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吁﹞◎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長聲嘆息。《唐‧李白‧遊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詩》:「長吁相勸勉,何事來吳關?」《初刻拍案驚奇‧卷九》:「見了棺柩,不覺傷心,撫膺大慟,真是哭得三生諸佛都垂淚,滿房長僧盡長吁。」

﹝長吁短嘆﹞◎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

……長一聲,短一聲的嘆息不已。表示非常憂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一萬聲長吁短嘆,五千遍搗枕搥床。」《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也是長吁短嘆,一籌莫展。」亦作「短嘆長吁」。

﹝長吏﹞◎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舊稱地位較高的官員。《戰國楚‧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漢書‧景帝紀》:「吏六百石以上,皆長吏也。」《顏師古‧注引張晏曰》:「長,大也;六百石位大夫。」《唐‧陳鴻‧長恨歌傳》:「而恩澤勢力,則又過之,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

﹝長艾﹞◎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年老。艾,比喻老人、年長的人。《史記•卷四•周本紀》:「瞽史教誨,耆艾脩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凡童少鑒淺而志盛,長艾識堅而氣衰。」《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孔穎達疏》:「發蒼白色如艾也。」

﹝長君﹞◎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尊稱他人的長兄。《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李陵謂武曰:『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 

﹝長乖﹞◎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永別。多指死亡。《晉‧潘岳‧楊仲武誄》:「痛矣楊子,與世長乖。」

﹝長庚﹞◎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金星』條目。

﹝長夜漫漫﹞◎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比喻漫長的黑暗時代。如:「長夜漫漫,人心惶惶,動亂何時了?」

﹝長空﹞◎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遼闊的天空。《唐‧玄宗‧野次喜雪詩》:「繁雲低遠岫,飛雪舞長空。」《唐‧杜牧‧登樂遊原詩》:「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長風﹞◎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原意是指大風。《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二》:「轉蓬離本根,飄飄隨長風。」《文選‧左思‧吳都賦》:「習御長風,狎翫靈胥。」此處喻宗愨所說之「乘風破浪」一語。詳見《宋書‧宗愨傳》。

﹝長城﹞◎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萬里長城」的簡稱。始建於春秋戰國(西元前七七零年),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亙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衝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

﹝長流﹞◎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綿延的河川。《文選‧張衡‧歸田賦》:「仰飛纖繳,俯釣長流。」

﹝長卿﹞◎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劉長卿」之意。人名。字子房,生年不詳,卒年約在唐德宗貞元二年至七年間。唐玄宗開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因個性剛烈而冒犯皇上,兩度遷謫,終於隋州刺史。擅長五言近體詩,內容多寫荒村水鄉、幽寒孤寂之境,並反映社會離亂及政治失意之感。風格溫雅流暢,冠絕於當世,自稱為「五言長城」。著隨州集、外集。 

﹝長班﹞◎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見『長隨』條目。

﹝長袂﹞◎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安如童‧黎盈君〉

……長的衣袖。《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揄長袂以自翳兮,數昔日之愆殃。」《文選‧沈約‧詠湖中鴈詩》:「長袂屢以拂,彫胡方自忺。」

﹝長策﹞◎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良策、長計。《文選‧曹冏‧六代論》:「觀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長策;睹前車之傾覆,而不改其轍跡。」《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你在此終不是個長策,我送你盤費回去。」

﹝長策﹞◎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孟子亞聖‧聖訓‧注〉

……長鞭。《文選‧賈誼‧過秦論上》:「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長矟﹞◎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長槊』條目。

﹝長揖﹞◎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太白仙君〉

……拱手高舉,自上而下的相見禮。《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一》:「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老殘立起身來,替逸雲長揖說:『一切拜託。』」

﹝長揖見拒芻蕘哭﹞◎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太白仙君〉

……就算是謙卑的行起長揖大禮,仍不被賞識重用,就連是草野鄙陋的砍柴割草之人,都為之惋惜哀嘆!喻李白自訴平生不得志之怨嘆!

選賢薦能一向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歷代以來,士儒之願,都以能被賢能者賞識而為之喜,也以不被賞識而為之憂。春秋時代伯樂識千里馬於槽櫪,更是引發了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之「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深沉感嘆!這嘆息是這樣久遠、悠長,一千多年還不斷有人應和著,成了許多人的共識。

這種伯樂情節不僅來自韓愈,就連比他更早的大詩人李白,受當時「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之說的影響,也一收平日的豪氣、傲氣,向那位荊州刺史韓朝宗恭敬地表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因為手握大權的韓朝宗是「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這份急切盼望伯樂垂青的心情令人愴然。李白都如此,何況常人!於是尋伯樂之風,比當年伯樂尋千里馬還熾烈。

伯樂的得名,看上去似乎是他的善於相馬,其實更得益於世間的千里馬稀少。當時盛產馬群的冀北之野,也如韓愈所說「無良馬也」。這冀北怎麼會無良馬?細究原因,卻是因為伯樂的一再光臨,「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所以說,千里馬的日益稀少,伯樂也有相當的責任,如果他不是「遇其良,輒取之」,在找出千里馬之後,不急於牽去向秦王獻禮,而是給以時日培養、發展,冀北之野的千里馬的繁衍,也就指日可待了!

古今之人一再歎息「伯樂不常有」而忘了其他,這本身就是觀念上的偏差。試想:如果當初無千里馬於槽櫪,伯樂之名從何而起?即便到了今天,如果沒有千里馬,即便你身懷一身伯樂資格證,也難以樹伯樂之名。真正的伯樂決不會指驢為馬。沒有伯樂,千里馬依然是千里馬,離開千里馬,伯樂豈能為伯樂?更何況,真正的千里馬無須朝朝暮暮地等待伯樂,天馬行空一樣是步驟不凡,天地任遨遊不是更具風流而倜儻不羈嗎?

筆者在天道中三十多年,自蒙上帝恩賜封為道長一職以來,夙夜匪懈,三十多年如一日,未嘗非伯樂之識千里馬俱足遙奔千萬里之馬力乎?伯樂之所以為伯樂,乃因識千里馬之故也;上帝之所以敕封筆者道長之職,此乃造化之所以為造化之故也。

﹝長嘆﹞◎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長聲嘆息。《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大宋宣和遺事‧亨集》:「賈奕覷了,認的是天子衣,一聲長嘆,忽然倒在地。」

﹝長槊﹞◎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即長矛。《太平御覽‧卷三五四‧引晉荀氏‧靈鬼志》:「壟上健兒字陳安,頭小面狹腹中寬,丈八長槊左右盤。」《宋‧趙雄‧韓蘄王碑》:「鐵胎之弓,悍馬長槊。方在童年,氣震山嶽。」亦作「長矟」。槊,武器名。一種長矛。如:「橫槊賦詩」。《魏書‧卷五十八‧楊播傳》:「不畏利槊堅城,唯畏楊公鐵星。」音 ㄕㄨㄛˋ

﹝長樂﹞◎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四海龍王〉

……即「長樂官」之意。此處喻指天闕宮殿。原為西漢皇家宮殿群,與「未央宮」、「建章宮」同為漢代三宮。漢高祖之後為太后居所。因其位於未央宮東,又稱「東宮」,意為「長久快樂」。長樂宮是西漢初年的皇宮,高帝劉邦七年遷都長安後,即在這裏接見群臣與朝會諸侯,為當時的政治活動中心。從漢惠帝起,西漢皇帝移居未央宮聽政,長樂宮僅供太后居住,從而形成了「人主皆居未央,而長樂常奉母后」的制度。由於長樂宮在未央宮之東,故又稱為「東宮」或「東朝」。長樂宮從惠帝時失去正宮地位,但由於是母后之宮,尤其是後來呂太后臨朝稱制及外戚專權之時,長樂宮仍成為左右朝政的政治中心。《雍錄》載:「惠帝自未央朝長樂。武帝亦曰樂朝廷辯之。七國反,景帝往來東宮間,天下寒心。師古曰:『謂咨謀于太后也。』」王莽時改長樂宮名為常樂室。西漢末年,更始帝仍以長樂宮為皇宮。後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盆子被擁立為帝,也以長樂宮為皇宮。亦稱「長樂未央」。

﹝長樂未央﹞◎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四海龍王‧聖訓‧注〉

……漢朝的長樂宮,其瓦文作「長樂未央」四字。後遂以喻歡樂無盡期。如:「當她們相聚的時候,只覺長樂未央,其樂融融。」

﹝長樂纖歌萬壽祝  廣寒霓裳千秋呼﹞◎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四海龍王〉

……聽那長樂宮裡傳來祝壽上帝聖典的悠揚悅耳歌聲,再看看那廣寒宮裡霓裳仙子為上帝聖典舞動的美妙姿影。

﹝長德﹞◎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年長而有德。《文選‧任昉‧為褚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世載承家,允膺長德。」《呂延濟‧注》:「年長而復有德。」

﹝長嘯﹞◎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長聲吟嘯。《文選‧左思‧蜀都賦》:「猿狖騰希而競捷,虎豹長嘯而永吟。」《唐‧王維‧竹里館詩》:「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長隨﹞◎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隨侍於官吏身邊的僕從。《明史‧卷三○四‧宦官傳一‧何鼎傳》:「弘治初,為長隨,上疏請革傳奉官,為儕輩所忌。」《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打發出去,隨即把他薦在一個知縣衙裡做長隨。」亦稱為「長班」。

﹝長邁﹞◎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遠行。《文選‧左思‧吳都賦》:「濆薄沸騰,寂寥長邁。」《文選‧郭璞‧江賦》:「出信陽而長邁,淙大壑與沃焦。」

﹝長鎩﹞◎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長矛。《文選‧賈誼‧過秦論》:「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鎩,音 ㄕㄚ

﹝長驅﹞◎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迅速前進,毫無阻礙。《文選‧曹植‧白馬篇》:「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三國演義‧第七回》:「公孫瓚將燕、代之眾,長驅而來,其鋒不可當。」

﹝長纓﹞◎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長帶子。《文選‧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二》:「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文選‧陸機‧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輕劍拂鞶厲,長纓麗且鮮。」

【空】

﹝空﹞◎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

……一切存在之物中,皆無自體、實體、我等,此一思想即稱空。亦即謂事物之虛幻不實,或理體之空寂明淨。自佛陀時代開始即有此思想,尤以大乘佛教為然,且空之思想乃般若經系統之根本思想。「空」可大別為「人空」與「法空」兩者。「人空」,意謂人類自己無其實體或自我之存在;「法空」,則謂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緣而產生,故亦無實體存在。

﹝空古絕今﹞◎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冠古絕今』條目。

﹝空穴﹞◎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挖洞之意。

﹝空至鳶魚飛躍處﹞◎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本句繼前二句「靜中思念群妄動,定來方覺道心空」之續義;既然能得到「道心空」的境界,那這個境界到底是什麼呢?古佛以「鳶魚飛躍」為譬,「鳶魚飛躍」就是「鳶飛魚躍」的倒裝置入法,意思是:如鷹在天空飛翔,如魚在水中騰躍;喻萬物任其天性而動,各得其所。要讓魚在天空中飛翔,讓鷹在水中騰躍,那是違反自然界定律,違背常理的,所以修行一義,不難理解,就是稟持天賦而行,順自然界的定律而行。以人類為例,綱常倫理就是它的定律準則,任何人違背了這千古不變的定律準則,自然而然就違背了自然界的生存條件。不管編什麼樣的理由,只要逆倫忤親者,都是違反自性本佛,本自在清淨心,本自在無礙智的先決條件;天理有天理運作的邏輯與軌跡,地理有地理運作的邏輯與軌跡,不管是什麼方法或理由,只要違背了天理而行,就是逆天而行,這是很淺顯的道理;同理可證,人道也有人道運作的邏輯與模式,如果有人將綱常倫理視若無睹,如果有人將逆倫忤親認為理所當然,如果有人編了一堆莫須有之理由,以作為不得不逆倫忤親之依據,那自然就失去了人道之所以為人道的基本定律;所以說,千萬不要讓無知與愚昧,吞噬了自性本佛而自在無礙的佛性。

﹝空劫﹞◎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見『浩劫』條目。

﹝空言虛辭﹞◎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雷風龍虎‧聖訓‧注〉

……空虛的言辭。指不實在或不切實際的話。

﹝空門﹞◎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葛武侯‧聖訓‧注〉

……佛教的總名,因佛教闡揚空的道理,並以空法作為進入涅盤之門。《大智度論‧釋初品》:「空門者,生空、法空。」《唐‧王維‧歎白髮詩》:「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宋‧陸遊‧醉題詩》:「不學空門不學仙,清樽隨處且陶然。」《清‧錢謙益‧梅村先生詩集序》:「餘老歸空門,不復染指聲律。」

﹝空空﹞◎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濟公活佛‧聖訓‧注〉

……佛教謂一切皆空而又不執著於空名與空見。《大品般若經‧如化品》:「以空空,故空。不應分別是空、是化。」《唐‧張瀛‧贈琴棋僧歌》:「河沙世界盡空空,一寸寒灰冷燈畔。」《明‧李贄‧答耿司寇書》:「解釋文字,終難契入;執定己見,終難空空;耘人之田,終荒家穰。」《康有為‧廬山謠》:「虎溪之水鳴潺淙,似聞山鬼説法談空空。」或指空疏貌;淺薄貌。《清‧劉大櫆‧與高督鹺書》:「空空而為博,戔戔而為宏,櫆茲愧焉。」亦可指虛空;天空。《清‧黃景仁‧步從雲溪歸偶作詩》:「疏樹語摵摵,薄雲卷空空。」

﹝空空﹞◎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

……佛教用語。指空的概念也是沒有實性。《大智度論‧卷三十一》:「是故以空捨空,是名『空空』。」

﹝空空不著﹞◎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

……不著於空。因空的概念也是沒有實性,所以執空、我空、空空,皆非究竟。《仁王經疏‧卷四》:「一切諸法無自性者。依相無自性性說。故知不遣依他亦是空。…… 不著生死。異於凡夫。 由大悲故。常照俗諦。不著涅槃。異於二乘……經。以一切法空故空空。」

﹝空侗﹞◎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見『倥侗』條目。  

﹝空侯﹞◎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箜篌』條目。

﹝空前絕後﹞◎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獨一無二,超越古今,無與倫比。《清‧俞樾‧清奇古怪詩四首之二》:「南華文法淮陰戰,都是空前絕後來。」

﹝空堂﹞◎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空寂的廳堂。《文選‧阮籍‧詠懷詩十七首之十五》:「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文選‧左思‧雜詩》:「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空疏﹞◎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詩仙李白‧聖訓‧注〉

……見『空疎』條目。

﹝空疎﹞◎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詩仙李白‧聖訓‧注〉

……空虛淺薄。《宋‧蘇軾‧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劄子》:「臣等猥以空疎,備員講讀,聖明天縱,學問日新。」《清‧黃宗羲‧與陳介眉庶常書》:「暮逢喪亂,負母流離,退棲陋室,與百姓雜處,又焉得有奇聞異見,下逮於農瑣哉!是空疎不學,未有甚於某者也。」亦作「空疏」。

﹝空悲﹞◎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指淒涼憂傷的胸懷。《唐‧韓愈‧秋懷詩》:「離離掛空悲,慼慼抱虛警。」

﹝空悲故耇葬荒棲﹞◎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見『徒泣丁年皓首易  空悲故耇葬荒棲』條目。

﹝空竭﹞◎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空虛;罄盡。《後漢書‧西羌傳‧東號子麻奴》:「軍旅之費,轉運委輸,用二百四十餘億,府帑空竭。」《宋‧蘇洵‧上韓舍人書》:「賦斂日重,府庫空竭。」

﹝空閨﹞◎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空寂的閨房。《明‧于謙‧古意詩》:「別來獨自守空閨,夜夜焚香拜明月。」

﹝空語﹞◎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濟公活佛‧聖訓‧注〉

……虛構的話;只說不做的話。《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漢書‧溝洫志》:「王莽時,但崇空語,無施行者。」《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今空語同知有達人,無所不堪。」《李善‧注》:「空語,猶虛説也。」

﹝空論﹞◎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濟公活佛〉

……空洞的言論。泛指不察客觀事實而發的空泛論調。如:「他總愛滔滔不絕的發表空論,令人覺得膚淺。」

﹝空闊﹞◎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月慧菩薩‧聖訓‧注〉 

……寬大遼闊。《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四顧空闊,心中歡喜。」

﹝空囊﹞◎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無錢的口袋。《唐‧賈島‧下第詩》:「下第隻空囊,如何住帝鄉。」《唐‧劉駕‧送友下第游雁門詩》:「況復挈空囊,求人悲路岐。」或指傾盡錢財。《清‧周亮工‧雲門賦之三》:「熱淚還家酒,空囊北上書。」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