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臞】

﹝臞﹞◎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清瘦、瘦弱。《廣韻‧去聲‧遇韻》:「臞,瘦。」《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形容甚臞。」《宋‧陸游‧雪夜作詩》:「君勿輕臞儒,有志事竟成。」音 ㄑㄩˊ

﹝臞仙﹞◎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舊時借稱身體清瘦而精神矍鑠的老人。文人學者亦往往以此自稱。《宋‧劉克莊‧最高樓詞》:「這先生,非散聖,即臞仙。」《金‧劉長言‧通叔以詩送古鏡為長言生日之壽次韻謝之》:「彩衣祿隱非臞仙,猶有向來文字緣。」《清‧趙翼‧寒夜澄懷園步月詩》:「惜無人送半臂來,不覺臞仙兩肩聳。」臞,清瘦、瘦弱。《廣韻‧去聲‧遇韻》:「臞,瘦。」《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形容甚臞。」《宋‧陸游‧雪夜作詩》:「君勿輕臞儒,有志事竟成。」音 ㄑㄩˊ

【鑑】

﹝鑑戒﹞◎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以過去的事物來作為警惕。《宋書‧卷七十四‧臧質傳》:「臣等參議,須辜日限意,使依漢王莽事例,漆其頭首,藏于武庫。庶為鑑戒,昭示將來。」

﹝鑑往知來﹞◎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觀察過去,就可以推知未來。如:「能夠鑑往知來,就可以避免許多錯誤。」

【襲】

﹝襲人﹞◎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撲向人。《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這亭子雖然如此軒敞,卻不見一絲寒氣襲人。」

﹝襲人﹞◎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清曹雪芹所著紅樓夢小說中的人物。本名花蕊珠,為賈寶玉的婢女。寶玉見前人有「花氣襲人知晝暖」的詩句,遂更名為「襲人」。寶玉出家後,嫁與戲子蔣玉菡為妻。

【巔】

﹝巔越﹞◎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顛越』條目。

﹝巔際﹞◎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山頂之意。巔,山頂。《詩經‧唐風‧采苓》:「采苓采苓,首陽之巔。」

【籟】

﹝籟﹞◎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風激物之聲也。」《唐‧王勃‧滕王閣序》:「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籟﹞◎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本指從孔竅中所發出的聲音,後泛指一切的聲音。如:「天籟」﹑「人籟」﹑「萬籟俱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晉‧王羲之‧蘭亭詩》:「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音 ㄌㄞˋ

【彎】

﹝彎弓﹞◎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孟子亞聖‧聖訓‧注〉

……引弓、拉弓。《漢書‧卷九十四‧匈奴傳上》:「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文選‧賈誼‧過秦論上》:「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彎腰駝背﹞◎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南極仙翁‧聖訓‧注〉

……見『曲腰弓背』條目。

【躑】

﹝躑躅﹞◎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雲禎女‧劉秀英〉

……亦作「山躑躅」。植物名。小灌木,葉子呈倒卵形或披針形,夏初開漏斗狀紅色花,瓣五裂,萼片小,形似杜鵑花。躑躅,音 ㄓˊ ㄓㄨˊ

﹝躑躅﹞◎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徘徊不前的樣子。《漢‧秦嘉‧贈婦詩三首之二》:「臨路懷惆悵,中駕正躑躅。」《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音 ㄓˊ ㄓㄨˊ

【鑊】

﹝鑊﹞◎六十六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古代一種烹人的刑具。《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傳》:「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南史‧卷八十‧賊臣傳‧侯景傳》:「魏相高澄悉命先剝景妻子面皮,以大鐵鑊盛油煎殺之。」音 ㄏㄨㄛˋ

﹝鑊索﹞◎七十二年十月十六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霍索』條目。

【霽】

﹝霽﹞◎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雨後或霜雪過後轉晴。如:「雪霽」、「秋雨新霽」、「大雪初霽」。《唐‧杜甫‧閣夜詩》:「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音 ㄐ一ˋ

﹝霽﹞◎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亡靈結緣‧靜修院‧辦事員‧黃學秋與辦事專員‧劉月英〉

……停止。如:「霽怒」。《漢書‧卷七十四‧魏相傳》:「相心善其言,為霽威嚴。」霽,音 ㄐ一ˋ

﹝霽月﹞◎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比喻開朗的胸襟。霽,音 ㄐ一ˋ

【禴】

﹝禴﹞◎七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古代宗廟祭祀的名稱。夏、商二代為春祭,周代則改稱夏祭。同「礿」,音 ㄩㄝˋ。《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毛亨‧傳》:「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禴,音 ㄩㄝˋ

﹝禴祠﹞◎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一陽帝君‧聖訓‧注〉

……古代宗廟祭祀的名稱。夏、商二代為春祭,周代則改稱夏祭。同「礿」。《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毛亨‧傳》:「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禴,音 ㄩㄝˋ

﹝禴祭﹞◎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古代宗廟四時祭之一。《漢書•郊祀志下》:「禴祭。」《顏師古•注》:「煮新菜而祭。」《孔穎達•疏》:「禴,殷春祭之名。」此處從《傳世本》。周昭王五十一年(西元前一零零二),昭王南征楚國,死于途中,穆王繼位。穆王令勿勿不息地撫恤南征時喪亡的將士,准允在春日實行禴祭,凡戰場所在地的諸侯,須登虛邑臨場祭祀,國王設饗宴於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城東北),親登祭台臺階,不息地燃化各種衣服鞋帽等冥器以祭之。禴,古代宗廟祭祀的名稱。夏、商二代為春祭,周代則改稱夏祭。同「礿」。《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毛亨•傳》:「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音 ㄩㄝˋ

【鷙】

﹝鷙鳥﹞◎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性情凶猛的鳥。《楚辭‧屈原‧離騷》:「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唐‧李華‧弔古戰場文》:「鷙鳥休巢,征馬踟躕。」鷙,性情凶猛的鳥。《玉篇‧鳥部》:「鷙,猛鳥也。」音 ㄓˋ

﹝鷙鳥不群﹞◎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比喻忠貞之士不合於世俗。語本《楚辭‧屈原‧離騷》:「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鷙蟲﹞◎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性情凶猛的鳥獸。鷙,性情凶猛的鳥。《玉篇‧鳥部》:「鷙,猛鳥也。」音 ㄓˋ

﹝鷙獸﹞◎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猛獸。《後漢書‧馬融傳》:「鷙獸毅蟲,倨牙黔口。」《唐‧薛用弱 ‧集異記•永清縣廟》:「余名廓,為上帝所命,於金、商、均、房四郡之間捕鷙獸。」鷙,音 ㄓˋ

【聽】

﹝聽天由命﹞◎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任憑天意及命運而自然發展。《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事情到了這個場中,只好聽天由命了。」《老殘遊記二編‧第二回》:「我教你個好法子,你拿手絹子把眼挴上,死活存亡,聽天由命去罷。」

﹝聽而不聞﹞◎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見『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條目。

﹝聽而無聞  視而無見﹞◎六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條目。

﹝聽行為金﹞◎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見『利時為秋  知覺感應  聽行為金  肅殺釀災』條目。

﹝聽言﹞◎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詩仙李白‧聖訓‧注〉

……謂聽取諫勸之言。《詩‧大雅•桑柔》:「聽言則對,誦言如醉。」《鄭玄‧箋》:「見道聽之言,則應答之。」《高亨‧注》:「言,指諫勸的話。」《韓非子‧揚權》:「聽言之道,溶若甚醉。」《後漢書‧申屠剛傳》:「臣聞成王幼少,周公攝政,聽言下賢,均權布寵,無舊無新,唯仁是親。」《宋‧劉炎‧邇言》:「聽言用諫之道,惟文帝得之。」

﹝聽事﹞◎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雲寶二童‧聖訓‧注〉

……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私人住宅大廳也沿用此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溼。」亦作「廳事」。

﹝聽政﹞◎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治理政事。《禮記‧玉藻》:「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左傳‧僖公九年》:「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為仁,使為左師以聽政,於是宋治。」亦作「聽事」。

﹝聽從﹞◎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聽命、服從。《國語‧魯語上》:「君今來討弊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初刻拍案驚奇‧卷十》:「正所謂敢怒而不敢言,只得一一聽從。」

﹝聽箴﹞◎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誘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語義:人有一種美好的稟性,人的美好稟性從哪裡來呢?是從天性當中來的;天賦予人這些善良的本性,可是人的本性往往容易被外物所誘惑,從而銷蝕了它原本正直的稟性。那些卓越的、先覺悟的聖人,他們知止有定,他們知道應該在哪裡停止,於是就在哪裡定下來。拋去那些邪念、雜念,保持住誠心,不該聽的就不要聽,不合禮的就不要聽。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惡,這就是聽的標準。

﹝聽斷﹞◎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聽取陳述,審察事理,而作決斷。《荀子‧榮辱》:「政令法,舉措時,聽斷公。」《漢書‧卷六十四上‧嚴助傳》:「南面而聽斷,號令天下,四海之內莫不嚮應。」

【囊】

﹝囊底﹞◎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財物。《西遊記‧第六十六回》:「那些小妖,已得知老妖被擒,各自收拾囊底,都要逃生四散」。《明‧王玉峰‧焚香記‧第七齣》:「卑人自從寄跡萊陽,倏經三載,爭奈異鄉萍梗,囊底蕭然。」

﹝囊底蕭然﹞◎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亦作「囊篋蕭然」。口袋、箱篋裡空無一物。比喻家貧。《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時府君年四十餘,任俠好客,樂施與,散數千金,囊篋蕭然,賓從輒滿座。」蕭然,空寂的樣子。《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明‧朱權‧卓文君‧第三折》:「一室蕭然,家徒四壁,故無所歸。」 

﹝囊括﹞◎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包羅、席捲一切。《唐‧陳子昂‧感遇詩》:「囊括經世道,遺身在白雲。」

﹝囊篋蕭然﹞◎六十九年正月三十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囊底蕭然』條目。

﹝囊橐﹞◎六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盛物的袋子。大稱囊,小稱橐。或稱有底面的叫囊,無底面的叫橐。《詩經‧大雅‧公劉》:「迺裹餱糧,于橐于囊。」《毛享‧傳》:「小曰橐,大曰囊。」橐,音 ㄊㄨㄛ

【懿】

﹝懿文﹞◎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華美的文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然而懿文之士,未免枉轡。」《唐‧白居易‧除孔戣等官制》:「吏部員外郎王涯,端明精實,加之以敏;懿文茂學,尤推於時。」

﹝懿行﹞◎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慈雲悟茂猛‧聖訓‧注〉

……善行。《新唐書‧卷一六三‧柳公綽傳》:「實蓺懿行,人未必信。」

﹝懿其休風﹞◎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如此美好的德風。懿,美好、美善的。《詩經‧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唐‧白居易‧除裴度中書舍人制》:「以茂學懿文,潤色訓詁,體要典麗,甚得其宜。」

﹝懿恭﹞◎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濟公活佛‧聖訓‧注〉

……和善恭謹。《書•無逸》:「徽柔懿恭,懷保小民。」《孔傳》:「以美道和民,故民懷之;以美政恭民,故民安之。」《隸釋•石經尚書殘碑》作「徽柔懿共,懷保小人」。《宋‧曾鞏‧蒲宗孟妻陳氏封河東郡夫人制》:「縣官某妻某氏,言容功德,柔閑懿恭。」

﹝懿德﹞◎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慈雲悟茂猛‧聖訓‧注〉

……美德。《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現多指婦女溫柔美善的德行。

﹝懿範﹞◎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良好的模範。今多用以稱讚女德。《唐‧王勃‧滕王閣序》:「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唐‧皇甫枚‧王知古》:「兒自移天崔門,實秉懿範;奉蘋蘩之敬,如琴瑟之和。」

﹝懿勳﹞◎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南海古佛〉

……美德與功勳。懿,美德。《詩經‧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勳,同勛。功績、功勞之意。如:「屢建奇勛」。《唐‧高適‧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