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
﹝壺天日月﹞◎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
……見『壺中日月』條目。
﹝壺中日月﹞◎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
……比喻仙境或勝境。《唐‧李中‧贈重安寂道者詩》:「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煙霞入夢清。」相傳仙人壺公能於一空壺中,變化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間,且夜宿其間。《元‧劉秉忠‧永遇樂‧山谷家風詞》:「壺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還明日。」亦作壺天日月、壺裡乾坤、壺中日月。《金‧長筌子‧西江月‧莫羨金閨黼黻詞》:「返照壺天日月,休言塵世風波。」
﹝壺中日月坎離修﹞◎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
……壺裡乾坤通日月,坎滿離虛育嬰奼。喻玄關修行次第,採坎滿之元精轉法輪至離虛之祖竅中,以育如來聖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玄機妙理世難識,法輪常轉見自性,明師一指了生死,崑崙山頂朝天闕。詳《天道春秋‧天道第一至寶│玄關竅修行法門》。
﹝壺飡﹞◎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用壺盛的湯飯或其他熟食。《戰國策‧中山策》:「司馬子期 ……說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其後者,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為者也?』二人對曰:『臣有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飡餌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歎曰:『……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飡,得士二人。』」《漢‧焦贛‧易林•蹇之屯》:「作室山根,人以為安;一夕崩顛,敗我壺飡。」飡,同「餐」,音 ㄘㄢ。
﹝壺飧﹞◎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用壺盛的熟食。《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昔趙衰以壺飧從徑,餒而弗食。」《資治通鑑‧卷六十六‧漢紀五十八‧獻帝建安十四年》:「至令士大夫故汙辱其衣,藏其輿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壺飧以入官寺。」飧,音 ㄙㄨㄣ。
﹝壺裡乾坤﹞◎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
……見『壺中日月』條目。
﹝壺觴﹞◎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酒器。《晉‧陶潛‧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唐‧白居易‧將至東都先寄令狐留守詩》:「詩境忽來還自得,醉鄉潛去與誰期?東都添箇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金‧馬定國‧送圖南詩》:「壺觴送客柳亭東,回首三齊落照中。」《清‧顧炎武‧陶彭澤歸里詩》:「甕盎連朝濁,壺觴永日酣。」《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四》:「先生辨舟中幾人,服某某色;杯斝壺觴之屬,歷歷可數。」
﹝壺蘆﹞◎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見『葫蘆』條目。
【童】
﹝童生﹞◎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明清兩代稱沒有考秀才或未考取秀才的讀書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公子笑欣欣,喜弟喜兄都入學;童生愁慘慘,恨祖恨父不登科。」
﹝童拐﹞◎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像小孩子走路一樣,步履蹣跚不穩。拐,瘸腿走路。如:「他形容憔悴,一拐一拐的走在路上。」《西遊記‧第一回》:「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
﹝童孩﹞◎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道德真君〉
……孩童之意,亦作「孩童」。
﹝童首齒豁﹞◎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金童玉女〉
……亦作「齒豁頭童」。豁,破缺。頭童,老人禿頂。齒豁頭童指齒落頭禿,形容年老體衰的樣子。《宋‧陸游‧落謝職表》:「命之多艱,動輒為累,強起僅餘於數月,退歸又閱於六年,齒豁頭童,心勦形瘵。」亦作「頭童齒豁」。
﹝童首齒豁清心參﹞◎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金童玉女〉
……喻年老體衰的時候,就要清心寡慾,減少對外物的欲求,保持心境清澄寧定。
﹝童頭齒豁﹞◎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
……即「頭童齒豁」;童,原指山無草木。頭童,形容人禿頭。豁,破缺。頭童齒豁形容人頭禿齒缺,年老體衰的樣子。《唐‧韓愈‧進學解》:「頭童齒豁,竟死何裨。」《清‧紀盷‧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漸至頭童齒豁,漸至傴僂勞嗽,涕淚涎沫,穢不可近。」亦作「齒豁頭童」。
﹝童頭齒豁莫戀埃﹞◎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
……當頭禿齒缺、年老體衰之際,世間還有什麼可以留戀的呢?
﹝童顏鶴髮﹞◎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有孩童般紅潤的臉色,白鶴般的白髮。形容老人氣色好,有精神。《四遊記‧東遊記‧第三回》:「次觀宛丘,童顏鶴髮,碧眼修眉,翩翩有道,意氣融融,保真氣象。」《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房裡只用幾個童顏鶴髮的婆兒,鬼臉神頭的小婢。」亦作「鶴髮童顏」。
【發】
﹝發中﹞◎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發自於內心。《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豈非天懷發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發心菩提﹞◎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謂十信菩薩發心求菩提,其心則為至菩提果之因。
﹝發命﹞◎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至聖先師‧聖訓‧注〉
……發佈命令。《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雍子發命於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續遇董卓,侵官暴國。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
﹝發硎﹞◎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硎,磨刀石。發硎指刀子剛從磨刀石上離開,表示磨利。《唐‧杜甫‧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詩》:「遣辭必中律,利物常發硎。」硎,磨刀石。《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聊齋志異‧卷二‧巧娘》:「發硎新試,其快可知。」音 ㄒ一ㄥˊ。
﹝發發﹞◎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風吹強烈、急速的樣子。《詩經•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飄風發發。」亦作「弗弗」。
﹝發華﹞◎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諸葛武侯‧聖訓‧注〉
……表現出文彩。《三國魏‧嵇康‧贈兄秀才入軍詩之十一》:「雖有好音,誰與清歌?雖有朱顏,誰與發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凡群言發華,而降神務實,修辭立誠,在於無媿。」
﹝發跡﹞◎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發達、得意。《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德璉發跡於此魏,足下高視於上京。」《喻世明言‧卷十一‧趙伯昇茶肆遇仁宗》:「我狀元到手,只為字黜落。知命中該發跡,在茶肆遭遇大官人,原來正是仁宗皇帝。」亦作「發積」。
﹝發落﹞◎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命令。《水滸傳‧第三十九回》:「卻纔知府當廳發落,叫多帶從人。」《水滸傳‧第三十九回》:「便發落戴宗:『你不揀怎的,只與我拿得來,在此專等!』」
﹝發憤﹞◎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至聖先師‧聖訓‧注〉
……指因為不滿意而感情激動,突出了精神受到刺激而產生向上的內動力。常用的意思一是指下決心。出自《唐‧李白‧白馬篇》:「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一是指發洩憤懣,這一用法出自《楚辭•哀時命》:「獨便悁而煩毒兮,焉發憤而抒情!」《王逸‧注》:「言己懷忠直之志,獨悁悒煩毒,無所發我憤懣,泄己忠心也。」
﹝發積﹞◎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發跡』條目。
﹝發攄﹞◎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抒發,表達。《清‧錢謙益‧跋王原吉‧梧溪集》:「喑啞相向,未有如原吉之發攄指斥,一無鯁避者也。」攄,抒發、發表。《文選‧班固‧西都賦》:「願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唐‧白居易‧讀謝靈運詩》:「豈惟玩景物,亦欲攄心素。」音 ㄕㄨ。
﹝發露﹞◎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顯發洩露。《元‧王伯成‧貶夜郎‧第三折》:「那裡是遮藏醜事護身符,子是張發露私情樂章集。」《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你自有主張,倘或有些發露啊!」
【富】
﹝富不忘貧﹞◎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身處富有之境時,莫忘貧苦或貧者之痛,人溺己溺,人饑己饑。所謂貧而無怨難,富而不驕者更難。錢財如猛獸毒蛇,澹泊以對即可,若日夜競逐,則心不能定,如同追逐猛獸毒蛇,必深受其害。所以安貧樂道,憂道不憂貧才是修道者的本份。錢財乃身外之物,值此三期末劫,億兆生靈待渡之際,三曹都要襄助道業,千佛萬祖都要離位降世,若沉淪於錢財之途,性必迷妄,三毒六識必侵,智不能圓,慧不能發,地獄難翻,一坐千載,慎思而行。
﹝富埒﹞◎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月慧菩薩‧聖訓‧注〉
……埒,相當。形容財富和……相等。埒,音 ㄌㄜˋ。
﹝富商大賈﹞◎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財貨豐厚的巨賈。《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下》:「如此,富商大賈亡所牟大利,則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躍。」賈,音 ㄍㄨˇ。
﹝富貴不淫﹞◎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金錢、富貴不能惑亂其心志。亦作「富貴不能淫」。
﹝富貴不能淫﹞◎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富貴不淫』條目。
﹝富貴言真貧賤假﹞◎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十八羅漢〉
……本句為前二句「堪嘆世道管窺天,都是明清問渺然」之續義;所以呢,以富貴名祿,金玉滿堂以為真;以貧苦位賤以為假。認為看得到的、摸得到的、用得到的才是真的,金錢誰不會用,慾望誰不會享,毫宅誰不想住,這都是人間富貴定義的基本指標,或許有人認為,一輩子辛苦爭的是什麼?當然是要拿來用的,來享福的,要不然何必那麼辛苦!能有一顆幾克拉的鑽石套在手指,不曉得多好,多受人景仰效法,一個名牌包包動輒幾十萬,一個住家竟然也要上億元,美其名為豪宅,出入有高極名車,家事有外傭效勞,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世俗人心是如此,社會風氣是如此,潮流成風,逐其流者不絕於途,這不就是現代社會所謂的富貴人生嗎?而貧苦位賤的人呢,每日所賺的不過是餵飽家人而已,甚至還有開不了灶的,更罔論名車、名牌、豪宅之配置用品了。貧賤者,絕對是被大部分人所歧視厭惡的;富貴者,也絕對是被大部分人所尊敬景仰的;不論其富貴之來源如何,就是莫名其妙的被眾人矚目學習,一身珠光寶氣,名媛、佳麗、紳士之稱名隨即而來,有錢講話就大聲,沒錢的最好閃一邊去。所以十八羅漢以其所感而發,道盡了現在社會價值觀的趨勢,以其破題所書之「堪嘆世道」一句,詮釋了真假本質之錯置顛倒,讀來亦不勝噓唏,同悲而嘆之也。
【登】
﹝登山涉水﹞◎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聖訓‧注〉
……見『登山臨水』條目。
﹝登山臨水﹞◎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聖訓‧注〉
……攀登山嶺,瀕臨江河。形容遊覽山水名勝或指長途跋涉。《楚辭‧宋玉‧九辯》:「登山臨水兮若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北史‧卷四十‧李彪傳》:「遂親至琅邪城,登山臨水,命群臣賦詩以送別。」亦作「登山涉水」、「臨水登山」。
﹝登降﹞◎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聖訓‧注〉
……增減。《左傳‧桓公二年》:「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上》:「登降以數言之,非以位言之也。登謂增其數,降謂減其數也。」《宋‧范仲淹‧六官賦》:「俎豆之事,登降而不失其宜。」《宋史‧食貨志上一》:「按田萊荒治之跡,較戶產登降之籍,驗米穀貴賤之價,考租賦盈虧之數。」
﹝登科﹞◎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登上科舉考試之榜。《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泥金帖子》:「新進士才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西遊記‧第十回》:「他兩個是不登科的進士,能識字的山人。」
﹝登陟﹞◎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登高爬山。陟,登高、爬上。《詩經‧周南‧卷耳》:「陟彼高岡。」《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傳‧李膺傳》:「陟岵瞻望,惟日為歲。」陟,音 ㄓˋ。
﹝登能庸賢﹞◎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提拔能者任用賢者。登,進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問其鄉里,以觀其所能,而無大過,登以為上卿之佐。」《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繼聖登夔皋。」庸,任用、使用。《唐‧韓愈‧進學解》:「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登堂入室﹞◎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升堂入室』條目。
﹝登崇俊良﹞◎六十三年閏四月五日〈三天主考〉
……登崇,謂擢升序用也。俊良,謂俊秀賢良之士也。《唐‧韓愈‧進學解》:「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
﹝登陴﹞◎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月慧菩薩‧聖訓‧注〉
……登上城牆。引申為守城。《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撫絃登陴,豈不愴悢?」陴,音 ㄆ一ˊ。
﹝登庸﹞◎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舉用人才。《書經‧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對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
﹝登第﹞◎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科舉時考試及格。《新唐書‧卷四十四‧選舉志上》:「通四經業成,上於尚書,吏部試之,登第者加一階放選。」《唐‧鄭谷‧贈劉神童詩》:「還家雖解喜,登第未知榮。」
﹝登踐﹞◎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
……登臨;登上。《南朝宋‧謝惠連‧秋懷詩》:「高臺驟登踐,清淺時陵亂。」《唐‧李德裕‧早秋龍興寺江亭閑眺憶龍門山居寄崔張舊從事詩》:「惆悵此生涯,無由共登踐。」《舊唐書‧忠義傳下‧李源》:「寺之正殿,即憕之寢室,源過殿必趨,未嘗登踐。」
﹝登壇﹞◎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登位之意。喻孫權登位之時。《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然而杜門不用,登壇受譏。」
﹝登臨﹞◎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聖訓‧注〉
……登山臨水。也泛指遊覽。語本《楚辭‧九辯》:「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詩》:「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絲】
﹝絲竹管絃﹞◎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管絃』條目。
﹝絲淚﹞◎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如絲細淚。比喻輕淺的傷痛。《文選‧鮑照‧代君子有所思詩》:「蟻壤漏山河,絲淚毀金骨。」
﹝絲毫﹞◎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極微的數量。比喻非常少。《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他若是趲一個勁,那怕幾千斤的石塊,打落在他頭上、身上,他會絲毫不覺得。」
﹝絲婦﹞◎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製絲的婦女。
﹝絲綢之路﹞◎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見『漢朝』條目。
﹝絲蘿﹞◎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兔絲和女蘿。常用以比喻締結連理。《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師生有情意,再締絲蘿;朋友各分張,難言蘭臭。」
【萍】
﹝萍水相逢﹞◎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萍,浮萍。萍水相逢指浮萍因水而四處流蕩,聚散不定。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唐‧王勃‧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他兩個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譚吐應對之間,彼此敬慕。」亦作「萍水相遭」、「萍水相遇」。
﹝萍水相遇﹞◎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萍水相逢』條目。
﹝萍水相遭﹞◎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萍水相逢』條目。
﹝萍梗﹞◎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萍梗隨水漂流,不固定於土中。比喻居處不定。《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開州韋大員外庾三十二補闕杜十四拾遺李二十助教員外竇七校書》:「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唐‧許渾‧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詩》:「客路隨萍梗,鄉園失薜蘿。」
﹝萍蹤浪跡﹞◎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見『萍蹤梗跡』條目。
﹝萍蹤梗跡﹞◎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萍,浮萍。梗,桃梗。萍蹤梗跡指像浮萍、斷梗在水中一樣蹤跡不定。比喻四處飄泊,行蹤不定。《明‧鄭若庸‧玉玦記‧第十一齣》:「空揮淚,萍蹤梗跡將安寄,此生何濟?」亦作「萍蹤浪跡」。
【筆】
﹝筆舌﹞◎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四海龍王‧聖訓‧注〉
……意旨。筆和舌都是用以表達人類的思想及意念,故借為意旨的代稱。《漢‧揚雄‧法言‧問道》:「孰有書不由筆,言不由舌,吾見天常為帝王之筆舌也。」《唐‧柳宗元‧送徐從事北遊序》:「及於物,思不負孔子之筆舌。」
﹝筆參造化﹞◎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形容文筆精妙,文意暢達,足以闡明天地自然化育的道理。《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此亦勉我道親勤研苦修,以參透天地萬物之妙機。亦作「筆補造化」。
﹝筆參造化驚天句﹞◎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見『學究天人動地語 筆參造化驚天句』條目。
﹝筆補造化﹞◎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聖訓‧注〉
……形容文筆精妙。《唐‧李賀‧高軒過詩》:「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亦作「筆參造化」。
﹝筆端﹞◎六十三年七月三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筆頭。指文章、文字或繪畫。《舊唐書‧卷一七八‧鄭畋傳》:「逞譎詭於筆端,籠愛憎於形內。」《朱子語類‧卷二十‧學而篇》:「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便是。」
﹝筆劄﹞◎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筆記。如清朝趙翼有廿二史劄記。劄,筆記、書信,同「札」,音 ㄓㄚˊ。
﹝筆頭﹞◎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雷部風部龍部虎部 率八大金剛‧聖訓‧注〉
……筆尖、筆端。《唐‧杜牧‧池州清溪詩》:「何物賴君千遍洗,筆頭塵土漸無痕。」
﹝筆翰如流﹞◎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翰,文辭。筆翰如流形容文筆暢捷如流水。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