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
﹝載日以天清﹞◎七十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
……形容他的德性與日月之光同載於天地之間,就如同其德慧光芒,足以讓千秋萬載之聖道永遠發揚光大。語出《魏書‧列傳第四十四》:「皇風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
﹝載舟覆舟﹞◎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舊唐書‧卷七十一‧魏徵傳》:「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亦作「覆舟載舟」。
﹝載欣載奔﹞◎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高興著跑著。《晉‧陶潛‧歸去來兮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載笑載言﹞◎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邊說邊笑。《漢‧楊修‧節游賦》:「于是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于方舟,載笑載言。」
﹝載挹載味﹞◎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奕世載德而率物以崇正黜邪,凝命載行而入契以輔弼旨趣。謂既推崇帝王聖德,又能入契輔弼旨趣。挹,推崇。通「揖」。《北史•卷三十八•裴文舉傳》:「父邃,性方嚴,為州里所推挹。」味,感受、旨趣、意義。如:「趣味」、「禪味」。《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是以往者雖舊,餘味日新。」《紅樓夢•第一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載揚於雅,承天之嘏﹞◎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記載並頌揚於此雅詩中,將天所賜予的大福傳承下去。載,記錄。承,繼續、繼承。《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魯肅傳》:「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嘏,福祉。《詩經‧魯頌‧閟宮》:「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清史稿‧卷九十七‧樂志四》:「如南山壽,集嘏斯純。」
﹝載揚於雅 承天之嘏 天之誠神 宜鑒于人 神之曷依 宜仁之歸 心誠篤之 神協人合 仁增以崇﹞◎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見『貞符』條目。
﹝載馳﹞◎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詩經鄘風的篇名。共五章。根據《詩序》:「載馳,許穆夫人作也。」首章二句為:「載馳載驅,歸唁衛侯。」
﹝載馳載驅﹞◎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既放馬快跑,又加以鞭打驅趕。形容騎馬疾行。《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二首之一》:「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載舞載歌﹞◎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即載歌載舞。邊唱歌,邊舞蹈。原作「載歌且舞」。《樂府詩集‧北齊南郊樂歌‧昭夏樂》:「飾牲舉獸,載歌且舞,既捨伊腯,致精靈府。」後多作「載歌載舞」。
﹝載歌且舞﹞◎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邊唱歌,邊跳舞。形容盡情歡樂。《樂府詩集‧卷三‧郊廟歌辭三‧南朝梁‧沈約‧昭夏樂》:「飾牲舉獸,載歌且舞,既捨伊腯,致精靈府。」亦作「載歌載舞」。
﹝載歌載舞﹞◎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邊唱歌,邊舞蹈。原作「載歌且舞」。《樂府詩集‧北齊南郊樂歌•昭夏樂》:「飾牲舉獸,載歌且舞,既捨伊腯,致精靈府。」後多作「載歌載舞」。
﹝載德持仁﹞◎七十年八月十五日〈一陽帝君〉
……積累德行,抱持寬惠善良的仁愛之心。《史記‧周本紀》:「時序其德,遵脩其緒,脩其訓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篤,奉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後漢書‧馮衍傳》:「頌成康之載德兮詠南風之歌聲。」載,充滿。如:「怨聲載道」。《唐‧李白‧天長節度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頌聲載路,豐碑是刊。」仁,寬惠善良的德行。如:「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載覆﹞◎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
……載覆,同覆載。原意為『天地』之意。此處比喻為廣大無所不包的天然師尊之盛德。《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莊子‧天道》:「覆載天地刻彫眾形而不為巧,此之謂天樂。」
﹝載寶而朝名利盜﹞◎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孫臏真人〉
……主要是說世間的眾生,將自己靈性中最善良、最純淨的自在佛性,不為六道眾生之苦而修,不為聖道之未弘展而憂,卻用在攫取世間功名利祿上面奔波勞苦。所以下一句就有『處心思慮』之警示。望眾生能好好想一想,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逢今已逢,明師難遇今已遇。千百劫來,僅此機緣,今世不修,下一世又不知如何了。仙佛的期盼與心願,吾輩當深思之。
﹝載寶而朝名利盜 何不處心思慮前﹞◎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孫臏真人〉
……主要是說世間的眾生,將自己靈性中最善良、最純淨的自在佛性,不為六道眾生之苦而修,不為聖道之未弘展而憂,卻用在攫取世間功名利祿上面奔波勞苦。所以有『處心思慮』之警示。望眾生能好好想一想,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逢今已逢,明師難遇今已遇。千百劫來,僅此機緣,今世不修,下一世又不知會等到什麼時候了。仙佛的期盼與心願,吾輩當深思之。
自身有寶,凡人不識真佛法身就是自己,以為世間之名利權勢才是最美好的一切,明明載著天地間最珍貴的自身法寶,卻汲汲營營於名聞利養之間,迷惑於夢幻泡影般之外相表徵,這難道不是最悲哀的事嗎?
※【讀孫臏真人冠詩後感言】
去年大典逢君別 今歲晤顏甫暢談
獨釣寒潭觀日月 單乘舸艦鑒坤乾
潘安貌美雲煙逝 西子才絕彈指間
載寶而朝名利盜 何不處心思慮前
孫臏真人以潘安、西施為例,這是很難得一見的比喻。兩人都以美貌稱世,仙佛以外表的虛無假相,來隱喻世間一切有形有象的美好美妙之景象都是虛幻的,藉以提醒世人不要被這些如夢幻泡影般的假相所迷惑。人的肉體遲早都會腐敗生蟲的,終有一天會消失在虛空當中,唯有自性之佛性才能與天地共存,唯有德業才會與日月同光。
人身是個寶,因為成佛需要有肉體的人身,沒有肉體,成就不了法身,證解不了慧性種智,所以佛祖才會說,所有眾生都是未來佛,都有成佛法身的條件。可惜的是,眾生認假為真,不識自性佛性是天地間最珍寶的寶物,卻誤以為權勢、名利、富貴、榮華,才是人間最寶貴的東西,不只窮盡一生精力去追逐,同時在追逐的過程中,也不知為自己造了多少的惡因孽緣。
【慈】
﹝慈心﹞◎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聖訓‧注〉
……佛教用語。願給予眾生安樂的心。
﹝慈光﹞◎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見『光明』條目。
﹝慈舟﹞◎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亦作「慈航」。佛、菩薩以塵世為苦海,故以慈悲救度眾生,出離生死海,猶如以舟航渡人,故稱慈航、慈舟。《萬善同歸集‧卷下》:「駕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入普賢之願海,渡法界之飄溺。」今之俗語乃援引佛教「慈航普渡」一語,形容善心人士慈悲為懷,能普遍救助大眾。《南朝梁‧蕭統‧開善寺法會詩》:「法輪明暗室,慧海渡慈航。」《唐‧白居易‧渭村退居詩》:「斷痴求慧劍,濟苦得慈航。」
﹝慈孝﹞◎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濟公活佛‧聖訓‧注〉
……孝敬。《國語‧齊語》:「於子之屬,有居處為義好學,慈孝於父母,聰慧質仁,發聞於鄉里者,有則以告。」《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慈忍﹞◎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
……慈悲與忍辱之合稱。《證道歌》:「觀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法華經》以慈悲、忍辱、法空三者為弘通《法華經》之三種法規,稱為「弘經三軌」。《月燈三昧經‧卷七》載,修菩薩行者為利益眾生,於一切違順等境皆能慈忍,故獲得下列十種利益,即:
〈一〉火不能燒,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於一切違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而無所惱,故瞋恚之火不能燒之。
〈二〉刀不能割,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於一切橫逆之境,了知自身體性空寂而無所畏,故瞋恚利刀不能割之。
〈三〉毒不能中,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於人加害時,了知身心本空而不以為意,故貪瞋毒藥不能中傷之。
〈四〉水不能漂,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於一切順情之境,了知諸法本空而無所染,故貪愛之水不能漂之。
〈五〉為非人護,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於一切時處,為鬼神之類所護衛。
〈六〉身相莊嚴,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愛念於人,故招感色身相好莊嚴之果報。
〈七〉閉諸惡道,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成就善法,故惡道之門自然閉而不開。
〈八〉隨樂梵天,指修行者慈行具足,梵行無虧,故命終後,隨其意樂而生於梵天。
〈九〉晝夜常安,指修行者常行慈忍,利益有情,而不加惱害,故得身心寂靜,晝夜常安。
〈十〉不離喜樂,指修行者常行慈忍,利益眾生,使其皆獲安穩,故自己之身心亦不離於喜樂。
﹝慈忍眾生示妙相﹞◎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龍樹菩薩 率十地菩薩〉
……本句承前一句「長弓遐被入願海」。喻師尊為了救渡眾生,而暢演大慈大悲與忍辱波羅蜜法門。妙相為隱喻,表示師尊所傳下來的聖道,玄妙深奧無比。師尊承天之攸命為整末著道盤,不辭艱辛,不分晝夜為三曹大事與天下蒼生奔波受難,歷盡艱險,飲風餐雨,披星載月,含垢忍辱,捨生命,嘔心血,為大道心力交瘁,如此大恩大德之大慈大悲,救人渡世的悽楚,就算是草木也為之動容,更何況是身為師尊嫡傳弟子的我們,能不慚愧?。
﹝慈厚散仙 賴九虎﹞◎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慈厚散仙 賴九虎〉
……慈厚散仙賴九虎先生,原籍苗栗縣三義鄉,生前開設彫刻店,早年信奉師母道,民國五十七年農曆七月二十四日,歸正師尊正脈;民國五十八年農曆二月十六日,開設佛壇。道濟禪師降臨並奉上帝之旨,賜天耿壇號。茲後即熱心渡眾辦道,並答應捐獻新台幣十二萬元,協助興建新竹總壇,的確是位善根深厚,福慧兼修且三施並進之前輩。〈法施,設慈舟供眾生求道;無畏施,不畏辛苦,竭力渡眾,不遺餘力;財施,願為道捐獻財力。〉賴九虎前賢獲此散仙果位,歷經一番相當大的波折。當其臥病在床時。忖其本身能力,向當時新竹地區領導者表明,願捐獻新台幣十二萬元,協助興建新竹總壇。待其歸空後,其妻卻表示其夫當時神智不清,所言不能相信,遂不予認帳。
民國六十二年八月第四個星期日,於竹北天元佛壇舉行神人考試之際,三天主考臨壇向九虎之妻兒訓曰:「愿不了,難把鄉返。嗚呼哀哉!一片功德,至今何存?總壇之地,曰十二萬,妻而曰狂言,其若不立此愿,無散仙位,知否?愿既出之,何以返口?當知總壇,眾人成佛成聖之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九虎壇主,於天佛院,終日痛哭,妻兒不同心協力,完成此愿,此愿不完,萬無出苦之日,哀哉!噫嘻!為人為鬼,豈不知在人乎?肝腑欲斷,欲救何能,吾亦傷心,與汝擔苦。此時不修何時修?此載不功何時功?彼蒼天者誠難測,人心誠難移。愿既出之,何以返口?當知總壇,眾人成佛,蓮台復位,知否?分期可也,汝欲救父否?」賴壇主妻兒經三天主考一番勸告後,終把賴壇主所認捐之款全數付清。
接著,民國六十二年十月第四個星期日,於竹北天元佛壇考試時,三天主臨壇再訓曰:「有關九虎事至於今,其妻如何?大聲答來!德行不足,何以帶汝回?九虎不能出天門,早就該看明,為何至此時乎?〈妻兒答曰:願捐〉言行合一,汝父之幸也,知否?無憂無憂,汝父可復仙位矣。」
早在民國六十二年農曆八月十日,於天成佛壇辦道時,關聖帝君曾臨壇訓曰:「嗚呼九虎!病難痊癒,將歸天國。其之疾病,如何而來,瑞昌知乎?妻子兒女,弗明道義。當時茂田、濟公活佛,命其佛壇,開研究會,而一家人,不誠研究,講師在講,有者睡矣,有者亂走,接客而忙,言曰無暇。當此病時,弗離床褥,今有暇乎?山田有兮,隨汝而行,仙佛之訓,拋之九霄,何用示哉!有關發愿,總壇之事,有名無實,自擔罪矣!若有行之,蓮台之位,仙班列矣!」
有關於賴九虎壇主的病情,上天也早有警示。三天主考於民國六十二年農曆四月二十五日,於天元佛壇臨壇訓曰:「九虎為何不來?來此佛壇,有安無危,為之壇主,克難克苦,方是聖賢,小小毛病,則不來矣,犯矣佛規,亂了佛法。」同年農曆五月十日,主考於天華佛壇臨壇訓曰:「九虎無來,毛病之事,吾早明之。其家不齊,夫妻子女,不能團結,誤了天事,嗣後當罰,絕不容情;人之心事,一分若動,吾皆知之。」接著,主考於同年農曆六月十一日,於天豐佛壇臨壇訓曰:「鳳美汝也,是否有罪,罪之大矣。考試之日,本來茂田,要罰汝之,無奈無至。」最後,主考再於同年農曆六月二十三日,於天元佛壇考試時說道:「九虎無來!鳳美何在?〈鳳美答:九虎身體有病,求仙佛指示,早歸或病愈?〉天數既定,仙佛難移;天機未可洩,汝須至誠行。吾以前為何罰其成全十眾,文武雙全,汝知否是何原因?其子繼之,十眾文武雙全,若無成全,大命難保,如此而已,嗚呼哀哉!嗚呼哀哉!吾佛早知其有此病,非如此不可,別無他法!」
最後,所幸功德圓滿,其妻兒或許是當時正在守喪悲傷之際,對於九虎前賢對天道之愿,還不清楚後果有多嚴重!當全部來龍去脈都弄清楚之後,還是將錢捐出。在此,筆者向其妻兒家人恭喜,賴府出現了一位神仙,縱使是散仙之位,畢竟還是理天的仙,這已經很難得、很不容易的事了。而九虎前賢,在理天尚可繼續修煉,果位想當然的也會再高昇,而其家人想必也已經是天道中的棟樑人才,慶幸之至!至於「散仙」之職,是否具有品蓮之位?不得而知。筆者將慈義大仙所說的話,恭錄於後,供所有道親參考。
慈義大仙於民國六十年八月十日,於天湘佛壇臨壇時訓諭:「吾本是慈義散仙,因為新竹道務發展,上帝慈悲,加封大仙。吾本小小一散仙,如今昇遷樂如然,憶吾昔日大功建,朝南暮北走北南,助師行道大德建,建功立德作神仙,雖然不到品蓮位,慢慢昇遷位漸高,奉勸賢士速建功,功圓果滿返先天。」筆者寫這段話的心意,想必九虎前賢之家人會理解的,只要賴府後人,能虔心修道,為道立功,九虎前賢之果位必可高昇,蓮台之位將可名副其實而必證得。
﹝慈航﹞◎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一陽帝君〉
……佛教用語。佛、菩薩以慈悲之心普度眾生脫離輪迴的苦海。《南朝梁‧蕭統‧開善寺法會詩》:「法輪明暗室,慧海渡慈航。」《唐‧白居易‧渭村退居詩》:「斷痴求慧劍,濟苦得慈航。」
﹝慈航普渡﹞◎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佛、菩薩以塵世為苦海,故以慈悲救度眾生,出離生死海,猶如以舟航渡人,故稱慈航、慈舟。《萬善同歸集‧卷下》:「駕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入普賢之願海,渡法界之飄溺。」今之俗語乃援引佛教「慈航普渡」一語,形容善心人士慈悲為懷,能普遍救助大眾。
﹝慈雲﹞◎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南極仙翁〉
……佛教用語。比喻慈心如雲般的廣大,庇蔭著一切眾生。《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慈雲吐澤,法雨垂涼。」《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五‧姑妄聽之一》:「仰藉慈雲之庇,庶寬雷部之刑。」
﹝慈雲悟茂猛﹞◎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為五種不同等級仙班;慈字班、雲字班、悟字班、茂字班、猛字班。
﹝慈悲衣﹞◎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慈厚散仙 賴九虎‧聖訓‧注〉
……見『袈裟』條目。
﹝慈憫﹞◎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慈厚散仙 賴九虎〉
……慈愛和憐憫。《西遊記‧第二十六回》:「伏望慈憫,俯賜一方,以救唐僧,早早西去!」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