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屈力殫思群眾齊 雞鳴風雨顯忠臣﹞◎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本段承前三段「欣逢冬典詩書吟,排靈馭氣摩戛臨;紫耀扶桑蓬蓽頌,輝昭咸池膠葛殷;希則伊傅召周聖,冀象箕微比干仁」之續義;前三段譯義:很高興在這冬季大典時刻可以吟詩作對以表慶賀,我等〈諸天神聖〉放出靈光,乘著風,接踵而至。此情此景,就像似日光的輝耀般,給予的就是光明熙照的表徵,讓世間眾生為之讚頌不已;隨著如此光芒的灑落,就像似太陽在沐浴般,給予的就是大地盎然生機的恩澤,繽紛而廣博。希望眾生能學習並效法「伊尹」、「傅說」、「召周〈君奭〉」等人為國為民的聖哲之行,同時也冀望能向「箕子」、「微子」與「比干」三人的仁道思想與作為看齊。本段譯義:竭盡所有力量,竭盡所有思慮,學習並瞭解前述六人的生平事蹟,見賢思齊,更要大眾明白,「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之真實義,鼓勵君子在亂世之中要堅守道德的規範,不隨波逐流。屈力殫思,語出自《宋‧李覯‧袁州州學記》:「有屈力殫慮,祇順德意;有假官借師,苟具文書。」之「屈力殫慮」;或者是出自《宋史‧李綱傳論》:「以李綱之賢,使得畢力殫慮于靖康、建炎間,莫或撓之,二帝何至於北行,而宋豈至為南渡之偏安哉?」之「畢力殫慮」;「屈力」與「畢力」同義,都是表示竭盡所有力量。「殫思」與「殫慮」同義,都是表示竭盡所有思慮。
※【讀諸天神聖冠詩後感言】:
諸天神聖冠詩:
欣逢冬典詩書吟 排靈馭氣摩戛臨
紫耀扶桑蓬蓽頌 輝昭咸池膠葛殷
希則伊傅召周聖 冀象箕微比干仁
屈力殫思群眾齊 雞鳴風雨顯忠臣
第二段冠詩「紫耀扶桑蓬蓽頌,輝昭咸池膠葛殷」中之「紫耀」與「輝昭」,與民國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冬季大典三天主考所諭冠詩之第一段「紫氣盈庭御駕蒞,道弘堯舜周公繼」之「紫氣盈庭」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紫」為代表祥瑞之氣。「扶桑」與「咸池」,則語出《楚辭‧屈原‧離騷》:「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扶桑,指的是太陽之意。紫耀扶桑,則是在說明「太陽的祥瑞之光」,或者是「日光的恩澤」也可以解釋得通。筆者的譯義是:「日光的輝耀,給予的就是光明熙照的表徵。」咸池,指的是太陽沐浴的地方。輝昭咸池,則是在比喻「太陽的光芒如淋浴般的灑在人間」,或者說「日光的恩澤遍及大地」,兩者意義上大抵相同。筆者的譯義是:「大地盎然生機的恩澤,繽紛而廣博。」
伊傅,即「伊尹」與「傅說」;民國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秋季大典明明上帝曾訓諭:「伊尹傅說千秋法,箕子比干萬世傳,伯叔恥食周朝粟,如此賢哲皆清廉。」本次諸天神聖冠詩依次列舉伊尹、傅說、召周〈君奭〉、箕子、微子、比干等六人為詩材,與前述明明上帝所諭列舉之伊尹、傅說、箕子、比干、伯夷、叔齊中,有四人是相同的。民國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春季大典慈化真君臨壇所作冠詩也談到:「桃觴對月宴嘉賓,壽比南山配古今;十面英傑星宿會,八方道士雲龍欣;伯叔遯世貞銘勒,箕子佯狂美譽勳;法古尾生忠信義,披肝瀝膽動諸神。」還是談到伯夷、叔齊與箕子三人,可見這些遠古聖哲是千秋萬載受到老天爺與後代子孫所讚賞稱譽的。當然,限於詩句的架構與篇幅,不可能一一列舉遠古所有賢哲聖人的豐功偉業,上天也是從中擇取比較為人所眾知的人物為教諭,主要是諭示眾生要效法並學習古賢哲等人在世時,對於性德所發揮出來的能量,給予世間眾生最好的典範。
※試題一偈以對舉【諸天神聖】所題冠詩:
諸天神聖冠詩:
欣逢冬典詩書吟 排靈馭氣摩戛臨
紫耀扶桑蓬蓽頌 輝昭咸池膠葛殷
希則伊傅召周聖 冀象箕微比干仁
屈力殫思群眾齊 雞鳴風雨顯忠臣
筆者對舉:
有莘之野堯舜道 政歸太甲大節昭
咸有一德伊哲志 敷祐萬方旌善褒
羽林天軍主淑問 袀服龍旂風雨朝
陰陽開闔氣滃渤 迢遞千古德略濤
﹝屈己待人﹞◎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降低自己的身分,以謙卑的心來對待他人。
﹝屈伸﹞◎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彎曲與伸直。引申為進退。《文選‧張衡‧南都賦》:「出言有章,進退屈伸,與時抑揚。」《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或作「詘伸」。
﹝屈指一算﹞◎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扳著手指來算。《文明小史‧第二十回》:「堂倌屈指一算,須得一百五十二文。」
﹝屈辱﹞◎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聖訓‧注〉
……受人侮辱。《文選‧李康‧運命論》:「驅驟於蠻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門。」
﹝屈原﹞◎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姓屈,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一說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驕傲,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當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屈尊﹞◎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降尊俯就的意思,今每用為客套語。《儒林外史‧第一回》:「一個堂堂縣令,屈尊去拜一個鄉民。」《紅樓夢‧第十三回》:「怎麼屈尊大妹妹一個月在這裡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
﹝屈膝﹞◎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下跪。比喻屈服、投降。《漢書‧卷五十七‧司馬相如傳下》:「交臂受事,屈膝請和。」《三國演義‧第一一八回》:「吾欲先死以見先帝於地下,不屈膝於他人也!」
﹝屈膝低頭﹞◎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亦作「低頭屈膝」。低著頭彎曲著膝跪在人前。指卑屈順從。如:「男兒抗志千古,豈可終日低頭屈膝?」
【來】
﹝來去﹞◎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往返。《晉‧鳩羅摩什‧十喻詩》:「若能映斯照,萬象無來去。」《唐‧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來者不豫﹞◎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見『往者不悔 來者不豫 過言不再 流言不極 不斷其威 不習其謀』條目。
﹝來者可追﹞◎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未來的目標,可以掌握。語本《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來哲﹞◎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後代的賢者。《宋書‧卷六十七‧謝靈運傳》:「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知此言之非謬。如曰不然,請待來哲。」《文選‧潘岳‧西征賦》:「如其禮樂,以俟來哲。」
﹝來時歡喜去時悲 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生我時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
……語出《順治皇帝‧歸山詞》:
天下叢林飯似山,衣缽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最難;
朕乃大帝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
悔恨當初一念差,黃袍換去紫袈娑,吾本西方一納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未曾生我我是誰,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疏九河湯伐夏,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將,南北山上臥土泥;
來時歡喜去時悲,空在人間走一回,不如不來也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
每日清閒自己知,紅塵之事若相離,口中吃的清和味,身上常穿百納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逍遙佛殿任君棲,莫當出家容易得,只緣累代種根基;
十八年來不自由,征南戰北幾時休,我今撒手歸山去,管甚千秋與萬代。
※順治皇帝是出家還是病死?史上不少皇帝整天求醫問藥,無外是為了能夠長命百歲永享權威,清朝卻有一位皇帝被傳裝死出家去了,他就是清世祖順治皇帝。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正月初七日,清政府宣佈年僅二十四歲的順治帝駕崩了,事情來得突然,不少人拒絕相信。
順治帝名愛新覺羅福臨,是清朝入關以後第一位皇帝,也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沖齡繼位的少年天子。作為皇帝,他可謂福星高照,如他名字一般「福臨」。首先他的皇位得來全不費功夫,皇太極突然逝世,宮廷內鬥激烈,沒想到爭到最後,各勢力居然都同意由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皇位。於是,順治登基了。福臨登基沒多久,明朝就亡了。清兵讓吳三桂從山海關給放了進去,氣勢洶洶的殺進了北京城。順治祖、父二十八年奮爭未能實現遷都北京的願望,福臨在七歲的時候就實現了。隨後清兵更是橫掃中原,一統天下。
事實上,順治以孩童之齡登基,無非是個傀儡,大權還是在攝政睿親王多爾袞手上。沒想到順治七年,多爾袞又突然逝世了,順治毫不費勁順利親政了。順治大權彷彿就是從天下掉下來給他的,大權在手的順治在二十四歲這麼一個大有作為的年齡時突然駕崩了,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根據順治去世前頻繁接觸僧人寺院,多次表示要出家的意願,所以人們猜測他是不是沒有死,而是出家了。猜著猜著,傳著傳著,連順治出家的廟都知道了,就是清涼寺。
出家的理由為何?放著好端端的皇帝不幹,何苦去對著青燈古佛呢?人們又傳說:順治皇帝其實是一名情癡,他因為愛妃死了,傷心過度,看破紅塵了。理由是,順治十七年(一六六零年)八月十九日,二十二歲的董鄂妃因承受不住失去幼子之痛,在承乾宮病死。順治帝悲不欲生,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就這樣,癡情順治帝在董鄂妃死後,萬念俱灰,決心遁入空門看起來也算是合情合理了。
除此之外,人們還找了三個證據證明順治帝是出家了。有詩為證:吳梅村《清涼山讚佛詩》云:「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財洞,未得誇迎鑾」四句,有人說是指順治皇帝沒有歸天,而是西行到西天出家了。當時與後世有不少人認為,吳梅村在清朝中央做過官,他以見聞入詩,應該可以相信,這是其一。順治的兒子康熙經常去五台山巡視,可能就是去探望父親,這是其二。康熙還留了宮廷用具在五台山,可能是為了順治帝生活方便,這是其三。
對於這些說法和證據反對者的聲音也不示弱,他們反問:康熙帝在他父親死了二十二年之後才于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第一次到五台山,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康熙帝登五台並不是為了看望父親,否則何不早去,而要等到二十二年之後呢?再者,為什麼宮廷用具一定是順治皇帝使用的呢?康熙也可用。
反對者肯定的說:順治帝出家的說法不足為信,他的確是死了,而去是患天花病死的。《世祖實錄》記載得明明白白。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正月初一日,順治帝沒有視朝,初二日「上不豫」,初四日「上大漸」,初七日「上崩于養心殿」。崩的原因?染病!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的《王熙自定年譜》記載: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正月初二日,順治帝前往憫忠寺(今法源寺)觀看代他出家的替身吳良輔祝法為僧,回來後「聖躬少安」,就是順治帝突然病倒。
染的什麼病?曾為順治帝撰擬董鄂妃祭文的官員張宸記載:傳諭民間勿炒豆,勿燃燈,勿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病情嚴重,王熙到養心殿,說: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不久順治駕崩。十四日,焚大行禦冠袍、器用、珍玩于宮門外。時百官哭臨未散,遙聞宮中哭聲,沸天而出,仰見皇太后黑素袍,禦乾清門臺基上,南面,扶石而立,哭極哀。
後事怎麼辦的?火化了。《玉林國師年譜》記載:「初四,李近侍言:聖躬不安之甚。初七亥刻,駕崩。初八日,皇太后慈旨,請師率眾即刻入宮,大行皇帝前說法……二月初二,奉旨到景山,為世祖安位。」玉林和尚親臨順治帝的大殯。按照他的遺願,順治帝死後被火化,由溪森和尚主持。溪森和尚親自為順治帝遺體秉炬火化。因為順治帝死後,在考慮繼位者時,孝莊太后最終選定了玄燁,理由之一是玄燁已經出過天花。可見順治帝因患天花而英年早逝,因此。順治帝不是出家,而是病死了。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率萬仙菩薩〉
……以諸法之「來去」皆無所「從至」,喻世間諸法不可執妄,佛法亦然,若有所執,所見必執。佛法澤漏無底,化行靡外,無所不在,無來處亦無去處,無生處亦無滅處,無虛處亦無無虛處。可卷於密,可彌六合,動靜皆是,一念當下亦復如是。不著於來,不著於去,不著於有,不著於無,湛然常寂,清朗內觀,妙慧自生,法身自俱,菩提自開,涅槃永證。語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及《大智度論‧龍樹菩薩》:「諸佛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何以故,諸法如不動相,諸法如即是佛。無生法無來無去,無生法即是佛。無滅法無來無去,無滅法即是佛。實際法無來無去,實際法即是佛。空無來無去,空即是佛。無染無來無去,無染即是佛。寂滅無來無去,寂滅即是佛。虛空性無來無去,虛空性即是佛。離是諸法更無佛,諸佛如諸法如,一如無分別。」
﹝來儀﹞◎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鳳凰來儀」之簡稱。鳳凰來舞而有容儀,古代以為祥瑞的預兆。《書經•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三國演義•第八十回》:「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
【延】
﹝延佇﹞◎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久立、久留。《楚辭‧屈原‧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文選‧曹植‧洛神賦》:「揚輕褂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
﹝延年益壽﹞◎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延長壽命,多為頌祝人長壽的用詞。《文選‧宋玉‧高唐賦》:「九竅通鬱,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亦作「益壽延年」。
﹝延佇﹞◎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盼望、期待。《楚辭•屈原•九歌•大司命》:「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文選•禰衡•鸚鵡賦》:「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而延佇。」
﹝延客﹞◎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邀請客人。延,招攬、邀請。如:「延請」、「延攬人才」。《紅樓夢‧第一○九回》:「那知賈母這病日重一日,延醫調治不效。」
﹝延師﹞◎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濟公活佛〉
……聘請教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劉元普延師訓誨,以待成人。」《紅樓夢‧第七回》:「業師於去年病故。家父又年紀老邁,殘疾在身,公務繁冗,因此尚未講及再延師一事。」
﹝延齡﹞◎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聖先師‧聖訓‧注〉
……即延齡客。指菊花。《明‧杜岕‧將之吳門述懷呈荔軒詩》:「延齡振芬葩,服之生羽翰。」
﹝延齡客﹞◎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安和童‧李宜玲〉
……見『菊花』條目。
﹝延譽﹞◎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播揚美譽。《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子布佐策致延譽之美,輟哭止哀有翼戴之功。」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