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七則】

太上云:「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云此一章,教人即物明本,忘幻全真。

轂因輻而成輪,車因輪而成用。

當初本無,以其斷木成器,故假名曰車,成車之用。

譬我一身,上至泥丸,下至湧泉,內則五臟,外則四肢,假合幻形。當初本無,以其有此幻形,強名曰人,成人之用。

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器。

故有形者以無為便利,中無形者以有為運用,器與室同一義。

且道只今無形中主,如何了悟?

Δ

頌曰:

輻來輳轂車成用,念復歸中道大通。

車運器成誰著力,只今誰是主人公。

【第八則】

太上云:「致處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此一章明入室大定,復命歸根,真空實際,切切真功。

空諸幻有,不染一塵曰虛。

萬法紛紜,此心不撓曰靜。

工夫致極,六脉俱澄,一真寂朗,復其本然。

到這裏通身是口,難措一言。

我若露泄,汝等工夫忽至此,必然罵我饒舌。

我不說破,又恐汝等到此著邪。

所謂不知常,妄作凶也。

畢竟云何?

Δ

頌曰:

虛之又虛,靜之又靜。

身心兩忘,氣融神定。

一片玉虛,天心光瑩。

復未生前,誰凡誰聖。

非真非仙,非心非性。

本無可言,亦非可證。

寂然誠誠,中中密印。

【第九則】

太上云:「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

真空無象,視之不見;大音希聲,聽之不聞。

此妙也,如雲出岫,若月印潭,難為摸索,搏之不得,既非耳目所及,拿捉不住,又不可得而言。

問畢竟如何?

嘻,此道也,昭彰在上而不明皦,潛密在下而不昏昧。

所以仰之彌高,放之彌滿六合;鑽之彌堅,收斂全無眹跡。

迎之莫見其首,隨之莫見其後,輝今耀古,莫始莫終。

且道只今是誰主、是誰御道來?

Δ

頌曰:

無形無影寂無聲,耀古輝今號赤文。

妙有有如潭底月,真無無若嶺頭雲。

遇緣常默靈光照,對鏡休生業火焚。

和會三元歸一極,主人終日醉醺醺。

【第十則】

太上云:「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讁,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可謂鬼神莫測,方士莫知,乃知聖人大機大用,無門可入,不可度思,皆自然而然,無可不可。

南華老仙言:「聖人終日行,未嘗行;終日言,未嘗言。」

故未嘗不行,行必在道;未嘗不言,言必中節。

發無不中,何必籌策;無為而成,何必繩約。

故聖人之道,一以貫之,自然均齊方正;美利天下,自然條當寬弘。

故能常善救人、常善救物,作之君、作之師,不自愛貴、不自矜伐。

雖大智慧,同大愚人。

嗟乎,我輩行不遵道,言不中理,甚至于思慮計較,密察關防,賣弄精魂,好為師範,自是自見,自禍自殃,去道遠矣。

若不直下悔過自新,果行育德,則安能承襲太上真明,光暉天下,利益群生。

其或未然,聽予。

Δ

頌曰:

行滿天下無怨惡,言滿天下無口過。

倒携慧劍倚長空,萬法來前迎刃破。

行時行之坐時坐,飢則餐兮睡不卧。

中中默默襲明公,就裏壺天如許大。

【第十一則】

太上云:「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不敢臣。」

心本無跡,道常無名,朴雖至小若微塵,神用無方,含造化端,居萬象之先,所以天下不敢臣也。

故得此道者,頓超物表,性象太空,周流六虛,動靜無礙。

是以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氾兮其可左右,微兮其可色聲,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雖然如是,誠能萬緣頓息,一念歸中,方知道元來自有,不必他來。大眾還會否?

Δ

頌曰:

心即道兮道即心,不勞思想別追尋。

利名雪化靈臺瑩,恩愛冰消慧海深。

風捲塵清金虎伏,雲收霧散玉龍吟。

天清皎日光圓朗,萬籟寂鳴息大音。

【第十二則】

太上云:「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原夫念有偏倚,則以正反之;心有妄想,則以覺反之。

正覺然妙,亦是道之動也。

聖人心若太虛,清淨自然,無一毫偏妄點染,體乎中道,其正也、覺也,何用修為?

故曰:「絕學無憂,清淨為天下正,履謙處順,和同柔弱,禮也,亦道之用也。」

故天下萬物因生而有,無生則無有矣。

大眾,正以反邪,覺以照妄,猶是道之動,道之用。

若自尊自是,不反不弱,則道之喪矣。

Δ

頌曰:

天下本無事,人心自熱忙。

雨收山色翠,雲散月圓光。

體道神清泰,安常德義香。

誠中狂作聖,偏妄聖為狂。

本性無欺昧,不必更參詳。

【第十三則】

太上云:「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至,不見而名,無為而成。」

夫天下猶一身,天道即本心。

心虛明,則天理昭彰。

身中正,則天下安靜。

乃知道在自身,向外求則遠矣。

明在本心,向外觀則昧矣。

故聖人反身而誠便到家,反照隱密則明德著,不動而變則不理當。

大眾,多少省力,又不費心,還委悉否?

休,休。

Δ

頌曰:

不涉程途便到家,何須著境苦枝楂。

旻天清肅家家月,春日和融處處花。

氣泰款斟王母酒,心清奚用趙州茶。

安閑自在全無事,何必喃喃書五車。

【第十四則】

太上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夫上士元本清高,根基純厚,所以一撥便轉,八達六通,自然移掇不得,天地莫遷,輕輕快快,綿綿密密,精進力行,終始無昧。

中人則業識牽纏,利名縈絆,未免半疑半信,若存若亡。

小人驕矜濁富,誇恃虛名,專尚浮華,憎嫌純朴,故聞聖人之道,則大笑之。

若使小人聞道而不笑,則不足以為至道。

故小人建設巧言,笑侮有之,不足為怪。

夫何故?

達道了明之士,頓忘形體,若昏昧之人;事物無心,若退惰之人。

卑下混同,類族平等,大體潔白,外若污辱,廣德充滿,常若不足,建立陰德,密切若偷,質朴真純,茫然若渝。

若大方無際,大器緩成,況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視聽不得,道隱無名,摸索不著,清虛寂寞,與彼相反。已上皆下人可笑。

惟在道高明,包容含恕,善假方便,委順曲化,故曰善貸且成。

大眾,修行人三千功,八百行,盡備此章,勉旃勉旃。

Δ

頌曰:

物物中含太極真,奈人暴棄自蒙昏。

下愚執僻心茅塞,上士虛中性玉純。

識性空無名本性,凡人了達即真人。

回光直入玄元境,庶免區區再轉輪。

【第十五則】

太上云:「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夫聖人不有去來,了無生死,是乙太虛一體,動靜不居。

嗟夫,一切人此心無主,忽起忽滅,出機入機,無有了期。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欲養生之富厚,則貪婪者衣食常不足,富貴者利名常不足。

以其心常不足,故縱六欲七情,三屍六賊,用心役力,巧智其神,致使心火上炎,精水下濕,水火相違,以致病患苦楚,至死未休。

惟達道者,明悟虛幻情緣業識,故反情復性,虛心體道,自然火不上炎,水不下漏,水火既濟,神炁密融,果證無生,故無死地。

乃知人之生,動之死地,皆由水火既未,神炁合離,故亦十有三也。

火數七,水數六,合十三也。

此章多解不一,各執自見,著相支離。

或言九竅四關,十分有三分生,七分死;或以月之虧盈,然合成數。

於切己進修,全無干涉。

惟祖師玉蟾真人言七情六欲,先師言水火既未,最為切當。

上下文理順貫,便得受用。

若情欲不息,水火不濟,則,中無定主,安能出得虎兕甲兵之驚懼?

以其神炁一融,自然物我兩忘。

大眾,明徹此章端的大義,力行將去,不必問生死事大已已。

Δ

頌曰:

人之生死藉陰陽,超出陰陽自反常。

水火混融忘死地,炁神密固衛生方。

人牛俱泯性圓朗,鷗我無情機兩忘。

假像指賢歸故里,休迷相數弄文章。

【第十六則】

太上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夫大道生生不窮,玄德畜養平等,物隨氣而賦形,勢因時而成就。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為本,貴德為元。

故道之尊高,長於上古而不先;德之最貴,成於萬物而不先。

故體道之士,天下莫敢臣,侯王莫能友,常樂自然。

昔帝堯讓位 許由 先生,辭而避之;帝舜讓位善卷先生,避之而入山。

又如莊子休於子陵,辭黃金百鎰,不受相位。

古今達道志士,有至于三詔不赴者甚多,可謂道之尊,德之貴,而莫之爵。

今之我輩,未造實理,不有真功,未知道妙深奧,玄理幽微,恃自井量管見,扇惑愚俗,彰揚口鼓,要譽利名,不羞之甚。

上忝仙聖道風,下緣市塵俗氣,似此違避太上慈訓,胡不寒心。速改速改。

大眾,爾等欲知之而速改乎,欲奮志而力行乎?

嘻,老拙更為饒舌。

Δ

頌曰:

極品簪纓世慕之,道人看破笑嘻嘻。

溫生漚滅莫多事,花謝花開能幾時。

素履自然寧意馬,實頤寧肯舍靈龜。

優游不事王侯志,何慍人輕與不知。

【第十七則】

太上云:「含德之厚,比如赤子。」

夫含養德性,純純朴朴,則比如赤子也。

赤子如初生嬰兒也。

未三月時,元炁純粹,元神寂冥,不知動靜聲色,兩手握固,百骸柔軟,一團和氣,純純全全。

所以終日號哭,而咽嗌不破嗄,毒蟲猛獸亦無螫傷。

蓋與物無心,物亦無傷也。

太上以此喻修真之士,心切切矣。

我輩欲反本還源,歸根復命,以此為則,不亦簡妙乎。

今心無所主,性不安閑,安得元神凝寂,元氣冲虛,而比如赤子乎。

大眾,執柯以伐柯,其則不遠。

咦,休休息息,綿綿若存去。

Δ

頌曰:

含養工夫妙,中中密密綿。

嬰兒心溟涬,赤子性純全。

今古誰消息,死生孰變遷。

太虛中大象,玄外更無玄。

【第十八則】

太上云: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眾,此三句妙理,如自家了徹,則一真洞徹,萬行畢備。

其或未然,老拙藉口與汝等裝點。

如我輩省悟得,世間一切事物,俱是虛幻空華,此心厭倦,常慕幽靜處,諸緣頓捨。

似古廟香鑪,冷灰灰地,默默然一切人事,來如土水偶人相似,判然不惹,是則故是,然則未然,實非聖人真清淨之妙。

夫何故?

聖人之心,若懸寶鏡在堂,物來則照,物去則空,隨機應變,活潑潑、圓混混、虛豁豁、明皎皎,因其利而利之,以輔萬物之自然。

無可不可,乃為而無為也。

圓通萬變,無所往而不在乎道。

如王秉劍,萬法來前,迎刃而解,乃事無事也。

咀玩道德,精妙入神,含養元炁冲和,如飲玉液瓊漿,乃味無味也。

大眾,汝等欲知之乎,欲力行之乎?

噫。

Δ

頌曰:

萬裏無雲障,碧天日正中。

圓明暉宇宙,光朗曜虛空。

照物無私照,通幽徹大通。

我心無點染,何事不圓融。

方便和人事,隨機闡祖風。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