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梁鴻﹞
字伯鸞,漢初扶風人,東漢文學家。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受業,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刻苦,經史子集無所不通。學成後樑鴻被分配到上林苑牧豬,倒也樂得做他的「豬倌」。一次,梁鴻誤遺火種,燒毀了人家部分財物,欲以豬作價抵償。那家主人為人刻薄,以為賠少了,便讓他做護院,梁鴻克盡職守。幾位鄰居看不下去,一起責備。主人便要將豬歸還給他,梁鴻拒辭不受,也不再當豬倌,逕回老家平陵去了。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過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對王室多有抱怨,對百姓多有同情,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梁鴻聞訊後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齊魯,梁鴻見只得攜妻子和一個兒子南逃。梁鴻夫婦逃至吳地後,在富商門下做雇工。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妻子孟光已經為他做好飯菜,半曲身子將盛著飯菜的託盤舉至眉前端給丈夫。這就是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主人見後十分驚歎,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問,閉門著書十餘篇。後代文人常引「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自己一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本典故見《後漢書•梁鴻傳》和《後漢書•逸民列傳》。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