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建安十六年〈西元二一一年〉十二月,劉備帶兵入巴蜀,取益州,關羽留守荊州。益州既平,關羽得賜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荊州包括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七個郡,是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必爭的戰略要地。赤壁之戰後,曹操還佔據著南陽郡和南郡的北部,孫權佔據著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謂『借荊州』,就是孫權將自己佔據的南郡南部借給劉備。劉備取得益州的第二年,孫權便派諸葛瑾為使去跟劉備商量,要求把荊州南部的幾個郡歸還東吳。劉備託辭拒絕,孫權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關羽堅決不讓,將孫權派來的官吏全部轟了回去。孫權一怒,馬上派呂蒙率領兩萬兵馬用武力接收這三個郡。呂蒙奪得了長沙、桂陽兩郡後,劉備急忙親率五萬大軍下公安,派關羽帶領三萬兵馬到益陽去奪回那兩個郡。孫權也親自到陸口,派魯肅帶領一萬兵馬紮在益陽,與關羽相拒。東吳的軍隊和關羽的軍隊都在益陽紮營下寨,彼此對峙。

孫、劉兩家正在爭奪荊州,此時,劉備聞曹操攻下了漢中,急忙和孫權平分荊州,抵抗曹操。赤壁之戰後,據守荊州的關羽名為『襄陽太守』,而荊州的襄陽、樊城等重鎮還控制在曹操手中。為了實現諸葛亮和劉備在《隆中對》中所籌畫的跨據荊、益二州,待時機成熟時荊州軍隊直下宛〈今河南南陽〉、洛,益州軍隊西出秦州〈今陝西南部〉,完成統一大業的計策,關羽一直虎視襄、樊兩地。

建安二十四年〈西元二一九年〉,劉備在漢中大敗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漢中。於是,在手下文武官員的擁戴下,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並賜他節、鉞。是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佔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關羽,抓住戰機,留南郡〈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荊襄。襄陽、樊城隔漢水相對,互成犄角,是曹軍抗拒南軍北上的戰備要地。時魏征南將軍曹仁駐守樊城,將軍呂常駐襄陽。他從漢中撤軍到長安後,又派平寇將軍徐晃率軍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陽〉。

樊城之戰開始後,曹操又派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往助守,屯駐于樊城以北。于禁在此戰中犯下致命錯誤。曹仁讓他和龐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應,他竟未考慮該處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領的七支人馬都帶到那裏駐紮。八月,連降大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于禁七軍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數將士避到高阜之處。關羽乘戰船猛攻,于禁欲退無路,被迫投降。龐德率的一部繼續頑抗,誓死奮戰,從早晨一直戰到中午,箭盡矢竭,就短兵相接。將士有的戰死,有的投降。關羽加強了攻勢,同時,水勢上漲更猛,土堤淹沒,曹操部隊都投降了。龐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營,但水勢太大,船隻傾覆,被擒,不屈而死。關羽乘勝圍攻樊城,並以一部兵力包圍襄陽。樊城守軍僅數千人,城牆因水淹多處崩塌,曹仁曾考慮放棄樊城,被輔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滿寵所勸止。滿寵認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今河南郟縣〉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國志•魏書•滿寵傳》。曹仁乃以必死決心,激勵將士齊心協力奮勇抵禦。關羽軍雖乘船猛攻,一時仍不能下。此際,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今河南淅川東南〉太守傅方,均降於關羽,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人孫狼等,亦殺官起兵,回應關羽,關羽聲勢一時「威震華夏」《三國志•蜀書六•關羽傳》。

此時曹操感到威脅,一度準備遷都,被丞相司馬懿及曹椽、蔣濟諫止。他們認為:「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晉書•宣帝傳》。曹操採納了這一利用矛盾破壞孫、劉聯盟,以坐收漁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見孫權。同時指令徐晃率軍援救曹仁。徐晃進至陽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將軍徐商、呂建傳令:必須待後續援軍會齊後方可進擊。時關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約五里〉,徐晃佯築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後路。蜀軍懼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偃城,漸向圍城蜀軍逼近。

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早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劉備〉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意思是劉備在取得荊、益二州建立基業之後,一定要外結孫權,形成鞏固的聯盟,然後才能北定中原。可見,孫、劉結盟是劉備北定中原的基礎。然而,這聯盟卻因為幾個原因,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一是在荊州的所有權問題上。荊州位於長江中游,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對孫、劉、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曹操曾想佔據荊州,統一天下,但赤壁一戰使他美夢成空;孫氏集團一向認為荊州是必爭之地。因為荊州據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別人手裏,自己則處於被動地位。赤壁之戰結束,為了繼續聯劉抗曹,不得已,只好暫借荊州給劉備。可劉備取得益州後,卻無歸還荊州之意。

二是關羽自恃勇武,對孫氏集團始終踞傲不敬。魯肅與他單刀相會,討要荊州,他儘管理虧,但仍然不肯從兩家聯合的角度著眼來妥善解決問題。孫權派使者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不但不應許親事,反而辱罵使者,雙方關係越來越僵。

三是東吳臣子中,從大局出發,認為應與劉備集團修好、共拒曹操的魯肅已經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魯肅統兵的呂蒙,就認為關羽平素驍勇善戰,且有兼併吳國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對付關羽。他說:「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復,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所以孫權得到曹操的信後,欣然允諾。他召呂蒙回建業,共商奪取南郡的計畫。關羽也知孫劉聯盟不鞏固,這時既要奪取樊城,又得防備孫權偷襲荊州。他看到東吳大將呂蒙屯兵陸口,就再三囑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鎮守荊州,並將大部分軍隊留在南郡,還沿江設防,二三十里設一個崗樓,建起烽火臺。呂蒙探知關羽防守嚴密,無懈可擊,就佯稱病重,上書給孫權,要求回去療養。孫權公開發佈命令,調呂蒙回建業養病。呂蒙推薦陸遜代替自己。當時,陸遜年少多才卻無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孫權便任命他為偏將軍、右部督,接替呂蒙。陸遜到任後,派使者給關羽送去了禮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維關羽水淹七軍,功過晉文公的城濮之戰和韓信的背水破趙,還勉勵關羽發揮威力,奪取徹底勝利。關羽看到陸遜是個無名晚輩,對自己又如此恭敬、誠懇,就大膽放心,把荊州大部分軍隊陸續調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馬還未趕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親自督戰,加緊攻城,而曹仁依舊堅守。陸遜把關羽人馬的調動情況詳細地報告給孫權,且說明自己的看法,認為關羽可一戰而擒。關羽在襄樊的兵馬越來越多,加上新得於禁降軍數萬人,糧食匱乏。他責備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糧草運送跟不上,大怒說:「還當治之。」《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二人於是存有叛心。後關羽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強佔東吳貯藏在湘關的糧食。孫權得知此事,覺時機成熟,便命呂蒙為大都督,發兵襲擊關羽的後方。是年十一月,呂蒙率軍隱蔽前出,進至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櫓劃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隱蔽和詭密。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偽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呂蒙先讓原騎都尉虞翻寫信誘降駐守公安的蜀將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吳軍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時就因為關羽對他們傲慢而心懷不滿,這次又聽說關羽回來要懲治他們,更是內心恐懼,於是在東吳大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獻城出迎。呂蒙遂率大軍進據江陵,從而,一舉奪回蜀長期佔據的荊州。呂蒙進佔江陵後,盡得關羽及其將領的家屬。他對他們加以優待和撫慰,並下令軍中不得侵擾百姓,還對全城百姓表示關心,給有病的送醫藥,給饑寒者賜衣糧,使城內秩序迅速恢復。而驕傲輕敵的關羽,對呂蒙的襲擊行動竟一無所覺。

曹操使者返回洛陽,帶來孫權密信,說即派兵西上襲擊關羽,但請保密,以防關羽得知有備。曹操部屬多數認為應代孫權保密。謀士董昭獨持異議,認為應佯允保密而暗予洩漏。關羽知孫權來攻,如撤兵回防,則樊城之圍自解。關羽南返與孫權交戰,兩敵相鬥,正好坐收漁利。若為其保密,使孫權得勢,對我並不有利。再者,被圍將士久不見救,擔心缺糧產生恐慌,一旦發生意外,局面將難以收拾。故應以洩密為好。曹操採納董昭意見,令徐晃用箭將孫權密信內容,分別射入樊城及關羽營中。被圍魏軍得信後,士氣倍增,防守更堅;關羽得信後,則既恐腹背受敵,又不願前功盡棄,同時判斷江陵、公安城防堅固,吳軍若真來攻,一時不可能攻克,因而處於徘徊猶豫,進退兩難的境地。此時,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陽進抵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並已先後派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進至偃城,歸徐晃指揮。關羽軍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塚。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塚。關羽恐四塚有失,自率步騎五千出戰,然兵少被徐晃擊退,當其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緊隨其後沖入營內。當時關羽營寨,週邊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為困難。現乘其軍陷於混亂之機,由內突襲,一舉大破之,殺降蜀之胡修、傅方。時關羽驚悉江陵失守,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曹仁部將多欲乘勝追擊,參軍趙儼認為,應保留關羽一定實力與孫權作戰,不宜追擊。曹仁同意趙儼看法,未部署追擊。曹操得知關羽撤退消息後,果然派人傳達命令,不許追擊關羽。當關羽撤軍而回時,孫權已先到達江陵,派陸遜攻佔夷陵〈今湖北宜昌〉、秭〈ㄗˇ〉歸〈今湖北秭歸〉,切斷關羽入川退路。在回軍途中,關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問消息。每次,呂蒙都禮待來使,並讓使者周遊城中。使者回到關羽軍中,將士們知道家門無恙,鬥志盡失,多數都半途而逃。關羽自知勢孤,派人向駐紮上庸的蜀將劉封、孟達求援,二人以上庸新定為由,拒絕支援。關羽陷於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困境,遂西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這時,陸遜乘勝西進,奪取了宜都。關羽看到麥城東、西、南三面全是敵人,而援兵又遲遲不到,決定突圍回西川。

呂蒙知關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麥城北邊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十二月,孫權派使者到麥城勸關羽投降。關羽提出叫吳軍退兵十里,然後在南門相見。呂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關羽投降。關羽及其子關平趁機帶著十幾個騎兵,偷偷地出北門向西逃去,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與其子關平一起被殺,死時年五十八歲。蜀後主劉禪在景耀三年〈西元二零六年〉追諡關羽曰『壯繆侯』,其次子關興嗣。《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論及關羽與張飛:「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還說:「羽善待士卒而驕于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確如此。

建安十九年〈西元二一四年〉,劉備在奪取益州過程中,收降了馬超,自領益州牧後,拜馬超為平西將軍。關羽因馬超並非舊友,又聞說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諸葛亮知其意,便回信說:「孟起〈馬超字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當與益德〈張飛字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有一把好鬍鬚,所以諸葛亮稱他為美髯公。關羽得信,大悅,把它拿給賓客傳看。

建安二十四年〈西元二一九年〉七月,黃忠陣斬曹軍名將夏侯淵,因功升為征西將軍。同年劉備進位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諸葛亮對劉備說:「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劉備說:「吾自當解之。」《三國志•蜀書•黃忠傳》。並派益州前部司馬費詩去給關羽送印綬。關羽聞說黃忠與己並列,大怒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費詩對關羽說:「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蕭何〉、曹〈曹參〉與高祖〈劉邦〉少小親舊,而陳〈陳平〉、韓〈韓信〉亡命後主,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臂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關羽大為感悟,遂拜受印綬。

關羽生性高傲的弱點,導致了在樊城之戰,由開始的指揮正確,威震華夏,發展到最後上當受騙,全軍覆沒,大意失荊州,最終導致孫、劉聯盟瓦解,其教訓慘痛。當初曹操常告誡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三國志•魏書•夏侯淵》。終為人戲於股掌之間,夏侯淵最終果恃勇而亡,夏侯淵如此,關羽、項羽皆是如此。

但關羽更有優秀的一面,這使得他能夠名垂千古。關羽重然諾,守信用,對劉備及其團隊的利益無限忠誠。他與劉備同甘共苦許多年,恪守信義,始終不渝。即使白馬被擒,身在曹營,也仍不忘舊恩,終於復歸劉備,忠義一時無兩。關羽勇武異常,冠于全軍。後世小說,寫他溫酒斬華雄、三戰呂布、斬車胄、斬顏良、誅文醜、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雖有違背史實之處,但卻也突出表現了他的武勇和神韻。至於『刮骨療毒』,更是盡人皆知。關羽曾被亂箭射中,箭穿透其他左臂。後傷口雖癒,但一到陰雨天氣,骨頭就常常疼痛。華陀說:「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關羽便伸臂讓華陀切開傷口。時關羽正在宴請諸將,「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國志•蜀書六•關羽》。《三國演義》中描寫這段時,更是精彩:「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化身,關羽的地位被抬得越來越高,『由侯而王』,『旋而進帝』,最後被尊為『武聖人』。唐建中三年〈西元七八二年〉,關羽被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放進武廟。宋代以後,關羽便被帶上『武聖』的桂冠。默默無聞了八百年的關羽,被宋徽宗連升三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神宗封之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把關羽廟升格為「武廟」,與孔廟並列。

清代皇帝標榜關羽為「萬世人極」,封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清史稿•禮樂志》。在北京修建了關帝廟,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按時奉祀香火。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文聖孔廟。清代一朝,僅北京一地,關廟就有一一六座。而且,有些關廟的建築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精神。不然,在中國以至海外為何有這樣多的關公廟。在中國所有的關廟建築中,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有五六處:山西關羽故里常平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湖北當陽關陵,荊州關帝廟,河南許昌霸陵橋關帝廟等等。而規模最大、氣勢最為宏偉的,就是位元於關羽的故里,山西省運城市解州城西的關帝廟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著一座全中國最大關帝廟。廟內樓臺殿閣共達三百餘間,為遊覽勝地之一。堪稱天下第一關廟。其後裔;關平,關羽長子,跟隨關羽征戰,與關羽一同被斬於臨沮。關興,關羽次子,少已有名,深得諸葛亮器重,弱冠後擔任侍中、中監軍,數年後死去。關氏,關羽之女,孫權曾為子求婚,遭關羽所拒,並辱駡來使。孫,關統,關興長子,妻為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關彝,關興次子,關統死後承襲其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