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
﹝瑣細﹞◎六十三年閏四月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瑣屑細碎。《唐‧杜甫‧北征詩》:「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宋‧蘇軾‧戲作種松詩》:「初移一寸根,瑣細如插秧。」
﹝瑣瑣﹞◎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鄙陋、平庸。《詩經‧小雅‧節南山》:「瑣瑣姻婭,則無膴仕。」《北史‧卷二十一‧崔宏傳》:「但恐諸將瑣瑣,前後顧慮,不能乘勝深入,使不全舉耳。」
﹝瑣闈﹞◎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散花仙女‧聖訓‧注〉
……雕飾連瑣圖案的宮門。亦借指宮廷。《唐‧王維‧酬郭給事詩》:「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旖】
﹝旖旎﹞◎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四大菩薩〉
……柔媚的樣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裊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四》:「體態輕盈,丰姿旖旎。」
﹝旖旎﹞◎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輕盈柔順的樣子。《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紛容蕭蔘,旖旎從風。」《唐‧李白‧愁陽春賦》:「蕩漾惚恍,何垂楊旖旎之愁人。」旖旎,音 一ˇ ㄋ一ˇ。
﹝旖旎添詩興﹞◎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四大菩薩〉
……見『勝覽靈山境 旖旎添詩興』條目。
【赫】
﹝赫然﹞◎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光明、顯耀的樣子。《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神武赫然,威震八荒。」
﹝赫赫﹞◎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南極仙翁‧聖訓‧注〉
……炎旱。《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
﹝赫赫﹞◎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顯赫盛大貌;顯著貌。《詩‧小雅•節南山》:「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國語•楚語上》:「赫赫楚國,而君臨之。」《韋昭‧注》:「赫赫,顯盛也。」《漢書‧陳湯傳》:「﹝湯﹞以言事為罪,無赫赫之惡。」《唐‧韓愈‧送楊少尹序》:「漢史既傳其事,而後世工畫者又圖其跡,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或可形容聲音洪大。《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音赫赫,就似撞八荒之鼓,音聞天地。」
﹝赫赫巍巍﹞◎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太白仙君‧聖訓‧注〉
……顯赫高大的樣子。《唐‧韓愈‧賀冊尊號表》:「眾美備具,名實相當,赫赫巍巍,超今冠古。」《宋史•樂志七》:「赫赫巍巍,及時純熙。昊天成命,後則受之。」
【裹】
﹝裹足﹞◎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雙腳受到束縛。比喻停止不前。《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裹肚﹞◎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古代圍繫在腰腹間的布帛。《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那問的人揭開長衣,露出那兜羅錦紅裹肚來,一手摸出銀錢一個來。」
﹝裹屍馬革﹞◎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馬革裹屍』條目。
【熒】
﹝熒﹞◎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光線微弱的。《文選‧班固‧答賓戲》:「守窔奧之熒燭,未仰天庭而睹白日也。」《李善‧注》:「熒,小光也。」音 一ㄥˊ。
﹝熒惑星﹞◎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古代指火星。《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察剛氣以處熒惑」句下司馬貞‧索隱引春秋緯‧文耀鉤》:「赤帝熛怒之神,為熒惑焉,位在南方,體失則罰出。」《漢‧王充‧論衡‧變虛》:「有善行必有善政,政善則嘉瑞臻,福祥至。熒惑之星,無為守心也。」
﹝熒熒﹞◎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閃動的樣子。《漢‧秦嘉‧贈婦詩》:「飄飄帷帳,熒熒華燭。」《唐‧杜牧‧阿房宮賦》:「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熒,音 一ㄥˊ。
﹝熒熒﹞◎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光閃爍貌。《漢‧秦嘉‧贈婦詩》:「飄飄帷帳,熒熒華燭。」《前蜀‧貫休‧行路難詩之一》:「君不見燒金煉石古帝王,鬼火熒熒白楊裏。」《元‧吳師道‧桐廬夜泊詩》:「燈光隱見隔林薄,濕雲閃露青熒熒。」熒,光線微弱的。《文選‧班固‧答賓戲》:「守窔奧之熒燭,未仰天庭而睹白日也。」《李善‧注》:「熒,小光也。」音 一ㄥˊ。
【僭】
﹝僭盜﹞◎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竊據。《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
﹝僭亂﹞◎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犯上作亂。《後漢書‧楊震傳》:「時袁術僭亂,操託彪與術婚姻,誣以欲圖廢置,奏收下獄,劾以大逆。」《唐‧陸龜蒙‧求志賦》:「溝公墓以淹廢逐,隳私城而防僭亂。」《宋‧蘇軾‧代李琮論京東盜賊狀》:「自天寶以後,河北諸鎮,相繼僭亂,雖憲宗英武,亦不能平。」
﹝僭號﹞◎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率法律主全班‧聖訓‧注〉
……冒用帝王的尊號。《文選‧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南吳伊何,僭號稱王。」《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上。」僭,音 ㄐ一ㄢˋ。
﹝僭竊﹞◎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超越本分,假冒竊取。《清‧洪昇‧長生殿‧第十齣》:「怪私家恁僭竊,竟豪奢,誇土木。一班兒公卿甘作折腰,趨爭向權門如市附。」
【與】
﹝與力增上緣﹞◎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見『增上緣』條目。
﹝與世浮沉﹞◎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四海龍王〉
……隨世俗的眼光或潮流而行。形容沒有己見,隨波逐流。《南朝梁‧張纘‧讓吏部尚書表》:「樂彥輔雍容自守,當時恨其寡譽;山巨源意存賞拔,不免與世浮沉。」《聊齋志異‧卷三‧商三官》:「然三官之為人,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耶!」亦作「與時浮沉」、「與世沉浮」。
﹝與世推移﹞◎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四海龍王〉
……隨著世道的變化而變化以合時宜。《楚辭‧漁父》:「聖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與與﹞◎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繁盛的樣子。《詩‧小雅‧楚茨》:「我黍與與,我稷翼翼。」《鄭玄‧箋》:「黍與與,稷翼翼,蕃廡貌。」《漢‧張衡‧南都賦》:「其原野則有桑漆麻苧,菽麥稷黍。百穀蕃廡,翼翼與與。」
【綸】
﹝綸﹞◎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釣魚用的絲線。《戰國‧楚‧宋玉‧釣賦》:「所謂善釣者,其竿非竹,其綸非絲。」《南朝陳‧陰鏗‧江津送劉光祿不及詩》:「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音 ㄌㄨㄣˊ。
﹝綸﹞◎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雷風龍虎〉
……經綸牽引。
﹝綸囷﹞◎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輪囷』條目。
﹝綸竿﹞◎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釣竿。《宋‧徐積‧漁父樂詞》:「漁唱歇,醉眠斜,綸竿簔笠是生涯。」《元‧滕斌‧普天樂•四時道情曲》:「伴綸竿箬笠蓑衣。」《明‧無名氏‧霞箋記•霞箋題字》:「槐黃時候,綸竿釣海鰲。」《清‧錢謙益‧臨城驛壁見方侍御孩未題詩》:「綸竿喜值金雞放,華表真同白鶴歸。」綸,釣魚用的絲線。《戰國‧楚‧宋玉‧釣賦》:「所謂善釣者,其竿非竹,其綸非絲。」《南朝陳‧陰鏗‧江津送劉光祿不及詩》:「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音 ㄌㄨㄣˊ。
【髦】
﹝髦﹞◎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古代孩童下垂至眉的髮式。髦,音 ㄇㄠˊ。
﹝髦士﹞◎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俊秀之士。《儀禮‧士冠禮》:「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
﹝髦俊﹞◎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才智過人之士。《文選‧陸機‧演連珠五十首之三》:「臣聞髦俊之才,世所希乏。」亦作「髦彥」。
﹝髦彥﹞◎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才智過人之士。《南朝陳‧後主‧求賢詔》:「所以登顯髦彥,式備周行。」亦作「髦俊」。
【魂】
﹝魂飛牽愁心難安﹞◎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雲禎女‧劉秀英〉
……見『鄉思縷縷入蒼冥 魂飛牽愁心難安』條目。
﹝魂飛魄散﹞◎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專員‧劉元英〉
……魂魄離體。比喻死亡。《西遊記‧第四十一回》:「可憐氣塞胸堂喉舌冷,魂飛魄散喪殘生。」
﹝魂魄﹞◎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附於人體的精神靈氣。《漢書‧卷九十九‧王莽傳上》:「是故董賢喪其魂魄,遂自絞殺。」《紅樓夢‧第十六回》:「那秦鐘早已魂魄離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餘氣在胸。」
﹝魂旛﹞◎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又叫「靈旗」,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
【睿】
﹝睿哲﹞◎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聖明,多用為臣子歌頌君王之詞。《文選‧張衡‧東京賦》:「睿哲玄覽,都茲洛宮。」《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妙極生知,睿哲惟宰。」
﹝睿智﹞◎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深明通達的智識。《韓非子‧解老》:「聰明睿智,天也;動靜思慮,人也。」
﹝睿感﹞◎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以聰明之智慧來感受。睿,明智、聰明的。如:「聰明睿智」。《宋‧蘇軾‧賈誼論》:「是故非聰明睿哲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
﹝睿斷﹞◎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皇帝的決定。《宋‧岳飛‧乞復襄陽劄》:「臣今已厲兵飭士,惟俟報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斷,速賜施行。」《明‧沉德符‧野獲編•宮闈•孝烈祔廟》:「二十六年,孝烈崩,上欲升祔太廟,久之,廷議不決。上自出睿斷,竟祧仁宗祔孝烈神主於廟。」
【慷】
﹝慷慨﹞◎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感歎。《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文選‧陸機‧門有車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獨悲傷。」《李善‧注引‧說文》:「慷慨,壯士不得志於心。」
﹝慷慨﹞◎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聖訓‧注〉
……志氣昂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客遊汴京,途中遇一壯士,名喚盧彊,見他義氣慷慨,性格軒昂。」或作「慨慷」。
﹝慷慨激昂﹞◎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志氣高昂,情緒激揚。《唐‧柳宗元‧上權德輿補闕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亦作「慷慨激烈」、「激昂慷慨」。
﹝慷慨激烈﹞◎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慷慨激昂』條目。
【碩】
﹝碩交﹞◎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比喻堅固、深厚的友情。
﹝碩量﹞◎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器量寬大。《晉‧孫綽‧大宰鑒碑》:「至德碩量,天實挺之。」
﹝碩德﹞◎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耆儒碩德」之簡稱。年老德高望重的儒者。《唐‧張九齡‧論教皇太子狀》:「必使耆儒碩德,為之師保。」亦作「耆儒碩老」、「耆儒碩望」。
﹝碩膚﹞◎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大的美德。亦指德高望重之人。《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幾幾。」《毛‧傳》:「碩,大;膚,美也。」《宋‧陳鵠‧耆舊續聞‧卷四》:「屢還休冊,專遜碩膚。」《明‧王世貞‧太保劉文安公挽詩之一》:「海宇推黃髮,朝廷念碩膚。青宮新太保,赤舄舊東都。」
【熏】
﹝熏修﹞◎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雷部風部龍部虎部 率八大金剛‧聖訓‧注〉
……見『薰修』條目。
﹝熏風﹞◎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八風』條目。
﹝熏胥﹞◎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謂株連坐罪。《後漢書‧蔡邕傳》:「榮顯未副,從而顛踣,下獲熏胥之辜,高受滅家之誅。」《李賢‧注》:「《前書》曰:『史遷薰胥以刑。』《音義》云:『謂相薰蒸得罪也。』」
﹝熏籠﹞◎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一種覆罩在爐上,供薰香、烘物或取暖的竹籠。《唐‧白居易‧後宮詞》:「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紅樓夢‧第五十一回》:「晴雯只在熏籠上圍坐,麝月笑道:『你今兒別裝小姐了,我勸你也動一動兒。』」亦作「薰籠」。
【賓】
﹝賓主﹞◎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賓客與主人。《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傳》:「竊閔然不敏,敬執賓主之禮。」《儒林外史‧第一回》:「那人獨和王冕攜手進到屋裡,分賓主施禮坐下。」
﹝賓服﹞◎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
……見『天人賓服』條目。
﹝賓禮﹞◎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古代五禮之一。為國際間的一種禮節。《周禮‧大宗伯》:「以恤禮哀寇亂,以賓禮親邦國。」
﹝賓禮﹞◎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以賓客之禮相待。《文選‧陸機‧辯亡論》:「賓禮名賢而張昭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
【夢】
﹝夢寐﹞◎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專員‧劉元英〉
……夢中、睡眠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壯士臨陣,不死帶傷,理之自然也,何故以夢寐之事疑。」
﹝夢想夜沉沉 覺來淚沾巾﹞◎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這一幕就像在夢中般,似真似假,深邃如幻,可是當一覺而醒之際,卻發覺早已哭滿衣巾。夜沉沉,形容夜深的樣子。《宋‧蘇軾‧春夜詩》:「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沾巾,淚溼衣巾。形容淚如雨下。《文選‧張衡‧四愁詩四首之四》:「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沾巾。」《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詩》:「勿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夢熟黃粱﹞◎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黃粱一夢』條目。
﹝夢覺黃粱﹞◎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見『黃粱一夢』條目。
【蓊】
﹝蓊﹞◎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四海龍王‧聖訓‧注〉
……即蓊勃,音 ㄨㄥˇ ㄅㄛˊ。草木茂盛的樣子。《唐‧柳宗元‧閔生賦》:「山水浩以蔽虧兮,路蓊勃以揚氛。」
﹝蓊蔚﹞◎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見『蓊鬱』條目。
﹝蓊鬱﹞◎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草木茂盛的樣子。《文選‧左思‧蜀都賦》:「楩柟幽藹於谷底,松柏蓊鬱於山峰。」或作「蓊蔚」、「鬱蓊」。
﹝蓊鬱﹞◎七十二年十月十六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雲氣濃密的樣子。亦作「鬱蓊」。音 ㄨㄥˇ ㄩˋ。
【緇】
﹝緇服﹞◎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黑色衣服。緇,音 ㄗ 。
﹝緇塵﹞◎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塵汙。比喻世俗的汙垢。《文選‧謝脁‧詶王晉安詩》:「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唐‧李益‧答許五端公馬上口號詩》:「晚逐旌旗俱白首,少遊京洛共緇塵。」
﹝緇穢﹞◎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染黑污穢。緇,染黑。《論語‧陽貨》:「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漢‧崔瑗‧座右銘》:「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緇,音 ㄗ。
﹝緇穢簡冊者,昔為之擢髮難數也﹞◎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君不見今日污染且穢亂於史冊之人,不就是昔日曾經做出無數奸佞邪惡,喪盡天良之人嗎?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