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文釣義,斷章取義,行者所不爲。修行者,望文而生義,依義而言理,順理而成章,匯章而論道,推道而訓俗,訓俗者何?爲舟爲航是也。此爲修行次第,望汝深思!

 

藏地六載,閉關而修,所悟者何?所修者何?六載歲月之勤,所爲何來?儒家有「一言以爲智,一言以爲不智。」之喻。喻下下人之智所及,不過方圓一丈之遠,豈可與莫測高深之佛慧擬比哉!是以拘禮之人,不足以言事;制法之者,不足以論理。若握一世之法,傳百世之人,猶以一衣擬寒暑,一藥治瘵瘕者。若載一時之禮,以誹無窮之俗,是刻舟而求劍,守株而待兔。故論法者,爲理之所由,而非所以爲治也。修行之士,每以一道之行而生錯雜之徑,雖有正信之念,而行途不一,亦足誤道于途也。

 

「荊岫之玉,必含纖瑕,驪龍之珠,亦有微纇。」人非聖賢,瑕纇必俱;不忍汝六載歲月之勤,仍爲門外論性,徘徊六道而未知,故當頭棒喝,敲汝佛種金輪。須知人爲萬物之靈,後天地而生,而能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亡,而能知天地之終;力不若天地,而能知天地之任;氣不若陰陽,而能爲之經;不若萬物多,而能爲之正;不若道德富,而能爲之崇;不若神明照,而能爲之主;不若鬼神潜,而能著其靈;不若金石固,而能鍛其勁;不若方圓治,而能陳其形;無所適而不在,動靜有則,以正理邪,周徧無滯,救度有窮。鈎繩相布,銜橛相制。動則起生死之本,靜則滿圓覺之境,陽則法天地之符,陰則貫幽冥之靈。窮未來際爲一晝夜,盡微塵海爲一刹那,則與佛翱翔,翱翔授取,錮據堅守,與天地同方之境亦不遠矣。

 

佛不語,然莫將「無言當慈悲」。以人之薄德,待佛德贊頌之;以人之薄福,待佛福贊賜之;以人之薄慧,待佛慧加被之。是謂人工搏佛功,是不知命也。至道之精,窈窈冥冥。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精中有靈,靈與神游,彌綸于六合,充塞于天地之間。正所謂:「喻至德之美者,其慮不與俗同者」是也。立終身之功,棄細忿之愧,立累世之名。指天之極,明者爲法,惟道是行。齊過進退,參之天地。道無不可,受數于天,定位于地,汝將受名于佛號之中,盼汝深思!

 

  後記: 本文於2005年,于中國佛教網論壇與一正在閉關已屆六載之喇嘛,論典與論法之一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