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第四段

披繡闥〈注一〉,俯雕甍〈注二〉,山原〈注三〉曠其盈視〈注四〉,川澤〈注五〉〈注六〉其駭矚〈注七〉。閭閻〈注八〉撲地〈注九〉,鐘鳴鼎食〈注十〉之家;舸艦〈注十一〉彌津〈注十二〉,青雀〈注十三〉黃龍〈注十四〉之舳〈注十五〉。雲銷雨霽〈注十六〉,彩徹〈注十七〉區明〈注十八〉。落霞〈注十九〉與孤鶩〈注二十〉齊飛,秋水〈注二一〉共長天一色〈注二二〉。漁舟 〈注二三〉唱晚,響窮彭蠡〈注二四〉之濱;雁陣〈注二五〉驚寒〈注二六〉,聲斷衡陽〈注二七〉之浦〈注二八〉

【譯義】第四段

打開繪飾華美的閣門,俯瞰雕鏤著文采的殿亭屋脊,放眼遠望遼闊的山原充滿視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驚歎。名門望族之富貴人家,遍布在整個鄉里地面;船隻佈滿渡口,都裝飾著青雀黃龍的頭形。烏雲消散,雨過天晴,大地顯得特別明朗清析。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漁船唱著歌傍晚回來,歌聲響遍鄱陽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氣驚擾,叫聲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邊。

【注釋】第四段

◎〈注一〉繡闥:裝飾華麗的門。《唐‧王勃‧滕王閣序》:「披繡闥,俯雕甍。」《唐‧武元衡‧行路難詩》:「風飄雨散今奈何,繡闥雕甍緑苔多。」《清‧沉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若品論雲霞,或求之幽閨繡闥,慧心默證者固亦不少;若夫婦同觀,所品論者恐不在此雲霞耳。」

◎〈注二〉彫甍:雕鏤文采的殿亭屋脊。《唐‧虞世南‧怨歌行》:「紫殿秋風冷,彫甍白日沉。」甍,屋脊。《文選‧左思‧蜀都賦》:「比屋連甍,千廡萬室。」《唐‧王勃‧滕王閣序》:「披繡闥,俯雕甍。」音 ㄇㄥˊ

◎〈注三〉山原:山陵與原野。《後漢書‧龐參傳》:「三輔原曠遠,民庶稀疏,故縣丘城,可居者多。」《晉‧嵇喜‧答弟叔夜詩之三》:「都邑可優遊,何必棲山原。」《唐‧王勃‧滕王閣序》:「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

◎〈注四〉盈視:極盡目力所能及。謂極目遠望,滿眼都是之意。《唐‧王勃‧滕王閣序》:「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

◎〈注五〉川澤:河川與湖泊。泛指湖、海、江、河等水流聚集的地方。《文選‧曹植‧贈丁儀詩》:「朝雲不歸山,霖雨成川澤。」

◎〈注六〉紆:曲折。《說文解字》:「紆,詘也。」《元‧周伯琦‧野狐嶺詩》:「澗谷深叵測,梯磴紆百盤。」

◎〈注七〉駭矚:對所見的景物感到驚駭。《唐‧王勃‧滕王閣序》:「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

◎〈注八〉閭閻:鄉里,亦泛指民間。《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傳‧太史公曰》:「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清‧李文炤‧儉訓》:「每見閭閻之中,其父兄古樸質實,足以自給,而其子弟羞向者之為鄙陋,盡舉其規模而變之。」

◎〈注九〉撲地:滿地都是。《南朝宋‧鮑照‧蕪城賦》:「廛閈撲地,歌吹沸天。」

◎〈注十〉鐘鳴鼎食:古代富貴人家吃飯時,擊鐘為號,列鼎而食。形容生活極為奢華。《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紅樓夢‧第二回》:「誰知這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亦作「擊鐘鼎食」。

◎〈注十一〉舸艦:巨艦。《梁書‧王僧辯傳》:「午後賊退,乃更起長柵繞城,大列舸艦,以樓船攻水城西南角。」舸,大船。《唐‧王勃‧滕王閣序》:「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軸。」《宋‧歐陽修‧採桑子‧春深雨過西湖好詞》:「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音 ㄍㄜˇ

◎〈注十二〉彌津:佈滿渡口。彌,充滿。《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於是乎離宮別館,彌山跨谷。」津,渡口。《論語‧微子》:「使子路問津焉。」《唐‧王昌齡‧沙苑南渡頭詩》:「津人空守纜,村館復臨川。」

◎〈注十三〉青雀:舊時船頭常刻有青雀,後以借指船舶。《北周‧庾信‧奉和濬池初成清晨臨泛詩》:「時看青雀舫,遙逐桂舟迴。」

◎〈注十四〉黃龍:艦船名。《隋書‧楊素傳》:「素居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亦可借指船頭作龍頭形。

◎〈注十五〉舳:船尾掌舵的地方。《南朝宋‧鮑照‧還都道中詩》:「風急訊灣浦,裝高偃檣舳。」音 ㄓㄨˊ

◎〈注十六〉雨霽:雨過天晴。霽,雨後或霜雪過後轉晴。如:「雪霽」、「秋雨新霽」、「大雪初霽」。《唐‧杜甫‧閣夜詩》:「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音 ㄐ一ˋ

◎〈注十七〉彩徹:謂雨後天晴顯得特別明朗清析,可以貫穿整個大地。《唐‧王勃‧滕王閣序》:「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注十八〉區明:區分明晰。《清‧周亮工‧書影‧卷二》:「別裁偽體以親風雅,文章流別,可謂區明矣。」

◎〈注十九〉落霞:晚霞。《南朝梁‧簡文帝‧登城詩》:「落霞乍續斷,晚浪時迴復。」《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明‧文徵明‧丁亥元日次才伯韻‧之二》:「即須作伴還鄉去,滄海東頭看落霞。」

◎〈注二十〉孤鶩:孤單的野鴨。《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宋‧張元幹‧念奴嬌詞》:「舊遊何處,落霞空映孤鶩。」《元‧錢惟善‧南江夕照詩》:「孤鶩倒飛天上下,長虹高臥水中央。」鶩,鳥類中的游禽類。俗稱為「野鴨」。音 ㄨˋ

◎〈注二一〉秋水:秋日江湖上的水。《文選‧潘岳‧秋興賦》:「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鯈之潎潎。」《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注二二〉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好似齊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句式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日本遣唐使抄寫版為:「落霞與孤霧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版有研究價值。一說,「霞」為一種小飛蛾,「落」的意思為孤單,孤單的飛蛾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自有一種孤寂之情。《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注二三〉漁舟:捕魚的船。《唐‧王勃‧滕王閣序》:「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唐‧杜甫‧初冬詩》:「漁舟上急水,獵火著高林。」或稱為「漁槎」。

◎〈注二四〉彭蠡:湖泊名。在江西省北境,長江以南。即今鄱陽湖。《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上‧顏師古‧注》:「彭蠡,澤名,在彭澤縣西北。」亦稱為「彭蠡湖」。

◎〈注二五〉雁陣:群雁飛時排列整齊,像軍隊的陣勢。《唐‧王勃‧滕王閣序》:「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注二六〉驚寒:被寒氣驚擾。《唐‧王勃‧滕王閣序》:「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注二七〉衡陽:今屬湖南省,境內有回雁峰,相傳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返。《唐‧王勃‧滕王閣序》:「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注二八〉浦:河岸、水邊。《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江浦之橘,雲夢之柚。」《宋‧王安石‧題燕侍郎山水圖》:「往時濯足蕩湘浦,獨上九嶷尋二女。」

【原文】第五段

遙襟〈注一〉甫〈或作俯〉暢〈注二〉,逸興〈注三〉遄飛〈注四〉。爽籟〈注五〉發而清風〈注六〉生,纖歌〈注七〉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注八〉,氣凌彭澤〈注九〉之樽;鄴水〈注十〉朱華〈注十一〉,光照臨川之筆〈注十二〉。四美〈注十三〉具,二難〈注十四〉並。窮睇眄〈注十五〉于中天〈注十六〉,極娛遊〈注十七〉於暇日〈注十八〉。天高地迥〈注十九〉,覺宇宙〈注二十〉之無窮;興盡悲來〈注二一〉,識盈虛〈注二二〉之有數〈注二三〉。望長安於日下〈注二四〉,目〈或作指〉吳會〈注二五〉於雲間〈注二六〉。地勢極而南溟〈注二七〉深,天柱〈注二八〉高而北辰〈注二九〉遠。關山〈注三十〉難越,誰悲失路〈注三一〉之人;萍水相逢〈注三二〉,盡是他鄉〈注三三〉之客。懷帝閽〈注三四〉而不見,奉宣室〈注三五〉以何年?

【譯義】第五段

登高望遠,胸懷頓時舒暢,超逸的興緻油然而生。排簫發出清脆的聲音,引來陣陣清風;清細的歌聲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雲的飄動。今日的宴會很像是當年睢園竹林的聚會,在座的詩人文士狂飲的氣概壓過了陶淵明;又有鄴水的曹植詠荷花那樣的才氣,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詩人謝靈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都有,賢主、嘉賓,卻難得。放眼遠望高空,在閒暇的日子裏盡情歡樂。天高地遠,感到宇宙的無邊無際;興致已盡,悲隨之來,認識到事物的興衰成敗皆有定數。遠望長安在夕陽的那一邊,遙看紹興在雲海深處。地勢偏遠,南海深不可測;天柱高聳,北極星遠遠懸掛。關隘與山峰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異鄉的人。思念皇宮卻看不見,等待在宣室召見又是何年?

【注釋】第五段

◎〈注一〉遙襟:遠望的胸襟。《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遙,遠。如:「遙遠」、「遙不可及」。《南唐‧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詞》:「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襟,心胸、懷抱。如:「胸襟」。《唐‧陸龜蒙‧記事詩》:「天高氣味爽,野迥襟懷曠。」

◎〈注二〉甫暢:頓時舒暢。《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注三〉逸興:超脫世俗的意興。《唐‧王勃‧滕王閣序》:「遙吟俯暢,逸興遄飛。」《唐‧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注四〉遄飛:勃發;疾速飛揚。《唐‧王勃‧滕王閣序》:「遙吟俯暢,逸興遄飛。」《明‧高攀龍‧武林遊記》:「汝定、益卿清興遄飛,鼓餘仍勿舟而命趾。」遄,疾速。《易經‧損卦‧初九》:「巳事遄往,無咎。」《詩經‧鄘風‧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音 ㄔㄨㄢˊ

◎〈注五〉爽籟:參差不齊的簫管聲。一說清風激物之聲。《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爽籟警幽律,哀壑叩虛牝。」《李善‧注》:「《爾雅》曰:『爽,差也。』簫管非一,故言爽焉……夫簫管參差,宮商異律,故有長短高下,萬殊之聲。」《劉良‧注》:「爽,清也。籟,風激物之聲也。」《唐‧王勃‧滕王閣序》:「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籟,風激物之聲也。」

◎〈注六〉清風:清微、涼爽的風。《三國演義‧第一回》:「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舟窗盡落,清風徐來,紈扇羅衫,剖瓜解暑。」亦可喻為清新高潔的風格、品格。《文選‧張衡‧東京賦》:「清風協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我扶立當今聖明主,欲播清風千萬古。」

◎〈注七〉纖歌:清細的歌聲。《唐‧王勃‧滕王閣序》:「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明‧何景明‧七述》:「既而停眾樂,拂雲和,出嫚舞,流纎歌。」《明‧梁辰魚‧寄懷曲》:「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纖歌飛處,柳外乳鶯春曉。」

◎〈注八〉睢園綠竹:西漢梁孝王劉武,劉邦的孫子,文帝的兒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開封為都城。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睢園」。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也為保衛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亂後,遂在梁國大興土木。他以睢陽為中心,依託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後人稱為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餘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常在這裏打獵宴飲,大會賓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雲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唐‧王勃‧滕王閣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注九〉彭澤之樽: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樽:酒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有酒盈樽」之句。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裏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唐‧王勃‧滕王閣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注十〉鄴水:在鄴下(今河北省臨漳縣)。鄴下是曹魏興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詩。曹植在此作《公宴詩》。

◎〈注十一〉朱華:荷花。古人稱荷花為「朱華」,三國時大詩人曹植有寫鄴都的名句:「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描寫香草繁茂、荷花盛開的景象。《唐‧王勃‧滕王閣序》:「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注十二〉臨川之筆: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代指即謝靈運。謝靈運曾任臨川內史東晉時代的詩人,故稱「臨川之筆」。中國山水詩的開創者,被稱為「山水詩鼻祖」,《宋書》本傳稱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唐‧王勃‧滕王閣序》:「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注十三〉四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唐‧王勃‧滕王閣序》:「四美具,二難井。」

◎〈注十四〉二難:賢主人與嘉賓。因兩者難兼得,故稱為「二難」。《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王勃說「二難並」活用謝文,良辰、美景為時地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賞心、悅目為人事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唐‧王勃‧滕王閣序》:「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十三齣》:「四美二難真際會,九棘三槐盡我儔。」

◎〈注十五〉睇眄:斜眼注視、顧盼。《唐‧王勃‧滕王閣序》:「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睇眄,皆斜視貌。音 ㄉ一ˋ ㄇ一ㄢˇ

◎〈注十六〉中天:高空中。《列子‧周穆王》:「王執化人之袪,騰而上者,中天迺止。」《唐‧杜甫‧後出塞詩五首之二》:「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注十七〉娛遊:亦作「娛游」。猶遊樂。《漢‧司馬相如‧上林賦》:「若此者數百千處,娛游往來,宮宿館舍,庖廚不徙,後宮不移,百官備具。」漢‧班固‧西都賦》:「爾乃盛娛游之壯觀,奮泰武乎上囿。」《唐‧司空圖‧春愁賦》:「貪壯歲之娛游,惜繁華之易度。」

◎〈注十八〉暇日:空閒的時日。《孟子‧梁惠王上》:「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晉‧張華‧勵志詩九首之四》:「出般于游,居多暇日。」

◎〈注十九〉天高地迥:形容天地極其廣闊。《唐‧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樂府詩集‧卷五十五‧舞曲歌辭四‧唐‧柳宗元‧白紵歌》:「下沉秋水激太清,天高地迥凝日晶。」亦作「天高地遠」。

◎〈注二十〉宇宙:天地、天下。《淮南子‧原道》:「橫四維而含陰陽,紘宇宙而章三光。」《高誘‧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注二一〉興盡悲來:高興到極點,悲哀就隨之而來。指萬事只能適可而止。《唐‧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注二二〉盈虛:盛衰消長。《莊子‧秋水》:「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式者,則也。陰陽盈虛,五行消息,變雖不常,而稽之有則也。」或為圓缺之意。《唐‧徐敞‧圓靈水鏡詩》:「明滅淪江水,盈虛逐砌蓂。」《宋‧蘇軾‧赤壁賦》:「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注二三〉有數:被命運所預定。《唐‧白居易‧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詩》:「如我與君心,相知應有數。」

◎〈注二四〉日下:比喻遙遠。《唐‧王勃‧滕王閣序》:「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日下,喻指京都。典故:《世說新語‧排調》:「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張華)坐。張令其語。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口:『日下荀鳴鶴。』」滕王閣序中,王勃借此以表現他期望自己被召見,受到重用的心志。

◎〈注二五〉吳會:古代紹興的別稱,紹興古稱吳會、會稽,是三吳之首(吳會、吳郡、吳興),唐代紹興是大都市,與長安齊名。同時期的詩人宋之問在《遊法華寺》一文中也有意思相近的一首詩:「薄遊京都日,遙羨稽山名。王勃在滕王閣序的舒懷之意是:夕陽西下,遠望長安城,極目遠眺,雲霧中的吳會(紹興)若隱若現。東西南北,極目四望,實則是「極目四想」:由日落想到長安,由雲海想到紹興,由南方而想到大海,由北辰而想到天柱、北極。世界闊大,宇宙無邊,在這闊大無邊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麼的渺小。在此世界宇宙面前,何人能不感歎人生?

◎〈注二六〉雲間:江蘇松江縣(古華亭)的古稱,今屬上海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共語。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明‧陶宗儀‧輟耕錄•詩讖》:「『潮逢谷水難興浪,月到雲間便不明。』松江古有此語。谷水、雲間,皆松江別名也。」《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選詩雲間,徵文白下,新登復社之壇。」

◎〈注二七〉南溟:南方大海。《唐‧杜甫‧宿白沙驛詩》:「隨波無限月,的的近南溟。」亦作「南冥」。

◎〈注二八〉天柱:古代傳說中,天空是由不周山、崑崙山等八座高山支撐著,稱為「天柱」。《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宋‧文天祥‧正氣歌》:「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注二九〉北辰:指北極星。北辰也可用來比喻國君。《論語‧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爾雅•釋天》:「北極謂之北辰。」《南朝梁‧何遜‧閨怨》詩》:「思君無轉易,何異北辰星。」

◎〈注三十〉關山:關隘與山峰。比喻路途遙遠或行路的困難。《唐‧王勃‧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注三一〉失路:比喻不得志。《文選‧揚雄‧解嘲》:「當塗者升青雲,失路者委溝渠。」

◎〈注三二〉萍水相逢:萍,浮萍。萍水相逢指浮萍因水而四處流蕩,聚散不定。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唐‧王勃‧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他兩個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譚吐應對之間,彼此敬慕。」亦作「萍水相遭」、「萍水相遇」。

◎〈注三三〉他鄉:異鄉。《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莫作他鄉之鬼,徒為異域之魂。」《紅樓夢‧第四回》:「他意欲捲了兩家的銀子,再逃往他鄉去。」

◎〈注三四〉帝閽:宮闕、朝廷。《唐‧王勃‧滕王閣序》:「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閽,音 ㄏㄨㄣ

◎〈注三五〉宣室: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後,漢文帝復召他回長安,于宣室中問鬼神之事。宣室,漢未央宮正殿,為皇帝召見大臣議事之處。《漢‧焦贛‧易林•師之恒》:「乘龍從蜺,徵詣北闕,乃見宣室,拜守東城。」《陳書‧宗元饒傳》:「元饒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親承規誨,事等言提。雖廉潔之懷,誠無素蓄,而稟茲嚴訓,可以厲精。』」《唐‧駱賓王‧代李敬業以武后臨朝移諸郡縣檄》:「公等或居漢地,或葉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宋‧蘇軾‧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新年對宣室,白首代堯言。」《清‧龔自珍‧詠史詩》:「宣室今年起故侯,銜兼中外轄黃流。」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