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
﹝拂衣﹞◎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歸隱。《宋‧謝靈運‧述祖德詩二首之二》:「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拂衣而去﹞◎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見『拂袖而去』條目。
﹝拂拭﹞◎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除去塵埃。《南史‧卷二十七‧殷景仁傳》:「及將收湛之日,景仁便拂拭衣冠。」將取物用時,必先拂拭塵垢,故拂拭亦可代指恩遇被擢用。《唐‧李白‧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詩》:「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
﹝拂面﹞◎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安如童‧黎盈君〉
……拂掠容面。《楚辭‧屈原‧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長袂拂面,善留客只。」
﹝拂袖而去﹞◎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形容言語不合,心裡不滿的離去。《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輅曰:『老生者見不生,常談者見不談。』遂拂袖而去。」亦作「拂袖而起」、「拂衣而去」。
﹝拂袖而起﹞◎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見『拂袖而去』條目。
﹝拂塵﹞◎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南極壽星〉
……歡迎的宴會。猶洗塵。《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備蔬酌,與飛卿拂塵。」
【杯】
﹝杯弓﹞◎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雲寶二童〉
……《晉書‧樂廣傳》:「樂廣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于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弓,漆畫作蛇。廣意杯中必是影也,乃告以故。豁然意解,沉疴頓愈。」今稱事之虛幻者為「杯弓蛇影」。仙佛以「杯弓」來形容天道被警方取締後之驚恐狀況。
﹝杯弓蛇影﹞◎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見『杯弓』條目。
﹝杯中之物﹞◎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見『杯中物』條目。
﹝杯中物﹞◎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酒。《晉‧陶淵明‧責子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唐‧杜甫‧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詩》:「賴有杯中物,還同海上鷗。」亦作「杯中之物」。
﹝杯酒戈矛﹞◎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見『戈矛』條目。
﹝杯酌﹞◎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道德真君‧聖訓‧注〉
……杯中的酒。《宋‧朱彧‧萍州可談‧卷三》:「東坡倅杭,不勝杯酌,諸公欽其才望,朝夕聚首,疲於應接,乃號杭倅為酒食地獄。」亦作「盃酌」、「觴酌」。
﹝杯斝﹞◎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泛指酒杯。《清‧劉大櫆‧翰林侍講 張 君墓誌銘》:「君與人飲酒,淋漓終日如不厭,及其閉門端坐,未嘗一持杯斝。」斝,借指酒盃。《宋‧蘇軾‧ 司馬 君實獨樂園詩》:「花香襲杖履,竹色侵杯斝。」《宋‧姜夔‧昔遊詩》:「酒力不支吾,數里進一斝。」音 ㄐ一ㄚˇ。
﹝杯盤狼藉﹞◎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聖訓‧注〉
……狼藉,散亂的樣子。杯盤狼藉形容酒席完畢,杯盤散亂的情形。《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宋‧蘇軾‧赤壁賦》:「肴核已盡,杯盤狼藉。」亦作「杯盤狼籍」。
﹝杯盤狼籍﹞◎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聖訓‧注〉
……形容酒席完畢,杯盤散亂的情形。《唐‧杜甫‧鄭典設自施州歸詩》:「敕廚倍常羞,杯盤頗狼籍。」《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草堂中杯盤狼籍,殘羹淋漓。」亦作「杯盤狼藉」。
﹝杯觴﹞◎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盃觴』條目。
【卑】
﹝卑人﹞◎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自稱的謙詞。
﹝卑以自牧﹞◎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謙沖自牧』條目。
﹝卑身﹞◎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卑賤之身。《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卑身賤體,說色微辭。」
﹝卑疵﹞◎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萬教聖人‧聖訓‧注〉
……低眉彎腰的樣子。
﹝卑微﹞◎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孟子亞聖‧聖訓‧注〉
……微弱、衰敗。《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周德卑微,戰國既彊,衛以小弱,角獨後亡。」《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劉交傳》:「是後尹氏也卿而專恣,諸侯背畔而不朝,周室卑微。」
﹝卑鄙﹞◎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人格惡劣低下。如:「他真是個卑鄙的人。」
【抱】
﹝抱布貿絲﹞◎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抱著布幣去買絲。比喻男子為求婚而與女子接近。《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抱布貿絲君亦誤,知音盡付七絃琴。」亦可引申為以物易物。《漢‧王充‧論衡‧量知》:「抱布貿絲,交易有亡,各得所願。」
﹝抱殘守缺﹞◎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見『保殘守缺』條目。
﹝抱廈﹞◎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圍繞在堂屋後側的小房子。《紅樓夢‧第三回》:「由後廊往西,出了角門,是一條南北寬夾道。南邊是倒座三間小小的抱廈廳。」或稱為「抱廈廳」。
﹝抱廈廳﹞◎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見『抱廈』條目。
﹝抱樸﹞◎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南海古佛〉
……守住本有質樸淡泊的天性。《老子‧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亦作「抱朴」。
﹝抱樸純真當實踐 善德為寶勿忘行﹞◎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南海古佛〉
……本句接續前一段「一路行來觀世情,繁華市集亦迷性」之續意;所以古佛叮嚀在場的道親們,要恪守本有質樸淡泊的天性,純潔真誠。而且不要忘了要以積善行德為終生之志。
﹝抱甕﹞◎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抱甕灌圃」之簡稱。以甕裝水來灌溉菜圃。語本《莊子•天地》:「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比喻愚笨拙劣的方法。亦作「漢陰抱甕」。
﹝抱甕灌圃﹞◎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以甕裝水來灌溉菜圃。語本《莊子•天地》:「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比喻愚笨拙劣的方法。亦作「漢陰抱甕」。
﹝抱關﹞◎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雷部風部龍部虎部‧聖訓‧注〉
……比喻卑微的職位。《後漢書‧卷二十二‧朱祐等傳‧論曰》:「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關之怨。」《宋 ‧蘇軾‧次韻胡完夫詩》:「青衫別淚尚斕斑,十載江湖困抱關。」
﹝抱關執籥﹞◎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持門閂,拿鑰匙。指監門小吏的職務。比喻職位卑下。《漢‧蔡邕‧巴郡太守謝版》:「知納言任重,非臣所得久忝。今月丁丑,一章自聞,乞頭冗抱關執籥,不意錄符很青,授任千里。」抱關,守關;執籥,拿鑰匙。籥,鑰匙。通「鑰」。《墨子‧備城門》:「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方尚必為關籥守之。」《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魯人投其籥,不果納。」音 ㄩㄝˋ 。
【固】
﹝固有文化﹞◎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傳統舊有的社會遺產。包括人類社會中的一切人工製品、知識、信仰、價值、以及規範等等。
﹝固有文化付一炬﹞◎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固有文化,指的當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這是人類最珍貴的遺產,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格物致知於良知良能、賢賢易色的自我層面昇華;人溺己溺、人饑己饑於同體大悲的無量慈慧悲海;明明德於至善的聖格蘊養等等,無一不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深層、最精闢的內涵骨髓。然而這些中華文化的骨髓,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在一句「批孔揚秦」的口號下,竟能毀之殆盡,蕩然無存。「付之一炬」,比喻付之於這把文化大革命所發起毀滅文化的大火。
﹝固守﹞◎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孟子亞聖‧聖訓‧注〉
……保衛和防守得非常堅固。《漢‧賈誼‧過秦論上》:「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固守一貫 達變天下﹞◎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 十八羅漢〉
……一貫之法,乃孔孟聖學之繼也。行之於內者,明明德以臻聖境;行之於外者,德化黔黎以達大同境苑。德之者,足以潤身;仁之者,足以憫世。故聖賢之道,潤身於聖,憫世於懷;濟天下之大公以化世,弘天下之大法以渡世,足蹈三曹之淵藪以德化。是故,法聖賢之道者,固道圖以守志,知神化以旁行,明道化以成運,視大千如掌中海,觀天下如掌中果,通達於天下而知其應變之道也。
﹝固若金湯﹞◎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見『金湯』條目。
﹝固陋﹞◎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見聞淺陋。《漢‧司馬相如‧子虛賦》:「鄙人固陋,不知忘諱。」《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這是後人固陋,與朱子無關。」
﹝固疾﹞◎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見『痼疾』條目。
﹝固結﹞◎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緊密堅實的結合在一起。《文選•張衡•東京賦》:「洪恩素蓄,民心固結。」
﹝固然﹞◎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本來就如此。《楚辭‧屈原‧離騷》:「鷙鳥而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固寵﹞◎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葛武侯‧聖訓‧注〉
……鞏固受寵的地位。《子華子‧晏子問黨》:「至於君之前,固寵而恃便。」《唐‧王翰‧飛燕篇詩》:「采女不得見,專榮固寵昭陽殿。」《明‧李贄‧答鄧明府書》:「竊取聖人之名以自蓋其貪位固寵之私。」
【奔】
﹝奔走﹞◎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快速的跑。此處喻逃亡之意。《後漢書‧卷六十四‧史弼傳》:「及下廷尉詔獄,平原吏人奔走詣闕訟之。」《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士》:「俄頃,月明輝室,光鑑毫芒。諸門人環聽奔走。」
﹝奔車朽索﹞◎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用腐朽的繩子去駕馭狂奔的馬車。《書經‧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注》:「朽索馭六馬,言危懼甚。」比喻隨時有危險。《舊唐書‧卷七十一‧魏徵傳》:「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奔車朽索深慎前﹞◎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若以道為教,認為已有宗教信仰,不必再求道,則靈性危墬難以解救也。道與教之間,為靈性升墮關鍵,不可不慎也。
﹝奔車朽索 戰戰兢兢 如履薄冰 如臨深淵﹞◎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試觀想一下:如果是用腐朽的繩子去駕馭狂奔的馬車,結果會如何?如果是在極薄之冰上行走,結果會如何?如果是靠近深不見底的懸崖深壑時,結果會如何?是不是會非常非常的戒慎恐懼?對的,就是這種心境。修行者,於二六時中,無時無刻都觀想著,自己就是置身於這種極度危險的環境中,每一次的言行舉止,每一次的念頭產生,都在於錯失一步即掉入深淵、掉入深壑的情境時,就能在修行的路上,常保謹言慎行之懼,連一個念頭的不善、不純、不真、都不敢有所逾越,不敢有所放逸;獨處時,要以天地鬼神共鑑,十指所視,十目所指,來對自己做無形的約束與負責。日積月累之下,自能在心性與慧性的養成層次上,有所提昇、有所成就。
﹝奔逸絕塵﹞◎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絕塵,因速度快而灰塵不揚。奔逸絕塵形容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人才能傑出。《莊子‧田子方》:「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奔潰﹞◎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奔逃潰散。《三國演義‧第二回》:「孫堅首先登城,斬賊二十餘人,賊眾奔潰。」
【狐】
﹝狐死兔悲﹞◎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敦煌變文‧鷰子賦》:「切聞狐死兔悲,物傷其類;四海盡為兄弟,何況更同臭味。」亦作「兔死狐悲」、「狐兔之悲」、「狐死兔泣」。
﹝狐死兔泣﹞◎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宋史‧卷四七七‧叛臣傳下‧李全傳下》:「將軍非山東歸附耶?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願將軍垂盼。」亦作「兔死狐悲」、「狐兔之悲」、「狐死兔悲」。
﹝狐兔之悲﹞◎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感到悲傷。《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十六‧黃叔度二誣辨》:「回視國家將傾、諸賢就戮,上之不能如孫登之汙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規之不與,下之不能與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為名高,是誠何忍哉!」亦作「兔死狐悲」、「狐死兔悲」、「狐死兔泣」。
﹝狐虎之威﹞◎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狐假虎威』條目。
﹝狐假虎威﹞◎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狐狸與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風嚇走百獸,卻使老虎誤信百獸乃畏狐狸而走。見《戰國策‧楚策一》。後比喻憑恃有權者的威勢恐嚇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十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居中的人還要扣些謝禮,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文明小史‧第三十回》:「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個缺,得了個差使,就狐假虎威的發作起來了。」亦作「狐虎之威」、「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狐藉虎威﹞◎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狐假虎威』條目。
【孤】
﹝孤介﹞◎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道德真君‧聖訓‧注〉
……品行清正不隨俗。《宋史‧卷三一二‧王珪傳》:「琪性孤介,不與時合。」《紅樓夢‧第七十五回》:「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過,我們再傲不過他的。」
﹝孤舟﹞◎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彌勒祖師‧聖訓‧注〉
……孤船。《文選‧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詩》:「眇眇孤舟遊,綿綿歸思紆。」《唐‧柳宗元‧ 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往﹞◎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獨自前往。喻指歸隱。《晉‧陶潛‧歸去來兮辭》:「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李善‧注引司馬彪曰》:「獨往,任自然,不復顧世。」《清‧曾國藩‧苗先簏墓誌銘》:「授徒窮鄉。制藝試帖之屬,不中有司程度,學子稍稍引去。君益冥心孤往,孑焉寡儔。」《清‧龔自珍‧尊史三》:「若夫高騫遠引,抱道以逝,矢孤往於名山,含薄懟於卿士,身隱矣,焉用文之?」
﹝孤松﹞◎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單獨生長的松樹。《晉‧陶潛‧歸去來兮辭》:「景繄繄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唐‧張說‧遙同蔡起居偃松篇詩》:「清都眾木總榮芬,傳道孤松最出群。」
﹝孤峰絕岸﹞◎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高峰絕壁岸然聳立。比喻人品傑出。《唐‧劉肅‧大唐新語‧卷八‧文章》:「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皆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富嘉謨之文,如孤峰絕岸,壁立萬仞。」
﹝孤高自許﹞◎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性情高傲,自命不凡。《紅樓夢‧第五回》:「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孤桐﹞◎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因嶧陽孤桐中琴瑟,故後以「孤桐」為琴的代稱。據《風俗通》,梧桐生於嶧山之陽,岩石之上,採東南孫枝為琴,聲音極清亮。
﹝孤煢﹞◎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孤獨,無依無靠。《三國魏‧曹丕‧短歌行》:「我獨孤煢,懷此百離。」《陳書‧沉炯傳》:「前帝知臣之孤煢,養臣以州里,不欲使頓居草萊。」《唐‧白居易‧蜀路石婦詩》:「夫行二十載,婦獨守孤煢。」《宋‧曾鞏‧與杜相公書》:「閤下以舊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損,加禮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際。」《清‧顧炎武‧寄子嚴詩》:「惟爾幼孤煢,十畝安江沱。」煢,音 ㄑㄩㄥˊ。
﹝孤寡﹞◎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孤兒寡婦。《左傳‧昭公十四年》:「救災患,宥孤寡。」《呂氏春秋‧孟秋紀‧懷寵》:「求其孤寡而振恤之,見其長老而敬禮之。」
﹝孤魂﹞◎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孤獨的鬼魂。《文選‧潘岳‧悼亡詩》:「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亦可比喻無依無助的人。《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汝等隨劉備,如孤魂隨鬼耳。」
﹝孤嫠﹞◎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寡婦。《唐‧韓愈‧復志賦》:「嗟日月其幾何兮,攜孤嫠而北旋。」《唐‧元稹‧鶯鶯傳》:「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嫠,寡婦。《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杜預‧注》:「嫠,寡婦也。」《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傳‧劉翊傳》:「鄉族貧者,死亡則為具殯葬,嫠獨則助營妻娶。」嫠,音 ㄌ一ˊ。
﹝孤賤﹞◎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孤獨貧賤。《文選‧任昉‧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臣里閭孤賤,才無可甄值。」
﹝孤憤﹞◎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憤世嫉俗。《文選‧陸機‧辯亡論上》:「雖忠臣孤憤,烈士死節,將奚救哉!」
﹝孤鴻﹞◎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即『斷雁孤鴻』之意。失群的孤獨大雁。比喻孤身居住,多指未婚的男子。《明‧張鳳翼‧紅拂記‧第二十齣》:「徐生,你一向斷雁孤鴻,可曾尋偶否。」
﹝孤鶩﹞◎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孤單的野鴨。《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宋‧張元幹‧念奴嬌詞》:「舊遊何處,落霞空映孤鶩。」《元‧錢惟善‧南江夕照詩》:「孤鶩倒飛天上下,長虹高臥水中央。」鶩,鳥類中的游禽類。俗稱為「野鴨」。音 ㄨ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