起,羽衛不集。」
﹝羽儀﹞◎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比喻賢人登用,為世儀表、表率。《新唐書‧卷一六一‧張薦傳》:「真卿逮事四朝,為國元老,忠直孝友,羽儀王室。」《唐‧韓愈‧燕喜亭記》:「智以謀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儀於天朝也不遠矣。」
﹝羽翰﹞◎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聖先師‧聖訓‧注〉
……翅膀。《南朝宋‧鮑照‧詠雙燕之一》:「雙燕戲雲崖,羽翰始差池。」《唐‧孟郊‧出門行之二》:「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明‧張景‧飛丸記‧月下傷懷》:「思癡無羽翰,想極夢魂旋。」《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
﹝羽氅﹞◎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以羽毛製作的大氅。亦以指道教徒的服裝。《清‧魏源‧白嶽東岩詩》:「山匪仙不靈,過靈山反俗。有似羽氅客,忽享廊廟縟。」
﹝羽檄﹞◎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古代軍中緊急的文書。古時徵兵、徵召的文書,上插鳥羽以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史記‧卷九十三‧盧綰傳》:「陳豨反,邯鄲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獨邯鄲中兵耳。」《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或稱為「羽毛書」、「羽書」。檄,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官方文書。《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文選‧曹植‧白馬篇》:「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音 ㄒ一ˊ。
﹝羽檄交馳﹞◎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迅速傳遞插有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比喻軍情緊急。《唐‧王維‧老將行》:「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宋‧張孝祥‧衡州新學記》:「於羽檄交馳之際,不敢忘學,學成而兵有功,治有績,則余安得不為之言,以勸夫為政而不知學者耶!」亦作「羽檄飛馳」。
﹝羽檄飛馳﹞◎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見『羽檄交馳』條目。
﹝羽觴﹞◎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古時爵形的盛酒杯,有頭尾,有羽翼。《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或稱為「羽杯」、「羽巵」。
【回】
﹝回風﹞◎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詩仙李白‧聖訓‧注〉
……旋風。《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亦作「迴風」。
﹝回眸﹞◎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回眸一笑」之簡稱。形容女子的笑靨嬌媚動人。《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回眸一笑﹞◎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形容女子的笑靨嬌媚動人。《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回望﹞◎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回顧,回頭看。《後漢書‧邊讓傳》:「登瑤台以回望兮,冀彌日而消憂。」《唐‧杜牧‧華清宮絕句之一》:「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回旋﹞◎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雲禎女‧劉秀英〉
……見『迴旋』條目。
﹝回雲﹞◎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詩仙李白‧聖訓‧注〉
……翻滾的雲;行雲。《唐‧李頎‧二妃廟送裴侍御史桂陽詩》:「回雲迎赤豹,飈雨驟文螭。」亦作「迴雲」。
﹝回橈﹞◎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猶回撓。《後漢書‧杜喬傳》:「先是李固見廢,內外喪氣,群臣側足而立,唯喬正色無所回橈。」《新唐書‧劉洎傳》:「左丞戴胄、右丞魏徵應事彈舉,無所回橈,百司震肅不敢懈。」橈,音 ㄋㄠˊ 。亦作「迴橈」。
﹝回飆﹞◎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四大菩薩‧聖訓‧注〉
……迴旋的風。《晉‧陶淵明‧和郭主簿詩》:「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
【血】
﹝血色﹞◎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紅色。《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血肉紛飛﹞◎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亦作「血肉橫飛」。血肉四處飛濺。形容傷亡慘重。
﹝血肉橫飛﹞◎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血肉紛飛』條目。
﹝血食﹞◎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四海龍王‧聖訓‧注〉
……鬼神享受牲牢的祭祀。《國語‧齊語》:「恐宗廟之不掃除,社稷之不血食。」《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血涕﹞◎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金剛祖師〉
……亦作「涕血」。泣血之意。《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沒沒暗齰舌,涕血不敢論。」
﹝血淚﹞◎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哭泣極悲,眼淚幾已枯乾,而流出血來。形容悲泣至極。《唐‧白居易‧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誌銘》:「血淚盈襟,詞竟不屈。」
【曲】
﹝曲曲小考 驗志道真﹞◎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四大菩薩‧聖訓‧注〉
……這麼微不足道的一個小考驗,不過是在考驗所有道親對天道的志業是否真誠無偽,以驗證道真理真天命真的真諦。四大菩薩特別指名「點傳諸善」,準備應考喔!而且還只是個「曲曲小考」而已。所謂的「小考」,就是後面所說的「天然雜誌,各盡天職,各建功端」之意。但如何考?怎麼考?卻沒人知道!曲曲,義同「區區」,微小之意。《左傳‧襄公十七年》:「宋國區區,而有詛有祝,禍之本也。」《舊唐書‧卷一一一‧張鎬傳》:「臣聞天子修福,要在安養含生,靖一風化,未聞區區僧教,以致太平。」
※【四大菩薩】冠詩:
晴嵐開眼界 淑氣勃然生
密木鶯聲叫 蔬花燕語輕
春光分外媚 齊色望中清
勝覽靈山境 旖旎添詩興
※【四大菩薩】冠詩後所諭:
「溫柔敦厚 疏通知遠 廣博易良 絜靜精微 恭儉莊敬 己正正人 己達達人 點傳諸善 曲曲小考 驗志道真 天然雜誌 各盡天職 各建功端」
分兩部份說明:
四大菩薩以《禮記‧經解》中所言之:「溫柔敦厚,疏通知遠,廣博易良,絜靜精微,恭儉莊敬」一段話,來訓勉全體道親,此與前面關帝引用《禮記‧儒行》之:「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與「往者不悔,來者不豫,過言不再,流言不極,不斷其威,不習其謀」,以及《禮記‧祭統》所云之:「心不苟慮 必依其道」以為訓諭之重點,都是要求從內聖修為上下真功夫,四大菩薩繼關聖帝君說了:「重整道務」之後,說了「曲曲小考,驗志道真」一段話,而且還指名「點傳諸善」要準備應考了。這是仙佛慈悲的顯現,先告訴你要考驗了,還指名是「點傳諸善」要應考,似乎上天早已知道這關考驗能過得了關的點傳還真不多。關帝在說「重整道務」這句話時,其實早已為了這「曲曲小考」劃下了句點了。也就是說,會被考倒的人,將是道務被需要重整的關鍵人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