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分‧卷三〉
世間萬事萬物,無不從始而未有,以至於萬有萬成;世人學法修行亦復如是,從不知而學,從微學而無所不學;從不知而知,從微知而無所不知,此謂次第之義。人非聖賢,非生而知之者,必由所學而知,以致於學有成就;當未知未學之始,安知其知與學之精微奧妙乎?世之愚者,不知而不願知,反譏其所知者為無知之知;不學而不願學,反諷其所學者為迂腐之學。不知其始,而以為無所知無所學者,尚可諒宥;迨知所始,仍以為不必知不必學者,不惟其愚之至蠢乎?得失之諦,高下立判,勤學致知尚有所不及,況大道精微玄妙之至極乎?有而不知其有之始為無,既知其有,仍不知其有之始為何,不惟痴漢乎?知無而不知其真無為妙,知妙而不知其真妙為玄,知玄而不知其真玄為奧,知奧而不知其真奧為道,其愚若斯,更待何言耶?是以,一念之有,當知一念有之始;一念之無,當知一念無之始;此身之有,當知此身有之始;此身之無,當知此身無之始;念自心生,當知念自心生之始為何?無始之始亦何也?有之始為無,無之始何也?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一知高於一知,一學高於一學,一境高於一境,一明高於一明;知然後知其所未知,未知方知學之不足,學然後知其所未學,未學方知知之不足也。是故天然修士,既親炙心法寶笈,發無不中,何必籌策;無為而成,何必繩約;莫在言語尋章句,莫從外力計內蘊;達性達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莫自擾源;心思體明,明心理行,日用體照,空有不乖矣。
故偈曰:
一竅妙穿諸法穿 一海無量匯百川
一曲吟唱心法諦 一毫無盡妙趣傳
一覺無惑三千里 一身蓮華開十方
一露法身萬劫超 一花拈開大悲船
再偈曰:
是諦非諦字一句 是藏非藏蘊何意
是旨非旨盡其性 是法非法典章具
引一引喻無上智 引身引心境自移
引經據典道貫一 引龍歸海保恩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