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庖】

﹝庖﹞◎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月慧菩薩‧聖訓‧注〉

……廚房。《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庖人﹞◎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月慧菩薩‧聖訓‧注〉

……廚師。《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少刻,庖人進魚膾。」《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雷太守送了代席四兩銀子,叫湯衙庖人備了酒席,請湯鎮臺到自己衙署餞行。」

﹝庖丁解牛﹞◎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文惠王時有位廚師善宰牛,且技巧極為熟練。後比喻對事物瞭解透澈,做事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如:「這件專案自從由他接手後,便如同庖丁解牛,一切問題皆迎刃而解。」

【具】

﹝具臣﹞◎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聊以充數,不能有作為的臣子。《論語‧先進》:「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漢書‧卷六十七‧梅福傳》:「故京兆尹王章資質忠直,敢面引廷爭,孝元皇帝擢之,以厲具臣而矯曲朝。」

﹝具陳﹞◎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詳細的陳述。《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韻》:「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具罪﹞◎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謂定成大罪。《漢書‧司馬遷傳》:「彭越張敖,南鄉稱孤,繫獄具罪。」《顏師古‧注》:「或繫於獄,或至大罪也。」具罪,疑作「氐罪」。氐,至也。《文選》作「抵罪」。

【炙】

﹝炙﹞◎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燒烤、燒灼。如:「炙手可熱」。《詩經‧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炙鳳烹龍﹞◎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豪奢的珍饈。《明‧沈璟‧義俠記‧第四齣》:「又何須炙鳳烹龍,鸚鵡盃浮,琥珀光濃。」亦作「炮鳳煮龍」、「炮龍烹鳳」、「烹龍煮鳳」、「炮鳳烹龍」、「烹龍炮鳳」。

﹝炙膚皸足﹞◎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晒焦皮膚,凍裂足部。形容極為艱辛勞苦。《明‧宋濂‧閱江樓記》:「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將桑行饁之勤。」

【怪】

﹝怪石﹞◎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形狀奇特的石頭。《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怪詭﹞◎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怪異;奇異多變。《宋‧蘇軾‧上曾丞相書》:「世之奇特之士,其處也,莫不為異眾之行;而其出也,莫不為怪詭之詞。」《金‧段成己‧崧陽歸隱圖詩》:「雲日互蔽虧,百態呈怪詭。」《明‧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孟東野陰祖沉謝而流於蹇澀;盧仝則又自出新意,而涉於怪詭。」

﹝怪譎﹞◎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古怪而變化多端。《紅樓夢‧第五回》:「惟嫡孫寶玉一人,秉性乖張,生性怪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譎,音 ㄐㄩㄝˊ

【叔】

﹝叔末﹞◎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衰亡的時代。《後漢書‧黨錮傳序》:「叔末澆訛,王道陵缺。」亦作「末代」、「末世」、「叔世」。

﹝叔世﹞◎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衰亂將亡的時代。《左傳‧昭公六年》:「三辟之興,皆叔世也。」《舊唐書‧卷一八八‧孝友傳‧劉君良傳》:「叔世澆訛,人多偽薄,修身克己,事資誘勸。」亦作「末代」、「季世」、「末世」、「叔末」。

﹝叔夜﹞◎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周代「八士」之一,相傳為掌管山澤的官員。八士,相傳周代八個有才能的人。《論語•微子》:「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昌】

﹝昌明﹞◎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發揚光大。《清史稿‧卷八十四‧禮志三》:「五十一年,以朱子昌明聖學,升躋十哲,位次卜子。」《文明小史‧第十七回》:「他說八股不久一定要廢,翻譯之學一定要昌明。」

﹝昌期﹞◎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南極仙翁〉

……昌盛時期。

﹝昌期之綿歷繙﹞◎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彌勒祖師〉

……謂昌盛時期將一再地反覆而永續流長。昌期,昌盛時期。綿歷,時間延續悠久。《北史‧卷二十三‧于栗磾傳》:「蕭氏保據江南,綿歷數紀,屬中原有故,未遑外略。」繙,音 ㄈㄢ。一再地,反覆地。《莊子‧天道》:「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繙十二經以說。」

※【讀彌勒祖師聖訓後感言】:

有道天然  奉天承命  圖堯境于萬年

無量壽佛  化身十方  象金輪于三界

天行不息  照臨如日  景福之駢臻慶

日進無疆  化成久道  昌期之綿歷繙

天行不息;天地雖無言,卻能合四時之續,定乾坤之位,彰日月之明,與鬼神合其吉凶,天地之德也;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法天象地於天德之所彰,誠於日進之功,革動正逆,順益巽鼎,故謂之「日進無疆」也。

神化旁行,義同「神化旁暢」;「神化旁行」,語出《柳宗元集‧卷三十七‧表慶賀‧禦史台賀嘉禾表》:「神化旁行,植物知仁,祥圖應聖。」佛典《大藏經‧宗統編年卷之四》亦詳載此義:「開後世聖人之教者,堯也。恭己無為,而天下治。明明德於天下,舜則有之。堯之命舜者曰:『允執厥中。』舜之命禹,則益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此十六字之傳,為治世心學之大要。禹無間然,德盛神化。而其功為不可及也。孔子聖德天生,而好古敏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三皇五帝以來之道,至孔子集厥大成。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以一唯傳「一貫之道」,釋明德新民,修齊治平之要。而孔子之聖學以傳,誠明參贊,極之無聲無臭,而與天地合其德矣。」「神化旁暢」,語出《柳宗元集‧卷三十七‧表慶賀‧禮部賀皇太子冊禮畢德音表》:「用彰出震之休,更表重離之曜。神化旁暢,皇風遠揚,自華及夷,異俗同慶。」

從上述解釋可以得知,「神化旁行」於《大藏經》上亦曾分敘其義,以之導引出「一貫之道」,此「一貫之道」得見於《大藏經》所載,並代釋其義,詳解其理,確屬殊見於唯一;此不啻以佛門之立場,崇儒家思想於典藏之序,道一貫之道而演法藏之妙,宣法藏之妙於一貫之道也。

【使】

﹝使民如祭﹞◎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天主考〉

……「使民如承大祭」之簡稱。語出《論語‧顏淵第十二》:「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譯義:出門與人相晤,猶如遇見大賓般地尊敬,使用民力猶如承奉大祭般地誠意。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加於他人之身。無論在那裡做事都不使人抱怨。

﹝使民如祭忠信進  蘭薰桂馥俎豆祀﹞◎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天主考〉

……本段承前三段「紫氣盈庭御駕蒞,道弘堯舜周公繼;生榮百世德烏兔,死哀千秋功寰宇;篤志博學五美敬,切問近思四惡棄」之續義;前三段譯義:明明上帝的鸞駕來到人間,使得祥瑞之氣充滿著整個佛軒。儒家王道思想的弘展於後世,是由堯舜所垂傳下來並由周公所繼承而發揚。生時受人稱譽崇敬,萬世受人歌頌其德如日月之光;死後為人所哀悼,千秋永昭其功於天下四海。本段譯義:專一心志廣泛的學習,並崇尚君子的五種美德〈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懇切求教,不恥下問,量己之所能竭盡心力,並揚棄四種惡事〈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的發生。本段譯義:所以,在使用民力時要抱持著如同在承奉祭天、祭地、祭祖先般地誠敬,增進忠誠信實的履行,使自己的德行流芳後世萬代。

※【讀三天主考冠詩後感言】:

三天主考冠詩:

紫氣盈庭御駕蒞  道弘堯舜周公繼

生榮百世德烏兔  死哀千秋功寰宇

篤志博學五美敬  切問近思四惡棄

使民如祭忠信進  蘭薰桂馥俎豆祀

本次冠詩第一段「紫氣盈庭御駕蒞,道弘堯舜周公繼」與第二段「生榮百世德烏兔,死哀千秋功寰宇」,從字義上看即可理解,故不贅述。冠詩第三段「篤志博學五美敬,切問近思四惡棄」中之「篤志博學」與「切問近思」兩句,出自《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其實後面還有一句「仁在其中矣。」講得是:專一心志廣泛的學習,懇切求教,不恥下問,量己之所能竭盡心力,這就是仁道。「仁在其中」一句,仙佛於冠詩中並無提出,但我們仍須明白,仁道思想的範疇非常地廣泛,不是一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的事,也不要以為「仁道」的思想與實踐距離我們遙不可及,其實,專一心志好好地學習,就是仁道的最佳實踐與途徑;克己復禮,懇切求教,不恥下問,這也是仁道的實踐之一。仁道才是王道,仁道思想是集正朔正統之大成者,但仁道的實踐就要看各人的天賦與努力。記得同樣是三天主考茂田師兄引用《中庸》裡孔子所說的話作為訓示:「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意思是說:別人學一次就能懂的,我或許天資駑鈍不如人,但我願意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能懂的,我願意學一千次。這是一個很高層次的自我超越理論,雖是簡單的幾個字,就是有人一輩子都學不到做不來。筆者舉一個親身經歷的事情與大家共享:筆者兒子今年〈民國一零一年〉十八歲,記得兒子在國中的時候,學業成績一塌糊塗,慘不忍睹。成績單上總是紅的數字,國中三年來都是前三名的成績,是倒數算來的前三名。國中畢業後,我與兒子長談,以一個才十五歲的小孩子來說,對於前途與志向當然是茫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我作決定將兒子送入職業高中學習日文,因我早期留學日本,我想或許在這一科目上,我多多少少可以幫他一點點忙,所以,我配合學校的課程,從最基礎的發音開始,一字一字地教,一句一句地讀。兒子在英文與數學的基礎上也是零,也就是毫無根基,我也不厭其煩地從最基本的國一課程開始教起,我還記得我也常用上述孔子所說的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教導他。結果不到半年時間,兒子就把國中英數課程全都學明白清楚了。也就在半年這期間,兒子也將日文的根基打得十分扎實,我帶他去考「日本語能力試驗」舊制的三級,結果是高分通過。從第一年的下半學期開始,直到畢業的最後一次學校考試,都是第一名,畢業成績想當然耳也是日本語科的全校第一名。就在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帶兒子去考「日本語能力試驗」新制的一級,結果不出所料,兒子還是以高分通過最頂級的「日本語能力試驗」。新制的一級比起舊制的一級難度增加許多,單字的涵蓋量將近一萬個單字〈舊制是九千個單字〉,文法的應用更為靈活多變,聽力測驗更是難上加難,兒子也都輕鬆拿到將近滿分的成績。就在這同時,兒子參加四技大學的統測考試,總成績是全國排名第二十四名,英文成績全國第十八名,在這個耀眼成績的表面上,誰又能知道兒子是怎麼努力學習的呢?一天平均五個小時的睡眠,幾乎每天背一篇英日文報紙社論的文章,我教他每天要讀一篇英日文報紙的社論,因為能主筆寫社論的人,通常都是文筆犀利、思緒明朗清楚、邏輯有條有理等特別優秀的人才可執筆勝任,我是要他讀通即可,他卻是把文章背下來,背不起來寧可不睡。每個禮拜六,以不看字幕的方式,看一部英語電影加上一部日語電影,學習標準而正確的發音,以增加聽力與對話能力;禮拜天則整天休息睡覺,如此整整學習了三年,以一個曾經問過我:「爸爸,你為什麼把我生的那麼笨?」的小孩子,竟然可以在短短的三年之中,站上了日語能力檢定的最高峰,所憑藉的也是孔子的那段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實踐理論,這段話,後來我發現他貼在書桌與書包上面。筆者毫無為兒子炫耀之意,只是想以這個例子作一說明: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只要有心,絕對可以達成;拿出百分百至誠的決心,天下無難事。舜何人也?余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冠詩最後一句「俎豆祀」,與前述關聖帝君在冠詩第一首「滅曹扶漢垂丹青」所言之「垂丹青」,以及「雲悟茂猛」在冠詩第三段上闕「淮海納土簡策耀」中之「簡策耀」,下闕「斬衣三躍丹書熠」中之「丹書熠」,意義上是相同的,都是表示「流芳百世」之意。這是從「結果論」來談的「成果」的光明面,要具備「俎豆祀」、「簡策耀」、「丹書熠」等足以流芳百世的能耐,則須從一生的所作所為過程中去驗證。請記得,是因為有性德能量的展現出來,才會有流芳於世間的光輝能量,千萬不要倒因為果,以為為了要「流芳百世」才去實踐那些有利於眾生的教化與提昇眾生智慧等事,這是一般常將「修行」掛在嘴邊的所謂「修行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如同念佛拜佛一樣,如果念佛是為了「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這個佛也不必念了,因為有所求,既有所求,還是陷入執著、分別與我慢的境地,執著於求與念的囹圄之中,分別於有求與無求、有念與無念的差別心之中,我慢於不應有之執著與分別心,故而藐視一切,自以為居高臨下,實則還是凡夫一個。同樣地,也有人認為,為了求福報、求來生降臨富貴之家,而去作所謂的「功德」,並且以此「作功德」來誆騙信徒捐獻或者供養,很簡單的道理即可明白,試問:能不能用金錢來換取將來的福報與富貴?換句話說:能否以金錢的多寡與老天爺談對價關係?對價於將來或者來世的福報與富貴?這是時下宗教〈尤其是佛教〉最擅長誆騙信徒的招式。筆者明白,講真話往往會引來奸佞者的無情撻伐,擋人財路也會讓既得利益者狗急跳牆,但事實就是事實,欺人欺己是自己在造孽,自有因果會找上門算帳,如果是欺天的話,下場是絕對悲慘淒厲的。所以筆者一再提醒,若有所為而為,還是一個凡夫,如果教導您的法師教您要作功德、求福報、求富貴,甚至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趕快閃人,以盲導盲的下場會如何,自己衡量。

※試題一偈以對舉【三天主考】所題冠詩:

三天主考冠詩:

紫氣盈庭御駕蒞  道弘堯舜周公繼

生榮百世德烏兔  死哀千秋功寰宇

篤志博學五美敬  切問近思四惡棄

使民如祭忠信進  蘭薰桂馥俎豆祀

筆者對舉:

王道集勳世大澤  天然登庸組練師

心法凝閉絃絕斷  髦彥漭盪飄灑至

保恩縑囊納佽飛  楚甲楛砮佞收執

詣闕表薦烝民濟  精魂皇皇寤寐志

﹝使眼色﹞◎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用眼睛示意。《紅樓夢‧第二十一回》:「一席話說的賈璉臉都黃了,在鳳姐身背後,只望著平兒殺雞抹使眼色兒。」亦作「打眼號」、「打眼色」。

【忽】

﹝忽忽﹞◎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失意貌。《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

﹝忽若﹞◎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恍若,好像。《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於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三國‧魏‧曹植‧七啟》:「於是逍遙暇豫,忽若忘歸。」

﹝忽聽鐘聲發樓頭﹞◎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見『雞鳴丑  忽聽鐘聲發樓頭  皆是光明般若心  素位而行各相守  聖業不難修』條目。

【近】

﹝近古﹞◎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孟子亞聖‧聖訓‧注〉

……距今不遠的年代。《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近古之無王者久矣。」《文選‧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昔哲王先天而順,群辟崇替降及近古。」

﹝近思﹞◎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天主考〉

……謂就習知易見者思之。《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何晏‧集解》:「近思者,近思己所能及之事。」

﹝近觀旅寓千仙筵﹞◎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本句承前一句「敻矚瑤池萬聖宴」之續義;一到凡間,看到人間也如同理天一樣,隱隱約約都能看到有上千位有仙號果位的修行者,也正在恭賀上帝的壽宴。此處的『千仙』,表示參與本次春季大典祝壽道親的人數。前一句之「萬聖」對舉本句中之「千仙」,皆表示「理天」之「千佛萬聖」與凡間之即將有「仙號果位」之道親,都在這普天同慶,天人同賀的佳時中,共同都在做同一件事,即│祝賀四季大典。

【朋】

﹝朋從﹞◎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朋友間互相來往。

﹝朋儕﹞◎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同輩的朋友。《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那三鬟女子,因為潘將軍失卻玉念珠,無處訪尋,卻是他與朋儕作戲,取來掛在慈恩寺塔院相輪上面。」 

﹝朋黨﹞◎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專員‧劉元英〉

……同類的人相互集結成黨派,排除異己。《戰國策‧趙策二》:「臣聞明王絕疑去讒,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傳》:「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禁朋黨以勵百姓,定楚國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