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10 Mon 2012 04:07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歌吹沸天峻節頌》
- Sep 10 Mon 2012 04:05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出聽韜光靜志揚》
- Sep 10 Mon 2012 04:04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寓意橘頌悠然暢》
- Sep 10 Mon 2012 04:03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筆舌殊響千秋業》
- Sep 10 Mon 2012 04:01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壯歲緹油干雲心》
- Sep 10 Mon 2012 03:59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妙理神奧四象義》
- Sep 10 Mon 2012 03:58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銀闕飛閣磪嵬臨》
- Sep 10 Mon 2012 03:56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騁逸鞞琫附驥尾》
- Sep 10 Mon 2012 03:55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抱關魁然兮》
- Sep 10 Mon 2012 03:53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金閨難折五斗腰》
- Sep 10 Mon 2012 03:52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龍媒奔逸區中緣》
- Sep 10 Mon 2012 03:50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幽叟勉行景命承》
- Sep 10 Mon 2012 03:49
《昊子‧禪語窺天詩集‧光潔貞介蓲陽熙》
- Sep 10 Mon 2012 03:31
《滕王閣序》五
王勃(西元六五零年至六七六年「或云六七五年」),得年二十六歲。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孫,六歲能文,未冠應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為沛王(李賢)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遊蜀中,客于劍南,後補虢州參軍。又因私殺官奴獲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貶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驚而死。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其詩氣象渾厚,音律諧暢,開初唐新風,尤以五言律詩為工;其駢文繪章絺句,對仗精工,《滕王閣序》極負盛名。於「四傑」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詩文集早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其母為柳寶林。李元嬰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于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 Sep 10 Mon 2012 03:26
《滕王閣序》四
【原文】第七段
勃,三尺〈注一〉微命〈注二〉,一介〈注三〉書生〈注四〉。無路請纓〈注五〉,等終軍〈注六〉之弱冠〈注七〉;有懷投筆〈注八〉,愛宗愨〈注九〉之長風〈注十〉。舍簪笏〈注十一〉於百齡〈注十二〉,奉晨昏〈注十三〉於萬里。非謝家〈注十四〉之寶樹〈注十五〉,接孟氏〈注十六〉之芳鄰〈注十七〉。他日〈注十八〉趨庭〈注十九〉,叨陪〈注二十〉鯉對〈注二一〉;今茲(或作晨)捧袂〈注二二〉,喜托龍門〈注二三〉。楊意〈注二四〉不逢,撫凌〈或作淩〉雲〈注二五〉而自惜;鍾期〈注二六〉既(或作相)遇,奏流水〈注二七〉以何慚?
- Sep 10 Mon 2012 03:13
周易
﹝周易﹞
商末,西伯侯姬昌被商紂王軟禁羑里期間,剔除《彖辭易》與〈象辭易〉之繁瑣,創作《易占》六十四卦之卦辭與爻辭,原文僅有四四八句話,很簡略,不包含「五行,干支」等推演。八卦相傳是伏羲氏畫的。漢代司馬遷著《史記》稱周文王的作品為《周易》。現存《周易》皆附「彖辭」與「象辭」,是否文王所為?尚待考證。東周孔子及其弟子將「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禮教規範寫入《文言》,《繫辭》,編入「周易」。漢末儒生將「周易」改稱《易經》並冠以「孔夫子作品」。
- Sep 10 Mon 2012 03:12
孔子陳蔡之厄的兩種版本
- Sep 10 Mon 2012 03:08
《史記‧滑稽傳‧淳于髡傳》二
◎〈注三六〉六博:六博,是中國古代一種擲采行棋的博戲類遊戲,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稱為六博,以吃子為勝。其中的古玩法大博,由於是與象棋一樣要殺掉特定棋子為獲勝,是很早期的兵種棋戲,被推論象棋類遊戲可能從大博演變而來。六白六黑十二棋,雙方相爭博一局。只緣獲籌心歡悅,廢寢忘食仍嗜迷。六博在漢代流行。出土漢俑即有二人對坐六博者。《鮑宏‧博經》:「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擲頭,謂之瓊。」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間橫一空間為水,放魚兩枚。博時先擲采,後行棋。棋到水處則食魚,食一魚得二籌。更多具體玩法,已失傳。《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喻世明言‧卷二十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自此無人拘管,恣意曠蕩,呼盧六博,鬥雞走馬,飲酒宿娼,無所不至。」
- Sep 10 Mon 2012 03:06
《史記‧滑稽傳‧淳于髡傳》一
《史記‧滑稽傳‧淳于髡傳》是一篇很有智慧且富哲理的好文章,看看書中主角人物「淳于髡」如何地運用所謂「隱語」的智慧,以富於哲理的諷喻與人辯論 和向國 君進諫,含義深遠無窮,尤善於正言若反之喻,思維敏捷,令人心悅誠服。司馬遷會將他的事蹟寫入了《滑稽列傳》之中,不是沒有道理的,筆者特別將其譯義與注釋,供有心研究者參考。
《史記‧滑稽傳‧淳于髡傳》
- Sep 10 Mon 2012 03:02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
(西元前一七九年至前一一七年)原名司馬長卿,因仰慕戰國時的名相藺相如而改名。他是蜀郡臨邛人(今成都邛崍人),少年時代喜歡讀書練劍,二十多歲時以訾(錢財)為郎,做了漢景帝的武騎常侍,但這些並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歎。景帝不好辭賦,待梁孝王劉武來朝時,司馬相如才得以結交鄒陽、枚乘、莊忌等辭賦家。後來他因病退職,前往梁地與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時他為梁王寫了那篇著名的《子虛賦》。
- Sep 10 Mon 2012 03:00
《漢‧司馬相如‧諫獵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