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孔子家語‧入官第二十一》

《孔子家語‧入官第二十一》:「故君子蒞民,不臨以高,不導以遠,不責民之所不為,不強民之所不能。以明王之功。不因其情,則民嚴而不迎,篤之以累年之業,不因其力,則民引而不從,若責民所不為,強民所不能,則民疾,疾則僻矣。古者聖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紘紞充耳,所以掩聰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求其善,以赦其過;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輔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則善也。是以上下親而不離,道化流而不蘊,故德者,政之始也。政不和則民不從其教矣;不從教則民不習,不習則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見信也,莫善乎先虛其內;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雖服必強,自非忠信,則無可以取親於百姓者矣。」

【語譯】:

所以君子蒞臨治理人民,不可以不知人民的心性,通達人民的情感。知道了他們天生的性情與後天養成的習慣,人民就特別遵從你的命令了。所以國家治平,則人民親愛你,政治清平,則人民沒有抱怨。君子蒞臨治理人民,不以高標準治理,不執行深遠的道理,不苛責人民所不能做到的。今天以聖明先王的成就功業為目標來治理人民,人民感到嚴格而不歡迎;執行好幾年才能完成的事業,則人民感到疲憊痛苦,就會想要逃避。所以古代皇帝、官員戴的冠冕,前面有玉珠串,是用來遮蔽眼睛的精明;用罩子遮住耳朵,是用來擋住聽覺的。水清澈極了,就沒有魚活的下去;人聰明極了,就沒有徒人跟的上。所以矯正曲枉的,使他自己有所得;優待而懷柔,讓他自己尋求;度量他的性向,讓他自己摸索。人民有微小的罪過,一定要舉他做過的好事來赦免他的過錯;如果是死罪,則讓他生存,這是好事;如此上下相親而不離棄。所以嘉惠人民,是政事的開始。政府不公正,就不可能教化人民;不操練復習,則人民就無法被使喚指揮。所以君子想要說話受人信服,沒有比謙虛內心更好的方法。想要政令迅速推行的,沒有比身先士卒更好的方法;想要人民迅速服從的,沒有比道德統馭之更好的方法。所以不身先士卒,推行了,也一定只能在鄰近的地方;不以道德統馭之,服從了,也一定是勉強的。所以不是忠信的人,無法取得人民的親愛,外表與內心不互相回應檢討,就無法取信於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