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第三段

夫學業在勤,故有錐股〈注一〉自厲〈注二〉,志於文也,則有申寫〈注三〉鬱滯〈注四〉,故宜從容〈注五〉率情,優柔〈注六〉適會〈注七〉。若銷鑠〈注八〉精膽〈注九〉,蹙迫〈注十〉和氣,秉牘以驅齡,灑翰〈注十一〉以伐性〈注十二〉,豈聖賢之素心〈注十三〉,會文〈注十四〉之直理〈注十五〉哉!且夫思有利鈍〈注十六〉,時有通塞〈注十七〉,沐則心覆〈注十八〉,且或反常,神之方昏,再三〈注十九〉愈黷〈注二十〉。是以吐納文蓺〈注二一〉,務在節宣〈注二二〉,清和〈注二三〉其心,調暢其氣,煩而即舍〈注二四〉,勿使壅滯〈注二五〉,意得則舒懷以命筆〈注二六〉,理伏則投筆以卷懷〈注二七〉,逍遙〈注二八〉以針勞〈注二九〉,談笑以藥倦,常弄閑於才鋒〈注三十〉,賈餘于文勇〈注三一〉,使刃發如新〈注三二〉,湊理〈注三三〉無滯,雖非胎息〈注三四〉之萬術,斯亦衛氣〈注三五〉之一方也。


【譯義】

在掌握學問上,是應該勤勞的;所以蘇秦在讀書困倦時,曾用錐子刺股以鞭策自己。至於文學創作,是要抒發作者鬱悶的情懷,因此應該從容不迫地隨順著情感,舒緩沉著地適應時機。如果大量消耗精神,過分逼迫人的和氣,拿著紙張驅趕自己的年齡,揮動筆桿砍伐自己的生命,這豈是聖賢的本意,寫作的正理呢!何況作者的文思有敏銳和遲鈍之別,寫作的時機有暢通或阻塞之異;人在洗頭的時候,心臟的位置有了變動,這時考慮問題還可能違反常理;當人的精神已經昏亂不清時,繼續思考就必然更加糊塗。因此,從事文學創作務必適時休息,保持心情清靜和諧,神氣調和通暢;運思過煩就停止,不要使思路受到阻塞。意有所得便心情舒暢地寫下去,想寫的事理隱伏不明,就放下筆墨停止寫作。在自由自在中解除勞累,用說說笑笑來醫治疲倦,就能經常輕鬆愉快地顯露其才華,就有使用不完的創作力量。經常保持像新磨出來的銳利刀鋒,使全身的氣脈暢行無阻,這雖不是保養身心的萬全之術,卻也是養氣的一種方法。


【注譯】

◎〈注一〉錐股:戰國時蘇秦落拓,後獲太公陰符之謀,發憤苦讀,夜讀欲睡,引錐刺股。語出《戰國策•秦策一》:「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大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後用以比喻勤學苦讀。

◎〈注二〉自厲:自我鞭策。厲,鞭策。亦作「自勵」。

◎〈注三〉申寫:舒展卸除。申,伸張,舒展。寫,拆卸。通「卸」。《後漢書•卷六十五•皇甫規傳》:「有旋車完封,寫之權門。」

◎〈注四〉鬱滯:鬱悶,憂鬱。

◎〈注五〉從容:舒緩悠閒的樣子。《詩經•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長民,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歸壹。」《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與晟飲酒,從容訪問,晟終不言。」

◎〈注六〉優柔:寬舒、從容不迫。《魏書•卷五十六•鄭羲傳》:「垂心經素,優柔墳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故宜條暢以任氣,優柔以懌懷。」

◎〈注七〉適會:適應機會。

◎〈注八〉銷鑠:熔化。《文選•枚乘‧七發》:「雖有金石之堅,猶將銷鑠而挺解也,況其在筋骨之間乎哉?」

◎〈注九〉精膽:猶精氣。古人認為人的剛強之氣出自膽,稱膽氣。

◎〈注十〉蹙迫:急促緊迫。如:「由於時間蹙迫,我們改變了原訂的行程。」亦作「促迫」。

◎〈注十一〉灑翰:揮灑文墨。

◎〈注十二〉伐性:殘害身心。《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秉牘以驅齡,灑翰以伐性,豈聖賢之素心。」《宋•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詞》:「馬革裹屍當自誓,娥眉伐性休重說。」

◎〈注十三〉素心:本意、本心。《唐•李白•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詩二首之二》:「素心愛美酒,不是顧專城。」

◎〈注十四〉會文:匯集成文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萬趣會文,不離辭情。」

◎〈注十五〉直理:正理。

◎〈注十六〉利鈍:敏捷與遲鈍。《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學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

◎〈注十七〉通塞:境遇的通順與滯塞。此處指思路的通暢或阻塞。《北史•卷八十一•儒林傳上•孫惠蔚傳》:「雖久滯小官,深體通塞,無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唐•白居易•祭微之文》:「行止通塞,靡所不同。」《陸機•文賦》:「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

◎〈注十八〉沐則心覆:洗頭的時候,心臟的位置就反覆。《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初,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其出也,竊藏以逃,盡用以求納之。及入,求見,公辭焉以沐。謂僕人曰:『沐則心覆,心覆則圖反,宜吾不得見也。』」沐,洗頭。

◎〈注十九〉再三:屢次,一次又一次。《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儒林外史•第一回》:「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辭了,方纔上轎回去。」亦作「再四」、「再三再四」。

◎〈注二十〉黷:黷,原指污穢、污垢,引申為黑色的。《文選‧左思‧吳都賦》:「林木為之潤黷。」《李善注》:「黷,黑茂貌。」其引申之義也。黷,音 ㄉㄨˊ。劉勰在本處用指神「昏」的發展,是取其引申之義,指頭腦更加昏黑不清。

◎〈注二一〉文蓺:作文章的技巧。蓺同「藝」,音 一ˋ

◎〈注二二〉節宣:節制而使適度發洩。《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

◎〈注二三〉清和:昇平的景象。《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海內之氣清和咸理。」《梁書•卷五十二•止足傳•陶季直傳》:「出為冠軍司馬、東莞太守,在郡號為清和。」此處是講社會的清平和諧,劉勰用以指作者心境的清靜和諧。

◎〈注二四〉煩而即舍:用心過度便停止。語出《左傳•昭公元年》:「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物亦如之。至於煩,乃舍也已。』」

◎〈注二五〉壅滯:壅塞不通。《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傳》:「筆翰如流,未嘗壅滯。」《鏡花緣•第三十五回》:「根源既清,中無壅滯,自然不至為患了。」亦作「壅塞」。

◎〈注二六〉命筆:執筆書寫。《南史•卷六十七•魯悉達傳》:「尚書令江總撫柩慟哭,乃命筆題其棺頭。」《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意得則舒懷以命筆,理伏則投筆以卷懷。」

◎〈注二七〉卷懷:收藏。《論語•衛靈公》:「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注二八〉逍遙: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莊子•讓王》:「逍遙於天地之閒,而心意自得,何以天下為哉!」《西遊記•第二回》:「逐日家無拘無束,自在逍遙此一長生之美。」亦作「消遙」。

◎〈注二九〉針勞:消除疲勞。針,針刺治病,此處指醫治。

◎〈注三十〉弄閑於才鋒:指輕鬆愉快地顯露其才鋒。

◎〈注三一〉賈餘于文勇:出售或付出多餘的寫作才力。

◎〈注三二〉刃發如新:經常保持像新磨出來的銳利刀鋒。《莊子•養生主》:「庖丁向梁惠王說:『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注三三〉湊理:腠理,肌肉的紋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使刃發如新,湊理無滯。」亦作「腠理」。湊,音 ㄘㄡˋ

◎〈注三四〉胎息:道家修煉之術,能不用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抱朴子•內篇•釋滯》:「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且說張果是帝堯時一個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歲,直到唐玄宗朝,隱于恆州中條山中。」

◎〈注三五〉衛氣:即養氣。


【原文】第四段

贊曰:紛哉萬象,勞矣千想。玄神〈注一〉宜寶,素氣〈注二〉資養。水停以鑒,火靜而朗。無擾文慮,鬱此精爽〈注三〉


【譯義】

總之,天地間萬事萬物是紛紜複雜的,千百度思考這些現象十分勞神。人的精神應該珍惜,恒常的精氣有待保養。停止奔流的水才更為清明,靜止不動的火就顯得明亮。要不擾亂創作的思慮,就應保持精神爽朗。


【注釋】

◎〈注一〉玄神:即精神。《揚雄‧太玄•中篇》:「神戰于玄,其陳陰陽。」《晉‧范望注》:「在中為心,心藏神為玄,陰陽爭為戰,兩敵稱陳,……陰陽相克,故言戰也。」又《玄告》:「玄者,神之魁也。」《晉‧范望注》:「魁,藏也,言神藏于玄之中也。」

◎〈注二〉素氣:經常的精氣。素,平素。

◎〈注三〉鬱此精爽:凝聚這些就能保持精神爽朗清明。鬱,積聚、凝滯。如:「鬱積」、「鬱結」。《漢書•卷八•宣帝紀》:「朕不明六藝,鬱于大道,是以陰陽風雨未時。」《唐•皮日休•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雲霧久鬱,忽廓則清。」精爽,精神、神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又歡娛之耽,害於精爽。」《左傳•昭公七年》:「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杜注》:「爽,明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