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膽丹心﹞◎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亦作「赤膽忠心」。形容極為忠誠不二。《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臣空有赤膽忠心,無能回其萬一。」《三俠五義‧第五十七回》:「那一番赤膽忠心為國為民一派的正氣,姓白的,你見了也就威風頓減。」亦作「忠心赤膽」。

﹝赤膽忠心﹞◎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赤膽丹心』條目。

﹝赤籍﹞◎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尺籍,軍籍。赤,通「尺」。《宋史‧韓世忠傳》:「年十八,以敢勇應募鄉州,隸赤籍,挽強馳射,勇冠三軍。」《明‧蔣一葵‧長安客話‧風秀才》:「秀才寄赤籍中,佯狂奇譎,眾因呼之云。」

【走】

﹝走門子﹞◎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見『走門路』條目。

﹝走門路﹞◎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巴結有權勢的人,以達到某種目的。《七俠五義‧第四回》:「只因春闈在邇,奉旨欽點太師龐吉為總裁,因此會試舉子,就有走門路的,打關節的,紛紛不一。」亦作「走門子」、「走路子」。

﹝走筆成章﹞◎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見『下筆成章』條目。

﹝走筆成文﹞◎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見『下筆成章』條目。

﹝走馬﹞◎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月慧菩薩〉

……為「走馬看花」之縮寫。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唐‧孟郊‧登第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亦比喻略觀事物外象,而不究其底蘊。《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李姓道:『吾兄用意甚深,走馬看花,未能領略,望勿介意!』」

﹝走路子﹞◎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見『走門路』條目。

﹝走獸﹞◎六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

……泛指獸類。《文選‧宋玉‧高唐賦》:「狀似走獸,或象飛禽。」《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飛禽走獸,因木生姿。」

【但】

﹝但有一點怪脾氣  致使誤人行了偏﹞◎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雲禎女‧劉秀英〉

……這裡又用了一次「行了偏」。前面是「稍有不慎」之「一念偏」,導致「墜了深淵」而「行了偏」;這裡是自己的「怪脾氣」,致使「誤人行了偏」。自己的脾氣,頂多是影響自己的修為,怎會「誤人行了偏」呢?一個人的脾氣不管如何的拗,或不講理,也不至於會「誤人行了偏」的。所以筆者認為,這裡亡靈所說的「怪脾氣」一詞,講的就是「毀謗惡口」,喜歡造人之是非,背後妄論別人的閒話,甚至於以造謠生事為手段,來打擊某些人為目標,因為自己本身是天道壇主,而丈夫又是天道點傳師,所以亡靈講的話,造的謠言,有讓人相信的說服力;因此「誤人」,而使得別人也「行了偏」了。所以在這兩句話之後,亡靈立即懺悔自己的過錯:「觸犯天命難寬赦,知法犯法罪非輕」。

﹝但明道寡  玄機妙理  仍未知參  天耶命耶﹞◎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古佛感歎,當今求道者眾,雖曉天道彌足珍貴,但明識天然法脈心傳之理者,卻少之又少;天道之妙理玄機與玄竅真如佛性之參悟,卻仍然未能知修知參,實為可惜可歎,這難道不是天運使然嗎?這難道不也是眾生之命運嗎?關於『玄竅真如佛性』之探討,請參閱《天道春秋‧天道至寶:玄關竅修行法門》一文。

﹝但恨力微億萬濟﹞◎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雲悟茂猛〉

……只擔心著自己德行淺薄,力量微小,不足以擔當救渡億萬眾生之責。「雲悟茂猛」是「雲遊大仙、悟禪師兄、茂猛師兄」三班合稱,這三班都是準仙佛班,都由三位師兄姐帶領修行;「悟禪」與「茂猛」是師尊之子,「雲遊大仙」是師尊義女,也是天下道親之師姐。「但恨力微」是師兄師姐們的自謙之辭,意謂連理天仙佛都自謙德淺力微之際,凡夫俗子的吾輩怎能以功高德滿而自居呢?

﹝但聞鄭衛蜂擁侵﹞◎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只聞淫蕩靡靡之音,如蜂一般的擁至。喻謂社會風氣日趨敗壞。

﹝但曉競逐沈雲頭﹞◎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見『日出卯  浮生役役幾春秋  幻體不悟波上沫  但曉競逐沈雲頭  生死似浮漚』條目。

﹝但願眾生即早悟  自救救人天然怡﹞◎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希望在娑婆世界的有情眾生,能早日證解大道,悟其本源,參其奧玄,如此不僅能自利,尚能利他,任運眾生於三曹舟戟之中,並恣意遨遊於三界之外。

※【讀南海古佛冠詩後感言】:

一切苦厄如何度  生老病死盡惠慈

我心彼心同一體  各得其所免流離 

古佛悲愿盡表露  無上法寶即在茲

但願眾生即早悟  自救救人天然怡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我之不欲生而生,我之不欲老而老,我之不欲病而病,我之不欲死而死;受制於因果的牽纏,所以來了人間;受制於歲月的摧殘,所以離開了人間;一來一去之間,到底得到了什麼?復不知這一來一去之數,還要重覆幾次?止於何時?所以佛家說:人生都是苦的!南海古佛在冠詩的第一句:一切苦厄如何度?直接把人的一生,以「一切苦厄」作為定義,何處不是苦?有權有勢是苦,有名有利亦是苦,苦在哪裡?苦在爭權奪利時,那個內心最深處,那個佛性與良知的苦!苦在計謀用心處,苦在良心未泯時,苦在午夜夢醒處,苦在離不得苦。

學法樂道的人不苦,不苦即是「樂悅喜悟」。樂在法喜處,悅於明心時,喜在無心處,悟於證解時。融會於一法,則取一法之諦,是為法喜時;妙有於無有處,則取妙之諦,是為明心時:心不執人我,則取空之諦,是為無心時;離苦於得樂處,則取悟之諦,是為證解時。

【究】

﹝究竟﹞◎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

……形容至高無上之境界,或對事物徹底極盡之意。前者如佛示現至高無上之真理,即稱為究竟法身;大般涅槃顯示佛教之最終目的,即稱為究竟涅槃。後者如以不退之願心而成就誓願者,稱為究竟願,此乃讚仰彌陀本願力之語。《後漢書‧卷六十上‧馬融傳》:「於是流覽遍照,殫變極態,上下究竟。」

﹝究竟法身﹞◎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聖訓‧注〉

……見『究竟』條目。

﹝究竟涅槃﹞◎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聖訓‧注〉

……見『究竟』條目。

﹝究竟菩提﹞◎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聖訓‧注〉

……見『三菩提』條目。 

﹝究竟補處鬼神彰﹞◎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

……如此至高無上的境界,那是連鬼神都會尊崇而彰顯其德的。

﹝究詰﹞◎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詳細盤問。《新唐書‧卷一五七‧陸贄傳》:「而朝廷含糊,未嘗究詰,故抱直者吞聲,罔上者不慚。」

【吾】

﹝吾子添昌是仇人  亦有此生父子緣﹞◎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

……這段話說來嚇人,生個兒子竟然是前世〈或前幾世〉仇人來轉世的,那這個由仇人轉世投胎而來的兒子,與生他、養他、育他的父親會產生什麼樣的結局呢?不難想像,肯定是有仇報仇,有冤報冤。但冤冤相報何時了,這輩子還你了,下輩子你再來還我,如此一來,永無休止。修道是可以了其因果循環與報應的,求得天道明師一指後,基本上〈求過道,但一叩首再見者,比比皆是。或者半途而廢者,亦不在少數。這些人早已被上天所開除了,所以筆者說:「基本上」。〉是沒有下輩子了,所謂天堂掛號,地府抽丁,永脫三界之外。因此,在沒有下輩子的情況下,你該還的,該欠人的,該給的,都要在這一世作個了結;所以,真修而悟道者,都會默默的去承受這些看不到,摸不到,甚至連想都想不到的橫逆、顛沛、或因果報應的來臨,既然避免不了,就接受它,化解它,原諒它。

十條大愿有一條,實心懺悔,時時刻刻都要抱著懺悔的心,不管是今世所造的諸惡業或罪愆,或者是前世、前前世等等,都要以無比虔誠的心,發出懺悔於佛前的心境,一者,解夙世以來,總是化不開,解不掉的惡業或仇人的怨恨,給對方一個交待,說聲:「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我以前所犯的諸過錯,現在,我願以虔誠修行之心,與所造的諸功德,迴向給我曾經辜負或傷害過的眾生,不論是今世,或累世累劫以來,我曾經對不起過的眾生,我願意誠心懺悔,誠心迴向。」每天都要懺悔與感恩。每天起床第一件事,要先感恩,感謝上天讓我又多活了一天,讓我有多一天的生命,為天道、為眾生而努力;其次,感謝父母大恩,生我、養我、育我、給我這個可以修煉成佛的肉身,不管前世我們是否曾經結怨,或有深仇大恨,我願從此一筆勾銷,進而盡孝於膝下,出而為天道戮力以赴。每天睡覺前,要懺悔,懺悔這一天的所作所為,反省自己所欠缺的佛性與慧性,反省自己一念之間的念頭是否純善無邪。再者,給自己一個機會,天大地大,大不過一個「悔」字,放下屠刀,尚可成佛,「悔」之一字,難道就會難嗎?眾生都是佛子,都是未來必定成佛的未來佛,自己當然也是,明知有朝一日必定成佛,與其待不可知之未來際會成佛,何不從此時此刻做起?

﹝吾之苦難  至今未與弟妹表白  誠是人世  未有如余之苦哉﹞◎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

……我〈三天主考〉的痛苦與艱難,至今我都不曾對弟妹表白過,就算在人間,也沒有人受的苦,會比我受的苦,還要深、還要重。簡單的一段話,道盡了三天主考的心酸血淚;或許我們是凡夫俗子,不能得知理天在運作「三曹普渡」的模式與過程,千佛萬祖都離位幫辦助道,紛紛倒裝下凡,救渡九六原人,然唯有三天主考會以「師兄」的身份,以「兄長」的立場,一一耳提面命,甚至指名道姓,要某些人改過向善,要某些人在哪些方面要特別注意;從心性的修行,到生活起居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都在關心著、注意著。有鼓勵、有呵責、有嘉勉、有懲罰。我們不過是凡塵俗子罷了,竟然還能受到佛界來的高真之特別關懷,這是主考悲天憫人的顯現,也是身為天下道親之兄長,在盡其「無量悲心」的最佳寫照。

我們不妨想一想,天下有多少道親?主考在關懷我們這些不成材道親之外,還要天下四處到處飛鸞,勸化人心,連後天鸞堂也不例外;同時又負有即將在「天曹」成仙成佛,成聖成賢的修行者之審核、監督、考驗之主考官;不僅如此,「地曹」陰界鬼卒的修煉、勸化、昇遷至氣天的神格高低,都在主考的審核、監督、考驗下才能完成。這是已證佛果的慈悲心懷,亦是身為師兄者,不忍天下眾生玉石俱焚的同體大悲之心。

縱使主考如此的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於其天職,在道場裡還是被罵、被責備、被質疑!被誰罵?就是自以為是,自以為道行功德圓滿的一些道中前輩罵;當主考封某人為「道長」之際,罵聲就出現了,說:「不公平!我修了幾十年的道,吃素吃了一輩子了,功德不是很高嗎?為什麼不封我而封別人呢?」主考是三歲歸空,很多道中前輩打從心眼起,就根本瞧不起這一位三歲就歸空的師兄,想著自己修行了一輩子,吃的鹽都比你「三天主考」吃的米還多,難道還要聽你三歲就歸空的小孩子所講的話嗎?有這想法的道中前輩,不在少數,所以主考寫的聖訓,所講過的話,這些不知「天命」的人,就當成馬耳東風,聽不進去了!

所以三天主考自訴難為,以悲天憫人對著天下眾生推心置腹之際,所得到的竟是腹誹心謗,狼心狗肺的回報之論;主考說的苦難,其實真正的用意,是在喻指眾生之苦難啊!喻連我具有佛界圓滿之境者,尚有「苦難」之言,你們這些眾生怎麼會沒苦難呢?誰說佛是沒煩惱的悟者,佛尚有「三不渡」之言,怎會沒煩惱啊!煩惱什麼?煩惱著眾生未得渡啊!天路本來就難行,要靠一步如深淵,半步如履冰之修行才能走得安穩,沒有捷徑,沒有取巧,更沒有所謂要「大義滅親」才能修行的道理。而是扎扎實實、誠誠懇懇,從一念之善開始的,從念頭的純淨純善為起端,若有私心作祟,若存目的之遂,那就離修行之路漸行漸遠,而非漸入佳境了。而修行也不是這一輩子說想修就能修得成的,那還要有所善根,而這善根之源,來自累世累劫不斷累積而來的。善根若不宿植,縱今世偶遇佛緣,還是會被自己的三世因果牽著走,最後終不免離經叛道,終不免身敗名裂。所以說,有天職者,先別高興,先別頤指氣使,盛氣凌人,先看看自己的德行夠不夠格任這天職之重責,再想想自己三世因果所累積而來的罪愆與智慧,夠不夠德糧與慧性來承擔這天職之重負;如果對自己還有所存疑,筆者給一句良心話,儘快辭去這天職,不然必定受考,必定墮淵。

自己到底有多少知識?多少德行?多少品格?多少道行?旁人或許不知,但是天知、地知,還有自己最清楚。或許欺己欺人、一付道貌岸然可以不被發覺,然大道青天不可欺;會欺天欺地的人,天底下還有什麼不敢欺騙的呢?書讀得少,不妨害修行之路,但書得多,確是可以增加智慧;智慧若開啟,修行之路會減少很多的阻礙,會順利和諧。智慧若不開,縱使吃了百年素,還是凡人啊!既入聖門之道,聖賢之理,總該學吧?佛法妙諦,總該悟吧?聖賢之道,一不學、二不看、三不讀、四不悟,天道是如此修的嗎?三曹普渡是如此渡的嗎?性理真傳是如此傳的嗎?代天宣化是如此代的嗎?代師傳道是如此傳的嗎?天道淵源,一不知、二不懂、三不學、四不問,如此之修道者,縱有天命之職又如何?充其量只是在做「當仙當佛」的夢,只是在自作孽罷了。

﹝吾心之悲  何人可訴  風雨為吾而發怒  草木為吾而悲傷矣  況而萬靈乎  而無感嘆乎﹞◎六十三年七月三日〈三天主考〉

……所以我〈三天主考〉心之悲痛,有誰能明白?有誰能體悟?我又能向誰來訴說呢?你們知道嗎?連無靈性的風雨雷電都為我的苦心而感動,也都為世間眾生的不知悔改而動怒,甚至一草一木都為你們而悲傷著,而身為萬物之靈的你們,難道一點都不會有所感動,有所悔悟嗎?

﹝吾心坦蕩行大道  何畏將來天會虧﹞◎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只要行事光明磊落,胸襟坦誠待人,仰不愧天,俯不怍地,何必担心將來老天爺會虧待我們呢?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也﹞◎六十三年七月三日〈三天主考〉

……見《論語‧子罕》。「好色」是人類的本能,色是指異性而言。異性相吸,乃屬大自然的本能。「好德」,應屬于理性的修養。從黑格爾氏的宇宙演進圖中,可以看到人類的進化,由個人而走向社會,由主觀而走向客觀,由情感而走向理性。其中過程,尚須經過藝術、哲學、宗教的修養,方可達到最高理性的境界。但本能是先天的,德行修養是後天的。好色的本能,各種動物皆有,而德行修養,惟人類才有;人類之可貴在此。我們每以人品的高低,為其人格的評價,即是以德行來判斷的。德行高者人品高,他能得持理性;德行低者人品低,惟憑本能主宰了。人類的進化,即是由本能進步至德行;如尚未進化到這地步,則本能勝以德行,遇到問題時,不能由道理來肆應。往往把握不牢,不能由理性操縱自己,反而由本能來操縱自己了。故好德往往未能如好色。

﹝吾志之所趨  吾行須己完成﹞◎六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

……立下了志向,就要以至誠之心,劍及履及,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去完成。十條大愿也好,修行的志向也好,讀書的志向也好,只要下定了決心,就自己去克服一切的橫逆或阻礙,拿出至誠,以誠格天,那麼天下事沒有不可能做不到的;一點一滴的水,千年萬年下來,總有一天會把巨石給滴穿了,修道的功夫,就在這點滴的累積工程上;堯舜何人也,吾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道程千萬里,奔近一程是一程;三千功八百果,多做一份功果,離圓滿功果就近了一些。做了,就一定會有收穫與心得;不做,只會在那邊說,就算說了一百年、一千年,也還只是在原地打轉而已。

﹝吾每憂天道之不興  道德之日敗  禍災之屢至  誠不忍睹  苦口婆心  化之挽之  然世人半信半疑  以吾道為迷信  以吾仙之為假  嗚呼哀哉﹞◎六十三年七月三日〈三天主考〉

……我〈三天主考〉每每憂慮著天道之難以興盛,世俗人心與道德日益敗壞,天災人禍屢屢發生降臨,實在是讓我心痛而不忍,所以眾仙佛降凡飛鸞,不辭艱辛,苦口婆心,無非就是要將這些天災人禍,以及隳敗的道德人心予以勸化,改善與拯救。但是世間人們對於仙佛的降凡飛鸞,半信半疑,甚至還有認為我們仙佛的降凡飛鸞都是假的,真是可悲可嘆!

﹝吾孫天才前世定  始終貫徹方上天﹞◎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 

……我的孫女〈邱雪英〉,這一世能在天道中擔任天才之職十多年,其實都是前世就註定好的。既然領有天職任務,就應當把它給圓滿完成,有始有終,才能了愿,才能回到理天。每一個人都有前世帶來的使命,尤其在天道當中,這份使命就是天職,不管是否在天道中有任何的職位,一般道親也罷,辦事員也罷,壇主、講師、三才、抑或點傳師、道長也罷,都是在為上天辦事,既然都是為上天,就沒有什麼職位大小或高低的問題,只要虔誠向道,實心懺悔,真心修行,人人都可能是佛的法身再現。所以不能輕視任何一位道親,同時也不用妄自菲薄,自己就是將來必定成佛的佛種,有什麼好看輕自己的呢?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