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泉﹞◎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
……稱人死後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認為天地玄黃,而泉在地下,所以稱為「黃泉」。一說為我國以黃河流域為中心,泉水因黃土而變黃,故稱為「黃泉」。《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結髮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黃金臺﹞◎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位今河北省易水縣境內,戰國時燕昭王欲復齊人滅國的仇恨,要招納賢士,於是以郭隗為師,為之築臺,布金於上,以招致四方豪傑,稱為「黃金臺」。後亦用以指招攬賢良的地方。《南朝宋‧鮑照‧放歌行》:「豈伊白璧賜,將起黃金臺。」簡稱為「金臺」。
﹝黃冠﹞◎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用草編成的斗笠,為農夫所戴。《禮記‧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黃冠,黃冠,草服也。」
﹝黃屋﹞◎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聖訓‧注〉
……亦作「黃屋車」。古時皇帝坐的車乘。《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紀信乘黃屋車,傅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
﹝黃屋車﹞◎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聖訓‧注〉
……見『黃屋』條目。
﹝黃帝﹞◎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黃帝,姓姬,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串,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後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黃耇﹞◎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年老。《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遐不黃耇。」《毛傳》:「黃,黃髮也;耇,老。」《三國魏‧曹植‧上責躬表》:「心離志絶,自分黃耇永無執圭〈注〉之望。」《宋‧王安石‧奉酬許承權詩》:「後會敢期黃耇日,相看且度白雞年。」亦指年老的人。
﹝黃泉﹞◎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稱人死後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認為天地玄黃,而泉在地下,所以稱為「黃泉」。一說為我國以黃河流域為中心,泉水因黃土而變黃,故稱為「黃泉」。《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結髮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黃酒﹞◎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活佛師尊‧聖訓‧注〉
……見『秫酒』條目。
﹝黃庭﹞◎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
……道家稱腦中、心中、脾中為「黃庭」。《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十一‧釋題》:「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
﹝黃袍﹞◎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黃色的上衣,隋以後為天子服。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黃袍加身﹞◎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被擁戴為皇帝的故事。見《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一》。或作「黃袍加體」。
﹝黃袍加體﹞◎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見『黃袍加身』條目。
﹝黃犀死莽﹞◎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黃支國獻犀牛以亡莽。死莽,促使王莽死亡。
﹝黃閒﹞◎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亦作「黃間」。即黃肩。《文選‧張衡‧南都賦》:「騄驥齊鑣,黃閒機張。」《李善‧注引鄭玄曰》:「黃閒,弩。」《晉‧張華‧遊獵篇》:「由基控繁弱,公差操黃間。」《金‧元好問‧送欽叔內翰並寄劉達卿郎中白文舉編修詩之四》:「世故彀黃間,能不發其機。」
﹝黃間﹞◎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見『黃閒』條目。
﹝黃落﹞◎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草木凋零。《文選‧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黃粱﹞◎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即『黃粱一夢』。比喻榮華富貴如夢一般,短促而虛幻。亦比喻欲望落空。《元‧范康‧竹葉舟‧第一折》:「因應舉不第,道經邯鄲,得遇正陽子師父,點化黃粱一夢,遂成仙道。」盧生在邯鄲旅店遇道士呂翁,盧生自嘆窮困,呂翁便取出青瓷枕,讓盧生枕著睡覺,這時店主人正在蒸黃粱。當盧生從享盡榮華富貴的夢境中醒來,黃粱卻尚未蒸熟。見《太平廣記‧卷八十二‧呂翁》。比喻富貴榮華如夢一般,短促而虛幻;亦比喻慾望落空。《醒世恆言‧卷三十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應進士舉,遊長安酒肆,遇正陽子鍾離先生,點破了黃粱夢,知宦途不足戀,遂求度世之術。」或作「夢覺黃粱」、「夢熟黃粱」、「黃粱一夢」、「一枕黃粱」。
﹝黃粱一夢﹞◎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盧生在邯鄲旅店遇道士呂翁,盧生自嘆窮困,呂翁便取出青瓷枕,讓盧生枕著睡覺,這時店主人正在蒸黃粱。當盧生從享盡榮華富貴的夢境中醒來,黃粱卻尚未蒸熟。語出《太平廣記‧卷八十二‧呂翁》。比喻富貴榮華如夢一般,短促而虛幻;亦比喻慾望落空。《醒世恆言‧卷三十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應進士舉,遊長安酒肆,遇正陽子鍾離先生,點破了黃粱夢,知宦途不足戀,遂求度世之術。」或作「夢覺黃粱」、「夢熟黃粱」、「黃粱一夢」、「一枕黃粱」。
﹝黃粱夢﹞◎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黃粱一夢』條目。
﹝黃塵﹞◎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月慧菩薩〉
……黃色的塵土。《唐‧李賀‧夢天詩》:「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亦用指戰塵。《唐‧張巡‧守睢陽作詩》:「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黃塵清水三山煌﹞◎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月慧菩薩〉
……為了慶祝四季大典為上帝祝壽,諸天神聖,萬仙菩薩,天界諸真,絡繹不絕,下凡參與此天人共辦的盛會,一路行來塵土飛揚,彌漫著整個大地;沿途所見,盡是清澈見底而不含雜質的海水。一邊是塵土飛揚如煙霧彌漫般,一邊是晶瑩剔透的水中倒影如詩畫般,這不就像似仙鄉佛境,時而那麼地光彩奪目於燦爛之美,時而那麼地寂靜肅穆於優雅之境。
﹝黃髮﹞◎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人老後頭髮由白而黃,是高壽的象徵。亦用以指老年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黃龍﹞◎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聖訓‧注〉
……漢宣帝的年號(西元前四九年)。
﹝黃龍﹞◎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孫臏真人‧聖訓‧注〉
……原意是指黃色的龍。此處喻船首所雕刻的形狀,如同雕成「青雀」之義。《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
﹝黃龍﹞◎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艦船名。《隋書‧楊素傳》:「素居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亦可借指船頭作龍頭形。
﹝黃鍾﹞◎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聖先師‧聖訓‧注〉
……見『黃鐘』條目。
﹝黃鵠﹞◎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神話傳說中的大鳥,能一舉千里。《楚辭‧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鵠,音 ㄏㄨˊ。
﹝黃鵠比翼象天地 雞鶩爭食前世業﹞◎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寧可與鵬飛千里、翱翔萬里的神鳥相比,不願如雞鴨般在地上爭奪食物。隱喻的是聖賢輩所抱持的志向,應是遠大而宏偉,不要像小人般只會為了爭權奪利在作那些無謂或不入流且下品的爭執,而自造無形因果業報。
※【讀明明上帝冠詩後感言】:
明明上帝冠詩:
龍馭東臨萌隸接 神兵百億天元階
可悲羈客八方戀 豈嘆韶華一世滅
黜陟不聞居野樂 敲破案牘處宮孽
黃鵠比翼象天地 雞鶩爭食前世業
本次大典上帝聖訓冠詩重點在第二段與末段上面,筆者依次作心得感言:第二段上帝用「悲」與「嘆」之口吻,對世俗眾生所沉迷於凡塵之一切富貴、榮華、權勢等假相,給予哀痛的呼籲和無情的棒喝,哀痛的是對世俗一切假相的迷戀,棒喝的是對歲月韶華的虛擲浪費。我們都知道,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有了一點錢,就希望錢多一點,錢有了就希望有身份地位,有了身份地位就希望有權有勢,有了權勢後就希望當官從政,當官從政之後就希望位極人尊,要不然就利用當官從政的機會,貪贓枉法,肆無忌憚,視法紀如無物,以國家所賦予之名器、地位與權勢,大肆搜括國家與人民的財產,極奢華於一身,極富貴於一家,國家安定拋之腦後,百姓利益棄如敝屣,乃至故意造成社會族群間之對立與仇恨,以從中謀取對自己有利的政治因素;為求己之有利,不惜隳敗國家法器;但求己之有益,不惜挑起族群仇恨。筆者亦同時感嘆與悲痛,有了權勢又如何?有了富貴又如何?一個人的格局與慧性,不是建立在權勢與地位或財力富貴上頭,而是在德行上面,且德行就是一切善的集大成,沒有德行為基礎的一切作為,終究還是會露餡與爆發,會受到歷史公評與後人唾棄謾罵的。就如上帝本段所言之:「羈客八方戀」與「韶華一世滅」之間的因果不可逆之關係,有什麼因,自然會有什麼樣的果,既然沉淪於道德敗壞之途,自然天地公理會發出浩瀚能量討伐並摧毀之;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一世過後,還得面對冥府閻羅天子的一件件審判定罪。地獄刑罰之極端苦痛,絕非世人所能想像,然而就是因為有人不相信天堂地獄之說,所以造業造孽毫無畏懼,毫無羞恥,毫無悔愧,以為天不知地不知,能奈我何?縱使天知地知,亦能奈我何?以天道好還的道理來說,縱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這一世的愆業孽障,筆者毫不客氣的講明,一百世之後,乃至一千世之後,上天還在與其算帳。相反地,這一世的善德懿行,一百世之後,乃至一千世之後,上天還在嘉勉讚嘆之,孰輕孰重?這就是上帝在冠詩後訓諭所言「為盡貨利性命捨,徒爭名利遭冤愆」之真實義,有智慧的世間大眾應該可以自我判斷。
第四段:「黃鵠比翼象天地,雞鶩爭食前世業」,本段是上帝冠詩最後的兩首,也是本次大典的最後一段冠詩,這是總結整個大典冠詩的精華所在,也是最後「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上帝以「黃鵠」和「雞鶩」作比擬,而不直接用「聖賢君子」與「奸邪小人」之稱謂;很多隱藏的真實義是要從字義的隱喻去參透,這就是教導修行者要先從「文字」般若入手,繼而契入「觀照」般若,最後得「實相」般若,再從「實相」般若中,發出「金剛」般若的妙智慧,「金剛」般若即是真實諦義,因真實義故為一真,所以亦稱一真法界,這正是上帝希望正在閱讀本次聖訓的人,能從簡單字義上頭去廣而推之、參而研之,繼而踐而履之,最後覺而悟之,尤其在字義後面所隱涵的真實義,更是要用心體會。筆者舉個例子作
說明:「一」是一個數字,如一個、一隻、一顆等等,是可以被觸摸或看得到的物品,但在科學領域裡面,「負一」也是一個數字,然「負一」卻是一個看不到摸不到的物品,可是「負一」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數字,是六十四位元計算不可或缺的基本設計程式元素。再譬如分子、質子、原子、量子等,在自然界不知存在了幾億年,不要說用肉眼是看不到,甚至連高倍顯微鏡也未必能一窺究竟,有的還需以分子間的相互撞擊才能發現得到。所以,眼睛所看到的,未必就是一個絕對的肯定,或許眼睛看不到的,反而才是真實的東西。換句話說,也許眼睛所看到的,才是真正虛假的東西。如同我們以為「攝受想行識」是存在並會影響「根塵識」的作為,其實都是不存在的,因為如果還有分別、執著、愩高、自謾等
因素存在,那「根塵識」必然會受「五蘊」的影響;相反地,如果「五蘊」不存在,那「根塵識」也就影響不了我們,《金剛經》所言之:「凡所有相,皆是虛幻。」不就是這個高層次境界嗎?因此若還是認為佛就是佛,成佛就要修佛,那就落入一個「修」的執著,陷入「成佛」與「不能成佛」的分別心,釋佛知道眾生的無明煩惱甚重,就直接告訴眾生:「佛本非佛,法本非法。」一切的一切種種,都是虛幻的假相,都是不存在的,因為有執,所以才會存在;因為差別,所以才分高下;是自己走不出看不開這個關卡,是自己的妙智慧悟不透這個層次的境界,萬法本閒,唯人自鬧,還是自如佛性在鬧本自無礙的本尊佛而已。
本段源自《楚辭‧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黃鵠」所代表的是可以一飛沖天,可以翱翔天際、騰空萬里的;約俗諦言之,是志向的遠大與宏偉;約實諦言之,是超越世俗的思惟,是高層次境界的體悟,所以上帝言「象天地」,以示與天地共翱翔,與天地共存亡的浩瀚志氣。「雞鶩」所代表的是爭權奪利,是奸佞邪惡、是讒言誣蔑的;約俗諦言之,指的是世間凡夫俗子的利益薰心,敗壞綱紀、倫理等等;約實諦言之,是無明的顯現,是惡道的眷屬,是因果循環的造業淵藪,所以上帝言「前世業」,以示與世俗共利害,與輪迴共沉淪的惡趣作為。
※試題一偈以對舉【明明上帝】所題冠詩:
明明上帝冠詩:
龍馭東臨萌隸接 神兵百億天元階
可悲羈客八方戀 豈嘆韶華一世滅
黜陟不聞居野樂 敲破案牘處宮孽
黃鵠比翼象天地 雞鶩爭食前世業
筆者對舉:
饒衍醴醆廟堂獻 大命禎祥股肱前
清時欽明貴厥德 傑濟文思瑜瑾間
天監榮問自課先 肅雝化成仁風顯
詩頌六義率典熙 惟序三事感戴賢
﹝黃鐘﹞◎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聖先師‧聖訓‧注〉
……亦作「黃鍾」。古之打擊樂器,多為廟堂所用。《唐‧張說‧大唐祀封禪頌》:「撞黃鐘,歌大呂,開閶闔,與天語。」《明‧宋濂‧鳳陽府新鑄大鍾頌》:「濂聞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黃鐘乃樂之所自出,而景鐘又為黃鐘之本。所謂景鐘,大鐘也。」《清‧龔自珍‧臣裏》:「麟、鳳、狗不並續,不知動類大也;芝朮、灌木不並續,不知植類眾也;珠玉、黃鐘、虎子、威窬不並壽,不知古器之賾。」樂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孔穎達‧疏》:「黃鐘宮最長,為聲調之始,十二宮之主。」《呂氏春秋•適音》:「黃鐘之宮,音之本也,清濁之衷也。」《漢‧馬融‧長笛賦》:「十二畢具,黃鐘為主。」《清‧袁於令‧西樓記‧私契》:「羽越清脆,黃鐘最濁,正宮雄壯,商角冷落,這其間就裏多微妙。」亦比喻君王。《唐‧韓愈‧芍藥賦》:「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翠莖紅蕊天力與,此恩不屬黃鐘家。」
﹝黃權﹞◎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字公衡,巴西郡閬中人。他年青時作過郡吏,益州牧劉璋徵召他為主簿。當時別駕張松建議,應該邀迎劉備入蜀,讓他前去討伐張魯。黃權勸諫說:「左將軍劉備有驍勇聲名,現在請他來蜀,想用部下之禮對待他,則不能滿足他的心願;想以賓客之禮對待他,則一國不能容下二位君王。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穩,則主人就會有累卵之危了。現在盡可守緊邊境,等待時局的穩定。」劉璋不聽他的勸告,最終還是派人迎請劉備,並將黃權外派作廣漢縣縣長。及至劉備襲取益州,將帥們分別佔領蜀地各郡縣,各郡縣望風歸附,黃權緊閉城門,直至看到劉璋投降,才前往向劉備降附。
劉備讓黃權代理偏將軍。待曹操擊破張魯,張魯逃往巴中,黃權向劉備進言:「如果失去漢中,則三巴之地就會受到威脅,這就割去了蜀國的大腿與臂膀。」於是劉備任命黃權為護軍,率領諸將去迎接張魯。其時張魯已退回南鄭,北往投降曹操,然而劉備最終還是打敗了杜灌、朴胡,斬殺夏侯淵,佔據漢中,這都出自黃權的原來計謀。劉備為漢中王後,仍兼任益州牧,任命黃權為治中從事。及至劉備登基稱帝,準備征討東吳,黃權勸諫說:「吳人驃悍善戰,而我軍又水路出兵順流而下,易進難退,為臣乞請您讓我為先頭部隊去試探舌人虛實,陛下應當在後面坐鎮。」
劉備沒有聽從黃權的建議,而任他為鎮北將軍,督領江北軍隊防禦魏國出兵,劉備自己在江南前線。後來吳國將軍陸議〈即陸遜〉順長江流勢衝破蜀軍的包圍,蜀國江南前勻部隊大敗,劉備撤退。由於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黃權軍隊無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領部下投降魏國。蜀國有關衙門依軍法行事,向劉備報告說已將黃權妻子兒女收捕。劉備說:「是孤有負黃權.而黃權並未負孤啊!」對待他的家小仍同過去一樣。
魏文帝曹丕對黃權說:「您背棄叛逆效命順從天意的人,是想仿效陳平、韓信的作法吧!」黃權回答說:「為臣受過劉蜀主的特殊恩遇,既不能投降東吳,又無路返回蜀地,故此前來歸順。況且敗軍之將,免去一死就是幸運,還有什麼羡慕古人之處!」曹丕頗為讚賞他,任命他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官侍中,並恩待他陪同乘坐同一輛車。蜀國投降的人有的說黃權的家小被殺,黃權知道其言不真實,故未馬上發喪。後來審得確切消息,果然如黃權所言。
劉備病逝的消息傳來,魏國群臣都相互慶賀,獨黃權無一絲笑意。曹丕觀察到黃權很有器量,想試著驚懼他一下,於是派遣身邊的人詔知黃權,黃權未進宮廷之前,來催促他的人一個接著一個,使者坐騎賓士不絕道路,黃權的部下莫不膽戰心驚,而黃權卻舉止談笑臉色自若。後來黃權兼任益州刺史,又調任河南。大將軍司馬懿非常器重黃權,問黃權說:「蜀中人物像您這樣的有幾人?」黃權笑著回答說:「沒想到明公您如此看重我!」司馬懿與諸葛亮的信說:「黃公衡,豪爽之士,無論何時談起您,總是讚歎,不改初言。」景初三年〈二三九年〉,即蜀延熙二年,黃權被升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第二年黃權即去世,諡號為景侯。其子黃邕繼承侯位,黃邕無子,故其爵絕嗣。黃權留在蜀國的兒子黃崇,為蜀國尚書郎,跟隨衛將軍諸葛瞻抗禦鄧艾。出兵至涪縣,諸葛瞻盤桓不前,黃崇多次勸說諸葛瞻應當迅速前行守住險要之地,不讓敵軍得以進入平川之地。諸葛瞻猶豫不足而沒有採納黃崇的意見,黃崇為此進諫以至流涕痛哭。等到鄧艾長驅直入,諸葛瞻退至綿竹作戰時,黃崇統帥軍隊激勵將士,與敵決一死戰,在陣前被敵軍所殺。詳見《三國志•蜀書•黃權傳》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