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譯義】第三段

唉!一個人的想法和千萬人的想法是一樣的(都想過好日子)。秦始皇喜愛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業。為什麼搜刮老百姓的財物一分一釐都不放過,揮霍時卻像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讓那(阿房宮中)負載大樑的柱子,比田裏的農夫還多;架起側梁的椽子,比織布機上的女工還多;顯眼的釘子,比穀倉裏的稻米還多;橫直密佈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衣服上的線還要多;縱橫的欄杆,比天下的城郭還多;樂器的演奏聲,比鬧市的人說話聲還多。秦統治者窮奢極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卻越來越驕橫頑固。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方響應,函谷關被攻破,項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唉!使六國滅亡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使秦國滅亡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國統治者都能愛護本國老百姓,那麼就有足夠的力量抗拒秦國。如果秦國統治者同樣能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秦就能從三世傳下去,甚至可以傳到萬世 都為 君王,誰能夠滅掉秦國呢?秦人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只好讓後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後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嘆而不引以為鑒,那麼又要再讓後世的人為後世哀嘆了。

【注釋】第三段

◎〈注一〉紛奢:繁華奢侈。《唐‧杜牧‧阿房宮賦》:「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注二〉奈何:怎麼,為何。《禮記‧曲禮下》:「國君去其國,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廟也』;士曰『奈何去墳墓也』。」《宋‧葉適‧題韓尚書帖》:「當時有識者皆怪訝,謂『此乃古人遺風,前輩雅韻,奈何反被劾也!』」

◎〈注三〉錙銖:錙與銖都是極小的計算單位,用以比喻極細微。一錙等於六銖,一銖約等於後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十四齣》:「賣官鬻爵,取利下盡錙銖。」《清‧李文炤‧儉訓》:「況乎用之奢者,取之不得不貪,算及錙銖,欲深谿壑。」錙銖,音 ㄗ ㄓㄨ

◎〈注四〉負棟之柱:承擔棟樑的柱子。《唐‧杜牧‧阿房宮賦》:「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注五〉南畝:南邊的田畝。因南坡向陽,利於植物生長,故田地多向南開墾。後泛稱田畝。《詩經‧小雅‧甫田》:「今適南畝,或耘或耔。」《唐‧杜牧‧阿房宮賦》:「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注六〉工女:舊稱從事養蠶、紡織、縫紉等工作的女子。《唐‧杜牧‧阿房宮賦》:「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注七〉釘頭:釘子釘後,只露頭在外,稱為「釘頭」。《唐‧杜牧‧阿房宮賦》:「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注八〉磷磷:清晰可見的樣子。《文選‧劉楨‧贈從弟詩三首之一》:「汎汎東流水,磷磷水中石。」音 ㄌ一ㄣˊ

◎〈注九〉庾:沒有頂蓋、露天的穀倉。《詩經‧小雅‧楚茨》:「我倉既盈,我庾維億。」《毛亨‧傳》:「露積曰庾。」《史記‧卷十‧孝文本紀》:「發倉庾以振貧民,民得賣爵。」音 ㄩˇ

◎〈注十〉粟粒:穀物的顆粒。《唐‧杜牧‧阿房宮賦》:「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注十一〉瓦縫:屋瓦的接縫。《唐‧杜牧‧阿房宮賦》:「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注十二〉參差:雜亂不齊的樣子。《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其間遠望,勢交嶺表,有五六峰,參差互出。」

◎〈注十三〉帛縷:絲線。《唐‧杜牧‧阿房宮賦》:「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縷,線、麻線。《說文解字》:「縷,線也。」《孟子‧滕文公上》:「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宋‧蘇軾‧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縷。」音 ㄌㄩˇ

◎〈注十四〉欄檻:欄杆。《後漢書‧爰延傳》:「昔朱雲廷折欄檻,今侍中面稱朕違,敬聞闕矣。」《唐‧歐陽詹‧二公亭記》:「臺煩版築,榭加欄檻。」《宋‧葉適‧齊雲樓詩》:「闉闍雖散闊,欄檻皆堪記。」

◎〈注十五〉九土:九州的土地。《國語‧魯語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唐‧齊己‧丙寅歲寄潘歸仁詩》:「九土盡荒墟,干戈殺害餘。」

◎〈注十六〉城郭:亦作「城廓」。城牆。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逸周書‧糴匡》:「宮室城廓脩為備,供有嘉菜,於是日滿。」《孔晁‧注》:「廓與郭同。」《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孔穎達‧疏》:「城,內城;郭,外城也。」《唐‧杜甫‧越王樓歌》:「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清‧許秋垞‧聞見異辭‧返魂奇事》:「但覺飄忽淩空,身如生翅,俄而望見城郭宮殿。」亦可泛指城市。《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城郭倉庫空虛,民多流亡。」《宋‧蘇軾‧雷州詩之六》:「殺牛撾鼓祭,城郭為傾動。」

◎〈注十七〉嘔啞:形容管樂聲。《唐‧杜牧‧阿房宮賦》:「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注十八〉市人:市民。《漢‧劉向‧新序‧卷一‧雜事》:「魯有沈猶氏者,旦飲羊飽之,以欺市人。」《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雖復時有鳩合同志以謀王室,然上非奧主,下皆市人。」

◎〈注十九〉獨夫:匹夫。指無道之君。《荀子‧議兵》:「誅桀紂,若誅獨夫。故泰誓曰:『獨夫紂。』此之謂也。」後引申為暴虐無道的君主。《唐‧杜牧‧阿房宮賦》:「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注二十〉驕固:驕橫頑固。《唐‧杜牧‧阿房宮賦》:「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注二一〉戍卒:舊時守邊的軍士。《文選‧揚雄‧羽獵賦》:「儲積共偫,戍卒夾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默思失業途,因念遠戍卒。」或稱為「戍人」。

◎〈注二二〉一炬:一場大火。《唐‧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注二三〉焦土:被烈火燒焦的土地。常用以形容因戰爭而受到澈底破壞的景象。《唐‧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三國演義‧第六回》:「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為焦土。」

◎〈注二四〉族滅:謂一人犯罪,整個家族、親屬被誅滅。《史記‧酷吏列傳》:「﹝義縱﹞至則族滅其豪穰氏之屬,河內道不拾遺。」《唐‧劉肅‧大唐新語•剛正》:「易之以臣宗室,故託為黨。然附易之,有台輔之望;附元忠,有族滅之勢。」《宋‧樂史‧廣卓異記•三世為廷尉》:「雄少時家貧,母葬之所封之地。不卜時日,巫言族滅,而雄子訢孫恭為廷尉。」

◎〈注二五〉不暇:來不及,沒有時間。《文選‧班固‧兩都賦序》:「大漢初定,日不暇給。」《晉‧王獻之‧雜帖一》:「鏡湖澄澈,清流瀉注,山川之美,使人應接不暇。」亦作「不遑」。

【後記】

《阿房宮賦》作於唐敬宗寶曆元年,即公元八二五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繼位,善於擊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與宦官嬉戲終日,貪好聲色,大興土木,遊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曾在長安洛陽有興修宮殿的龐大計劃。後因平盧成德節度使藉口「以兵匠助修東都」想趁機奪取洛陽,才作罷。作者預感到唐王朝的危險局勢,與黑暗現實,就寫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後人復哀後人也」的結局。本文借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揭露了秦朝統治者的窮奢享樂,並借古諷今,闡述了天下興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統治者不要只圖自己奢侈享樂,重蹈覆轍。但是杜牧的忠告沒有使統治者更改。兩年後,王死,半個世紀後,黃巢起義後唐王朝與秦王朝一樣歸於滅亡。

本賦作者工筆重彩,精描細繪。先寫重摟疊閣、長廊高簷,不計其數;再以長橋如龍、複道似虹映襯宮宇之宏偉、樓閣之高大。上面所述,寫的還只是建築之外觀。接著,作者的筆觸,又深入建築內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寫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處處皆是輕歌曼舞。「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袖」兩句,進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這一節中,作者由遠及近,由外及裏逐一介紹了阿房宮之奇觀。敍述中,時有前後照應之妙筆,如寫樓閣「各抱地勢」就與前文「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這一廣闊背景相連。敍述中,時有貼切生動之比喻,如「長橋臥波;複道行空」,用筆經濟,形象生動。敍述中,也間有動態描寫,像寫「二川」,寫「歌舞」,狀聲摹形,引人入勝。再加上大量對偶排比句式的運用,致使文句音節鏗鏘,兼有音韻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幾十個字,阿房宮之丰姿盛態就顯現于讀者眼前。

《阿房宮賦》是篇典型的賦。賦是一種文體,講究鋪張敍事,重視辭藻押韻,本文體現了賦的特點。比如發端之辭「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僅有氣勢,而且含義尤豐,寫盡秦王朝暴興速滅的歷史,其中「畢」、「一」、「兀」、「出」錘煉極佳。「畢」、「一」概括了六國互喪、天下為秦的史實,而「兀」、「出」,則形象說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換來的。作者以誇張的藝術手法,不僅寫出了阿房宮規模宏大,而且生動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敗、荒淫,這些無不反映賦的藝術特點。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則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熒熒」是比喻句的喻體,「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綠雲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接著將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誇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誇張,效用與前述一樣。四句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誇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的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揮了賦的長處,著意鋪陳誇張,但所有的鋪敍又都為後文的議論張本,為表現主題作伏筆。

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尤以「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更有畫龍點睛之用,作者用「可憐」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裏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王朝毀於一旦令人可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後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於言表。辭賦不同於論文,許多地方並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全文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