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矗】

﹝矗﹞◎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直立高聳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嵷崔巍。」《唐‧杜牧‧阿房宮賦》:「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矗,音 ㄔㄨˋ

﹝矗立﹞◎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高聳直立。《宋‧秦觀‧遊湯泉詩》:「自定山轉而西,服光晷,薄星辰,二百里,迅馳而矗立。」《聊齋志異‧卷七‧郭秀才》:「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飛登肩上,亦矗立。」矗,音 ㄔㄨˋ

﹝矗立巍峨歸航示﹞◎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如同高山矗立在絕崖陡壁之中,也就是在隱喻著並指導著眾生有依歸並得渡的指標方向。

【攬】

﹝攬衣﹞◎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萬仙菩薩‧聖訓‧注〉

……披著衣服。《唐‧白居易‧長恨歌》:「攬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銀屏邐迤開。」

﹝攬涕﹞◎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聖訓‧注〉

……拭去眼淚。《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之三》:「含歌攬涕恆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清‧朱彝尊‧水龍吟‧當年博浪金椎詞》:「悵蕭蕭白髮,經過攬涕,向斜陽裡。」

﹝攬轡﹞◎七十二年十月十六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控御馬匹韁繩。《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晉‧劉琨‧扶風歌》:「攬轡命徒侶,吟嘯絕巖中。」

【蠶】

﹝蠶月﹞◎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養蠶的季節、月分。《詩經‧豳風‧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文選‧江淹‧雜體詩‧陶徵君》:「但願桑麻成,蠶月得紡績。」

﹝蠶室﹞◎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執行宮刑的獄室。因受宮刑的人怕風,君王乃下令暗室蓄火,暖如養蠶之屋,以避風寒,故稱為「蠶室」。《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秋九月甲辰,詔令死罪繫囚皆一切募下蠶室,其女子宮。」《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

﹝蠶叢﹞◎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雲悟茂猛‧聖訓‧注〉

……泛指蜀地、蜀道。《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詩》:「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用勞用力,不辭虎窟之中;遠水遠山,又入蠶叢之境。」

【讒】

﹝讒﹞◎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說別人壞話,中傷他人。《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傳》:「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音 ㄔㄢˊ 

﹝讒口﹞◎六十三年閏四月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毀謗他人的惡口,即讒言。《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無罪無辜,讒口囂囂。」《漢書‧卷二十七‧五行志上》:「劉向以為是時呂氏女為趙王后,嫉妒,將為讒口以害趙王。」

﹝讒夫﹞◎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金童玉女‧聖訓‧注〉

……讒人。《荀子‧成相》:「讒夫多進,反覆言語,生詐態。」《漢‧王充‧論衡•言毒》:「君子不畏虎,獨畏讒夫之口。」《宋‧葉適‧朝請大夫提舉江州陳公墓誌銘》:「以淺疑我,讒夫之淫。」《清‧朱之瑜‧安南供役紀事》:「讒夫鴞張,極力煽其焰;元臣箝口,無或措一辭。」

﹝讒佞﹞◎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關聖帝君‧聖訓‧注〉

……毀謗。《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

﹝讒構﹞◎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以讒言陷人於罪。讒,音 ㄔㄢˊ

﹝讒說﹞◎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聖訓‧注〉

……讒言。《書‧舜典》:「朕堲讒説殄行,震驚朕師。」《孔穎達‧疏》:「我憎疾人為讒佞之説,絶君子之行而動驚我眾人。」《南史‧何尚之傳》:「曄事跡未彰,便豫相黜斥,萬姓將謂卿等不能容才,以我為信受讒說。」《明‧歸有光‧上王都御史書》:「然唐虞之世,賢聖在朝,猶有讒説壬人。」

﹝讒慝﹞◎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邪惡的人,或邪惡的言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非敢必有功也,願以間執讒慝之口。」《呂氏春秋‧慎大覽‧貴因》:「讒慝勝良,命曰戮;賢者出走,命曰崩。」

﹝讒諂﹞◎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用讒言逢迎取悅他人。讒諂,音 ㄔㄢˊ ㄔㄢˇ

﹝讒諛﹞◎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讒毀、阿諛之言。《楚辭•九章•惜往日》:「諒聰不明而蔽壅兮,使讒諛而日得。」

【羈】

﹝羈泊﹞◎六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南海古佛‧聖訓‧注〉

……滯留異鄉,漂泊無依。《隋‧盧思道‧為高僕射與司馬消難書》:「羈泊水鄉,無乃勤悴?」《唐‧李商隱‧風雨詩》:「淒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羈客﹞◎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明明上帝〉

……旅客;旅人。《南朝宋‧鮑照‧代櫂歌行》:「羇客離嬰時,飄颻無定所。」《宋‧王安石‧次韻再游城西李園》:「殘紅已落香猶在,羈客多傷涕自揮。」《明‧梁辰魚‧浣紗記•見王》:「奔走風塵心未老,當年羈客來朝。」《清‧姚鼐‧于朱子潁郡齋值仁和申改翁見示所作詩題贈詩》:「一朝解印歸不得,西南飄泊猿獶愁。是時朱君亦羇客,攜子登閣觀江涪。」亦作「羇客」。

﹝羈宦﹞◎六十三年閏四月五日〈三天主考〉

……滯留在外地做官。《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張翰傳》:「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

﹝羈旅﹞◎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寄身他鄉的旅客。《文選‧阮籍‧詠懷詩十七首之十二》:「羈旅無疇匹,俛仰懷哀傷。」亦作「羇旅」。

﹝羈旅竊﹞◎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雲悟茂猛〉

……偷偷的寄居他鄉。羈旅,寄居他鄉。《唐‧戴叔倫‧客夜與故人偶集詩》:「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聊齋志異‧卷一‧嬌娜》:「羈旅之人,誰作曹丘者?」亦作羇旅。《文選‧阮籍‧詠懷詩十七首之十二》:「羈旅無疇匹,俛仰懷哀傷。」竊,偷偷的。如:「竊聽」﹑「暗自竊笑」。《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傳》:「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聊齋志異‧卷一‧王成》:「傳聞葛價翔貴,心竊喜。」

﹝羈勒﹞◎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套在馬頭上的繩具。比喻束縛。《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陳琳詩》:「單民易周章,窘身就羈勒。」

【靈】

﹝靈山﹞◎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四大菩薩〉

……表清幽寧靜的景象。常用「靈山秀水」表示清幽寧靜的山水勝地。

﹝靈山秀水﹞◎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四大菩薩‧聖訓‧注〉

……見『靈山』條目。

﹝靈心慧性﹞◎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八仙‧聖訓‧注〉

……指聰慧的天資。《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自己本生得一副月貌花容,一團靈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買笑,自料斷不及我一顧傾城。」

﹝靈台﹞◎六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修道院‧高等亡靈‧孫富〉

……「心」之意。《莊子‧庚桑楚》寫道:「不可內於靈台」,根據晉代郭象的注釋文:「靈台者,心也」。

﹝靈光﹞◎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生命光輝,指人類本有的佛性。《五燈會元‧卷三‧百丈懷海禪師》:「靈光獨燿,迴脫根塵。」《西遊記‧第二十回》:「那長老常念常存,一點靈光自透。」

﹝靈光返照光天外﹞◎七十七年八月十五日〈南海古佛〉

……眾生皆有佛性,都是未來即將成佛的佛子,本具佛種慧根,圓融通澈;本具自在無礙,無垢無染。然而眾生何以迷戀凡塵,寄旅苦海,何以寧驅慾海之逐,寧遂其慾而無所不為乎?何以寧見閻君而輪迴於六道,卻不願建業立德於娑婆,行功立業於人天乎?此乃無明之妄也,無明者,受六根六識之所惑,闇昧事物真理,以愚癡為其自相,惑其身,擾其靈,亂其心性,故難脫欲之所趨,難覓本源,所以迷塵也。

今有天道傳法於世,聖道普渡於火宅,性理真傳於玄竅,三曹同沾天恩師德之際,當思本源之所由,當修無上天然一脈心法,當證無量菩提於智海,當悟天地造化之妙,法古今完人,培德育仁,慎獨於臨淵薄冰之間,革動正邪,加功進德,勵志而勤修,振宗風而不怠,盡性而知天命,返本還源於理天。

﹝靈府﹞◎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指神靈仙道的住所。《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南郊樂歌》:「既捨伊腯,致精靈府。」《隋‧江總‧攝山棲霞寺碑》:「蓋聞天有神宮,地云靈府。」《唐‧裴鉶‧傳奇‧封陟》:「仙山靈府,任意追遊。」 

﹝靈昭﹞◎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道德天尊〉

……明白,清楚。《明‧王守仁‧大學問》:「是乃根於天命之性,而自然靈昭不昧者也。」

﹝靈柩﹞◎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對死者棺材的敬稱。《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孤魂翔故城,靈柩寄京師。」《三國演義‧第八回》:「劉表換回黃祖,孫策迎接靈柩。」亦稱為「靈櫬」。

﹝靈胥﹞◎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天然古佛‧聖訓‧注〉

……借指波浪,浪濤。《文選‧左思‧吳都賦》:「習御長風,狎翫靈胥。」《劉逵‧注》:「靈胥,伍子胥神也。」《宋‧陸遊‧感昔詩之五》:「雲生神禹千年穴,雪卷靈胥八月濤。」《清‧曹溶‧滿江紅•錢塘觀潮詞》:「誰盪激,靈胥一怒,惹冠衝髮。」

﹝靈風﹞◎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四海龍王〉

……美好的德性如風一般,影響著所有的人。靈,美好、善。《文選‧潘岳‧閑居賦》:「竹木蓊藹,靈果參差。」《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靈跡勝概,靡不周覽。」風,風尚、習俗。《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靈風遺烈禹王共﹞◎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四海龍王〉

……如同禹帝之美好德性一般,遺留給後世的不僅是高尚的品德,還有不朽之功勛。

﹝靈帝﹞◎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漢靈帝,帝號。(西元一八一至二三四)姓劉名宏,東漢章帝的玄孫,繼桓帝立。在位時寵信宦官,戮殺忠臣,朝政日益凋敗。終於在中平年初,引起黃巾賊造反,使東漢走向衰亂的局面。在位二十二年崩。

﹝靈苗﹞◎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原意指珍奇美觀的植物,此處喻自如佛性之種根。《唐‧路德延‧芭蕉詩》:「一種靈苗異,天然體性虛。」《元‧劉詵‧石菖蒲詩》:「盆池有靈苗,石罅忘偪仄。」《清‧林則徐‧廣東越華粵秀羊城三書院觀風告示》:「恐毒草之損靈苗,芟夷務盡。」

﹝靈苗谷神浚性源﹞◎七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以谷神生死竅門喻之為自性本佛之佛種,因自無始劫以來,眾生因貪瞋癡等無明作祟,以致無法自覺自發而蔽塞,是以需要培養與疏浚;浚其本源,導其所歸;溉其本根,將食其實。谷神不死,是謂玄牝,本來自性佛種,不生不滅,不因披毛戴角而異,只要有呼吸狀態,一切佛性種根就存在。

﹝靈氣﹞◎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靈妙之氣。《管子‧內業》:「靈氣在心,一來一逝。」《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六》:「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

﹝靈氣有本性  不為外物遷﹞◎七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南極仙翁〉 

……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都是純善無惡,純靜無偽,無牽累,無掛礙,無拘染,圓融活潑,靈明清澈,無思無慮,不憂不懼,澄湛妙寂,此為沖漠無朕,允執厥中;因此,不住於相,不拘於法,不著於空,是故外物不能遷,萬緣不入,萬境不起。

﹝靈蛇之珠﹞◎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隨珠』條目。

﹝靈蛇珠﹞◎六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見『隨珠』條目。

﹝靈脩﹞◎六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亡靈結緣‧明明上帝駕前侍御者‧張肴〉

……有靈智遠見的人。用以比喻國君。

﹝靈貺應期﹞◎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彌勒祖師〉

……天所賜與之至道就在這個時候。語出《柳宗元‧禮部賀嘉瓜表》:「靈貺應期,天龍護聖。」中之一段。靈貺,昊天所賜。貺,音 ㄎㄨㄤˋ。贈、賜與。《儀禮‧燕禮》:「君貺寡君多矣。」《鄭玄‧注》:「貺,賜也。」《樂府詩集》:「靈貺繁滋……濬哲應期,參德天地,比功四時。」《南齊書》:「靈貺流瑞液,……受命君四海,五帝繼三皇,三皇世所歸。聖德應期運,天地不能違。」

﹝靈雲岫將體蓋全﹞◎六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諸天神聖〉

……見『波臣似把銅鐙浴  靈雲岫將體蓋全』條目。

﹝靈輀﹞◎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四配十哲‧聖訓‧注〉

……喪車。《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喪柩既臻,將及魏京靈輀回軌,白驥悲鳴。」《唐•吳兢•貞觀政要•儉約》:「靈輀冥器,窮金玉之飾。」《清•譚嗣同•湘痕詞之二》:「靈輀軋軋鳴,送子入山道。」

﹝靈旗﹞◎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見『魂旛』條目。

﹝靈臺﹞◎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古代天子觀察天文氣象的臺子。《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禮畢,登靈臺,望雲物。大赦天下。」亦作「露臺」。

﹝靈慧﹞◎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三天主考‧聖訓‧注〉

……聰明穎悟。

﹝靈機﹞◎七十年八月十五日〈天然古佛〉

……突來的巧思。

﹝靈襟﹞◎六十二年六月十五日〈諸天神聖‧聖訓‧注〉

……胸懷。《唐太宗‧初春登樓即目觀作述懷詩》:「憑軒俯蘭閣,眺矚散靈襟。」《宋‧朱熹‧聞善決江河詩》:「大舜深山日,靈襟保太和。」

﹝靈櫬﹞◎六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五教教主‧聖訓‧注〉

……安放屍體的棺材。《文選‧潘岳‧哀永逝文》:「撫靈櫬兮訣幽房,棺冥冥兮埏窈窕。」亦稱為「靈柩」。

﹝靈鑒﹞◎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明明上帝‧聖訓‧注〉

……英明的觀察、鑑識。《唐‧李德裕‧丹扆箴序》:「若不愛君以忠,則是上負靈鑒。」

﹝靈鼉﹞◎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關聖帝君  率法律主全班‧聖訓‧注〉

……見『鼉』條目。

 

…………〈二十四劃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