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器】

﹝器分﹞◎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根器與才分。

﹝器宇﹞◎七十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

……胸襟、氣度。《南史‧卷八‧梁簡文帝本紀》:「器宇寬弘。」

﹝器宇軒昂﹞◎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形容人的神采奕奕,氣度不凡。《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只見一人侍立於側。玄德視其人器宇軒昂。」《隋唐演義‧第七十八回》:「觀卿器宇軒昂,門庭雅飭,定然佳士。」亦作「氣宇軒昂」、「軒昂氣宇」。

﹝器宇淵廣量  性沉雅厚重﹞◎七十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

……他的胸襟氣度,如海川深淵般的廣大無邊。性情沉穩而有雅量,舉止端莊而穩重。本句語出《魏書‧列傳第四十三》:「性沉雅厚重,善與人交,器宇淵曠,風流甚美,時論高之。」三天主考讚頌此人具有『大智、大仁、大勇』之德慧,所以在這基礎上所建立的天道德業與功勛,就必定養成這位受讚頌者,擁有天下人所無法比擬的胸襟氣度與端莊穩重。在這我們說明一下什麼是『胸襟氣度與端莊穩重』,孔子說過:「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不惑、不憂、不懼,就是器宇軒昂的最佳表現。智者不惑於凡塵俗務,不迷惑於自己所立的志向,因為智者本身就有德慧之根,德慧能斷惑;仁者不憂於天下無道,不憂慮於自己所備的慈善,因為仁者本身就有至善之道,至善能施仁;勇者不懼於權勢利誘,不懼怕於自己所處的環境,因為勇者本身就有殉道之志,殉道能成義。有如此胸襟氣度與端莊穩重的人,就是上天所讚譽、所感戴的人。

﹝器範﹞◎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器量法度。《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淵哉太初,宇量高雅,器範自然,標準無假。」《呂延濟‧注》:「器量法度出於自然,為人標望准的,無所假借也。範,法也。」《梁書•范雲傳》:「故散騎常侍、尚書右僕射,霄城侯雲,器範貞正,思懷經遠,爰初立志,素履有聞。」

﹝器識﹞◎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氣度才識。《晉書‧卷三十六‧張華傳》:「器識弘曠,時人罕能測之。」《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若不采其言而觀其行,審其意而察其忠,則何以見器識之淺深,知任用之當否?」

【險】

﹝險易﹞◎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危險或安穩。《唐‧韓愈‧爭臣論》:「聽其是非,視其險易。」

﹝險阻﹞◎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比喻遭受的困難挫折。《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朕起自寒微,艱難險阻,身備嘗之。」

﹝險阻﹞◎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地勢艱險阻塞,崎嶇難行。《戰國策‧魏策一》:「從是觀之,地形險阻,奚足以霸王矣。」《薛仁貴‧征遼事略》:「過此山別無險阻,散漫平坦,直到平壤城。」

﹝險毒﹞◎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陰險狠毒。《清‧侯方域‧朋黨論上》:「小人秉性必深刻,立行必矯激,用心必險毒。」

﹝險塞﹞◎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孟子亞聖‧聖訓‧注〉

……地形險要易守之處。《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

﹝險戲﹞◎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萬教聖人‧聖訓‧注〉

……見『險巇』條目。

﹝險韻﹞◎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制作舊詩,以生僻艱澀的字為韻腳。《宋‧王禹偁‧謫居感事詩》:「分題宣險韻,翻勢得仙棋。」《金史‧卷一二六‧文藝傳下‧王庭筠傳》:「暮年詩律深嚴,七言長篇尤工險韻。」 

﹝險巇﹞◎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艱困險阻。《文選‧馬融‧長笛賦》:「夫固危殆險巇之所迫也,眾哀集悲之所積也。」《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嗚呼!世路險巇,一至於此。」亦作「險戲」。巇,危險。如:「嶔巇」、「險巇」。《文選‧王褒‧洞簫賦》:「趨巇道兮。」《李善‧注》:「巇道,嶮巇之道。」音 ㄒ一ㄢˇ ㄒ一

【歷】

﹝歷年﹞◎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詩仙李白‧聖訓‧注〉

……經過的年歲。《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劉交傳》:「今二府奏佞不當在位,歷年而不去。」《警世通言‧卷四十‧旌陽宮鐵樹鎮妖》:「前漢有一人姓蘭名期字子約,本貫袞州曲阜縣高平縣九原里人氏。歷年二百,鶴髮童顏。」 

﹝歷億萬年至無極﹞◎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一陽帝君〉

……見『佛日光華福祿  歷億萬年至無極』條目。

﹝歷數﹞◎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天道、天運,指星象運行的軌道及週期。古人以此觀盛衰興亡的氣數。《書經‧大禹謨》:「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亦作「曆數」。 

﹝歷歷﹞◎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清楚明白,分明可數。《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歷歷述說平生事,無一不記。」

﹝歷歷在目﹞◎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清清楚楚的呈現在眼前。《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五十八‧尹真人服元氣術》:「如能至心,三、七日中可以內視五臟,歷歷在目。」《清史稿‧卷二八三‧覺羅武默訥傳》:「跪誦敕旨。拜畢,霧開,峰巒歷歷在目,登陟有路。」 

﹝歷觀古今,徼一時之功,而居伊周之位者有矣。夫我之自我,智士猶嬰其累;物之相物,昆蟲皆有此情。夫以自我之量,而挾非常之勳,神器暉其顧眄,萬物隨其俯仰,心玩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說,豈識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且好榮惡辱,有生之所大期;忌盈害上,鬼神猶且不免;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節,故曰天可讎乎?﹞◎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本段語出《陸機‧豪士賦序》

【譯義】:

看一看自古到今,意外獲得當代之功,且能居伊尹與周公之位者大有人在,如果自己只看重自己,明智的人還是不免受其糾纏拖累;萬物都把他物看成是異類,連昆蟲都是這樣的情況。憑著一個人的能力而擁有不同尋常的功勳,豈能別人要看他的臉色行事,萬物都要順著他的心意,內心滿足於經常歡娛,兩耳滿足於阿諛奉承,豈能懂得功業在其自身之外,所擔任的職位超出了他的才能呢?況且喜歡榮耀討厭恥辱,是人生的大心願;忌恨富足而又怨恨高貴的,連鬼神也免不了;如果說上天賜予帝王之位而掌握著生殺大權,自然而然天下人都要服從他的統治,所以說,誰能仇視天命呢?

【蕩】

﹝蕩子﹞◎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遊子。指遠行不歸,流蕩忘返的人。《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詩》:「參卿休坐幄,蕩子不還鄉。」亦作「宕子」。

﹝蕩四海鬼神集﹞◎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見『至誠上感  蕩四海鬼神集』條目。

﹝蕩沃﹞◎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此處喻德潤民以澤之意。沃,灌溉、澆。如:「引水沃田」。《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漢‧王充‧論衡‧偶會》:「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謂水賊火。」

﹝蕩漾﹞◎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振動起伏,多用於指水波、聲音。《唐‧李白‧惜餘春賦》:「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亦作「盪漾」。

﹝蕩滌﹞◎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洗滌。《史記‧卷二十四‧樂書》:「天子躬於明堂臨觀,而萬民咸蕩滌邪穢,斟酌飽滿,以飾厥性。」亦作「盪滌」。 

﹝蕩蕩﹞◎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

……廣大之意。《論語‧泰伯》:「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蕩蕩之舞﹞◎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至聖先師〉

……喻扭腰擺臀,惑人心弦,淫蕩之舞。蕩蕩,法度廢壞之貌。

﹝蕩覆﹞◎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傾覆、覆亡。《三國演義‧第六回》:「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耶!」

【凝】

﹝凝正﹞◎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穩重端莊。《南朝•梁•沈約•封授臨川等五王詔》:「偉體韻淹穆,神寓凝正。」《北齊書•趙郡王琛清河王嶽傳贊》:「趙郡英偉,風範凝正。」

﹝凝香﹞◎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凝聚香氣。《宋‧趙長卿‧水龍吟‧韶華迤邐三春暮詞》:「曉露凝香,柔條千縷,輕盈清素。」

﹝凝思﹞◎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集中精神思考。《宋‧賀鑄‧小重山‧飄徑梅英雪未融詞》:「凝思久,不語坐書空。」《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拈了一枝筆,坐在撫臺的公事桌上凝思。」

﹝凝脂﹞◎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凝固的油脂。語出《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多用來形容皮膚如油脂般光滑柔白。《唐‧白居易‧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凝閉﹞◎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純陽帝君‧聖訓‧注〉

……猶言天寒地凍。《北周‧庾信‧謝趙王賚絲布啟》:「去冬凝閉,今春嚴勁;雪似瓊田,淩如鹽浦。」《唐‧高適‧奉和鶻賦》:「冰落落以凝閉,雪皚皚而飄灑。」

﹝凝眺﹞◎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注目遠望。《明‧吳承恩‧點絳唇曲之一》:「沉水飛煙,細逐遊絲裊。閒凝眺,碧波雲眇,天際連芳草。」《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一日,送至門,見一少年過,白服裙帽,丰采甚都,女意似動,秋波縈轉之。少年俯首,趨而去,去既遠,女猶凝眺。」

﹝凝睇﹞◎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注目、注視。《唐‧白居易‧長恨歌》:「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歸家。」睇,看、注視。《晉‧陶淵明‧閒情賦》:「仰睇天路,俯促鳴絃。」《清‧莊棫‧蝶戀花‧城上斜陽依綠樹詞》:「凝睇窺君君莫誤,幾多心事從君許。」音 ㄉ一ˋ

﹝凝結﹞◎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南海古佛〉

……凝聚、集結。《朱子語類‧卷四十五‧衛靈公》:「每常見山形如水漾沙之勢,想初間地未成質之時,只是水。後來漸漸凝結,勢自如此。」《紅樓夢‧第八回》:「若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以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

﹝凝道弘化行萬有﹞◎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凝聚智慧與道心,以覺證無上菩提之成就,覺他利他,化行俗美,將天道之諦義作用,弘揚廣大,化育眾生,並推及天下萬物。

﹝凝愁﹞◎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凝聚愁情。《唐‧李咸用‧同友人秋日登庾樓詩》:「六代風光無問處,九條煙水但凝愁。」《宋‧柳永‧八聲甘州詞》:「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凝滯﹞◎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停滯不動。《文選‧江淹‧別賦》:「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

﹝凝潔﹞◎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濟公活佛‧聖訓‧注〉

……莊重高潔。《周書‧皇后傳•宣帝陳皇后》:「二年二月,改天左大皇后。冊曰:『咨爾儀範柔閑,操履凝潔,淑問彰於遠近,令則冠於宮闈。』」

﹝凝曠﹞◎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端莊曠達。《晉書•江逌傳》:「伏惟陛下聖質天縱,凝曠清虛,闡日新之盛,茂欽明之量,無欲體於自然,沖素刑乎萬國。」

【憲】

﹝憲令﹞◎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國家的法令。《韓非子‧定法》:「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傳》:「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

﹝憲章﹞◎六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遵守法制。

﹝憲度﹞◎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西方教主‧聖訓‧注〉

……法度。《漢‧司馬相如‧封禪文》:「憲度著明,易則也;垂統理順,易繼也。」《宋‧司馬光‧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宣德門者,國家之象魏,所以垂憲度,布號令也。」《明‧唐順之‧李封君七十壽序》:「所居雖以憲度從事,而溫厚博大,未嘗作威福。」《章炳麟‧與簡竹居書》:「夫不察古今憲度不同,利害相反,欲以一必見相齊,蓋多類此。」

﹝憲則﹞◎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法制規章。

﹝憲罰﹞◎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周代最輕的市刑。以文書公布於市街,以示懲罰。

﹝憲憲﹞◎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

……興盛的樣子。《禮記‧中庸》:「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唐‧柳宗元‧箕子碑》:「憲憲大人,顯晦不渝。」

﹝憲憲令德百世輝﹞◎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茍能顯要吾人之美德,靈性則能光輝百世而不朽。憲憲,興盛貌。令德,美德也。《禮記‧中庸》:「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唐‧柳宗元‧箕子碑》:「憲憲大人,顯晦不渝。」《詩‧大雅‧假樂》:「顯顯令德。」《中庸》作憲憲。憲與顯通。

※【讀明明上帝冠詩後感言】:

羲和初鸞儼驂騑             簪笏琳瑯紫彩飛

村老慆慆耩【左耒右罷】   文紳悒悒士途追

野鴻禍遠鍾呂樂             籠矢鑊逼鼂彭悲

歸根復命明德教             憲憲令德百世輝 

從生活在鄉間野外的村民與野鶴的立場來說,加官晉爵或被烹煮於湯鑊中之生活,不僅無法想像,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怎麼會有人不願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以天為被,以地為床的閒逸優雅的環境,卻寧可選擇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環境中生存著?這是兩個極為強烈的對比;一是鄉野村民與野鶴的安逸與清靜的生活,一是文人志士追逐權位利誘之際,而被官場文化所羅織而來的刑罰,甚至殺身之禍,以及籠中鳥獸被烹煮的悲慘下場等之生活;這裡出現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自古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所以一般人汲汲營營且絡繹不絕於官場之追逐,導致於讓自己陷入無窮無盡的宦海浮沉之路,從立志讀聖賢書以來,結果卻是囹圄於刀鋸之間,情何以堪?

上帝以此例作為說明,人生到底該做什麼?該爭的又是什麼?爭名利、爭權勢,那下場絕對沒有好的結局,縱使爭來了位高權重的身份,那在這爭的過程中,自己又焉知犯下了多少的罪愆?在冥冥之中,又焉知冒犯了多少天地間的神靈威嚴?權力的光芒永遠是迷人的,名聞利養的凡福凡祿,永遠是凡夫俗子盲目追求的目標,要看得開,看得破,談何容易?要從垂手可得,伸手可及的環境中急流勇退,又豈是世間愚夫所能為之!

﹝憲憲令德宜素清﹞◎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慈剛散仙  邱洪寬〉

……要將至德至道之諦義發揮出來,在言行舉止與思維念頭上,就要真誠而潔淨。素,真情、真誠。通「愫」。《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清,澄淨、純潔。與「濁」相對。如:「清潔」、「清澈」。《詩經‧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漪。」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