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月再貞,正朔惟序,百神啟佑,九服咸若,天下元元,不勝慶戴哉﹞◎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語出《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五‧代張仁‧賀中宗登極表》。

如同日月不斷地運行,朝代的更迭也一再的互換;人的生命,眾生的輪迴,更是經年累世的隨著天地日月的運行而一再的緣起緣滅,生滅不已。所以在這無所邊際的輪迴與浩瀚天地裡,慶幸生為人身的我們,該如何在這一生以有限的生命,為自己定下目標,為天地作點事,確實是當今天道道親們要去思考的問題。姑且不論天堂地獄之說,或欲成聖成佛,其實都要跳脫這個思維框架,成聖成佛又如何?眾生還在受苦;縱使慶幸修道有成,上了天堂,那地獄的眾生該怎麼辦?

天地日月無私,所以天下萬物皆能共沾恩澤,而具聖賢之名者之所以能萬代流芳,就是因為聖賢者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故;從歷史的盛衰與興亡的角度或功過史績來看,唯有具備仁德者,方能享受億載馨香,這才是上天一再批示正統之義,喻有德者才是天地間的正統。若從狹隘的奪取天下而言,或擁有權勢而言,那就失之真諦,誤道於途。故謂聖賢之德者,寒暑不能易其芳,江海無以臻其極,與天為一。此乃上天幾十年來一再地批文訓示的真正涵義,不是讀了聖訓就可以成道了,也不是渡渡眾,或辦辦道,或吃個幾年素食就可成仙成佛的,其實這些都是修道的細枝末節思維,不是究竟。若真要修行,先從為天下眾生「立德」、「立功」、「立言」著手。

人生不過百年,捫心自問,是否曾為天下眾生做過什麼「立德」、「立功」、「立言」之事否?或許要求高了點,那退一步,對「至仁」、「至知」、「至明」是否能明白與實踐?「欲契一貫義,先開智慧芽」〈民國七十七年春季大典南極仙翁聖訓〉,前面所提的「至知」就是開啟智慧的意思;一切種智皆根源於慧根之有無,慧根就是佛根,開了智慧,那佛性自然跟著打開了;智慧不開,則「是非對錯」無法自行判定,不要說是佛性閽昧,也是地獄苦因緣形成的根源。天下百姓想跟隨或效法學習的人,必是一位具備德行的人;同樣地,受天地神祇所護佑的人,也必是一位具備德行的人。所以在幾十年來的聖訓當中,上天仙佛一再的提起:「皇天無親,唯德是輔。」說明了上天所欣賞、所要的,只有德行具備的人。因此「立德」之一項,列為三不朽之一,表示有德者必然與天地共存而永曆萬年。

﹝日月其除﹞◎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日月流過,光陰消逝。《詩經‧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歲雲秋矣,日月其除。壽非金石,命也如何。」

﹝日月精魂﹞◎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月慧菩薩〉

……日月精氣之魂。師母取「魂」之意來表示,前面所提到的能「徇道」者之英靈,將永載馨香之意。魂,泛指各種事物的精神。如:「國魂」。《唐‧溫庭筠‧春江花月夜詞》:「千里涵空澄水魂,萬枝破鼻飄香雪。」《宋‧蘇軾‧再用松風亭下梅花盛開韻》:「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水為魂。」

﹝日月麗天﹞◎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太陽和月亮懸照天空。語本《易經•離卦•彖曰》:「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比喻光輝普照天下。《唐•張說•和麗妃神道碑銘奉敕撰》:「易云日月麗天,傳稱星辰合度,麗加妃號,自我為初。」

﹝日出﹞◎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凌晨太陽昇起。《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日出東沼,入乎西陂,其南則隆冬生長,涌水躍波。」《老殘遊記‧第一回》:「人人都說日出好看,我們今夜何妨不睡,看一看日出,何如?」

﹝日出卯  浮生役役幾春秋  幻體不悟波上沫  但曉競逐沈雲頭  生死似浮漚﹞◎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義譯:生死苦海,三界飄逆,恣意塵俗世風,幾人能離其所苦?人皆盡見,生老病死是苦,然所見處,即是其所未見處,何以故?明知是苦,何以不離其苦?幻體是相,一切所有相,皆是虛幻,逐妄而攀緣,著相而忘真,惑於見思,煩惱不斷,無明叢生,福德不積,造因造業,又何能離其苦海耶?縱觀人之一生,如露亦如幻,如夢幻泡影,生死不過是剎那間之事,慧命不修不悟,但曉競逐於世俗名爵,爭權奪利,上下交征利,仁義道德蕩然無存,人性尚且不足,又何能論其佛性耶?

筆者題一首詩相對舉:

天然門開誰能入,浮生夢覺自知歸,幾度春秋幾度夜,歲月催易體凋零。

名利枷鎖恣情欲,假似真來貪富貴,夢幻泡影逐雲頭,何似浮漚擾人憐。

體是幻來無相諦,我人眾壽皆成非,見非不非是名非,仍落文字障牽連。

如來如去何所似,皆因惑業造無明,果德自來從因行,受持六度惑自攆。

※【浮生役役幾春秋  幻體不悟波上沫】:

語出《永明延壽‧山居詩六十九首之一》:「秦川幾度埋番骨。棘路還曾聳玉樓。幻體不知波上沫。狂心須認鏡中頭。浮生役役貪榮者。求到真空卒未休。一生占斷白雲鄉。適意孤高志自強。」

﹝日居月諸﹞◎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居、諸,為語助辭。日居月諸指太陽和月亮。語出《詩經‧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後人多用為感嘆光陰的逝去。《晉‧陶淵明‧命子詩》:「日居月諸,漸免於孩。」《警世通言‧卷十八‧老門生三世報恩》:「日居月諸,忽然八月初七日,街坊上大吹大擂,迎試官進貢院。」

﹝日南﹞◎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水經‧溫水注》:「區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漢置曰日南,即秦之象郡。其地即今越南之順化等處。此處指日正當中,午時之意。

﹝日南午  如斯標緻清拙殊  無思無慮自得心  寥廓輝騰示天鼓  永恆非古今﹞◎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義譯:聖者殊異於凡情眾生者,端見於有相與無相故也;如斯之意,正如前文所言,所言者何?般若正智之覺性也。無思無慮,即是無心;自得心,得者何心也,無心也。既無思無慮,則無虛實可言,亦無名相狀之,即無從所思,無從所慮也。無思無慮,空無其思,空無其慮,則稱量未知,謂可廣亦可大矣,既廣且大,是名不可思議故也。

化剎那間為永恆,化無窮際為剎那間;無始劫以來,眾生因惑起無明,因無明而造業,故隨業而轉,輾轉六道,萬劫而不息,誠可歎也。今若發起菩提心,行菩薩道,同體大悲,覺性自得清淨,般若自照,光明自顯矣。光明既現,千年萬年暗室亦隨之而明,明其所該明,則菩提亦明,般若亦明,覺性亦明,正等正覺亦明矣。

筆者題一首詩相對舉:

靈清竅妙境殊勝,玲瓏剔透性歸真,無思自得無慮心,不住自證般若明。

厚德載道化寰宇,鵬舉攸命天雷鳴,馨香俎豆觴永恆,萬代流芳千古銘。

道貫古今撼百門,驚動天鼓響諸天,萬法咸歸中道處,正是一指見天命。

三心有心四有相,三界有界如牢拴,自困名相如是修,難覓性德萬劫冥。

※【如斯標緻清拙殊】:

語出《禪月大師‧山居詩第六》:「島外塵中四十秋。亦曾高挹漢諸侯。如斯標緻雖清拙。大丈夫兒合自由。紫術黃菁苗蕺蕺。錦囊香麝語啾啾。終須心到曹溪叟。千歲櫧根雪滿頭。」

※【寥廓輝騰示天鼓】:

語出《明覺禪師祖英集‧卷第五‧往復無間〈十二首〉》:「日南午。寥廓騰輝示天鼓。郁頭藍已定全身。何假周行誇七步。」

﹝日昳未  千巖萬壑路傾欹  當時只道無門入  今日玄關有路歸  無事亦無為﹞◎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義譯:道途千萬里,奔近一程是一程;天堂有路無人曉,地獄無門眾自來;修行之要旨無它,行菩薩道,發般若正智而已。師尊於前文亦曰:「皆是光明般若心」,亦云:「斷雲閒影學無心」;一個「皆」字,一個「學」字,道盡了千萬法門,皆不離「般若」之要義。萬法歸一,歸於何處?明心見性,明何心?見何性?前文師尊早已諭示:「無思無慮自得心」,自得何心耶?謂「光明般若心」也,是謂之「明心」故也。性德者,如來智慧覺性之真實相也,眾生皆具此性德,然無始劫以來,眾生因惑起無明,因無明而造諸惡業,既纏業障,則因果報身不息,輾轉六道,一坐千年矣。此性德因藏而未發,故名之曰「如來藏」也,故見性者,即見此性德也。既能明心,且能見性者,方可謂修行者,方謂有路歸也。

筆者題一首詩相對舉:

千巖萬壑路迢迢,道納百川無人曉,明師一指回頭路,百千萬劫從此消。

玄關有寶世罕知,玄牝築基嬰奼笑,脫胎換骨著仙衣,崑崙謁祖樂逍遙。

事表現象理歸體,從表入理是皈依,無事無理何所義,理事無礙兩相倚。

離相名佛有蘊義,有為無為道何意,是有是無堪何慮,二法皆空是佛諦。

※【千巖萬壑路傾欹】:

語出《禪月大師‧山居詩第十五》:「千巖萬壑路傾欹。杉檜濛濛獨掩扉。斸藥童穿溪罅去。采花蜂冒燒煙歸。閑行放意尋流水。靜坐搘頤到落暉。長憶南泉好言語。如斯癡鈍者還稀。」

※【當時只道無門入  今日玄關有路歸】:

語出《永明延壽‧山居詩六十九首之一》:「當時白業無門入,今日玄關有路歸,熟果不搖翻自落,生禽誰喚卻驚飛。」師尊將原文「白業」改成「只道」。

﹝日急月追歲催老  義勇三軍志不撓﹞◎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四配十哲〉

……一天一天過得非常急速,每個月都繼前一個月追上來,一歲一歲的增加,這都是在催促著年華的老去;所以修行者要有那不屈服的志氣,不因年歲的增加而喪志,不因體衰力弱而失去道心,要像三軍打仗的部隊一樣,勇猛前進不懈。本句「義勇三軍」,語出《文選‧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

﹝日食﹞◎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五教聖人‧聖訓‧注〉

……見『日蝕』條目。

﹝日御﹞◎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十八羅漢  率四大天王‧聖訓‧注〉  

……太陽。《隋‧江總‧芳林園天淵池銘》:「曉川漾璧,似日御之在河宿。」

﹝日進無疆﹞◎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彌勒祖師〉

……日復一日,無止境的學習。無疆,無止境、無窮盡。《詩經‧豳風‧七月》:「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多福無疆,布於少牢之饋。」語出《易‧四十二卦‧風雷益》:「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日晶﹞◎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指太陽。《唐‧柳宗元‧渾鴻臚宅聞歌效白紵》:「下沉秋水激太清,天高地迥凝日晶。」

﹝日落西山﹞◎六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亡靈結緣‧天佛院‧總班長‧蔡吳樣娘〉

……太陽隱沒在西邊的山腳下,指黃昏的時候。《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九十六‧人間可哀之曲》:「日落西山兮夕鳥歸飛,百年一餉兮志與願違。」《西湖佳話‧六橋才跡》:「直飲到日落西山,烟霧迷濛,東坡方教自家船上,鳴金為號,聚集諸船。」亦可喻盛壯繁榮的事物轉為衰微敗落。如:「他一手建立的企業王國在他死後也就跟著日落西山了。」

﹝日新﹞◎五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文殊菩薩〉

……天天進步。《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南朝宋‧謝靈運‧鄰里相送至方山詩》:「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

﹝日精﹞◎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安和童‧李宜玲〉

……見『菊花』條目。

﹝日蝕﹞◎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五教聖人‧聖訓‧注〉

……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的中間,則太陽的光被月球遮擋,無法射到地球上,這種現象稱為「日蝕」。可分為日全蝕、日偏蝕、日環蝕。亦作「日食」。

﹝日暮﹞◎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傍晚。《文選‧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一》:「盡日處大朝,日暮薄言歸。」《儒林外史‧第一回》:「吳王歎息,點頭稱善。兩人促膝談到日暮。」見『日暮促人』條目。

﹝日暮促人﹞◎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喻歲不我與。日暮,傍晚之意。《文選‧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一》:「盡日處大朝,日暮薄言歸。」《儒林外史‧第一回》:「吳王歎息,點頭稱善。兩人促膝談到日暮。」

﹝日暮促人修短化﹞◎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歲月催促人易老,人生在世,不管貧富貴賤,其生命長短均受造化主宰。所以人在世必須修善積德,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人在世上,一念一意都很容易造惡業,一造惡業,因果循環將如影隨形,天道好還,既造因就必須承擔果報,也許今生未報,但因果會主導六道輪迴的去向,最終還是要受報的。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逢今已逢。既然已求得天道,就應該真心修煉,實心懺悔,代師化宣,普渡眾生。今世不修,下一次機會可能就在千百億劫之後了。惡自心起自心了,罪由己造由心懺,所以奉勸天下道親,好好利用這一世短短的幾十年的歲月,多花點心,多用點智慧,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為天道建立功績,為眾生建立道業,為師尊多擔點責任,方不負天恩師德之救吾性靈,超吾玄祖了。辛苦數年,建萬八聖業,歲月易逝,與其平白的浪費時光,不如為聖業多建一分道果,能悟一層是一層,能建一分是一分,刮垢磨光的結果,自然得證菩提自性的圓滿,自然得悟自性是佛的本尊。

﹝日暮途遠﹞◎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天快黑了而路途仍然遙遠。比喻力竭計窮,無可如何。《明‧湯顯祖‧紫簫記‧第二十二齣》:「只有老夫日暮途遠,恐當沒齒邊陲,星星白髮,無相見期矣。」亦作「日暮途窮」。

﹝日暮途窮﹞◎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日暮途遠』條目。

﹝日薄西山﹞◎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太陽已經接近西邊的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殘生將盡。《文選‧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宋史‧卷二五六‧趙普傳》:「蓋臣已日薄西山,餘光無幾,酬恩報國,正在斯時。」亦作「西山日薄」、「西山日迫」。

﹝日曛﹞◎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日色昏黃。指天色已晚。《唐‧王勃‧採蓮賦》:「悲時暮,愁日曛。」《唐‧杜甫‧信行遠修水筒詩》:「日曛驚未餐,貌赤愧相對。」《宋‧曾鞏‧答葛蘊詩》:「朝吟忘日昃,暮吟忘日曛。」曛,昏暗。《唐‧李華‧弔古戰場文》:「黯兮慘悴,風悲日曛。」《唐‧高適‧別董大詩二首之一》:「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天】

﹝天人﹞◎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純陽帝君〉

……原意為洞悉宇宙、人生真理的人。此處表示所有的天界與人間。《莊子‧天下》:「不離於宗,謂之天人。」

﹝天人﹞◎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雷部風部龍部虎部〉

……「天人合一」之意。中國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一種觀念。宋代理學家認為「仁」是所有德行的總名,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所以學者應汲於求仁,盡己之心性,存天理,去人慾,由格致誠正修齊治平,而與天地合德,就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人之性  受命于天﹞◎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雷部風部龍部虎部〉

……天人合一之性,皆受命于天之所賦。所以仁者之心,就是自如本性,就是佛性,而這佛性本自天生,不假外求,湛然寂靜,以心求法,以心悟機,方能得其奧義。

﹝天人合一﹞◎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雷部風部龍部虎部‧聖訓‧注〉

……見『天人』條目。

 

…………〈待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