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
字曼倩,西漢辭賦家。漢武帝即位,徵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沒有得到重用,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志向和發表自己的不滿。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寫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封泰山》、《責和氏壁》、《試子詩》等,後人匯為《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滑稽之雄」,晉人夏侯湛寫有《東方朔畫贊》,對東方朔的高風亮節以及他的睿智詼諧,備加稱頌,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將此文書寫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縣,名《顏字碑》。
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上書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武帝讀了二個月才讀完。在自我推薦書中,他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子兵法和戰陣的擺佈,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武帝讀了東方朔自許自誇的推薦書,讚賞他的氣概,命令他待詔在公車署中。
公車令奉祿微薄,又始終沒有見到皇帝,東方朔很是不滿。為了讓漢武帝儘快召見自己,他故意嚇唬給皇帝養馬的幾個侏儒:「皇帝說你們這些人既不能種田,又不能打仗,更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華,對國家毫無益處,因此打算殺掉你們。你們還不趕快去向皇帝求情!」侏儒們大為惶恐,哭著向漢武帝求饒。漢武帝問明原委,即召來東方朔責問。東方朔終於有了一個直接面對皇帝的機會。他風趣地說:「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侏儒身高三尺,我高九尺,所掙奉祿卻一樣多,總不能撐死他們而餓死小臣吧!聖上如果不願意重用我,就乾脆放我回家,我不願再白白耗費京城的白米。」東方朔詼諧風趣的語言,逗得漢武帝捧腹大笑,遂任命他侍詔金馬門,不久又擢為侍郎,侍從左右。
漢武帝喜歡遊戲,為政之暇,常出謎語,讓侍從猜測。東方朔每猜必中,應答如流,很快得到寵倖。而東方朔則利用接近皇帝的機會,屢屢向漢武帝諫諍國政。武帝的姑媽館陶公主,亦叫竇太主,其夫堂邑侯陳午去世後,守寡多年,已五十多歲。一個賣珠寶的女子經常到她家去,還帶了個十三歲的兒子董偃。董偃長得很漂亮,竇太主就把他留在身旁,教他御射術數。到了十八歲他已是個儀表堂堂的英俊少年。他與竇太主出則執轡,入則侍側,關係非同一般,整個京師都知道他與竇太主的關係,叫他董君。一天武帝到竇太主家做客,公主激動萬分,親自下廚做菜。武帝坐定後對姑媽說:「希望見見你的主人翁。」竇太主就把董偃引了出來。只見董偃頭戴綠帽子,手套皮筒子,跟在公主的後面,對武帝說:「臣董偃,公主家的庖人,冒死叩拜皇上萬歲!」
武帝見他長得很美貌,也很喜歡,賞賜他很多東西,並喊他「主人翁」。從此,董偃經常與武帝鬥雞走狗,游獵踢球。由於他與武帝關係日趨親熱,董偃名聲大噪,京城王公貴戚沒有一個不認識他的。一天,武帝在宣室設酒宴款待竇太主和董偃。當他們要進入宣室時,東方朔執戟上前阻攔,對武帝說:「董偃有三個罪名可殺:他以人臣的名義,私侍公主,這是第一條死罪。敗壞男女風化,搞亂婚姻禮制,有傷先王的制度,這是罪二;陛下正當壯盛之年,須積思放六經,留心于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卻不知依經書勸學,反而以靡麗為重,奢侈為稱,盡狗馬之樂,極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徑淫辟之路,這是國家之大賊,社會之大害,這是他第三條死罪。」武帝聽後,默不作聲,過一會說:「我已經擺好酒宴,下次再改吧!」東方朔說:「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議論正當的國事不能進去。正是這樣,淫亂的事情才漸漸消除下去。不要弄到這樣的境地:豎貂教桓公淫亂,後來終究和易牙一同為患;慶父縊死于莒國,魯國方得安寧;管蔡誅滅了,同室方得治安。」武帝聽罷說:「是的。」便下詔停擺酒宴于宣室,改擺在北宮。讓董偃從東司馬門進去,後又把它改稱東交門。賞賜給東方朔黃金三十斤。從此,董偃逐漸失去了寵愛,三十歲就去世了。過了幾年,竇太主也去世,董偃與她一起合葬在霸陵。
東方朔在中國歷史上是智慧的化身,遊戲人生的典範,他毛遂自薦當了漢武帝的太中大夫,卻總感覺懷才不遇,不滿漢武帝給他的待遇,聲稱「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東方朔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他利用他的聰明把漢武帝哄得高興得不得了,也把他看不上的權臣玩得不像個人樣子。在「伴君如伴虎」的朝堂上,東方朔盡情地瀟灑人生。中國古代對隱士分了三級,曰:「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東方朔被人們稱之為「大隱」、「智聖」,他死後據說成了仙,在玉皇大帝的靈霄殿裏也是一號人物,就是這位鼎鼎大名的智聖。在婚姻觀上大大有異于常人,《史記》記載:「取少婦于長安中,好女,率取婦一歲所者即棄去,更取婦。所賜錢財,盡索之於女子。」東方朔娶妻有三條鐵律:一是專娶長安女子,二是專娶小美女,三是一年一換。皇上賞給他的財物,他全部用來打發舊美女,迎娶新美女。
建元三年(前一三八年),漢武帝為了田獵遊樂,擬劃出關中方圓百里的良田,建造規模宏大的林苑。朝中眾臣大多迎合帝意,表示贊同,東方朔卻據理力諫:「聽說謙虛謹慎,天將降福,驕傲奢侈,天將降災。現在聖上嫌宮殿不高大,苑林不寬廣,要建上林苑。試想,關中一帶,土地肥美,物產豐饒,國家賴以太平,小民賴以富足,劃地為苑,將上乏國家,下虧小民;為建造虎鹿樂園而毀人墳墓,拆人房屋,將使小民無家可歸,傷心流淚,怨恨朝廷。昔殷紂王建九市而諸侯叛亂,楚靈王造章華台而楚民離心,秦始皇修阿房宮而天下大亂。前事之鑒,不可不察。」漢武帝雖不願停修上林苑,但對東方朔表現出的膽識和忠誠十分欣賞,下詔賜給黃金百斤,並授予太中大夫給事中的官銜。漢武帝的妹妹隆慮公主老來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寵愛,但他卻驕橫不法,酒後殺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特向武帝請示。武帝礙於法律,不好明令赦免。於是假意哭泣,想暗示廷尉免罪。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紛紛為昭平君求情,獨東方朔故作糊塗,向漢武帝祝頌說:「聖王執政,哭賞不避仇敵,誅殺不擇骨肉。今聖上嚴明,天下幸甚!」此舉使漢武帝難徇私情,不得不忍痛依法懲處了昭平君。漢武帝好大喜功,也喜歡臣下歌功頌德。一次,武帝問東方朔:「先生以為朕是一位什麼樣的君主呢?」東方朔回答說:「聖上功德,超過三皇五帝,要不眾多賢人怎麼都輔佐您呢?譬如周公旦、邵公都來做丞相,孔丘來做御史大夫,姜子牙來做大將軍……」東方朔一口氣將古代三十二個治世能臣都說成了漢武帝的大臣。他語帶諷刺,但又裝出一幅滑稽相,使漢武帝欲恨不能,破泣為笑,笑恨之餘又確實感到自己不如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