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基‧司馬季主論卜》

 

【原文】

東陵侯〈注一〉既廢,過司馬季主〈注二〉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吾聞之:『蓄極則洩,閟〈注三〉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僕竊有疑,願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則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為?」東陵侯曰:「僕未究其奧也,願先生卒教之」。季主乃言曰:「嗚呼!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夫蓍,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人,靈於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頹垣〈注四〉,昔日之歌樓舞館〈注五〉也;荒榛〈注六〉斷梗〈注七〉,昔日之瓊蕤〈注八〉玉樹〈注九〉也;露蠶〈注十〉風蟬〈注十一〉,昔日之鳳笙〈注十二〉龍笛〈注十三〉也;鬼燐〈注十四〉螢火〈注十五〉,昔日之金缸〈注十六〉華燭〈注十七〉也;秋荼〈注十八〉春薺〈注十九〉,昔日之象白〈注二十〉駝峰〈注二一〉也;丹楓〈注二二〉白荻〈注二三〉,昔日之蜀錦〈注二四〉齊紈〈注二五〉也。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是故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激湍〈注二六〉之下,必有深潭〈注二七〉;高丘〈注二八〉之下,必有浚谷〈注二九〉。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為?」

【譯義】

東陵侯被廢失去侯爵,到司季主那裡去占卜。季主說:「您要占卜什麼事呢?」東陵侯說:「睡得太久的人想起來,伏藏很久的人想出來,煩悶太久的人想舒散。我聽人說:『蓄藏過滿便要宣洩,關閉過分便要通達,熱到極點便會生風,擁塞過度便要通暢。經過了一冬一春,沒有曲而不伸的;一起一伏之後,沒有去而不回的。』我私下感到疑惑,願意接受您的指導!」季主說:「這樣說來,那麼您已經很明白了!又何必要占卜呢?」東陵侯回答說:「我還沒徹底瞭解其中奧妙,願先生儘量地教導我。」季主於是說:「哦,天道對待誰最親近呢?只有親近有德的人;鬼神有什麼靈驗呢?那是要靠人才有靈驗。蓍是枯草;龜甲僅是枯骨:都是屬於物類。人,在萬物中是最有靈性的,為甚麼不聽信自己,反而要去聽信物類呢?並且您為甚麼不想過去呢?有過去的必定有現在。所以破瓦斷牆,是過去歌樓舞館;荒林斷草,是過去的瓊花玉樹;露天的蠶,風中的蟬,是過去的笙笛曲調;磷骨的光,螢蟲的火,是過去的金燈華燭;秋天的苦菜,春天的薺菜,是過去鮮美的象脂駝峰;紅的楓樹,白的荻花,是過去精美的絲綢細絹。過去所沒有的,現在有了,並不算過份;過去所有的,現在沒有了,不能算不夠。所以經過了一天一夜,花兒開了又謝了;經過了一春一秋,物類舊的變新了;在急流的下面,必定有深潭,高山的下面,必定有深谷。您也明白這些道理,為甚麼還要來占卜呢?」

【注釋】

◎〈注一〉東陵侯指漢邵平〈或召平〉。秦時受封東陵侯,秦亡失去侯爵,為布衣,在長安城東種瓜,瓜的味道很美,稱為「東陵瓜」。見《史記‧蕭相國世家》。《北周‧庾信‧擬詠懷之二四》:「昔日東陵侯,惟有瓜園在。」《唐‧李白‧古風之九》:「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

◎〈注二〉司馬季主西漢楚國人,在長安東市占卜。宋忠、賈誼問卜時,他向兩人說出了自己對當時國家政治和社會的一些獨到看法,以為上位者不可務華而喪其身。宋忠、賈誼認為他是個賢者。司馬遷在《史記‧日者列傳》獨記司馬季主。

◎〈注三〉關閉、深閉。《說文解字》:「閟,閉門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閉之偁。」《宋‧文天祥‧正氣歌》:「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明‧高啟‧高太史鳧藻集‧卷四‧南宮生傳》:「患求者眾,遂自閟,希復執筆。」音 ㄅ一ˋ

◎〈注四〉碎瓦頹垣:亦作破瓦頹垣;屋瓦毀損,牆垣傾塌。形容破敗荒涼的景象。《宋‧蘇軾‧凌虛臺記》:「計其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臺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明‧劉基‧郁離子‧天道》:「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

◎〈注五〉歌樓舞館:泛指尋歡作樂的場所。《明‧劉基‧鬱離子‧天道》:「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亦作「舞榭歌臺」。

◎〈注六〉荒榛雜亂叢生的草木。《晉‧孫綽‧游天臺山賦》:「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崢嶸。」《唐‧孟郊‧奉報翰林張舍人見遺之詩詩》:「品松位何高,翠宮沒荒榛。」《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序》:「登危峰,探窈壑,捫落石,履荒榛。」引申為荒蕪。《舊唐書‧哀帝紀》:「洛城坊曲內,舊有朝臣諸司宅舍,經亂荒榛。」

◎〈注七〉斷梗折斷的葦梗。《唐‧李賀‧詠懷之一》:「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宋‧周邦彥‧宴清都詞》:「寒吹斷梗,風翻暗雪,灑窗填戶。」常比喻為漂泊不定。《元‧曹伯啟‧再和陳愛山》:「乾坤雙斷梗,身世一芳樽。」《明‧楊珽‧龍膏記•空訪》:「一別芳容悲斷梗,千年幽恨正難平。」

◎〈注八〉瓊蕤玉花。《文選‧陸機‧擬東城‧何高詩》:「京洛多妖麗,玉顏侔瓊蕤。」《張銑‧注》:「瓊蕤,玉花也。」《唐‧王維‧薦福寺光師房花藥詩序》:「瓊蕤滋蔓,侵迴階而欲上;寳庭盡蕪,當露井而不合。」《明‧劉基‧鬱離子‧東陵侯》:「是故碎瓦頽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蕤,泛指草木所垂結的花。《文選‧陸機‧文賦》:「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宋‧蘇軾‧南鄉子‧寒雀滿疏籬詞》:「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音 ㄖㄨㄟˊ

◎〈注九〉玉樹原指神話傳說中的仙樹。《唐‧李白‧懷仙歌》:「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金‧元好問‧幽蘭詩》:「鈞天帝居清且夷,瑤林玉樹生光輝。」亦可指美佳子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後以「玉樹」稱美佳子弟。《唐‧杜甫‧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之一》:「叔父朱門貴, 郎 君玉樹高。」《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那翰林生得儀容俊雅,性格風流;所事在行,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樹。」

◎〈注十〉露蠶戶外飼育的蠶。《唐‧竇常‧北固晚眺詩》:「露蠶開晚簇,江燕繞危檣。」

◎〈注十一〉風蟬風中的蟬。《明‧劉基‧司馬季主論卜》:「露蠶風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

◎〈注十二〉鳳笙笙的美稱。《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笙》:「《世本》:隨作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後因稱笙為「鳳笙」。《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淚詞》:「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洛水》:「昔王子晉好吹鳳笙,招延道士與浮丘同游伊洛之浦。」《唐‧韓愈‧誰氏子詩》:「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明‧何景明‧呂黃門畫竹歌》:「龍盤嶰谷山中石,更待伶倫截鳳笙。」

◎〈注十三〉龍笛:亦作「龍篴」。指笛。據說其聲似水中龍鳴,故稱。語本《漢‧馬融‧長笛賦》:「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後則多指管首為龍形的笛。《唐‧虞世南‧琵琶賦》:「葉笙鏞之律呂,叅鐘石之經緯,於是鳳簫輟吹,龍笛韜吟。」《宋‧姜夔‧卜算子•吏部梅花八詠詞》:「象筆帶香題,龍笛吟春咽。」《元史‧禮樂志五》:「龍笛,制如笛,七孔,橫吹之,管首制龍頭,銜同心結帶。」

◎〈注十四〉鬼燐:死人骨頭所化的燐火。夏夜於墳塚間閃爍,發微弱綠光。《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三齣》:「始信那海島田橫,竟是一場兒戲也,死臨浸,伴鬼燐。」燐,夜晚在野地裡常見的忽隱忽現的青色火光,是燐化氫遇到空氣燃燒所產生。《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孰知天意歸周主,十萬貔貅化鬼燐。」俗稱為「鬼火」。音 ㄌ一ㄣˊ

◎〈注十五〉螢火:螢火蟲所發出的光。《唐‧王禹偁‧新秋即事詩》:「煙瞑小窗螢火碧,雨昏幽徑蓼花紅。」《三國演義‧第三回》:「正無可奈何,忽有流螢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飛轉。陳留王曰:『此天助我兄弟也!』遂隨螢火而行,漸漸見路。」

◎〈注十六〉金缸:亦作「金釭」;古代宮殿壁間橫木上的飾物。《漢‧班固‧西都賦》:「金釭銜璧,是為列錢。」《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壁帶往往為黃金釭,函藍田璧。」《顏師古‧注》:「服虔曰:『釭,壁中之橫帶也。』晉灼曰:『以金環飾之也。』壁帶,壁之橫木露出如帶者也。於壁帶之中,往往以金為釭,若車釭之形也。其釭中著玉璧、明珠、翠羽耳。」《唐‧崔國輔‧白紵辭》:「壁帶金釭皆翡翠,一朝零落變成空。」或指金質的燈盞、燭臺。《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庭樹驚兮中帷響,金釭曖兮玉座寒。」《劉良‧注》:「金釭,謂金盞置燈也。」《五代‧齊己‧江寺春殘寄幕中知己詩之二》:「秋加玉露何傷白,夜醉金缸不那紅。」《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七一》:「金缸花燼月如煙,空損秋閨一夜眠。」

◎〈注十七〉華燭:華美的燭火。《三國魏‧曹植‧七啟》:「華燭爛,幄幙張,動朱脣,發清商。」《唐‧鮑溶‧雜歌謠辭•李夫人歌》:「璿閨羽帳華燭陳,方士夜降夫人神。」《宋‧辛棄疾‧滿江紅‧和楊民瞻送祐之弟還侍浮梁詞》:「珠淚爭垂華燭暗,雁行欲斷哀箏切。」

◎〈注十八〉秋荼:秋天繁密的荼花。荼到秋天花葉繁茂,因以秋荼比喻繁多。《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握素披黃,吟道詠德,苦辛無益者如日蝕,逸樂名利者如秋荼。」荼,植物名。即苦菜。菊科苦菜屬,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高一尺餘,中空,與葉均含白色乳汁。葉形似薊,柔軟無刺,有不規則鋸齒。春夏之際開頭狀黃花。嫩葉可食。音 ㄊㄨˊ

◎〈注十九〉薺:春天的薺菜。薺,植物名。十字花科薺屬,一年或越年生草本。葉叢生,羽狀分裂,有缺刻。花四瓣,色白。嫩葉可食,全草可為止血劑。亦稱為「薺菜」。音 ㄐ一ˋ

◎〈注二十〉象白:指象脂。珍貴的食品。《文選‧張協‧七命》:「鷰脾猩唇,髦殘象白。」《劉良‧注》:「白謂脂也,亦猶熊白也。」《唐‧康駢‧劇談錄‧洛中豪士》:「若求象白猩唇,恐不可致;止於精潔修辦小筵,未為難事。」《明‧劉基‧郁離子•天道》:「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峯也。」

◎〈注二一〉駝峰:駱駝背上隆起的肉峰。內貯大量脂肪,古人以為珍貴食品。《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七‧酒食》:「將軍曲良翰,能為驢騣駝峰炙。」

◎〈注二二〉丹楓:楓葉到秋天會變紅,故稱為「丹楓」。《唐‧李商隱‧過楚宮詩》:「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雲雨暗丹楓」。

◎〈注二三〉白荻:白色荻花。荻,植物名。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地下莖蔓延,地上莖細而直立。葉互生,全緣細長而尖。秋天抽紫色花穗。生長於水邊或原野,與蘆同類。莖可織席,亦可作造紙原料。

◎〈注二四〉蜀錦:原指四川生產的彩錦。後亦為織法似蜀的各地所產之錦的通稱。多用染色熟絲織成,色彩鮮豔,質地堅韌。《三國魏‧曹丕‧與群臣論蜀錦書》:「前後每得蜀錦,殊不相比,適可訝,而鮮卑尚復不喜也。」《唐‧杜甫‧白絲行》:「繰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亦可比喻華麗的文采。《唐‧羅隱‧江都詩》:「歌聽麗句秦雲咽,詩轉新題蜀錦鋪。」《宋‧葉適‧哀鞏仲至詩》:「君文蚤貴重,蜀錦載胡車。」《清‧鈕琇‧觚賸續編‧桃花園》:「故或隻語生香,江花獨燦;亦有數章迭綺,蜀錦紛披。」

◎〈注二五〉齊紈:「齊紈魯縞」之簡稱。紈、縞皆為白色細絹。「齊紈魯縞」泛指質地細緻的絲織品。《唐‧鄭還古‧博異記‧岑文本》:「衣服輕細如霧,非齊紈魯縞之比。」紈,細緻而有光澤的白綢絹。《說文解字》:「紈,素也。」《段玉裁‧注》:「素者,白緻繒也。紈即素也,故從丸,言其滑易也。」《戰國策‧齊策四》:「下宮糅羅紈,曳綺縠。」《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下》:「故其俗彌侈,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音 ㄨㄢˊ

◎〈注二六〉激湍:急流。《晉‧潘岳‧西征賦》:「交渠引漕,激湍生風。」《明‧劉基‧平西蜀頌序》:「是故冬寒之極,必有陽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

◎〈注二七〉深潭:深水池。亦指河流中水極深而有回流處。《淮南子‧原道訓》:「﹝舜﹞釣於河濱,朞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高誘‧注》:「深潭,回流饒魚之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資水》:「此縣之左右,處處有深潭。漁者咸輕舟委浪,謡詠相和。」

◎〈注二八〉高丘:高山。《唐‧楊炯‧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或大澤而康帝圖,或高丘而濟王業。」《明‧朱茂暉‧登高丘而望遠海詩》:「吾登高丘,思與仙人游;吾望遠海,仙人又安在?」

◎〈注二九〉浚谷:深谷。《晉‧陸機‧招隱詩》:「躑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明‧劉基‧鬱離子‧天道》:「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後記】

這是一篇顧左右而言他的文章,是講「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唐詩),實際講的是元代末年的種種腐敗都是從前胡作非為惡性發展的結果。全文純係對話,一氣呵成,可分三層。第一層是東陵侯就司馬季主問卜,並詢問卜之由。第二層是司馬季主回答不必問卜,只要問自己就行了。第三層講「昔」與「今」是因果相承的關係。東陵侯在秦亡後淪為布衣,種瓜為生,東陵瓜聞名遐邇。可是這位老人也不甘寂寞,「久臥思起」,對自己的處境,「終老牖下」是否妥貼表示懷疑了。司馬季主這位神 卜 先生,卻不吹噓自己的卜術何等靈驗,首先來一通自我否定:鬼神因人而靈;蓍是枯草,龜是枯骨,人,才是靈於物的。強調「德」的作用,尤其是強調人的作用,在當時來講是比較先進的思想,暗示了鬼神、天命、君上、卜筮皆不足信,不足恃,即「自斷此生休問天」之意,這是劉基的進步思想,但這也是和儒家的人定勝天、民貴君輕等思想一脈相承。對話多用比喻,警辟生動,頗具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光彩。如:「蓄極則泄,閟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含有物極必反之意。又如:「天道何親?唯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以及「人靈於物者也。」肯定人為萬物之靈。又如「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反映了事物的對立面。這些格言式的精采比喻,如珠玉生輝,接踵而至。一經拈出,就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樣,成為人民的習用成語,流傳至今。在現代看來,這篇對話也是對當時統治者的一聲警鐘。一個國家,如果領導者不能居安思危,見微知著,轉眼之間,歌樓舞館必將變成碎瓦頹垣,瓊蕤玉樹,必將變成荒榛斷梗,一切美好的東西,必將迅速腐敗,不可收拾。到那時求神拜佛,求籤問卜,都無濟於事了。

司馬季主是司馬遷在《史記‧日者列傳》中,唯一為占卜行業者立傳的一篇不朽文章,歷代有見識的文人雅土,都對司馬遷寫的《日者列傳》十分讚賞。說它不僅文詞簡練有法,而且議論汪洋恣肆,有深刻的天道、人事哲理在內。據《古今紀要‧卷二》記載: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每次寫文章,必先取《日者列傳》傳讀數遍,然後才下筆。說明歐陽修每次寫文章都要從《日者列傳》中吸取思想精華和行文技巧,從中尋找和啟發自己的靈感。《日者列傳》對後世的影響可見一斑。仙佛取用本段〈司馬季主論卜,據史記日者列傳及蕭相國世家所言,司馬季主固為善卜者,而東陵侯召平亦為一見道之隱士,至於問卜一事,則不見史載,當為作者劉基假託以說明世理者。〉亦頗具深義,同樣地,如果只是從仙佛的冠詩片段來窺視這篇不朽文章的精華要義,似乎不太可能也不容易,唯恐失之於真,筆者依往例,將劉基對《日者列傳》加以記述而留傳的《司馬季主論卜》一文,整理注釋完整,以供有興趣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