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
……天地四時運轉的法則。《書經‧盤庚中》:「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慼,鮮以不浮于天時。」《禮記‧中庸》:「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天時﹞◎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自然有利的時機。《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
﹝天時急緊﹞◎五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文殊菩薩〉
……亦作「天時緊急」。這句話是天道聖訓中,仙佛最常訓誡道親的一句話。很多人認為「天時緊急」,說的就是上天即將收圓之意,這是絕對的謬論。因為天道白陽期有萬八年之久,絕對不可能在師尊傳道未滿百年之際就要收圓了。這種說法以在「師母道」中流言最廣,甚囂塵上,這種觀念就是對天道之諦義完全曲解。天時,說的就是時間的意思,什麼時間呢?其實講的就是「人」的時間,亦即人的壽命,而非「天」的時間。人的壽命時間有限,不過百年而已;如果在這百年當中,不能真心修行的話,就算是求得天道,還是有累世累劫所累積而來的罪業還沒解決,在回到理天後,還是得受罰苦修的,不然這種「業債」還是清償不了的。與其明知歸空往生後還得受罰苦修,何不趁此還有肉體的有限歲月當中,奮發精進,渡己渡人,說不定還有機會可以修成正果,得佛名號亦未可知;因為唯有人身才能成佛,生前之修行不管如何,只要未達佛境者,一旦歸空後,要以亡靈之魂來成就佛果,那是天方夜譚,不可能的事。
千萬不要小看業報的威力;其實我們現在的修行,都是在消業的階段,不要以為吃素幾十年,或辦了幾十年的道,就覺得了不起,功德就多得不得了。我們從無量劫以來,累世累劫當中所造的諸惡業,如恆河沙數多得無可計量;我們在求了道之後,就要為這累世累劫所造的無量惡業來定下停損點,從此刻起,立誓不再造業;接著,開始行功立德,一則上報天恩;二則渡己消業,體悟聖道;三則傳法渡眾生。所有修道的觀念,要先從「上報天恩」開始,不要一談到修道,談到吃素,談到辦道,就以為開始有功德了。三天主考說過:「得道千萬人,皆是盲修。」真可謂一針見血,說得吾輩慚愧不已。所以說時間寶貴,時不我予。佛家在晚課時都要唱誦「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一段警惕語,就是在提醒生命無常,要珍惜當下的一切,不要浪費,不要虛渡,從日常生活當中,一言一行,一念一思,都要符合正道,這才是修行的起步,才不枉道傳之恩。天時:時候、時間。《老殘遊記‧第六回》:「因天時尚早,復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竟是一口同聲說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九回》:「我見天時尚早,便到外面去閒步。」
﹝天倫之樂﹞◎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專員‧劉元英〉
……家人團聚時的歡樂。《紅樓夢‧第十七、十八回》:「田舍之家,雖虀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或作「天倫樂」。
﹝天倫之樂溫情多 地久天長笑呵呵 誰知美夢午夜醒 拆散鴛鴦唱悲歌﹞◎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專員‧劉元英〉
……前兩句話是從「親情」與「愛情」的角度來陳述。「天倫之樂」是父母與子女的親情溫暖;「地久天長」是夫妻之間的恩愛誓言。從「憶」昔年所曾經都擁有過的親情與愛情,想一想是多麼快樂而美好的生活,而且還能一家子同修天道,共修道業,這種全家共修聖業,相互鼓勵,同時精進,本是人間天堂了。奈何,在轟然一聲被上天「借機大淘汰」之後,一切化為雲煙,消失殆盡,轉眼成空。而且還是在一剎那間就完全失去了,不容許有任何遺言或道別,這是從「人間天堂」瞬間掉入「人間地獄」一樣,悲慘至極。然而,南海古佛在民國七十年九月七日,發生大車禍過後沒幾天,於天兆佛壇臨壇批訓說:「半途而廢落丈底,小小天懲殘屍散,魂飄野外泣無聲。」之訓諭;這種一次十條人命,且身首異處的天懲,在上天來說,只不過是小之又小的懲罰罷了!
人的生命不過百年,百年之後,任誰都要面臨死亡之路。但要怎麼死?如何死?卻不能由自己來決定,或許壽達百歲仍在世間,且耳聰目明身體健康,也或許夭折於幼年,或英年早逝;但是,既然來人世,生為人身了,在宇宙運行的幾萬億年的軌跡當中,已是萬幸之身了。因為只有「人身」才能成就佛道,也只有「人身」才能識自本性,證悟佛性。所以生死事大,大在哪裡?大在「聞道」一語而已。佛家晚課常誦:「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等句,不就在告訴我們要把握每一天的每一分鐘的每一秒鐘的「精進波羅蜜」嗎?
明明上帝於民國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冬季大典聖訓曾諭示著:「無冤不為夫婦輩,無仇焉能子女因,必有其因內有果,因因果果在環輪。」夫妻子女之所以今世會來相互結緣,不就是來「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的嗎?何樂之有呢?天倫之樂又如何?地久天長又如何?親情溫暖又如何?難道逆倫逆親的人還少著嗎?恩愛呢喃猶言在耳,轉目成仇的還少著嗎?亡靈從「天倫樂之溫情笑呵呵,以至拆散鴛鴦,繼而唱悲歌」警示醒世之語當中,即透露出修行修身之道,亡靈以己之例,暗示著「凡所有相皆是虛幻」,奉勸世人不要迷戀這些假相,要「啟開智慧」〈這句話,天然師尊在這次亡靈結緣當中,連續說了兩次〉,要崇道建德,儲德培仁,才是為人之首務。
﹝天倫樂﹞◎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專員‧劉元英〉
……見『天倫之樂』條目。
﹝天祚﹞◎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上天賜予的福祿。《書經‧多方‧孔安國‧傳》:「汝不能勸信我命,汝亦則惟不能享天祚矣。」《國語‧晉語四》:「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將在武族。」
﹝天真﹞◎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心地純真,性情直率,沒有做作和虛偽。《唐‧杜甫‧寄李白詩》:「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天骨﹞◎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星相家謂天庭多奇骨者,人物傑出。多指人的氣度、天性、格調或形貌瑰奇而言。《藝文類聚‧卷五十引漢‧蔡邕‧荊州刺史庾侯碑》:「視鑒出於自然,英風發乎天骨。」《唐‧楊炯‧送並州旻上人詩序》:「旻上人天骨多奇,神情獨王。」《明‧張煌言‧春心詩》:「天骨原蕭散,能消許事侵。」《唐‧杜甫‧天育驃騎歌》:「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
﹝天骨﹞◎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雷部風部龍部虎部‧聖訓‧注〉
……天生的骨格,亦用以指天性。《唐‧杜甫‧天育驃騎歌》:「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
﹝天神﹞◎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
……天上的神。《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而修禮地祇,謁款天神。」《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前面一人,手執皂旛,隱隱似天神一般。」
﹝天朗氣清﹞◎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風和日麗,天空晴朗,空氣清新。《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一‧元始天王紀》:「天朗氣清,二暉纏絡,玄雲紫蓋映其首,六氣之電翼其真。」亦作「天清氣朗」。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
……天氣晴朗,氣候清爽,暖和的風,令人心曠神怡。往上看多麼浩瀚至極的宇宙,往下瞧天地萬物種類之繁多。語出《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天涯﹞◎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猶天邊。指極遠的地方。語出《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唐‧李商隱‧涼思詩》:「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南朝陳‧徐陵‧與王僧辯書》:「維桑與梓,翻若天涯。」《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涯比鄰﹞◎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天涯若比鄰』條目。
﹝天涯地角﹞◎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海天』條目。
﹝天涯若比鄰﹞◎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朋友情誼深厚,雖距離遙遠,也能心神相通,而不感到孤單。《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或作「天涯比鄰」。或作「天涯比鄰」。
﹝天涯海角﹞◎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海天』條目。
﹝天涯騏驥粢盛頌﹞◎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至聖先師〉
……騏驥,此處亦比作全天下之道親,亦有鼓勵之意。前後兩句之『海內鳳凰旨酒祝,天涯騏驥粢盛頌』,均指天下所有道親,都在慶賀上帝聖典。並以鳳凰、騏驥來勉勵道親。
﹝天產﹞◎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南極仙翁‧聖訓‧注〉
……天然的產物。《禮記‧郊特牲》:「醯醢之美,而煎鹽之尚,貴天產也。」《唐‧張餘慶‧青玉案賦》:「青瑩自乎天產,追琢資於匠人。」
﹝天啟之心﹞◎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上天所開啟之心,以喻天所賦予人之本性。天啟,上天所開啟。《左傳‧閔公元年》:「以是始賞,天啟之矣。」《文選‧謝靈運‧始出尚書省詩》:「英袞暢人謀,文明固天啟。」
﹝天麻﹞◎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見『赤箭』條目。
﹝天理﹞◎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
……倫常的法則。《史記‧卷一一一‧衛將軍傳》:「匈奴逆天理,亂人倫,暴長虐老,以盜竊為務。」《西遊記‧第三十回》:「你要殺就殺了我老沙,不可枉害平人,大虧天理。」亦可指自然的道理。《莊子‧養生主》:「方今之時,臣以神遇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天理昭彰﹞◎七十二年十月十六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見『理而昭昭 絲毫不爽』條目。
﹝天理昭然﹞◎七十二年十月十六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見『理而昭昭 絲毫不爽』條目。
﹝天理昭昭 絲毫不爽﹞◎七十二年十月十六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見『理而昭昭 絲毫不爽』條目。
﹝天球﹞◎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一種古玉名稱。《書經‧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天梯﹞◎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彌勒祖師‧聖訓‧注〉
……登天的梯子。《楚辭‧王逸‧悼亂》:「緣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臺。」
﹝天授﹞◎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天所授與。《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唐‧劉禹錫‧天論下》:「在舜之庭,元凱舉焉,曰舜用之,不曰天授。」
﹝天眼通﹞◎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神通』條目。
﹝天堂地獄 在於一念 念善則佛 念惡則鬼 蘭心善業 汝其為乎﹞◎六十三年七月三日〈三天主考〉
……天堂與地獄,在於一念之間;一念為善,成佛不難;因為念念皆善,則言行舉止一切必善,善則生德,一切德之養成,必生慧性種智;一切慧性種智之成就,即是佛境;一念為惡,鬼道必成;因為念念皆惡,則言行舉止一切必惡,惡則生業,一切業之累積,必生妄想邪行;一切妄想邪行之集聚,即是鬼道。各位道親們,天下間有「成佛成仙」與「成鬼成魔」之道,你們想走哪一條路呢?育仁培德,參悟聖理,養成一切無邊無量之善業這條路,你們要走嗎?
﹝天堂客寓路遙遠﹞◎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
……見『人間地獄兩茫茫 天堂客寓路遙遠』條目。
﹝天區﹞◎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南極壽星‧聖訓‧注〉
……謂上下四方。《文選‧張衡‧東京賦》:「聲教布濩,盈溢天區。」《薛綜‧注》:「天區,謂四方上下也。」《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食舉歌》:「鼓鐘震天區,禮容塞皇闈。」《北史•魏紀一》:「仁風被于四海,盛化塞于天區。」《宋‧樂史‧楊太真外傳》:「雨露所均,混天區而齊被;草木有性,憑地氣以潛通。」
﹝天從﹞◎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濟公活佛‧聖訓‧注〉
……見『天縱』條目。
﹝天旋日轉﹞◎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比喻政局重大變化。《唐‧陳鴻‧長恨傳》:「天旋日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亦作「天旋地轉」。
﹝天旋地轉﹞◎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天旋日轉』條目。
﹝天清氣朗﹞◎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天候狀況良好,晴朗清新。《孤本元明雜劇‧女真觀‧楔子》:「今日天清氣朗,道清,你與我叫門公王安,打掃涼棚下乾淨,我操琴則個。」亦作「天朗氣清」。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