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
﹝篙師﹞◎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熟悉操舟技巧的船夫。《唐‧杜甫‧水會渡詩》:「篙師暗理楫,歌笑輕波瀾。」篙,音 ㄍㄠ。
【曆】
﹝曆數﹞◎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見『歷數』條目。
【閶】
﹝閶闔﹞◎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皇宮正門。亦可喻為「天門」之意。《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五》:「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閶闔,音 ㄔㄤ ㄏㄜˊ。
【閹】
﹝閹官﹞◎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太監、宦官。《後漢書‧卷六十二‧荀淑傳》:「正身疾惡,志除閹官。」《三國演義‧第三回》:「國家不幸,閹官弄權,以致萬民塗炭。」
【橘】
﹝橘頌﹞◎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楚辭九章的篇名。戰國楚屈原所作。作者稱頌橘樹,以橘來自比,言己之志節堅貞,眷戀故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
【翱】
﹝翱翔﹞◎七十二年十月十六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鳥回旋高飛。《淮南子‧俶真》:「今矰繳機而在上,罔罟張而在下,雖欲翱翔,其勢焉得?」《文選‧宋玉‧對楚王問》:「鳳皇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熾】
﹝熾然﹞◎五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佛院茶使‧羅國綱〉
……燃燒猛烈。
【懍】
﹝懍懍﹞◎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危懼的樣子。《書經‧泰誓中》:「百姓懍懍,若崩厥角。」《文選‧陸機‧文賦》:「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懍懍,音 ㄌ一ㄣˇ。
【獫】
﹝獫狁﹞◎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匈奴於周朝時的名稱。我國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夏朝時稱為「獯鬻」。周朝時稱為「獫狁」、「玁狁」。戰國時,分布於秦、趙、燕以北的地區。秦朝時,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徙。楚漢之際,統治大漠南北。東漢時,分為南、北二匈奴。南北朝後,匈奴之名不復見於中國史籍。亦稱為「葷粥」、「葷允」、「獯戎」。獫狁,音 ㄒ一ㄢˇ ㄩㄣˇ。
【廦】
﹝廦廱﹞◎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辟廱』條目。
【閼】
﹝閼與﹞◎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地名。戰國時韓邑,在今山西省和順縣西北。音 ㄩˋ ㄩˇ。
【瞥】
﹝瞥然﹞◎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一下子、突然間。《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瞥然塵念,此際暫生。」
【璠】
﹝璠璵﹞◎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一種產於魯國的美玉。《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七齣》:「況纍纍數對璠璵,更纖纖一雙花蕊。」同「璵璠」。音 ㄈㄢˊ ㄩˊ。
【錄】
﹝錄錄﹞◎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見『碌碌』條目。
【擄】
﹝擄掠﹞◎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強行搶奪財物或人口。《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及策軍到,並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人民皆悅。」
【錮】
﹝錮疾﹞◎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見『痼疾』條目。
【嬝】
﹝嬝娜﹞◎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姿態柔美的樣子。《聊齋志異‧卷二‧紅玉》:「女嬝娜如隨風欲飄去。」亦作「裊娜」、「嫋娜」。音 ㄋ一ㄠˇ ㄋㄨㄛˊ。
【蹁】
﹝蹁躚﹞◎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旋舞的樣子。《宋‧蘇東坡‧後赤壁賦》:「夢一道士,羽衣蹁躚。」
【鞗】
﹝鞗革﹞◎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彌勒祖師‧聖訓‧注〉
……轡首的裝飾品。鞗,音 ㄊ一ㄠˊ。
【盥】
﹝盥手﹞◎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洗手。說文解字:「盥,澡手也。」《漢‧王充‧論衡‧譏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實等也。」
【褫】
﹝褫爵﹞◎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率上中下八仙‧聖訓‧注〉
……革除官位爵祿。褫,剝奪、革除。如:「褫奪公權」。
【骸】
﹝骸骨﹞◎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專員‧劉元英〉
……骨的通稱,一般指屍骨。《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我本是湖廣人,而今把先君骸骨背到故鄉去歸葬。」
【歔】
﹝歔欷﹞◎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悲泣抽噎。《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泣歔欷而霑衿,厭白玉以為面兮。」《唐‧韓愈‧祭田橫墓文》:「非今世之所稀,孰為使余歔欷而不可禁。」亦作「噓唏」。歔欷,音 ㄒㄩ ㄒ一。
【嬴】
﹝嬴糧﹞◎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攜帶糧食。《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亦作「贏糧」。
【蕙】
﹝蕙草﹞◎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四大菩薩‧聖訓‧注〉
……一種香草。古代婦女多佩在身上,作為香料。《文選‧宋玉‧風賦》:「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迴冗衝陵,蕭條眾芳,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金‧韓玉‧減字木蘭花‧香檀素手詞》:「客路茫茫,幾度東風蕙草長。」
【霏】
﹝霏霏﹞◎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雨雪煙雲盛密的樣子。《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忽然朔風凜凜,瑞雪霏霏。」霏,音 ㄈㄟ。
【冪】
﹝冪冪﹞◎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滿布、密布的樣子。《唐‧李華‧弔古戰場文》:「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唐‧元稹‧鶯鶯傳》:「冪冪臨塘草,飄飄思渚蓬。」
【噫】
﹝噫嘻﹞◎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悲嘆聲。《宋‧歐陽修‧秋聲賦》:「噫嘻悲哉!此秋聲也!」
【嶰】
﹝嶰谷﹞◎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崑崙山的北谷。或作「解谷」、「澥谷」。嶰,音 ㄒ一ㄝˋ。
【澥】
﹝澥谷﹞◎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崑崙山的北谷。或作「解谷」、「嶰谷」。澥,音 ㄒ一ㄝˋ。
【錢】
﹝錢穀﹞◎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三官大帝‧聖訓‧注〉
……稱賦稅。《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唐‧韓愈‧上宰相書》:「錢穀甲兵之問,不至於廟堂。」
【鄴】
﹝鄴水﹞◎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在鄴下(今河北省臨漳縣)。鄴下是曹魏興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詩。曹植在此作《公宴詩》。
【醕】
﹝醕和﹞◎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慈剛散仙‧聖訓‧注〉
……見『醇和』條目。
【篔】
﹝篔簹﹞◎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一種肌薄而節長的竹子,為竹中最大的一種。《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篔簹,竹之別號。」篔簹,音 ㄩㄣˊ ㄉㄤ。
【諧】
﹝諧諧﹞◎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戲笑貌。《明‧楊慎‧滇載記》:「莫道君為山海主,山海笑諧諧。園中花謝千萬朵,別有明主來。」
【縢】
﹝縢囊﹞◎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囊,袋子。《後漢書‧儒林傳序》:「其縑帛圖書,大則連為帷蓋,小乃制為縢囊。」《李賢‧注》:「縢亦幐也。音徒恆反。《説文》曰:『幐,囊也。』」縢,音 ㄊㄥˊ。
【燋】
﹝燋爛﹞◎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死亡、毀滅。《文選‧嵇康‧養生論》:「雖終歸燋爛,必一溉者後枯。」《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惡積禍盈,理至燋爛。」燋,音 ㄐ一ㄠ。
【穎】
﹝穎悟﹞◎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聰明過人。《南史‧卷十九‧謝靈運傳》:「靈運幼便穎悟,玄甚異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兩三歲時,就穎悟非凡,看見經卷上字,恰像原是認得的,一見不忘。」
【瀄】
﹝瀄汨﹞◎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水流動的樣子。《集韻‧入聲‧櫛韻》:「瀄,瀄汨,水流貌。」《文選‧枚乘‧七發》:「瀄汨潺湲,披揚流灑。」瀄汨,音 ㄐ一ㄝˊ ㄇ一ˋ。
【邆】
﹝邆睒﹞◎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唐代西南夷六個部落之一,為六詔〈蒙巂、越析、浪容、邆睒、施浪、蒙舍〉之一。詔,蠻夷的王或首領。
【澶】
﹝澶淵﹞◎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地名。位於河北省濮陽縣西南,因古澶水所經而得名。宋真宗與遼人曾會盟於此。澶,音 ㄔㄢˊ。
【據】
﹝據古﹞◎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南極壽星‧聖訓‧注〉
……「引經據古」之簡稱。引用經典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依據。《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五‧姑妄聽之一‧序》:「緬昔作者,如王仲任、應仲遠,引經據古,博辨宏通。」
【憩】
﹝憩息﹞◎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太白仙君‧聖訓‧注〉
……歇息。《唐‧杜甫‧客堂詩》:「平生憩息地,必種數竿竹。」
【噣】
﹝噣鱗﹞◎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如鳥啄魚。噣,鳥啄食。同「啄」。《戰國策‧楚策四》:「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音 ㄓㄨㄛˊ。
【橋】
﹝橋梓﹞◎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用來比喻父子關係。喬、梓,均為木名。喬,即喬木,是一種木本植物,它成長得高大挺拔,主幹直立、分枝繁盛。梓,是一種枝幹相對矮小而輕軟的落葉喬木。《尚書‧大傳‧梓材》:「伯禽與康叔見周公,三見而三答之。康叔有駭色,謂伯禽曰:『有商子者,賢人也。與子見之。』乃見商子而問焉。商子曰:『南山之陽有木焉,名喬。』二三子往觀之,見喬實高高然而上,反以告商子。商子曰:『喬者,父道也;南山之陰有木焉,名梓。』二三子復往觀焉,見梓實晉晉然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清‧王永彬‧圍爐夜話》:「古人比父子為橋梓,比兄弟為花萼,比朋友為芝蘭,敦倫者,當即物窮理也。」《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孝友之性,豈伊橋梓。」亦作「喬梓」。
【謁】
﹝謁款﹞◎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虔誠拜謁。《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聖王弗替,而修禮地祇,謁款天神,勒功中嶽,以彰至尊。」《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款,誠也。謁告之報誠也。」《宋‧汪藻‧皇子賀北郊禮成第三表》:「謁款郊畤,修明國章。」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