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分‧卷十一〉
易過即遷,不復追悔,故君子不二過,慎獨指目之間,臨事不惑,兢業自守,方致進德修業。堯與人為善,舜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故勳華協帝而耀古;禹聞善言則拜,用人惟己,改過不吝;故世法以立,專治奸邪小人之懲;君子當明哲保身,正心誠意,若曾因揭帖以誣他人清白而身陷囹圄者,身且難保其安,心且難正其意,身何以修乎?道何以宏乎?殊不觀《論語‧學而》有云:「吾日三省吾身。」《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以 喻 君子無不懷刑自勵,謙恭自牧;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畏者,謙謙之懷也;《易卦》有云:「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鳴謙,貞吉。 勞謙 君子,有終吉,無不利。」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尚書》有云:「欲敗度,縱敗禮。」以喻小人恃才傲物,驕矜自滿,機謀巧詐,肆無忌憚,是以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其德惟自敗,其行惟自亡也。是以君子之學,在於無咎;修者之學,在於無妄;須知,詞窮者必虧於心慚,詞歧者必虧於心疑,詞誣者必虧於心毀,詞屈者必虧於心失;無君子不足以見小人,無小人亦不足以顯君子也。君子行事,執兩用中,以仁存心,以禮存心,心懷坦蕩,俯仰不疚,正其仁心足以保泰,誠其禮義足以通神;然誠者亦非成己而已矣,推己及人,己正正人,己達達人,方可謂之成己成人成物,以此修身,以至於齊家,方可言治國而平天下之道也。
故偈曰:
滅倫毀綱天難容 因果必報無倖漏
雲衢天路惟積德 能躲閻羅光祖榮
宣明聖道從己修 孝能感天可免咎
奉勸世人當惜福 盡孝椿萱百愆休
再偈曰:
一理無差覺者證 一心無差清淨真
一味無差法味珍 一乘無差妄出塵
一法無差心法臻 一體無差無為乘
一智無差斷業繩 一證無差佛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