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毛蒂青皮﹞◎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果子未成熟的樣子。《西遊記‧第五回》:「只見那樹上花果稀疏,止有幾個毛蒂青皮的,原來熟的都是猴王喫了。」
﹝毛群﹞◎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地上的走獸。《文選‧班固‧西都賦》:「毛群內闐,飛羽上覆。」《文選‧左思‧蜀都賦》:「毛群陸離,羽族紛泊。」《李善‧注》:「毛群,獸也。」
﹝毛骨﹞◎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毛髮與骨骼。《唐‧劉禹錫‧桃源行》:「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宋‧蘇舜欽‧演化琴德素高昔嘗供奉先帝聞予所藏寶琴求而揮弄不忍去因為作歌以寫其意云》:「風吹仙籟下虛空,滿坐沉沉竦毛骨。」《宋‧陸遊‧夜汲井水煮茶詩》:「肺腑凜清寒,毛骨亦蘇省。」
【夭】
﹝夭夭﹞◎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少壯美盛的樣子。《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文選‧阮籍‧詠懷詩十七首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夭,茂盛的樣子。
﹝夭夭﹞◎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嫩弱貌。《詩經‧邶風‧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明‧許潮‧寫風情》:「你道我嫩夭夭貪睡,那知我瘦巖巖嬌怯怎持。」
﹝夭殂﹞◎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短命、早死。音 一ㄠˇ ㄘㄨˊ。
【止】
﹝止非禁暴﹞◎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原文為「止暴禁非」。表示阻止、禁絕各式各樣的壞事。《莊子‧盜跖》:「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止暴禁非﹞◎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止非禁暴』條目。
﹝止觀﹞◎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雷部風部龍部虎部 率八大金剛‧聖訓‧注〉
……為佛教重要修行法門之一。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而貫注於特定之對象(止),並生起正智慧以觀此一對象(觀),稱為止觀,即指定、慧二法。又作寂照、明靜。定、慧與戒同為佛教徒之重要實踐德目,如《阿含經》對此多有論說。「止」與「觀」相輔相成以完成佛道,彼此有不可互離之關係,一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
【爪】
﹝爪牙﹞◎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比喻仗勢欺人的走狗。《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張湯傳》:「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然得此聲譽,而刻深吏多為爪牙用者,依於文學之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一日得了刺史之職,就有許多人來鑽刺投靠他,做使令的,少不得官不威、爪牙威。」爪,音 ㄓㄠˇ。
﹝爪牙﹞◎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雷部風部龍部虎部‧聖訓‧注〉
……比喻勇士。《詩經‧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喻世明言‧卷八‧吳保安棄家贖友》:「李都督雖然驍勇,奈英雄無用武之地,手下爪牙看看將盡!」
﹝爪剛者決﹞◎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指甲尖的可決勝負。決,判定、斷定。如:「判決」、「議決」、「猶豫不決」。《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
【勾】
﹝勾心鬥角﹞◎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鉤心鬥角』條目。
﹝勾留﹞◎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因事停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四人高興,一路說笑,勾留頑耍,進城遲了,已經昏黑。」
﹝勾畫﹞◎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勾勒描繪。
【夫】
﹝夫主﹞◎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丈夫。《後漢書‧卷八十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正色端操,以事夫主。」《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孫夫人曰:『夫主想父母宗祖墳墓,俱在涿郡,晝夜傷感不已。』」
﹝夫差﹞◎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
……春秋時期吳國君主(卒於西元前四七三年),吳王闔閭之子。前四九五年至前四七三年在位,共二十三年。為遵從敗于越王勾踐的父王闔閭的遺訓,即位當年就以伯嚭為太宰,與老將伍子胥操演軍隊,以圖復仇。次年在夫椒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夫椒之戰,吳王夫差雖然獲勝,但許越議和,沒有乘勝一舉滅越,為以後越國的發展及繼而攻滅吳國埋下了隱患〉。公元前四八六年,開邗溝,連接長江和淮水,開闢出一條通向宋、魯的水道,進逼中原。此後,又在艾陵(今山東泰安)打敗齊國。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會諸侯,與晉爭霸,適逢晉室內亂,夫差一度奪得霸主地位。連年的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越王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復,趁夫差率精銳赴黃池之會、只有太子與老弱留守之機,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夫差匆匆趕回與越議和。吳窮兵黷武,民力凋敝,難以與越抗衡。公元前四七三年,越再次興兵,終滅吳國,夫差自殺。
公元前四九六年,吳王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吳王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帶文種去見吳王。文種見了吳王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幹,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夫差放虎歸山,又沉迷於驕奢淫欲的生活,而越王勾踐發憤圖強,吳國的失敗早已註定〉。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裏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裏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吳王夫差自從戰勝越國後,以為沒有了後顧之憂,從此沉迷於美色,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顧人民的困苦,經常出兵與其它國家打仗。他還聽信伯嚭的讒言,殺了忠臣伍子胥。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公元前四八二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四七三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夫差敗于勾踐,儘管原因複雜,但歸根結底也是從誤中「美人計」開始的。吳、越交戰,先是吳國勝券在握,越國眼看就要被吃掉了,勾踐無奈之下,號令於三軍說:「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治越國之政。」文種聽後,便對勾踐說:「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覺得文種這話很有道理,便與文種攜手共商復仇大計。計從安出?首先使用的依然是「美人計」。文種出使吳國,對夫差及其大臣們說:「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於士。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率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毀宗廟,繫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帶甲兵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帶甲兵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夫差聽了怦然心動,伍子胥卻諫曰「不可」,說應該趁勢殺了勾踐,滅了越國才對。越國見此計受阻,又「飾美女八人」,前去收買吳國太宰。果然夫差聽信太宰讒言落入圈套,與越國達成休戰協議,並以勾踐為質。三年後,勾踐歸越,臥薪嚐膽,大肆收買人心,重修君民好合,增強綜合國力,加緊復仇備戰,直到復仇名命令一下達,越國軍民同仇敵愾,「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一舉滅了吳國。
綜觀勾踐復仇始末,「美人計」無疑起了重要作用。假如夫差能夠抵住「物色美色」的進攻,那吳、越爭霸的歷史便要重寫。據載,夫差眼看大勢已去時,曾親向勾踐求饒說:「寡人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按理,勝敗乃兵家常事,男子漢大丈夫,頭被割了也就碗大個疤。但夫差面對死亡,毫無男子漢氣節不說,還把勾踐日弄他的那套辦法原本拿來日弄勾踐,這真可謂「黔驢技窮」,可憐至極,不能不令人汗顏側目。紅顏不是禍水,禍水都是貪色男人們弄出來的。殷紂王荒淫暴虐,「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抵不住周武王「胭粉計」的進攻,終於丟了萬里江山。而頗有戲劇性的歷史變化是,後來的周幽王竟也忘了祖宗曾用「胭粉計」讓紂王在荒淫生活中喪失警惕的成功經驗,也不從反面汲取紂王失敗的深刻教訓,色迷心竅拿國之軍事行為當兒戲,為逗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叵料真的「狼來了」,卻無人願意發兵救天下。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夜郎自大,目中無人,誰都不在眼裏夾,這絕非為人處世的好習慣。然而能否受人尊重,光靠尊重別人不行,還得自己確實有些值得人們尊重的修為。我等無名小輩,理智做人第一,不必奢望別人睜目仰視,既無資格也不應該小瞧別人。吳王夫差統治一方,威勢兼備,其言行即便令人作嘔,想必吳人也不敢對他不尊重。況且他能世襲國君之位,無論怎麼說,也會有些值得人們尊重的地方。夫差失敗原因是受到了勾踐外表忠誠的欺騙,同時也沒有聽別人的意見,所以放虎歸山,以至於後來成為了他的心腹大患。勾踐失敗的原因是當初他輕敵了,沒有重視夫差的進攻,也沒有聽取正確的意見,固執己見,輕率出兵,因此他失敗了。夫差是一個失敗時知道進取的人,但成功了卻會變得驕傲。勾建的性格是,失敗了總結原因,可以為達到最終目的而忍受一切的人,他也是一個敢於承認錯誤的人,這樣的人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夫唱婦隨﹞◎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比喻夫妻和睦。《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秀才,你怎生這般說,豈不聞夫唱婦隨也呵。」《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我與你九歲上定親,指望長大來夫唱婦隨。」
【少】
﹝少牢﹞◎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祭祀時只用羊、豕二牲,此二牲即稱為「少牢」。《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夙興夜處』,言於祔廟之祝;『多福無疆』,布於少牢之饋。」亦稱為「中牢」。
﹝少昊﹞◎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十八羅漢 率四大天王‧聖訓‧注〉
……上古五帝之一。黃帝之子,嫘祖所生,名摯,修太昊之法,故稱為「少昊」。以金德王,故或稱為「金天氏」。都於曲阜,在位八十四年。或稱為「青陽氏」、「窮桑氏」、「雲陽氏」。
﹝少典﹞◎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華胥氏孫子少典是傳說中黃帝的父親。《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史記集解》:「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國語‧晉語四》:「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少憩﹞◎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暫時休息。《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布少憩門樓,不覺睡著在椅上。」
【支】
﹝支子﹞◎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嫡長子以外的嫡子及庶子。《禮記‧曲禮下》:「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國語‧越語上》:「支子死,三月釋其政。」
﹝支那﹞◎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中國。梵語的音譯。原見於漢譯佛典,係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日本尚沿用之。《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三》:「震旦,或曰支那,亦云真丹,此翻為思惟,以其國人多所思慮,多所計詐,故以為名,即今此漢國是也。」或譯作「真丹」、「真旦」、「振旦」、「震旦」、「神丹」。
﹝支離﹞◎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分崩離析。
﹝支離﹞◎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詩仙李白‧聖訓‧注〉
……散亂而無條理。《漢‧揚雄‧法言‧五百》:「天地簡易而聖人法之,何五經之支離?曰:『支離蓋其所以為簡易也。』」
【升】
﹝升平﹞◎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南極壽星‧聖訓‧注〉
……治平、太平。《漢書‧卷六十七‧梅福傳》:「使孝武皇帝聽用其計,升平可致。」《文選‧曹植‧求自試表》:「正值陛下升平之際,沐浴聖澤,潛潤德教,可謂厚幸矣。」
﹝升推﹞◎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見『蒺藜』條目。
﹝升堂入室﹞◎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語本《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比喻學問或技藝循序漸進,達到高深的境界。《三國志•卷十一•魏書•管寧傳》:「娛心黃老,游志六藝,升堂入室,究其閫奧。」亦作「登堂入室」、「入室升堂」。
﹝升帳﹞◎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將軍統帥進入軍帳中聽取軍情報告,以發號施令。《薛仁貴征遼事略》:「有守御寨英公升帳,怪帝不至。」《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少保升帳,傳下號令,教兩都督率領本部兵馬,作中軍策應。」
【尤】
﹝尤來﹞◎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徂徠』條目。
﹝尤彼意氣 使是節士﹞◎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言往昔以意氣而殞命,皆非正道,故尤而使之。
﹝尤崍﹞◎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徂徠』條目。
﹝尤徠﹞◎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徂徠』條目。
【戶】
﹝戶席﹞◎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門戶和坐席。《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成湯盤盂,著日新之規;武王戶席,題必戒之訓。」《北史‧後妃傳上•魏文帝悼皇后郁久閭氏》:「蠕蠕俗以東為貴。後之來,營幕戶席,一皆東向。」
﹝戶庭﹞◎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戶外庭院。亦泛指門庭、家門。《易‧節》:「不出戶庭,無咎。」《朱熹‧本義》:「戶庭,戶外之庭也。」《晉‧葛洪‧抱樸子•勖學》:「觀萬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戶庭。」《南朝‧宋‧鮑照‧潯陽還都道中詩》:「未嘗違戶庭,安能千里遊?」《唐‧李頻‧府試老人星見詩》:「良宵出戶庭,極目向青冥。」見『門庭』條目。
﹝戶給人足﹞◎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雷風龍虎‧聖訓‧注〉
……見『家給人足』條目。
﹝戶曉﹞◎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家喻戶曉」之簡稱。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事情、名聲傳布極廣。《鏡花緣‧第八十一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戶曉,知他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皆由無心而傳。」
【弔】
﹝弔民﹞◎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撫慰百姓。《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弔民洛汭,代罪秦中。」
﹝弔死問疾﹞◎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悼祭死者,慰問病人。形容關心百姓疾苦。《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傳》:「伍子胥諫曰:『句踐食不重味,弔死問疾,且欲有所用之也。』」
﹝弔祭﹞◎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哀悼、祭拜死者。《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親加弔祭,表薦孤遺,遠協神期,用彰世祀。」
﹝弔影﹞◎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太白金仙‧聖訓‧注〉
……獨居無伴,對影自憐。形容孤獨之極。《文選‧江淹‧恨賦》:「拔劍擊柱,弔影慚魂。」《文選‧謝脁‧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牋》:「輕舟反溯,弔影獨留。白雲在天,龍門不見。」
【牙】
﹝牙行﹞◎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協助買賣雙方成交,從中抽取佣金的個人或商號。《醒世恆言‧卷十八‧施潤澤灘闕遇友》:「那市上兩岸紬絲牙行,約有千百餘家,遠近村坊織成紬疋,俱到此上市。」亦稱為「行家」、「經紀人家」。
﹝牙郎﹞◎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見『經紀』條目。
﹝牙簽犀軸﹞◎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活佛師尊‧聖訓‧注〉
……見『牙籤玉軸』條目。
﹝牙籤玉軸﹞◎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活佛師尊‧聖訓‧注〉
……泛指書籍畫卷。《宣和畫譜‧卷十二‧山水三‧宋‧劉瑗》:「父有方平日性喜書畫,家藏萬卷,牙籤玉軸,率有次第。」亦作「牙簽犀軸」、「牙籤錦軸」。
﹝牙籤錦軸﹞◎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活佛師尊‧聖訓‧注〉
……見『牙籤玉軸』條目。
…………〈待續〉
留言列表
{{ article.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