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怡】

﹝怡色﹞◎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和悅的容色。《禮記‧內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亦作「怡顏」。

﹝怡怡﹞◎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和悅、順從的樣子。《論語‧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後亦用以指兄弟的情誼。《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以敘骨肉之歡恩,全怡怡之篤義。」

﹝怡然﹞◎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欣悅自得的樣子。《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西遊記‧第二回》:「話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踴躍,對菩提前作禮啟謝。」

﹝怡然自樂﹞◎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欣悅自得的樣子。《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二‧趙縮手》:「或終日不飲食,亦怡然自樂。」亦作「怡然自得」。

﹝怡愉﹞◎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四海龍王‧聖訓‧注〉

……喜悅;和悅。《新唐書‧柳宗元傳》:「今天子興教化,定邪正,海內皆欣欣怡愉。」《宋史‧孝宗紀贊》:「父子怡愉,同享高夀。」《明‧唐順之‧刑部郎中唐嘿庵墓誌銘》:「君本長者,居常怡愉簡默,溫溫不見臧否。」

﹝怡養﹞◎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和樂。《文選‧嵇康‧琴賦》:「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悅悆,淑穆玄真。」《李善‧注引廣雅》:「養,樂也。」

﹝怡顏﹞◎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和悅的容色。《晉‧陶潛‧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西遊記‧第二十九回》:「拙女幸托坤宮,感激劬勞萬種。不能竭力怡顏,盡心奉孝。」亦作「怡色」。

【松】

﹝松木經霜愈兀傲  菊柏歷雪更堅貞﹞◎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論語‧子罕》:「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春夏之時,草木俱發,松柏與其他樹木,同樣的茂盛。及至秋冬下霜下雪,許多樹木,枝枯葉落,唯松柏長青,不受氣候的影響。孔子慨嘆地說,到天寒的時候,而後知道松與柏樹,能耐寒冷,比其他的樹木之不易凋落也。帝君勉勵道親,當如松柏之能耐酷寒嚴冬風霜雨雪,不因惡劣環境而屈服也。《唐‧薛據‧初去郡齋書懷詩》:「已經霜雪下,乃驗松柏堅。」《懿王德政碑》:「惟公益堅尊獎,慎守規程,松柏後凋,風雲如晦。」《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七‧廉恥》:「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幼學瓊林‧卷二‧老幼壽誕類》:「松柏節操,美其壽元之耐久。」《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王昶傳》:「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松竹﹞◎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比喻節操高尚堅貞的賢士。《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赫赫三雄,並迴乾軸。競收杞梓,爭采松竹。」

﹝松邱﹞◎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指墳墓。《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臣年迫桑榆,氣同朝露,人間稍遠,日近松邱。」

﹝松柏﹞◎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松樹和柏樹。常用以比喻長壽或堅貞的節操。《文選‧左思‧蜀都賦》:「楩柟幽藹於谷底,松柏蓊鬱於山峰。」《樂府詩集‧卷四十四‧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冬歌十七首之一》:「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松柏後凋﹞◎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語本《論語‧子罕》:「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後比喻君子處亂世或逆境時,仍能守正不苟,不變其節操。

﹝松扉﹞◎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松門;柴門。《唐‧皮日休‧冬曉章上人院詩》:「松扉欲啟如鳴鶴,石鼎初煎若聚蚊。」《宋‧孫覿‧春事詩》:「茆棟依林出,松扉傍水斜。」《明‧文徵明‧煎茶詩贈履約》:「酒客不通塵夢醒,臥看春日下松扉。」《清‧唐孫華‧偕同年吳元朗遊西涇次友人韻》:「延客開松扉,書堂散誦讀。」

﹝松喬之壽﹞◎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松喬指仙人赤松子和王子喬。松喬之壽比喻長壽。《隋書‧卷七十一‧誠節傳‧皇甫誕傳》:「願王奉詔入朝,守臣子之節,必有松喬之壽,累代之榮。」《唐‧魏徵‧論時政疏》:「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亦作「松喬之壽」。

【拔】

﹝拔山﹞◎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道德真君〉

……「拔山蓋世」之簡稱。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形容人的力氣強大或志向遠大。如:「項羽枉有拔山蓋世的氣概,可惜時不我與,終落得飲恨烏江的下場。」

﹝拔山蓋世﹞◎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道德真君‧聖訓‧注〉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形容人的力氣強大或志向遠大。如:「項羽枉有拔山蓋世的氣概,可惜時不我與,終落得飲恨烏江的下場。」

﹝拔俗﹞◎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超脫世俗。《後漢書‧卷四十九‧仲長統傳》:「至人能變,達士拔俗。」《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雲以方絜,干青雲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拔茅連茹﹞◎六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亡靈結緣‧天佛院‧總班長‧蔡吳樣娘〉

……見『茅宿茹荼流離苦  一旦高樓壽告終』條目。

﹝拔萃出群﹞◎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才能出眾,超出眾人之上。同「出類拔萃」。

﹝拔萃出類﹞◎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見『出類拔萃』條目。

﹝拔跡﹞◎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謂躍居顯位。《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昂昂子敬,拔跡草萊。」《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振景拔跡,顧邈同列。」《呂延濟‧注》:「言振其光景,拔跡越眾。」《晉書•邵續郭默等傳論》:「默既拔跡危亡,參陪朝伍,忿因眥睚,禍及誅夷,非夫狂悖,豈宜至此!」

﹝拔選﹞◎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

……亦作「選拔」。挑選優秀的人才。如:「選拔模範學生。」《新唐書‧卷一五○‧趙憬傳》:「要官以材行,閑官以恩澤,是選拔少,優容眾也。」 

﹝拔選賢奇﹞◎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

……選拔有特別才能與超凡德行的人。這句話的重點在「賢奇」兩字。喻特別不同,超乎想像之有德有能之人,將會被上天發掘與拔擢。賢,有才能德行的人。如:「聖賢」、「選賢與能」、「見賢思齊」。奇,特別、不尋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貨可居」。《文選‧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唐‧杜荀鶴‧投李大夫詩》:「自小癖於詩,篇篇恨不奇。」

﹝拔擢﹞◎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提拔、升用。《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數蒙渥恩,拔擢倫比,與群賢並愧,無以稱職。」

﹝拔類超群﹞◎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見『出類拔萃』條目。

【放】

﹝放言﹞◎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恣意言論,毫無節制。《後漢書‧卷七十‧孔融傳》:「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言,云:『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卜居標放言之致,漁父寄獨往之才。」

﹝放君﹞◎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

……見『湯有放君之稱』條目。

﹝放命﹞◎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

……任命。放,任官職,多指京官外任而言。如:「外放」、「下放」。《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賞了頭等官加了個副都統銜,放了烏里雅蘇臺的參贊大臣了。」

﹝放流﹞◎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流放,放逐。《禮記•大學》:「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鄭玄‧注》:「放去惡人媢嫉之類者,獨仁人能之,如舜放四罪而天下咸服。」《漢‧王充‧論衡•恢國》:「﹝驩兜、共工、三苗、鯀﹞罪皆在身,不加於上,唐虞放流,死於不毛。」《清‧唐甄‧潛書‧善遊》:「誅戮直臣,放流賢士,乾坤晦塞,君臣昏迷,雖有善道者,亦無所施其術矣。」

﹝放恣﹞◎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濟公活佛‧聖訓‧注〉

……驕傲放縱,任意胡為。《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放浪形骸﹞◎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南極壽星‧聖訓‧注〉

……縱情放任,沒有約束。《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元‧宮大用‧七里灘‧第四折》:「疑猜我在釣魚灘醉倒來回來,俺出家兒散誕心腸,放浪形骸。」

﹝放赦﹞◎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赦免。《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眾家鋪設齊備,動起法器,免不得宣揭大概,啟請,攝召,放赦,招魂,鬧了一回。」

﹝放情﹞◎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縱情。《晉‧郭璞‧遊仙詩之三》:「放情淩霄外,嚼藥挹飛泉。」《舊唐書‧隱逸傳序》:「放情肆志,逍遙泉石。」《清‧鈕琇‧觚賸•雪遘》:「孝廉嗣後,益放情詩酒。」

﹝放眼﹞◎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放眼遠望。《唐‧白居易‧洛陽有愚叟詩》:「放眼看青山,任頭生白髮。」

﹝放眼咸池景異妍﹞◎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本句承前一句「熹微直上雲山顛」之續義;因此,放眼望去,如同旭日在咸池中沐浴,此羲和浴日之景,真是精采絕倫,美不豔收。

﹝放勛﹞◎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堯的名號。或為史臣讚美堯的話,稱其勛業四達。 

﹝放肆﹞◎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五教聖人‧聖訓‧注〉

……放縱任意、毫無顧忌。《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二》:「越加放肆,自謂得意。」《紅樓夢‧第七十三回》:「近因鳳姐姐身子不好,幾日園內的人比先放肆了許多。」

﹝放意﹞◎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恣意。《列子‧楊朱》:「不治世故,放意所好。」《新唐書‧卷一一九‧白居易傳》:「所蘊不能施,乃放意文酒。」

﹝放蕩弛縱﹞◎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行動隨便,不加檢束。

﹝放曠﹞◎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放逸曠達。《文選‧潘岳‧秋興賦》:「逍遙乎山川之阿。放曠乎人閒之世。」《宋史‧卷四四一‧文苑傳三‧陳越傳》:「越耿概任氣,喜箴切朋友,放曠盃酒間,家徒壁立,不以屑意。」

【版】

﹝版尹﹞◎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十八羅漢  率四大天王‧聖訓‧注〉

……職官名。古代掌管戶籍的官吏。

﹝版臿﹞◎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見『版插』條目。

﹝版章﹞◎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版圖,疆域。《清‧魏源‧聖武記‧卷三》:「故知西北周數萬里之版章,聖祖墾之,世宗耨之,高宗獲之云。」《清‧王韜‧普法戰紀‧代序》:「幅員三萬里,北至於朔漠,南至於滇粵……版章恢廓,前此之所未有。」或作「昄章」。

﹝版插﹞◎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泛指建築用具。版,築牆器具。插,同「鍤」,起土器具。《史記‧田單列傳》:「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張守節‧正義》:「古之行軍,常負版插也。」亦作「版臿」。

﹝版築﹞◎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築牆時,用兩版夾土,以杵把土搗實,稱為「版築」。比喻地位低賤的人。亦作「板築」。《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亦作「板築」。

﹝版輿﹞◎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板輿』條目。

﹝版蕩﹞◎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亂世。《晉書‧卷四‧惠帝紀》:「生靈版蕩,社稷丘墟。」亦作「板蕩」。

【居】

﹝居人﹞◎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留居的人。《南朝梁‧何遜‧與胡興安夜別詩》:「居人行轉軾,客子暫維舟。」

﹝居不重席﹞◎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坐臥處不鋪設兩重墊子。比喻生活非常的節約。《左傳‧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亦作「居不重茵」。 

﹝居不重茵﹞◎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居不重席』條目。

﹝居止﹞◎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居住。《文選‧向秀‧思舊賦‧序》:「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觀此景致,必有個好人居止。」 

﹝居常﹞◎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平常、日常。《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駰傳》:「居常疏食菜羹而已。」

﹝居喪﹞◎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因喪守制。《禮記‧曲禮下》:「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凶。」

﹝居錯﹞◎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舉錯。擢用或廢置。《荀子‧非相》:「居錯遷徙,應變不窮。」

﹝居廬﹞◎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泛指住房。《明‧劉基‧愁鬼言》:「風雨颯灑,無以為居廬;霜雪淩冽,無以為衣裳。」《李廣田‧水的裁判》:「它們要造成一片洪水,它們要淹沒山嶺,毀壞居廬,吞噬人類,而且要恢復到一個洪荒時代。」

﹝居攝﹞◎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臣下暫時攝行天子職權。《漢‧王充‧論衡‧譴告》:「文武之卒,成王幼少,周道未成,周公居攝。」

【定】

﹝定功﹞◎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建立功業。《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奮戈東城,禽項定功。」《晉‧干寶‧晉紀總論》:「以三聖之智,伐獨夫之紂,猶正其教,曰:『逆取順守,保大定功,安民和眾。』」

﹝定交一面﹞◎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同「一面之交」。只見過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淺。《漢•崔寔•本論》:「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定交一面。」《李善•注引漢•崔寔•本論》:「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俺這江夏有一賢士,覆姓司馬,名徽,字德操,此人與關公有一面之交。」亦作「一面之款」、「一面之雅」。

﹝定來方覺道心空﹞◎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本句繼前句「靜中思念群妄動」之續義;因此,在妄念群起,思潮不絕之際,如何定心攝念,如何反璞歸真,就是修行者所面臨最嚴厲的考驗,因為心猿不羈,意馬不栓,如果連自身放逸的思緒都克服不了,又談何修行?因此,修行者必須在定心、定念乃至於定性、定覺上有所突破;真心無相緣,真法無法說,有相皆虛妄,有法便執著。有破才能立,破執才能立生滅具寂,心無所住,不著外物;破無才能立五蘊具空,知止常止,體用自如。念正以觀行,真行無屆;持性以照見,自見本性。定心能立定念之性,定性能立定覺之智,修心達妙覺正覺,修性達道慧正慧:因此定之破立,可成就妙覺之淨照,定之境界,可圓滿正覺之妙蘊,所以古佛以「定覺」作為妙覺之印證,以破「群妄動」之現象,所得之境界為「道心空」。

﹝定國之臣﹞◎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治理國家使穩固安定之臣。《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方今天下大亂,四方雲擾,欲見孔明,求安邦定國之策耳。」《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話說大梁人范雎字叔,有談天說地之能,安邦定國之志。」亦作「安邦定國」。

﹝定策﹞◎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策劃、籌謀。《文選‧干寶‧晉記總論》:「莫不定策惟帟,委事父兄。」

﹝定鼎﹞◎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相傳夏禹鑄九鼎以為傳受帝位的寶器,而王都所在便是鼎的所在,因此後人稱定都、建都為「定鼎」。《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當先洪武爺掃蕩胡塵,定鼎金陵,是為南京。」

﹝定說﹞◎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諸葛武侯‧聖訓‧注〉

……一致的說法;公認的論斷。《清‧杭世駿‧質疑•諸史》:「先儒紛紛,揔無定說。」

﹝定數﹞◎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運與命皆為天所定,不能改易。《文選‧劉孝標‧辯命論》:「將榮悴有定數,天命有至極。」《三國演義‧第一○四回》:「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