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四劃】

【愬】

﹝愬﹞◎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訴說。通「訴」。《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愬,音 ㄙㄨˋ

【禊】

﹝禊﹞◎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古代一種驅除不祥的祭祀。於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如:「春禊」、「秋禊」。禊,音 ㄒ一ˋ

【髧】

﹝髧﹞◎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頭髮下垂的樣子。《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儀。」髧,音 ㄉㄢˋ

【裾】

﹝裾﹞◎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道德真君‧聖訓‧注〉

……衣服的後襟。《爾雅‧釋器》:「衱謂之裾。」《郭璞‧注》:「衣後襟也。」《漢書‧卷五十一‧鄒陽傳》:「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宋‧文同‧晚至村家詩》:「舊裾飄風採桑去,白袷卷水秧稻歸。」音 ㄐㄩ

【綹】

﹝綹﹞◎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量詞。計算絲、線、髮、鬚等的單位。如:「三綹絲線」。《元‧秦夫‧剪髮待賓‧第二折》:「兀那街市上一個婆婆,手裡拿著一綹兒頭髮,不知是賣的?不知是買的?」音 ㄌ一ㄡˇ

【誚】

﹝誚﹞◎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責備、責怪。《呂氏春秋‧慎行論‧疑似》:「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文選‧張衡‧思玄賦》:「戴勝憖其既歡兮,又誚余之行遲。」音 ㄑ一ㄠˋ

【瑲】

﹝瑲﹞◎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形容玉石相撞擊的聲音。瑲,音 ㄑ一ㄤ

【窬】

﹝窬﹞◎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穿越、超越。通「踰」。《論語‧陽貨》:「色厲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音 ㄩˊ。見『穿窬』條目。

【緋】

﹝緋﹞◎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散花仙女‧聖訓‧注〉

……紅色的。《明‧于謙‧村舍桃花詩》:「短牆不解遮春意,露出緋桃半樹花。」緋,音 ㄈㄟ

【滸】

﹝滸﹞◎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水邊。《唐‧李白‧丁督護歌》:「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滸,音 ㄏㄨˇ

【摠】

﹝摠﹞◎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同「總」。《集韻‧上聲‧董韻》:「總,說文:聚束也;一曰皆也。或從手,古作摠。」摠,音 ㄗㄨㄥˇ

【摋】

﹝摋﹞◎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雜揉。《淮南子‧俶真》:「獨浮游無方之外,不與物相弊摋。」摋,音 ㄕㄚ

【劄】

﹝劄﹞◎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書信,公文。同「札」。如::「信劄」、「劄子」。《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安老爺自從接了調署的劄文,便一面打發家眷到高堰通判任所。」音 ㄓㄚˊ。見『筆劄』條目。

【蒔】

﹝蒔﹞◎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移植、分種。《說文解字》:「蒔,更別種。」《段玉裁‧注》:「今江蘇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宋‧楊萬里‧插秧歌》:「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音 ㄕˊ

【綦】

﹝綦﹞◎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青黑色的。《書經‧顧命》:「四人綦弁,執戈上刃。」《孔穎達‧正義引鄭玄曰》:「青黑曰綦。」《詩經‧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聊樂我員。」音 ㄑ一ˊ

【筵】

﹝筵﹞◎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酒席、宴席。如:「喜筵」、「壽筵」。《唐‧王勃‧滕王閣序》:「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朅】

﹝朅﹞◎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發語詞,無義。《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并寄茶二十一片詩》:「朅從冰叟來游宦,肯伴臞仙亦號儒。」音 ㄑ一ㄝˋ

【鄣】

﹝鄣﹞◎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國名。春秋時周朝屬國。故址約在今山東省東平縣東。

【嘏】

﹝嘏﹞◎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至聖先師〉

……見『觴嘏』條目。

【漚】

﹝漚﹞◎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水泡。如:「浮漚」。《唐‧白居易‧想東遊五十韻》:「幻世春來夢,浮生水上漚。」音

【蓀】

﹝蓀﹞◎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四位菩薩‧聖訓‧注〉

……一種香草。《楚辭‧屈原‧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王逸‧注》:「蓀,香草也。」

【跽】

﹝跽﹞◎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四海龍王〉

……長跪。古人以兩膝著地,坐在腳跟上為「坐」;直身而股不著腳跟為「跪」;跪而聳身挺腰為「跽」。《戰國策‧秦策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唐‧韓愈‧祭田橫墓文》:「跽陳辭而薦酒,魂髣而來享!」音 ㄐ一ˋ

【僰】

﹝僰﹞◎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散布於西南地區,主要分布在僰道(今四川宜賓市地區),秦以前曾建立僰侯國。音 ㄅㄛˊ

【嵷】

﹝嵷﹞◎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山勢高峻。音 ㄗㄨㄥ

【箑】

﹝箑﹞◎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用竹、羽毛等製成的扇子。《淮南子‧精神》:「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箑,音 ㄕㄚˋ

【箄】

﹝箄﹞◎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大筏,以竹木編成,可浮於水上。《後漢書‧卷十七‧岑彭傳》:「九年,公孫述遣其將任滿、田戎、程汎,將數萬人乘枋箄下江關,擊破馮駿及田鴻、李玄等。」箄,音 ㄆㄞˊ

【碭】

﹝碭﹞◎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有紋理的石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墉垣碭基,其光昭昭。」《李善‧注引說文》曰:「碭,文石也。」音 ㄉㄤˋ

【摽】

﹝摽掠﹞◎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搶劫、擄掠。摽,通「剽」。《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一》:「充(杜充)下諸將潰去,多行摽掠,獨飛屯宜興,不擾居民。」《水滸傳‧第九八回》:「過了一年有餘,值田虎作亂,佔了威勝,遣鄔梨分兵摽掠。」《明史‧西域傳一•土魯番》:「番賊犯順,殺戮摽掠,慘不可勝言。」

【漲】

﹝漲膩﹞◎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謂河上漲著一層含有胭脂與香粉的垢膩。《唐‧杜牧‧阿房宮賦》:「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膩,垢膩,油膩。

【酳】

﹝酳﹞◎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飲食結束後用酒漱口。《廣韻‧去聲‧震韻》:「酳,酒漱口也。」《漢書‧卷五十一‧賈山傳》:「養三老於大學,親執醬而餽,執爵而酳。」《顏師古‧注》:「酳者,少少飲酒,謂食已而蕩口也。」音 一ㄣˋ

【裼】

﹝裼﹞◎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袒露,脫去上衣露出身體。《史記‧卷七十‧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司馬貞‧索隱》:「裼,袒也。謂袒而見肉也。」音 ㄒ一ˊ

【榼】

﹝榼﹞◎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古代的一種盛酒器。《文選‧劉伶‧酒德頌》:「止則操執瓢,動則挈榼提壺。」《唐‧白居易‧風雨中尋李十一因題船上詩》:「小榼酤清醑,行廚煮白鱗。」亦泛指盒類的容器。《淮南子‧氾論》:「今夫霤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只見門外一個老姥走將進來,手中拿著一個小榼兒。」音 ㄎㄜˋ

【閡】

﹝閡﹞◎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阻隔、妨礙。閡,音 ㄏㄜˊ

【緒】

﹝緒﹞◎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事業。如:「緒業」。《唐‧沈迴‧武侯廟碑銘》:「先主纘緒,天下三分。」《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七下‧滇遊日記七》:「眾大之中,以小者為主,所以黃峰為木氏開千代之緒也。」

【韍】

﹝韍﹞◎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員‧黃學秋與辦事專員‧劉月英〉

……見『紱』條目。

【睽】

﹝睽﹞◎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乖違、別離、分開。同「暌」。《玉篇‧目部》:「睽,乖也。」《莊子‧天運》:「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成玄英‧疏》:「睽,離也。」睽,音 ㄎㄨㄟˊ

【榭】

﹝榭﹞◎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建築在臺上的房屋。如:「水榭」、「歌臺舞榭」。《宋‧秦觀‧滿庭芳‧曉色雲開詞》:「古臺芳榭,飛燕蹴紅英。」

【殠】

﹝殠﹞◎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腐惡的臭氣。《說文解字》:「殠,腐氣也。」《漢書‧卷六十七‧楊王孫傳》:「其穿下不亂泉,上不泄殠。」音 ㄔㄡˋ

【覡】

﹝覡﹞◎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替人向鬼神祝禱的男巫。《說文解字》:「能齋肅事神明者,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傳》:「或察龜策之占、巫覡之言。」音 ㄒ一ˊ

【賒】

﹝賒﹞◎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遙遠。《唐‧王勃‧滕王閣序》:「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明‧王謙‧戲題扇上蹇驢作一小畫詩》:「負重那堪道路賒,行行未得到村家。」音 ㄕㄜ

【瑱】

﹝瑱﹞◎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聖訓‧注〉

……古代繫於冠冕兩側,垂在耳旁,用以塞耳的玉飾。《說文解字》:「瑱,以玉充耳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杜預‧注》:「瑱,充耳。」《孔穎達‧正義》:「禮以一絛五采橫冕上,兩頭下垂,繫黃綿,綿下又縣玉為瑱以塞耳。」《戰國策‧齊策四》:「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亦稱為「充耳」。音 ㄊ一ㄢˋ

【綖】

﹝綖﹞◎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大成至聖‧聖訓‧注〉

……古代垂覆在帽子前後的飾物。《玉篇‧糸部》:「綖,冕前後垂。」《左傳‧桓公二年》:「帶裳幅舄,衡紞紘綖。」音 一ㄢˊ

【摭】

﹝摭﹞◎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拾起、摘取。如:「摭拾」、「採摭」。《文選‧張衡‧思玄賦》:「摭若華而躊躇。」《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若說做官,只怕紗帽滿天飛,飛到他頭上,還有人摭了他的去哩!」音 ㄓˊ

【銛】

﹝銛﹞◎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孟子亞聖‧聖訓‧注〉

……鋒利、銳利。《唐‧元稹‧開元觀閒居酬吳士矩侍御三十韻》:「結盟金劍重,斬魅寶刀銛。」《聊齋志異‧卷二‧紅玉》:「一短刀,銛利如霜。」音 ㄒ一ㄢ

【輑】

﹝輑﹞◎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車前橫木。《漢‧張衡‧南都賦》:「溝澮脈連,隄塍相輑。」音 一ㄣˇ

【膇】

﹝膇﹞◎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一種腳浮腫的病。《玉篇‧肉部》:「膇,重膇,腿病也。」音 ㄓㄨㄟˋ

【蓏】

﹝蓏﹞◎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草本或蔓生植物所結的果實。《說文解字》:「蓏,在木曰果,在地曰蓏。」《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今發五苑之蓏蔬棗栗,足以活民。」音 ㄌㄨㄛˇ

【賡】

﹝賡﹞◎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連續、繼續。《書經‧益稷》:「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孔安國‧傳》:「賡,續。」《唐‧李白‧明堂賦》:「千里鼓舞,百寮賡歌。」音 ㄍㄥ

【嫮】

﹝嫮﹞◎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美好。同「嫭」。《楚辭‧屈原‧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音 ㄏㄨˋ

【槊】

﹝槊﹞◎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武器名。一種長矛。如:「橫槊賦詩」。《魏書‧卷五十八‧楊播傳》:「不畏利槊堅城,唯畏楊公鐵星。」音 ㄕㄨㄛˋ

【銓】

﹝銓衡﹞◎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太白星君‧聖訓‧注〉

……衡量斟酌。《文選‧陸機‧文賦》:「苟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

【嫡】

﹝嫡孫﹞◎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稱謂。稱同祖的孫子。

【兢】

﹝兢兢﹞◎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小心謹慎的樣子。《書經‧皋陶謨》:「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綴】

﹝綴序﹞◎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連綴字句以成文章。綴,裝飾。如:「點綴」。《文選•曹植•七啟》:「飾以文犀,雕以翠綠,綴以驪龍之珠,錯以荊山之玉。」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