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四十九則】

南華老仙設一喻,使人即物理以明心,達天機而悟道,然其意密密深深,造其微奇奇特特。

言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六事。

蚿即蜈蚣也。

始以三物引起,至風目心,大體妙用,造化天機,朗朗明白。

以夔蚿足之多少,喻唾之噴大小珠霧。

及蛇之無足而行,又疾喻聖人動止,運化屈伸、相感遲疾,亦應乎天機,皆自然而然。

次以風之蓬蓬然起於北海,入於南海,反陰復陽,倏忽起滅,比夫有形相之物,又超一奇絕。

末後目與心洽,不說破。

大眾,還會得否?

其或未然,實菴藉口張揚,諸公貴誠默契。

夫人之目一舉萬里,天涯海角都在眼底;心之一動,大地山河盡在此中。

其天機舉動,可謂不行而至,不疾而速,可不戒慎而返觀哉。

如風之初起,似乎勢力輕微,及乎撼山拔木,從微至大。

我之呼吸造化工夫,亦復如是。

諸公直下曉了大機妙用,自然不費心力。

Δ

頌曰:

大道無不在,物物總含容。

夔蹢疾如蚿,蛇飛遲似風。

天機融紫極,玄理體黃中。

泯識有無有,忘情空不空。

反觀心密妙,覿面主人公。

【第五十則】

黃帝 聞廣成 君隱於崆峒山,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靜居三月而往問道。

廣成君南面而卧,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吾聞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

長久, 廣成 君蹴然而起曰:「善哉問。來,吾語汝。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而靜,〔汝〕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惟湛然方寸,無使營營,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終。得吾道者,入無窮之門,遊無極之野。」

大眾,夫人之本來元神不能守舍,蓋由情生心擾,念動精搖之故。

廣成君教帝心無知擾,神將自守,旨哉。

黃帝大聖人,尚如此席茅齋心三月,膝行跪于下風,參師問道。

我輩何人,猶不能如是,安得入神於無窮之門,遊無極之野哉?噫,

Δ

頌曰:

心絕營營神在舍,精無搖動氣歸根。

炁神綿密中中息,直入玄元眾妙門。

【第五十一則】

《南華經》云:「黃帝遊赤水之上,登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智索之而不得,使離珠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乃使罔象,罔象得之。黃帝曰:『異哉,罔象可以得之乎。』」

大眾,此一玄珠,人人中其,耀古輝今,光天徹地,只為物慾塵障,事情雲蔽,明見馳騁,智識縱橫,所以昧失此珠。

幸有欲見此珠者,又即言辭而求者,或以聰明揣度而求者,又以智識思求者。

明求愈遠,智索愈遷,故黃帝以此三人求尋而皆不得。

後以罔象,罔象得之。

何謂也?

使人離其語言知識,忘乎聰明見解,誠意於丹丘之上,淵心於罔象之中,一點圓明,自然朗徹,豈不簡妙哉。

再審後。

Δ

頌曰:

一顆無價珠,沉埋被泥淤。

聰明智揣摸,都屬者之乎。

潛心歸罔象,不覺珠光浮。

一躍出清淵,圓明耀太虛。

【第五十二則】

《南華經》云:「齧缺問道於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將來舍。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歸。汝瞳然若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言未終,齧缺若睡寐,已忘形。被衣大悅,行歌而去。」

大眾,古人一聞至道,形忘心醉,復本然之至善,所謂正形一視,誠全而含光不二也;攝知一度,無思而凝神精一也。

故若新生之犢,其純全而無心也。

心神一混,物我兩忘,不知所以然而然,宜乎本師真樂而歌,真其實知,不以故自持,至哉。

今我輩然業重福輕,急不能如是,誠能信得及,誠誠默密,便如此做將去,工夫純熟時,亦自然而然。

Δ

頌曰:

屏智黜聰明,含光妙一誠。

被衣云未盡,齧缺已忘形。

道契心純玉,情空性潔冰。

太虛風息息,天籟寂無聲。

【第五十三則】

南華老仙云:「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云:『正己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來寄也。」

大眾,聖人以寶貴精神,安和性命為樂全,故安貧樂道,不以軒冕為榮,而喪清高志節,況乎窮約趍俗,小識小行,而為道德之累哉。

喪己於物,失性於俗,何足道哉。

戒之慎之。

Δ

頌曰:

世事如雲變,炎涼反掌間。

利名心冷淡,道德性芝蘭。

有用心流浪,無求志泰山。

綽然無繫礙,大志樂閑閑。

【第五十四則】

南華仙宴息,東郭子敬問曰:「所謂道惡乎在?」

真人曰:「無所不在。」

〔東〕郭曰:「期而後可。」

真人指前蟻曰:「在螻蟻。」

曰:「何其下耶?」

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耶?」

真人指空地曰:「在瓦礫。」

曰:「何其愈下耶?」

真人指空地曰:「在瓦礫。」

曰:「何其愈甚耶?」

曰:「在屎溺。」

東郭子不會。拙哉!

吾太上云:「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又云:「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宣聖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以此推之,則曉南華老仙假目前物類,發明道之本元。

惜乎東郭子全無領悟。

夫道物物全彰,頭頭具足,此無所不在也。

猶我之一點,舉目無際,何所往而非道乎。

乃知老仙始一句以露心肝,後四答乃第二機,不獲己也。

大眾,誠能向真人始一句以前會得,則巍然獨存,綽然無礙矣。

諸大德會否?

噫,今禪家庭前柏樹、堂內酒臺、麻三斤、脇三拳、乾屎橛、佛糞堆,種種公案皆從此中來。

所以長者馮尊師言:「鳩摩羅什未生,已有南華、列子。」

朱文公云:「禪自道家起,今衲子翻頭換面發明。豈不然哉。」

諸公直下無疑,融會了徹,則萬法中通,三家一貫。

更何爭能好勝,人我是非,且得忻樂太平,作箇超塵大丈夫,豈不美歟?

Δ

頌曰:

萬物三寸道一元,未曾舉處巳昭然。

南華的意全彰妙,東郭疑心不造玄。

濁氣昏蒙迷本性,清風渙徹見先天。

六通四達全無礙,三教收來一箇圓。

【第五十五則】

南華老仙云:「後世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如惠施之學,以萬物畢同畢異,天地為一體,天下之辯士相與樂之。如言卵有毛、鷄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為羊、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熱、山出口、輪不蹍地、目不見、指不至、至不絕、龜長於蛇、矩不方、規不可以為圓、鑿不圓枘、飛鳥之影不動、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狗非犬、黃馬驪牛三、白狗黑狐駒未嘗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辯士以此與惠施相應,終身無窮。然惠施之談,自以為最賢,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常欲以勝人為名,弱於德,強於物,駘蕩而不得,逐物而不反,窮響聲形,與影競走,悲夫。」

大眾,南華老仙特舉惠施之才,為一經之結。

意其後世之人,氣輕福薄,不復天地之純,聖人之大體,專尚機鋒敏捷,間長答短,問東答西,間有答無,急無可答,反使人參。

教小輩利口之縱橫〔便〕捷,君子木訥而難對。

一片勝心,自尊自大,鼓誘鄙俗,誑惑愚夫,闊說大言,自為普化,迤迤習成淫風,傷哉。

《易》曰:「咸其輔頰舌。」

又云:「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正謂此也。

諸大善人,誠能勘破此等,明悟了達,當含光內燭,寶毓天和,毋似此徒張皇誑妄,當反朴還淳,止此而已。

Δ

頌曰:

學道修心反朴淳,朴淳不必吏思尋。

口頭三昧空搖舌,眼底百端錯用心。

墨子儉勤猶可取,惠施詭譎實難箴。

不言言妙誠通徹,淵默雷轟震大音。

【第五十六則】

純 陽帝 君云:「悟真常,不達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

紫陽真人云:「 饒 君了悟真如性,未兔拋身却入身。爭似更能修大藥,頓超無漏作真人。」

大眾,今之說明心見性者,皆以揚眉瞬目、堅指舒拳、敲喝語默應對為了,能以此學解,以此識神認作本然真性,為真的當。

自謂無疑罷參,只這一邊事尚未著實,況乎與語真空慧命,末後大事,遠之遠矣,深可憐哉。

祖師以此二詩警拔志士,可謂痛切。

惜乎我輩薄福,力量輕微,不能前進。

況有守腎守臍、守心守腦,努力搬運,屈伸作為,種種泥形著相,為命基工夫,亦可憐哉。

且道如何是端的?

默息去,默息去。

Δ

頌曰:

活通大象鼻孔,突出元獅眼睛。

兩箇打成一片,千和萬合沖凝。

恍惚綿綿密密,自然圓混太清。

篤志若山了得,長春至樂無生。

【第五十七則】

《周易﹒繫辭》,孔聖謂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又云:「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大眾,這箇密處,便是聖人安身立命處,不可以知識思求,亦非耳目視聽。

當至至誠誠,洗得心上潔潔淨淨,明明朗朗,方可得退藏於此。

故聖人以窮理為先,理窮則性盡。

理即心也。

故心虛明則性寂朗,工夫至此,明寂湛然,與太虛體一時,是可至于慧命真空,末後大事。

汝等欲知之乎?

欲行之乎?

噫!

Δ

頌曰:

性無命不處,命無性無主。

性命一圓融,自然隱乎此。

真火炎太虛,慧風輕鼓舞。

霎時天地鎔,太極圓如許。

【第五十八則】

周濂溪與伊川云:「看《華嚴經》一部,不如看一艮卦。」

大眾,以一艮卦能盡得《華嚴經》義乎?

眾默然薰禮,請開發。

曰:

艮,止也。

重艮為艮,止之又止,止於至善,息乎大中,聖人能事已矣。

故卦辭:『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背與心相對,不曰艮心,而曰艮背者,心忘己矣。

心忘己,自然人我兩忘,聲色俱泯,造先天之妙境,何世間之灾咎,豈不簡妙哉。

《華嚴經》至妙之理,不過如是。

中間廣喻,四菩薩即易四象,八金剛即八卦。

復姤兩卦十二爻,即一年節候。

龍女七歲成男,卦有六爻,剝坤第七,變為復震。

震為長男陽龍之象,故喻七歲成男;純一不雜,乾陽之象,故喻善財童子。

天地五十五數,善財五十三,參末參大。

天神至地神,即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也。

參合也,恰好五十五數,成純陽乾數。

故為八十一卷,皆《易》中聖人之緒餘也。

故周夫子以看一艮卦,勝看一部《華嚴經》,豈不然哉。

雖然,若云大聖人超出乾坤之表,巍獨无極之真,此亦謂之緒餘。

大眾,能會得否?

Δ

頌曰:

止之又止止無止,當於言象外參求。

艮心艮背歸无極,忘我忘人混大冲。

大易羲皇元罔象,華嚴長者體洪濛。

一齊止止全無法,玄又玄兮空不空。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