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月鏡花﹞◎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員‧鍾銀妹〉

……見『鏡花水月』條目。

﹝水月鏡像﹞◎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員‧鍾銀妹〉

……見『鏡花水月』條目。

﹝水火相息﹞◎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這句話是從《革》卦之《彖》辭上來理解;從卦形上看,《革》卦由上水下火組成,水性潤下,火性焰上,二者相剋、相息、相滅,卻不相通,故象徵改革。又下卦離為中女,上卦兌為少女,二個女人同住在一起,意見彼此衝突,故有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之象,不相得,即相剋相息,必然發生變動。

﹝水曲﹞◎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水流彎曲。《唐‧陸龜蒙‧闔閭城北有賣花翁討春之士往往造焉因招襲美詩》:「故城邊有賣花翁,水曲舟輕去盡通。」

﹝水沉﹞◎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沉香』條目。 

﹝水秀山明﹞◎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山明水秀』條目。

﹝水旱﹞◎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水災和旱災。《史記‧卷三十‧平準書》:「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三國演義‧第十七回》:「壽春水旱連年,人皆缺食。」

﹝水泄不通﹞◎五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佛院茶使‧羅國綱〉

……連水都無法流通。比喻防備極嚴密。《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近聞諸葛亮殺敗夏侯楙,困於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圍之中而出?」亦用以形容擁擠不堪。《儒林外史‧第五回》:「眾回子因湯知縣枷死了老師夫,鬧將起來,將縣衙門圍的水泄不通。」亦作「水洩不通」。

﹝水底撈月﹞◎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見『水月撈針』條目。

﹝水洩不通﹞◎五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佛院茶使‧羅國綱〉

……見『水泄不通』條目。

﹝水畔﹞◎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見『水濱』條目。

﹝水渦﹞◎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水中漩渦。《元‧鄭光祖‧蟾宮曲‧夢中作曲》:「曲岸西邊,近水渦,魚網綸竿釣艖。」

﹝水菑﹞◎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水災。《史記‧平準書》:「其明年,山東被水菑,民多飢乏。」菑,災禍、禍害。通「災」。《詩經‧大雅‧生民》:「大拆不副,無菑無害。」《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天菑流行,國家代有,救菑恤鄰,國之道也。」音 ㄗㄞ 

﹝水楊﹞◎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植物名。楊柳科柳屬,落葉亞喬木或灌木。高矮不一,小者不及一公尺,大者可達四點五公尺。樹皮紅褐色,枝皮平滑,色綠或帶紫。葉互生,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質略厚,邊緣有波狀鈍齒,末端尖,葉面平滑,深綠色,背面有茸毛,呈灰白色。雌雄異株,花序排列成葇荑花序,雄花序的蕾外被柔滑呈絲狀的白毛,花葯現黃紅,雌花後熟而飛絮。亦稱為「蒲柳」、「浦柳」、「川柳」。

﹝水潦﹞◎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因雨水過多而積在田地裏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荀子‧王制》:「修堤梁,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藏。」《淮南子‧天文訓》:「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塵埃。」《晉‧張華‧博物志‧卷八》:「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東流。」《唐‧高適‧苦雨寄四房昆季詩》:「泥塗擁城郭,水潦盤丘墟。」《清‧劉大櫆‧送黟令孫君改任鳳陽序》:「乃作徒杠,乃作輿梁,亙若白虹,蹴波以浮,水潦驟漲,民不病涉。」

﹝水濱﹞◎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水邊。《左傳‧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或作「水畔」。

﹝水覆難收﹞◎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聖訓‧注〉

……見『覆水難收』條目。

﹝水鏡﹞◎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比喻月亮。《文選‧謝莊‧月賦》:「柔祇雪凝,圓靈水鏡。」

﹝水簾﹞◎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水自高處如簾幕般平直流下。《宋‧歐陽修‧憶山示聖俞詩》:「蝦蟆噴水簾,甘液勝飲酎。」《金‧元好問‧遊黃華山詩》:「黃華水簾天下絕,我初聞之雪溪翁。」

﹝水鏡﹞◎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比喻人識見清明。《晉書‧卷四十三‧樂廣傳》:「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睹青天也。」《宋‧蘇軾‧次韻僧潛見贈詩》:「道人胸中水鏡清,萬象起滅無逃形。」

【匹】

﹝匹夫﹞◎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平民、百姓。《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明‧朱權‧卓文君‧第一折》:「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

﹝匹夫﹞◎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賤稱對方。多用於責罵之詞。《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兀的是誰家一個匹夫,暢好是膽大心麤。」《三國演義‧第五回》:「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指關上而罵曰;『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匹夫之勇﹞◎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指有勇無謀的血氣之勇。《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顏良、文醜、匹夫之勇,一戰可擒。」

﹝匹夫匹婦﹞◎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平民、百姓。《孟子‧萬章上》:「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隋書‧卷七十二‧孝義傳‧陸彥師傳》:「匹夫匹婦行之於閭閻,則播徽烈於當年,揚休名於千載。」

﹝匹夫有任﹞◎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亦作「匹夫有責」。匹夫,平民百姓。匹夫有責指每個人都負有責任。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匹夫庶婦﹞◎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葛武侯‧聖訓‧注〉

……泛指尋常的個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匹夫庶婦,謳吟土風;詩官採言,樂盲被律。」

﹝匹配﹞◎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相配。 

【內】

﹝內外姻黨﹞◎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和父母親有血統關係的親戚。《唐‧皇甫枚‧王知古》:「食畢,保母復問知古世嗣宦族及內外姻黨,知古具言之。」

﹝內外修煉﹞◎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為性命雙修之意。內者為:「二六時中,吐納煉丹。」外者為:「宣揚天道,普渡眾生,立三不朽。」

﹝内外無二﹞◎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

……十不二門之一。天台宗荊溪湛然所立。謂依「智妙」及「行妙」之義,而論內外境之不二。外境,指眾生、諸佛及依報;內境,指自己之心法。觀內外二境,而使其相互融合,入於不二之妙,稱為內外不二門。即託外境之依正色心,觀「即空、即假、即中」,又了知外境之色心一念無念,唯有內體三千之實性,以顯示心、佛、眾生三法其性無殊之意。《法華玄義釋籤‧卷十四》

﹝内外無二  果圓滿轉續命﹞◎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

……謂依「智妙」及「行妙」之義,而論內外境之不二。外境,指眾生、諸佛及依報;內境,指自己之心法。觀內外二境,而使其相互融合,入於不二之妙,自能不受外障,不攀外緣,並能以智慧養身,繼而續佛慧命。

﹝內光﹞◎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見『光明』條目。

﹝內守﹞◎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孟子亞聖‧聖訓‧注〉

……謂對內守衛本土。《漢‧賈誼‧過秦論下》:「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金‧王若虛‧贈昭毅大將軍高公墓碣》:「撫安遺黎,內守外攘,以鳩完復之功,闔境晏然,遂成樂土。」

﹝內官﹞◎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宮中的女官,像妃、嬪、嬙、貴人、美人等是。《左傳‧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適,以備內官。」

﹝內苑﹞◎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雷風龍虎‧聖訓‧注〉

……宮中的庭園。《舊唐書‧卷五十五‧李軌傳》:「軌令修仁夜率諸胡入內苑城。」《忠義水滸傳‧引首》:「聖旨教進內苑看視太子。」

﹝內訟﹞◎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內心自責。《論語‧公冶長》:「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訟,猶責也。言人有過,莫能自責。」《晉書‧蔡謨傳》:「且歸罪有司,內訟思愆。若遂致之於理,情所未忍。」《宋‧王安石‧感事詩》:「內訟敢不勤,同憂在僚友。」

﹝內聖外王﹞◎七十二年十月十六日〈天然古佛〉 

……內備聖人之德、外具王者之風。指內外兼修,學術、德行二者具備。《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邵雍傳》:「堯夫,內聖外王之學。」

﹝內照﹞◎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光照室內;光照內部。《文選‧張衡‧西京賦》:「流景內照,引曜日月。」《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晨光內照,流景外烻。」

﹝內德﹞◎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內在的德性。《詩經‧衛風‧芃蘭‧孔穎達‧正義》:「而內德不稱,無禮以行之。」《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序》:「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內融﹞◎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內心和樂。《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士元弘長,雅性內融。」融,和樂。如:「其樂融融」。 

﹝內難﹞◎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內部的騷亂動蕩。《公羊傳‧莊公二十七年》:「君子辟內難,而不辟外難。」《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天子方疑主公,若一旦輕出,內難必作矣。」

﹝內寵﹞◎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內嬖,受帝王寵愛的姬妾。《左傳‧桓公十一年》:「君多內寵,子無大援,將不立。」《唐‧白居易‧雜興詩三首之一》:「楚王多內寵,傾國選嬪妃。」

【尺】

﹝尺一﹞◎六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古代皇帝的詔版長一尺一寸,故稱天子詔書為「尺一」。《後漢書‧卷六十六‧陳蕃傳》:「尺一選舉,委尚書三公,使褒責誅賞,各有所歸,豈不幸甚!」《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楊秉耿介於災異,陳蕃憤懣於尺一,骨鯁得焉。」

﹝尺一板﹞◎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見『尺一簡』條目。

﹝尺一簡﹞◎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亦稱「尺一牘」、「尺一板」、「尺一」。古時詔板長一尺一寸,故稱天子的詔書為「尺一簡」。《漢書‧匈奴傳上》:「漢遺單于書,以尺一牘,辭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所以遺物及言語云云。」《東觀漢記‧楊政傳》:「政師事博士范升。建武中,升為太常丞,為去妻所誣告,坐事繫獄,當伏重罪……政涕泣求哀,上即尺一出升。」《後漢書‧陳蕃傳》:「陛下宜采求失得,擇從忠善。尺一選舉,委尚書三公。」《李賢‧注》:「尺一,謂板長尺一,以寫詔書也。」

﹝尺一牘﹞◎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見『尺一簡』條目。

﹝尺寸﹞◎六十三年七月三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節度、分寸。

﹝尺素﹞◎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宋‧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詞》:「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尺璧﹞◎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原意是指直徑一尺的璧玉,言其珍貴。語本《淮南子‧原道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表薦及第》:「於菟獵食,非求尺璧之珍;鶢鶋避風,不望洪鐘之樂。」亦可比喻才能或賢才。《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懷尺璧,顧呬連城。」《張銑‧注》:「尺璧……言攸之才可寶,過於十五城之價。」《南朝梁‧沉約‧懷舊詩•傷謝朓》:「尺璧爾何寃,一旦同丘壤。」

﹝尺簡﹞◎六十三年閏四月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尺牘』條目。

﹝尺牘﹞◎六十三年閏四月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尺牘,本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後借指書信。《文選‧潘岳‧楊荊州誄》:「草隸兼善,尺牘必珍。」《唐‧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聰明過管輅,尺牘倒陳遵。」亦稱為「尺簡」。牘,古代用以書寫文字的木片。如:「簡牘」。《漢書‧卷六十三‧武五子傳‧廣陵厲王劉胥傳》:「佩玉環,簪筆持牘趨謁。」《顏師古‧注》:「犢,木簡也。」音 ㄉㄨˊ

﹝尺璧﹞◎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月慧菩薩‧聖訓‧注〉

……語本《淮南子‧原道》:「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直徑一尺大的璧,極言大而且珍貴。《文選‧曹丕‧典論論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矣。」

﹝尺蠖﹞◎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動物名。昆蟲綱鱗翅目尺蠖蛾科。尺蠖蛾的幼蟲,寄生於樹木間,以枝葉花果為食。行動時身體上拱,屈伸而行,似人以手丈量距離,故稱為「尺蠖」。

﹝尺蠖之屈﹞◎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尺蠖行動時,先屈後伸,故用以比喻暫時委屈蟄伏,等待將來伸展抱負。《易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南齊書‧卷四十八‧孔稚珪傳》:「且我以權取貴,得我略行,何嫌其恥?所謂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尺籍﹞◎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書寫軍令、軍功的簿冊。《史記‧卷一一九‧循吏傳‧子產傳》:「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漢書‧卷五十‧馮唐傳》:「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

 

…………〈待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