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物】

﹝物外﹞◎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逸塵脫俗的世界。《文選‧張衡‧歸田賦》:「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唐‧王維‧桃源行》:「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物阜民豐﹞◎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見『民物富阜』條目。

﹝物格而后知至﹞◎七十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欲誠其意  先致其知』條目。

﹝物異景遷﹞◎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

……或作「景遷物異」;比喻時序景物隨時在變遷,世事更替隨時在發生。三天主考於民國六十一年農曆七月十二日於天元佛壇考試時曾言:「諸弟妹,汝曹何不揣,何不度,韶華似箭,寒暑易節,日往月來,一去不返,何不令人惜乎?每聞耆耄云:其少毫無成就,壽終怨憫哉!玩弄歲月,虛度寶華,汝曰對乎?賢弟猶憶乎?少年英俊,力拔山兮氣蓋世,建功造業無不行,而蒼髮皓鬍,忽焉已至,何其令人慨嘆哉!諸妹何不思,含苞待放,鮮豔迷人,如今老態龍鍾,風燭殘年,雞皮鶴髮,豈不悲乎?猶怠傲遊慢乎?慟皇娘之哭,痛天然之悲,負仙佛之苦,復有何顏,仰天俯地乎?」〈※請參閱「一貫道神人考試」〉隔年,主考於民國六十二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於天元佛壇亦云:「紅塵孽子,比比罪愆之重,春蠶自縛,不能自已,處污泥而不諳,於淄涅而不知,求貨利之無窮,棄本源之不省,豈知歲月不居,一去不返,童年既逝,豈有年光倒流,老態龍鍾,豈能青春之顏,盛筵既散,豈能再集乎?父母去逝,豈能返陽乎?人間地獄兩茫茫,天堂客寓路遙遠,吾茲不樂,聖業不修,明日若樂欲修,亦無人身,力茲得放縱不省,任本性之流離,意馬之胡鬬,既言一句,歲不吾與,鵬程萬里,速速出發,勿待佳光逝矣,悔之遲矣!」〈※請參閱「一貫道神人考試」〉

﹝物景﹞◎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四海龍王〉

……即景物,詩詞倒裝句的應用方式。風景、草木。《唐‧杜審言‧望春亭侍遊應詔詩》:「萬壽禎祥獻,三春景物滋。」《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勒馬回觀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

﹝物華天寶﹞◎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萬物的精華,上天的寶物。比喻極珍貴之物。《唐‧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物換星移﹞◎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事物變改,星辰移動。比喻時序景物的變遷,世事的更替。《唐‧王勃‧滕王閣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剛及一載,為聞百鳥鳴春,思歸故里,早已物換星移,過了一百多歲。」亦作「星移物換」。

﹝物極必反﹞◎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見『理數斯歸  物極必反』條目。

﹝物豐時序人安泰﹞◎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謂天道所傳承之道統文化得以普及並行之於天下的話,則天下將趨之於祥和、安樂、干戈不起、物產豐碩、,四時有序,而人們也能因道統文化的普及,明白綱紀倫常與正義公理的重要性,所以人們都能實踐其核心價值而保其安泰之身。

﹝物麗﹞◎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四海龍王〉

……天地萬物是那麼的美好。麗,美好、華美。如:「豔麗」、「天生麗質」。《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文選‧揚雄‧羽獵賦》:「麗哉!神聖,處於玄宮。」

﹝物類﹞◎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萬物的總稱。《荀子‧勸學》:「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文選‧宋玉‧高唐賦》:「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

【表】

﹝表文﹞◎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

……原義為向朝庭上表奏文。此處喻指向上天表奏之文。《三國演義‧第十一回》:「謙曰:『今天下擾亂,王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邁無能,情願將徐州相讓。公勿推辭。謙當自寫表文,申奏朝廷。』」

﹝表正萬邦﹞◎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關聖帝君〉

……受萬邦所遵循也。《尚書》:「表正萬邦,纘禹舊服。」

﹝表彰﹞◎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表揚、獎勵。《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孝宣帝每有嘉瑞,輒以改元,神爵、五鳳、甘露、黃龍,列為年紀,蓋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晉書‧卷六十五‧王導傳》:「導德重勛高,孤所深倚,誠宜表彰殊禮。」亦作「表顯」、「表章」。

﹝表師德兮  道契三才  首出庶物而咸寧﹞◎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關聖帝君〉

……天有化育萬物之澤被,地有承載萬物之恩惠,人居其中,具天地所賦秉性,有燮理陰陽,調和鼎鼐之「本能」;「天地人」為這寰宇所貢獻的能量,其實都是在為這閻浮眾生謀求最佳的安定、富庶與祥和的生存空間。而天道的入世立場,就在這三者之間,串起並加強了「功能性」的輔助角色,也就是說,「天道」可以成為「天地人」之間的連繫與溝通橋樑,補實天、地、人之間未能一貫而融通的區塊。天地之間的運行能量,就是一股鉅大無比的正氣力量,無私無畏,而人居天地之間,自然而然地在這股不可思議浩瀚正氣中生存,理所當然的也會自我產生同樣正氣的能量,這是自己本身就有的能量,而不是由外來力量所造成;如果以修行的高度與角度來看,這就是所謂的「法身」、或是「悟性」,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佛性」。在這個理論架構之下,我們試著從「天道無親,唯德是輔」這句話來作一剖析:這個「輔」字,就是「功能性」的輔助,在輔助什麼呢?輔助有德之人;誰來輔助呢?「天地之間的能量」來輔助;也就是說,以「德」來貫通「天地人」之間的隔閡,這個「德」就是天道之本,就是輔助修行者達成資糧道的本錢,沒有以「德」為基礎的培育,談一切修行都是枉然;而天道的修行,就是在修德化的本質,本立而道生,所以說關聖帝君才會談到「道契三才」這個具備「形而上」觀念的修行理論基礎。表,顯揚、獎勵。《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表核萬代﹞◎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作為萬代的榜樣和檢驗的依據。表,榜樣。核,驗證。

﹝表章﹞◎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聖訓‧注〉

……見『表彰』條目。

﹝表裡﹞◎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聖訓‧注〉

……內外。《淮南子‧繆稱》:「包裹宇宙而無表裡,洞同覆載而無所礙。」《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中外若一,事無表裡。」

﹝表裡相濟﹞◎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濟,補益。表裡相濟指言裡外互相補益。《晉‧桓溫‧辭參朝政疏》:「且不有行者,誰扞牧圉,表裡相濟,實深實重。」

﹝表微﹞◎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謂闡揚衰微之學。《漢書‧禮樂志》:「衰微之學,興廢在人。宜領屬雅樂,以繼絶表微。」《顏師古‧注》:「表,顯也。」

﹝表薦﹞◎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上書推薦。《後漢書‧卷二十七‧趙典傳》:「建和初,四府表薦,徵拜議郎,侍講禁內,再遷為侍中。」《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親加弔祭,表薦孤遺。」

﹝表襮﹞◎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太白星君‧聖訓‧注〉

……張揚、炫耀。《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晟傳》:「將務持重,豈宜自表襮,為賊餌哉!」襮,表明、暴露的意思。音 ㄅㄛˊ

﹝表露﹞◎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流露、顯示。如:「她的神色表露出極度的恐慌。」

﹝表顯﹞◎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聖訓‧注〉

……見『表彰』條目。

【武】

﹝武夫﹞◎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勇武的人。《詩經‧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

﹝武王﹞◎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

……見『周武王』條目。

﹝武王成王用周公太公望﹞◎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一〉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相武王伐紂,武王伐紂初定,分殷境為三國。封紂子祿父為殷後,並使其弟管叔鮮〈周公之兄〉等相祿治殷,〈餘二國為衛、霍,亦分別由其弟監之,史稱三監。〉武王克殷二年,武王崩,子成王立,因年幼,周公旦恐諸侯叛,乃攝行政。管叔鮮等疑周公圖位,乃率群弟與祿父叛周,周公奉成王之命,誅祿父及管叔鮮,放蔡叔度,以微子開代殷於宋,收殷餘民,封武王少弟康叔封於衛。〈二〉太公望,周初賢臣,姜姓,呂氏,名尚。初釣於渭濱,文王出獵遇之,曰吾太公望之久矣,故稱太公望,為武王之師。故又稱師尚父,佐武王克殷有功,封於齊。

﹝武弁﹞◎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武官的舊稱。《唐‧儲光羲‧同諸公送李雲南伐蠻詩》:「武弁朝建章,龍樓加命服。」弁,音 ㄅ一ㄢˋ

﹝武功﹞◎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以武力征服人的功績。《詩經‧豳風‧七月》:「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 

﹝武功文德﹞◎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亦作「文德武功」。治理國事恩德昭著,對外用兵戰績輝煌。用以稱頌帝王或位高者的功德。《太平廣記‧卷二四一‧王承休》:「陛下千年膺運,一國稱尊,文德武功,經天緯地。」

﹝武有弒主之譏﹞◎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

……武王有殺君主之責備諷刺。譏,諷刺、責備。如:「譏笑」、「譏諷」。《 文選‧班固‧典引》:「微文刺譏,貶損當世。」《唐‧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詩》:「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武臣﹞◎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武官;武將。主管軍事的官員。《禮記‧樂記》:「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唐‧杜甫‧送陵州路使君之任詩》:「王室比多難,高官皆武臣。」《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八•本朝內官忠能》:「鎮撫掌天下獄,極武臣之美選也。」

﹝武庚﹞◎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商紂之子,名祿父。武王克殷,封為殷侯。武王崩,與管叔、蔡叔、霍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

﹝武城弦歌﹞◎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孔子的學生子游出任武城邑令,用禮樂教化百姓。孔子到武城,聽到武城一片弦樂歌聲,便開玩笑說:「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回答說:「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孔子即向同行弟子表示子游的話是對的,自己剛才不過是說笑罷了。典出《論語‧陽貨》。後以「武城弦歌」表示為政者重視禮樂教化,為政得法。

﹝武侯﹞◎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指諸葛亮。蜀•建興元年,劉備白帝城托孤諸葛亮。 劉禪繼位後,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武鄉在今漢中市的武鄉鎮),領益州牧。死後諡號「忠武侯」。後人常稱諸葛亮為武侯。

﹝武庫﹞◎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藏兵器的府庫。《文選‧張衡‧西京賦》:「武庫禁兵,設在蘭錡。」《唐‧王勃‧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武陵源﹞◎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亦作「桃源」。

﹝武康之節﹞◎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韓琦曾任武康節度使。韓琦(西元一零零八年至一零七五年),字稚圭,宋安陽人。仁宗時,西夏反,率兵拒戰,名重當時,為相十年,為朝廷所倚重,後封為魏國公,卒諡忠獻。

﹝武象韶虞﹞◎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周武王時的樂曲。《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韶濩武象之樂,陰淫案衍之音。」韶虞,舜樂也。韶,相傳為古代虞舜時的樂曲名稱。《說文解字》:「韶,虞舜樂也。」

﹝武象韶虞茲安在﹞◎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歌誦著祥和安定,人民富庶安樂的樂曲,現在還有嗎?以「武象韶虞」喻今日世道人心與風尚的淳樸善良。

﹝武勝青萍造化出﹞◎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太白仙君〉   

……見『文凌結綠天人究  武勝青萍造化出』條目。

﹝武廟﹞◎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清代稱祀奉關羽的廟。民初以後稱合祀關羽與岳飛的廟。

﹝武戲﹞◎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古代球鞠、騎射、手搏角力等遊戲。《漢書‧哀帝紀贊》:「﹝哀帝﹞雅性不好聲色,時覽卞射、武戲。」《顏師古‧注引蘇林曰》:「角力為武戲也。」《資治通鑒•唐武宗會昌元年》:「上頗好田獵及武戲。」《胡三省‧注》:「武戲,謂毬鞠、騎射、手搏等。」

【京】

﹝京兆尹﹞◎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京兆尹,中國古代官名,為三輔(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元官員,即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之一。相當於今日首都的市長。見『三輔』條目。

﹝京邑﹞◎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南極仙翁‧聖訓‧注〉

……京都、國都。《文選‧張衡‧東京賦》:「京邑翼翼,四方所視。」《唐‧杜審言‧贈蘇味道詩》:「輿駕還京邑,朋遊滿帝畿。」

﹝京房﹞◎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人名。字君平,生卒年不詳,西漢頓丘(今河北省清豐縣西南)人。從焦延壽學易,長於災變,後因上封事言災異,下獄而死。   

﹝京洛﹞◎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洛陽的別名。因東周、東漢曾在此建都,故稱為「京洛」。

﹝京室﹞◎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王室。《詩經•大雅•思齊》:「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唐•杜甫•留花門詩》:「胡塵踰太行,雜種抵京室。」

﹝京庾﹞◎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大糧倉。《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京庾之儲,無物不有。」《文選‧左思‧魏都賦》:「囹圄寂寥,京庾流衍。」《李周翰‧注》:「京,大;庾,倉也。」

﹝京華﹞◎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國都所在,為文物、人才匯集的地區,故稱為「京華」。《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一》:「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清‧陳維崧‧賀新郎‧擲帽悲歌發詞》:「我在京華淪落久,恨吳鹽只點離人髮。」

﹝京畿﹞◎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遂建許都,造我京畿,設官兆祀,不失舊物。」《明‧朱權‧卓文君‧第四折》:「卻不道你女孩兒也落的馳譽京畿,光噴泉石,榮耀蓬蓽。」

﹝京縣﹞◎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舊稱國都所在的縣。如大興縣、宛平縣。《新唐書‧卷五十一‧食貨志一》:「自畿內徙畿外,自京縣徙餘縣,皆有禁。」《唐‧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胡虜潛京縣,官軍擁賊壕。」

【卓】

﹝卓立﹞◎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特異,突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清詞轉而不窮,巧義出而卓立。」

﹝卓卓﹞◎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傑出。《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卓卓若人,曜奇赤壁。」《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風骨》:「孔氏卓卓,信含異氣。」

﹝卓然﹞◎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五教聖人‧聖訓‧注〉

……高遠特立的樣子。《漢書‧卷十‧成帝紀》:「丞相、御史其與中二千石、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觀。」《唐‧元稹‧鶯鶯傳》:「公垂卓然稱異,遂為鶯鶯歌以傳之。」

﹝卓然不群﹞◎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特立突出,超越眾人。《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等傳•論》:「其能厲行飭身,卓然不群者,或未聞焉。」亦作「卓爾不群」、「卓爾出群」。

﹝卓爾﹞◎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特立突出的樣子。《論語‧子罕》:「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唯七厲敘賢,歸以儒道,雖文非拔群,而意實卓爾矣。」 

﹝卓爾不群﹞◎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特立突出,超越眾人。《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贊曰》:「夫唯大雅,卓爾不群。」《唐‧楊炯‧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惟公弱不好弄,卓爾不群。」亦作「卓然不群」、「卓爾出群」。

﹝卓爾出群﹞◎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特立突出,超越眾人。《陳書•卷三十四•文學傳•陸琰傳》:「晚生後學,匪無牆面,卓爾出群,斯人而已。」亦作「卓然不群」、「卓爾不群」。

﹝卓犖﹞◎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卓絕超群。《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亦作「卓躒」。犖,音 ㄌㄨㄛˋ

﹝卓躒﹞◎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超絕、優越。《文選‧孔融‧荐禰衡表》:「淑質貞亮,英才卓躒。」《李善‧注》:「卓躒,絕異也。」躒,音 ㄌㄨㄛˋ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