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曠古奇聞」之十七:出現了世間第一本「一貫道大辭典」。這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曠世鉅作」,是經由「天道聖訓」之「證道草鈔」所衍生而來的。這要從當初求道之後所發生的種種事件開始談起:筆者自民國六十二年求道之後得知,桃竹苗天道自民國六十一年農曆六月起,於每月固定第四個星期天,於竹北天元佛壇舉行考試,而且一考就是一整天,為時兩年。任何地區道親均可赴考〈不限桃竹苗區,國內外任何道親皆可參加〉,上帝特派理天考試院院長三天主考任主考官。請詳閱《天道春秋‧神人考試》一章〈即將發表〉。就是在此殊勝因緣之下,筆者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一貫道,從原先抱持著半信半疑的心態參加,從對一貫道完全陌生開始,一點一滴的認識一貫道。雖然當時政府明令「一貫道」為邪教組織,筆者也是執法人員之一,但是筆者自加入一貫道後,未見有任何不法事件發生,所看到的盡是善良純樸的道親,而且辦道或是飛鸞也都是光明正大,毫不隱瞞;縱使講道內容有點不可思議之處,但這也是各宗教門派自有的特色,無可厚非,反正信者恆信,不信者怎麼樣都不會相信的,當時筆者是抱這種心態在觀察一貫道的,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那也不是什麼非信不可或非不信不可的問題。當筆者開始加入這種「神人考試」的時候,即為眼前所見的神威神力所懾服,不只仙佛臨壇考眾道親,連道親也可以考驗仙佛的智慧與學識,那真的是奇蹟與天威之神力。筆者自民國六十二年農曆十月起,至次年五月試畢止,躬逢其盛。猶記得當時萬事莫如考試急,每次必趕赴應考,戰戰兢兢,心情緊張而愉快。考試過程多彩多姿,令人興趣盎然;每次到場應考者約百餘人,水準參差不齊;有著書立作博學多才之士、 高中 老師、大學生、商人、工人、家庭主婦、目不識丁鄉曲老農、老嫗等等。主考官深知各人之程度,而出深淺不同之問題,範圍廣泛,如:「仙佛訓文含義」、「歷史典故」、「孔孟學說」、「天道真義」等等。其他如:「行道是否誠心?」、「上天所賦天職是否盡責?」、「道務如何改進?」等均在考試範圍之內。主考官一邊出題考試,一邊訓勉道親,下筆成章,鸞翔鳳翥,詞藻優美,讀之令人感動不已,不忍釋手。三天主考曾多次發表道親行道成果,獲獎賞者不少。筆者才疏學淺,蒙三天主考封過兩個狀元頭銜:一為「講道盡職竭力」狀元;一為「研究至誠」狀元。從此之後,筆者就與「一貫道聖訓」結下不解之緣,一則,讚嘆於天智之浩瀚無邊,隨手拈來皆是聖賢之諦,不研讀「聖訓」實在是太可惜了,也對不起千佛萬聖挖心掘血所寫的訓示;再則,天道聖訓浩瀚精闢,玄機妙理無窮,尤其文辭字義艱澀難懂,所以筆者在這情況下,以「筆記」的方式,一字一句,逐段逐章的整理,經過數十年之後,因所整理之資料過於龐大,不得不以「字數筆劃」來區分,以茲分門別類,以便於查詢。因此筆者的數千萬言所寫之「一貫道大辭典」就在這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情況下誕生了。

這是一個相當相當艱鉅的工程,不容你投機取巧,囫圇吞棗,更不會讓你一知半解,生吞活剝。紮紮實實的研究,嚴謹而有條理的治學,所引經據典的來源處無所不包,舉凡儒、釋、道三家之論,西洋宗教史觀,靈學、玄學、性理學、心理學、宗教學等等均有涉獵。民國九十年之前,電腦網路查詢功能尚未普及之際,要查典故來源處,確實不易,只能以土法煉鋼之法,一字一句,翻遍翻爛了辭源、辭海;筆者曾為了一句「聖訓」上的訓示之言,找了五年才找到。現在網路查詢的功能大幅增加之際,確實可以省略了大部分的查詢時間,只可惜台灣目前尚未將所有古籍傳輸上網,而中國大陸方面,幾乎已經將所有的中國歷史上所有的書籍都傳輸上線,甚至四庫全書之「經史子集」之所有資料均可登錄而查詢得到,這是世間一大福音。

筆者稱它為「曠世鉅作」一點都不誇張,以一本辭典一千頁的頁數來計,約可整理出將近兩萬頁的數量,那就是有二十本的「一貫道大辭典」。筆者算過,一千頁約有一百萬字,一萬頁則約千萬字,所以說是「曠世鉅作」或「曠世奇聞」絕不為過。或許有人會問,有那麼多的「天道聖訓」嗎?竟可以整理出一至兩萬頁的數量出來?我們簡單的來算一算,從民國六十年開始,至民國九十一年為止〈因民國九十二年之後的四季大典,被領導者林清源點傳給停辦了〉,共計三十一年。一年有四季大典,所以四季「大典聖訓」有一百二十四篇;自民國六十九年開始每年大年初一舉辦新春慶典,共二十三篇「新年聖訓」;自民國六十九年開始,每年中秋師尊歸空紀念日與師尊結緣,共二十三篇結緣聖訓,總共加起來則有「一百七十」篇聖訓。最後加上平常辦道以及開荒開壇的聖訓,所以遠遠高於二百篇以上。每一篇聖訓以平均最少一百頁的「證道草鈔」來算,共有「兩萬」頁以上的「證道草鈔」。以兩萬頁整理出來的「天道辭典」來說,其實還算是相當相當保守的估計,因為「天道」還會持續垂傳下去,「天道聖訓」當然也會持續不斷的延續;只要世間還有「天道」存在的一天,「天道聖訓」必將永遠永遠的垂傳下去;師尊掌「道盤」萬八年,所以「天道」尚有一萬七百多年會持續下去,而後代也必將有人會繼承筆者的作法,一代一代的傳承,所以不管筆者能活多久,不管能整理出多少隱藏在聖訓中的妙諦與心法,筆者相信,只要世上有一人願意像筆者一樣的虔誠與盡心盡力,白陽期天道聖法自然而然就可以傳之於無窮。

現於民國一百年之元月,先向世人發佈《一貫道大辭典》之第一部, 以吹響本辭典於娑婆世界殺青之創發號角聲。此第一部資料僅僅是筆者所整理聖訓筆記的十分之一內容而已,約有三千頁。內容全是筆者三十八年來一人之力所為,其中並參考於《教育部國語辭典》、《佛光山電子大藏經》等數百經論典籍,資料相當相當龐大,且尚需打字、編排、校正等,加上又要書寫《一貫真宗‧天然心法》上下卷、《欽加保恩‧圓滿智論》、《末後一著‧大收圓論》、《金剛轉輪》等十多本書,雖經幼子學平二年來日夜打字謄錄,還是只能先整理出三千頁左右,餘者尚有十分之九部分尚未整理出來,所以筆者打算在往後的每年元月,作一次修正增補。有興趣研究《一貫道精義》或《一貫真宗‧天然心法》者,可以自由且無限量取用參考。

◎「曠古奇聞」之十八:出現了世間第一次天考人,人考天的「神人考試」。

神人考試:神與人互相考詢,並解答疑難問題,真是曠古奇聞。筆者今生有幸,確曾參與其事,並非標新立異、或聳人聽聞。一貫道自天然師尊於民國十九年,奉上帝之命,就任東方後十八代祖,繼承道統以來,上帝唯一降命在新竹舉辦「神人考試」者。

自民國六十年 農曆三月十五日 三天主考臨壇訓諭:「無生老母,天然古佛,以及眾位仙佛,出了考題,要群賢答覆,已記分數,將考錄報知皇母與老師。吾三天主考領下皇母考試之職,遍地天涯海角,五湖四海,考驗諸真。」開始,至民國六十三年 農曆五月四日 〈詳見三天主考佳文欣賞‧第六篇〉為止,共足足舉行了為期兩年的定期考試。此考試日期設定在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日,一考就是一整天,除中、晚餐略作休息之外,其餘時間都在考試,考場是位於竹北天元佛壇。筆者民國六十二年 農曆六月十九日 求得天道,所以並未全程參與此莫大殊勝之「天人考試」盛會,同時因當時並無人負責整理、收集、彙編、或印刷之工作,所以大都以手抄或手印方式流傳,因此在取得第一手聖訓原文資料時,頗為艱鉅,亦難以齊全。

上天之所以選擇新竹為考場,必有其用意也。自民國六十一年國曆六月起,每月固定於第四週星期天,於竹北天元佛壇考試一整天,共舉行二年。任何地區道親均可赴考,上帝特派理天考試院院長三天主考任主考官。筆者自民國六十二年國曆十月起,至次年五月試畢止,躬逢其盛。猶記得當時萬事莫如考試急,每次必趕赴應考,戰戰兢兢,心情緊張而愉快。考試過程多彩多姿,令人興趣盎然;且發生殊多奇異之事。

如:當時新竹區領導人羅紹綸點傳師,在其自宅所設佛壇內,私下向上天發願多起。後其願望已達,但未了願,主考官向其詢問:「可記得汝起何願?」羅答覆說:「忘了!」主考官隨即一一提醒其所發何誓願。羅於自宅內,獨自一人向上天起誓,其一言一行,難逃天眼,神界靈異,令人震驚!主考官藉機予道親「機會教育」,提醒所有道親,若誓願未了,上天必會一一清算。已立下誓言,願望已達,有能力而不履行者,將背負「欺天之罪」。如下所示:

民國六十二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天主考臨壇訓示:「有一位經理,行道數載,於壇許愿,功成利遂,要以財施,報答天恩,但其成功,愿忘無了,該當何罪?紹綸〈自己有發愿照愿行,不行的話一定要由佛規處理〉何罪?汝知這位經理究竟是誰?〈不知〉汝有沒有於天金佛壇〈天金佛壇是羅紹綸點傳家中佛壇〉內發愿,賣山之事?〈一次〉忘記否?〈沒有〉還有乎?〈還有忘記了〉

【考試方式】:主考官藉「天才」之手,在沙盤上出題,被指名應考者道親,則以口頭答覆。每次到場應考者約百餘人,水準參差不齊;有著書立作博學多才之士、 高中 老師、大學生、商人、工人、家庭主婦、目不識丁鄉曲老農、老嫗等等。主考官深知各人之程度,而出深淺不同之問題,範圍廣泛,如:「仙佛訓文含義」、「歷史典故」、「孔孟學說」、「天道真義」等等。其他如:「行道是否誠心?」、「上天所賦天職是否盡責?」、「道務如何改進?」等均在考試範圍之內。主考官一邊出題考試,一邊訓勉道親,下筆成章,鸞翔鳳翥,詞藻優美,讀之令人感動不已,不忍釋手。

【神考人,人亦可考神】:神是無形的,藉天才之手顯露祂才華,確實高超而深不可測,非凡間世人所能望其項背。下面列舉「神人互考」事實數則:

〈一〉民國六十三年 農曆三月十五日春季 大典,諸天神聖冠詩中有句:「憎梅宗馬沉舟志。」梅、馬不知何許人也?同年 農曆四月七日 考試時,請示主考官,承示:「梅者,梅特涅;馬者,馬志尼。」再問:「馬志尼是否就是意大利復興三傑之一?」主考官答:「是」。          

筆者按:梅特涅:奧國外交家,歷任普、法諸國公使,西元一八一五年充維也納會議議長。旋結「神聖同盟」擴 張 君權,抑制民權。拿破崙三世稱帝被推翻。梅特涅主持的維也納會議,主張復辟,要使世界 成為 君主專制,根絕法國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思想,後為奧民所逐。西元一八五一年復歸國,仍參與國事。馬志尼:西元一八零五年至一八七二年,意大利人,組織「青年意大利會社。」志在 從暴 君統治下,解放意大利。與加里波的,喬伯爾提號稱意大利復興三傑。

〈二〉民國六十二年 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冬季 大典「雲悟茂猛」所作冠詩:「淮海納土簡冊耀。」「淮海納土」不知何意?同年 農曆十二月二十一日 請示主考官,蒙示:「所謂淮海納土者,乃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錢鏐之孫錢俶,奉土地歸宋,宋封俶為淮海國王。」依解釋內容,可能載諸宋史,但筆者未讀過。後讀《明‧歸有光‧滄浪亭記》:「迨淮海納土,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古文觀止》註釋:「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錢鏐之孫錢俶,上表,奉土地歸宋,宋封俶為淮海國王。」主考解釋與該註釋完全吻合,令人咋舌。

〈三〉民國六十二年 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冬季 大典,詩仙李白降詩,其中一句「興會淋漓君奭吟」。同年 農曆十二月二十一日 請示主考官「君奭」之意。承示:「周公為師,召公為保,召公不悅, 周公作 君奭以貽之,以示勤勉之意。君是尊稱,奭是召公名。」經查《史記‧周本紀》:「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君奭》為《尚書》篇名。奭音   ㄕˋ,古之姓氏。《書序》:「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悅, 周公作 君奭。」《疏》:「成王即政之初,召公為保,周公為師。輔相成王為左右大臣,召公以周公嘗攝王之政,今復在臣位,其意不悅,周公陳己意以告召公,史敘其事,作《君奭》之篇也。」三天主考釋示與古籍記載相符。

〈四〉民國六十二年 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 ,主考官考詢筆者「勤民野死,勵隸山亡,何意?」筆者才疏學淺不能答。主考官示曰:「回去查,下月答覆。」筆者經一個月尋查,奈何中華文化浩如煙海,真不知從何查起!同年次月二十一日,硬著頭皮前往應試,主考官一上壇,即直呼筆者「璧圭,勤民野史,勵隸山亡,答來。」,筆者回答:「勤民野死,是否指周武王伐紂,牧野一戰,紂敗,自焚於朝歌皇宮而亡。」主考官當即釋曰:「所謂勤民野死者,乃是虞舜愛民如子,南巡以探民隱,死於蒼梧之野。勵隸山亡,后稷死於黑水之山也。」若干年後,讀《國語》時,始知該典出於該書之《魯語》。

筆者感謝上帝與諸仙神佛的苦心栽培,對中華文化產生莫大興趣,每天總要抽點時間翻閱古文經典。浸淫其中之後,方認識中華文化的優美與偉大,尤其是「儒家與道家學說」,更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所繫。人若缺乏儒家與道家之修養,則生活有如行屍走肉,而無精神生命可言。惜炎黃子孫,自暴自棄,對自己祖先之傳統優美文化,非但不予重視,甚至加以摧殘之、毀滅之,實乃令人痛心!如民國初年,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陳獨秀,教授胡適之等攻擊儒家思想,主張「打倒孔家店」,吳稚暉亦認為,應把「孔、孟、老、墨之書,丟在毛坑裡三十年。」學者之如此不重視中華文化,更何況社會大眾。大陸變色後,復鼓吹「批孔揚秦」,又實行所謂「簡體字」,將古聖先哲費盡苦心創造之珍貴文字,分屍得支離破碎,慘不忍睹,後代子孫將不認識祖先文化矣。我中華文化遭受空前未有之浩劫,實乃慟丘軻之悲,淚勳華之悽,古聖先哲皆鳴咽矣。吾人為炎黃子孫,情何以堪!痛哉痛哉!故復興中華文化,為吾天道之重責大任,此亦上帝、師尊與古往聖哲厚望於吾天然正道之道親者也。

【神人考試作用】:筆者體認較重要者如下:

〈一〉成全道親增進學問、提升道行之一番苦心。

〈二〉灌輸天道思想,啟發道親智慧。

〈三〉拔選良才,為天道發展奠基。

〈四〉獎勵道親,認真行道。三天主考曾多次發表道親行道成果,獲獎賞者不少,筆者承蒙三天主考封賞二個狀元。一為「研究之誠」狀元,一為「講道盡職竭力」狀元。筆者不才與卑微,平生修道,祇論是否能為弘揚聖道盡一份綿薄之力,是否能為上天與師尊分憂解勞罷了,至於狀元之名與否,非吾所求也。

〈五〉使吾人深信,除人類生存空間外,尚有世人所不知的高智慧與最高境界的靈界存在,而此靈界為人類必須追求之唯一終極目標,亦即「究竟解脫」之境也。

〈六〉上天選定新竹為考場,未來新竹地區勢必成為天道傳承道盤與一脈心法的重要基地。

【神人考試】最後一天:於民國六十三年農曆五月四日試畢,三天主考當場批訓如下:

      水月鏡花南柯甜      閻浮七眾阿鼻懸

      山崩地坼干戈操      澤震天驚烽火連

      海嶽血肉花濺淚      鴛孤雁寡雲含怨

      與君試畢皇天奏      席散聚重又何年    吾乃

    三天主考  茂田師兄  又駕天元  參謁

聖顏        諸賢賜坐  吾再批示

      張德宣道  前後為隨  撫茲思昔  考試既設  已至茲日  既有二載  吾德之薄  何足化眾  吾才之微  何足教人  感謝弟妹  始終貫徹  與神合作  共赴聖筵  但亦有愚  誠以考試  為消歲月  甚為惜哉 

      吾神之示  若雲若風  馬牛一去  再不復返  今日試畢  感慨萬千  言從何起  話從何談  今之視昔  似後視茲  後之君子  將吾神人  聚會考試  如做春秋  褒善貶惡  讚誠批非  天眼昭昭  必無遺焉 

      人之生也  留名為貴  然名臭馨  選馨而履  免為後議  領命講師  切記切記  言不由衷  禽獸何異  言行合一  淑人君子  名載簡冊  耀於春秋  吾於去年  固云今日  須復選之  但觀眾志  未必盡誠  故將此任  賦于祖蔭  七月七日  再選講師  選中履責  蓮台有位  聖京可登  西天雖遠  誠在眼前

      觀汝眾也  欺神欺人  選中之人  不去報名  屢催弗行  吾茲規定  自點傳與  道長祖蔭  此人以下  凡入佛門  年滿十五  及至花甲  均須報名  否則墮獄  人不盡職  禽獸弗如  何以返天  考中之人  新竹地區  日日上課  以觀其誠  以考其志

【將吾神人  聚會考試  如做春秋】:

本篇聖諭是筆者整理聖訓將近四十年來最感不可思議之處,筆者非事後諸葛而取名《天道春秋》為書名,且本章亦以「春秋大義」為名,更是巧合中之巧合;筆者只能驚嘆於冥冥中自有定數,其實老天爺對於過去、現在、將來,所曾經發生過的,現在正在進行的,將來會發生的,早就瞭若指掌,甚至全盤掌控著,這一點可以從白陽道盤一萬零八百年之「一萬」與「八百」當中窺知, 民國六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 於竹南王府臨時佛壇中,三天主考就曾諭示:「人之生死,天實為之。賢士英雄,若不得道,天數難逃,某人欲死,何人之手,何時、何地,生死簿註定。」雖說一切脫離不了因果業報的追討,但得道修道可以改變一切,如同師尊所言:「天運轉變命又傳,傳來傳去傳賢人。」〈民國六十四年 農曆十一月十一日 天鶴佛壇〉誰說天運不會變?誰說天命不會變?傳到最後,還是由上天選拔賢人來傳承的啊!

「天人考試」一事,乃「世間凡人」與「理天仙佛」共同創造的曠古奇聞;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想必人間若要再有此「天人共考」之盛事,恐空前絕後了。天然古佛於民國五十年 農曆六月十一日 ,於天廣佛壇臨壇時就曾先諭示:「上天考圈已設立,基根深厚真命傳。」特別是桃竹苗地區,考機與考題,異常嚴峻與慘烈,有形與無形的考題,鋪天蓋地而來,我們都知道「佛魔」都必須助道,共辦三曹,然而「佛」是正面助道,「魔」卻是反面助道,其中奧理微妙處,若未能俱足慧性種智者,是根本無從判斷起。表徵表象皆是幻相,而凡所有相,皆是虛幻,心不著相,相必不存,心若存相,相生則境生;無慧性者,取相取境以為真,心隨相生,意從境轉,心意若動念,則起分別心,有分別心,則忘想、執著必隨之而來。忘想執著也是一個幻相,前相未除,後相又生;前念未除,後念又起。一相接一相,一念接一念,結果到最後,終究還是一個凡夫俗子!所以三天主考說過:「是佛不須覓,須覓不是佛」、亦曰「大道向誰轉,誰向大道轉」;心外求佛,心外聞道,心外學法,心外證悟,皆是虛幻。至於為何要「考」,三天主考於民國六十二年 農曆五月二十四日 ,於天元佛壇臨壇時,有以下詳細說明:「諸位點傳,修道多載,頭腦頑固;愈畏考者,考愈臨身;俯仰不疚,屋漏不愧,光明正大;仁人君子,惟天是畏,何以畏凡間之人乎?天設考試,專為聖賢、淑人君子而設。」請留意最後一句:「天設考試,專為聖賢,淑人君子而設。」本句的隱涵意義,不知賢明的諸道親們看出來了嗎?

「神人考試」一事,筆者將另書立論,收集並彙編所有考題,盡可能的注釋其義,闡其真諦,冀望能為這殊勝「神人考試」之曠古奇聞聖訓,留下一脈聖傳之遺跡,流傳於萬代。

從以上幾項「曠古奇聞」之論述中可以體會到:「考」之一字,令人不寒而慄,可畏之至。「天威天意」之不可逆,「天心天律」之不可違,「天考天怒」之不可期,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從上天刻意責罵一位不畏生死,無懼身家性命安危也要「護道護法」的道長開始,考遍了所有的道親,考出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考倒了人類賴以維繫,而萬古不朽的綱常倫理之道;考出了身行邪術,詐偽生塞,夸誕亂道之徒;考出了道門真患害,地獄苦因緣之輩。可悲!可嘆!天道尚有萬八年之續,千百億六道眾生無不待嗷求援,道業不修,道功不建,德業不積,三朽不立,卻汲汲營營於權位利祿之爭,罔視天然心法之絕續而不顧,斷大典聖諦之根,絕萬代聖傳於阿鼻深淵而不自知,何其愚蠢之至!大道向誰轉?誰向大道轉?「天時」有「緊急」之迫,「天運」有「轉變」之妙,請注意天然古佛於民國六十四年 農曆十一月十一日 於天鶴佛壇臨壇所言:「天運轉變命又傳,傳來傳去傳賢人」,是佛不須覓,須覓不是佛,自古聖賢之道,非至德不傳;天然聖道,豈能由敗德亂道者竊之!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