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化旁行﹞

神妙之變化,通行無礙。語出《柳宗元‧禮部賀嘉瓜表》:「保合大和,緝熙庶類,德馨上達,神化旁行。」中之一句。前面提過,本段有四個句子,「保合大和」為散花仙女所採用;「神化旁行」為彌勒祖師所採用;「緝熙庶類,德馨上達」為南海古佛所採用。神化,變化神妙。《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序》:「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旁行,遍行、通行。《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上》:「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旁行天下。」《宗統編年卷之四》:「開後世聖人之教者,堯也。恭己無為,而天下治。明明德於天下,舜則有之。堯之命舜者曰:『允執厥中。』舜之命禹,則益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此十六字之傳,為治世心學之大要。禹無間然,德盛神化。而其功為不可及也。孔子聖德天生,而好古敏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三皇五帝以來之道,至孔子集厥大成。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注一〉。以一唯傳一貫之道,釋明德新民,修齊治平之要。而孔子之聖學以傳,誠明參贊,極之無聲無臭,而與天地合其德矣。」

◎〈注一〉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語出《易‧繫辭上》

﹝化洽虞琴﹞

受虞琴之潛移默化而推道訓俗。喻垂拱而治之意。《法言義疏》:「在昔虞、夏襲堯之爵,行堯之道,法度彰,禮樂著,垂拱而視天下民之阜也,無為矣。化洽,深入教化之意。洽,深入。《書經‧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虞琴,虞舜時期所用之琴。《全唐詩‧上卷三十六》「樂和知化洽……虞琴起歌詠。」

﹝瑞徵禹範﹞

吉祥之徵兆,如大禹時期之化行俗美典範,天下合慶。瑞徵,吉祥的徵兆。《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種種瑞徵,乃魏當代漢之兆。」禹範,大禹之德行典範。大禹治水救民,歷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足跡遍及全中國,因勞其足而跛,後人感其恩,而名「禹範」。

              

【諸天神聖】─

﹝師祉悠長寶籙﹞

天然師尊之德惠綿延無窮,無量慈悲之聖德風範淵源流長,造福一切無量虛空法界,無邊無際,永不停轉。祉,幸福,同「福祉」之意。《詩經‧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注一〉,既多受祉。」

◎〈注一〉燕喜:宴會歡樂。《唐‧柳宗元‧送班孝廉擢第歸東川覲省序》:「今又將亟駕省謁,從容燕喜,是又可歌也。」

﹝悠長﹞

久遠、漫長,與「悠久」同義。《漢書‧卷一○○‧敘傳上》:「道悠長而世短兮,敻冥默〈注一〉而不周。」《三國‧魏‧曹丕‧離居賦》:「愁耿耿〈注二〉而不寐,歷冬夜之悠長。」

◎〈注一〉冥默:玄深不可通至。《文選‧顏延年‧陶徵士誄》:「近識悲悼,遠士傷情,冥默福應,嗚呼淑貞。」

◎〈注二〉耿耿:輾轉反側,不得入眠的樣子。《詩經‧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寶籙﹞

原為道家符咒之意,此處作「往來於陰陽之間」解,喻「天地」或「三界」之境。《唐‧杜審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詩》:「禎符〈注一〉龍馬〈注二〉出,寶籙鳳皇傳。」  

◎〈注一〉禎符:吉祥的符兆。《清‧洪昇‧長生殿‧第十齣》:「我這裡停睛一直看,從頭兒逐句讀,細端詳,詩意少禎符。」

◎〈注二〉龍馬:傳說為伏羲氏所見的神馬。《幼學瓊林‧卷四‧制作類》:「龍馬負圖,伏羲因畫八卦。」

﹝錫千春之福﹞

上天降道渡世,師尊掌道盤傳承道統道脈,就是將給天下蒼生最好、最長久的福報。錫,賜與、賜給。通「賜」。《書經‧仲虺之誥》:「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左傳‧隱公元年》:「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音ㄒ一ˊ 。

﹝千春﹞

謂永久之意。與下一句詩之後半段「開億載之風」有對舉關係。此處「千春」非指千個春天而言,而是非常久遠、無窮無盡之意,與後面「天然古佛」冠詩所題之「千秋聖典」之「千秋」之意同義。

﹝至道至極﹞

至善至美至極之天道。至道,至善至美之道。《禮記‧學記》:「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文選‧韋曜‧博弈論》:「當世之士宜勉思至道,愛功惜力以佐明時。」至極,至善至美的境界。《文選‧成公綏‧嘯賦》:「乃知長嘯之奇妙,蓋亦音聲之至極。」

﹝禎祥﹞

禎祥,吉兆。《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唐‧杜審言‧望春亭侍遊應詔詩》:「萬壽禎祥獻,三春景物滋。」  

﹝德敷六合萬方﹞

本句與前面南海古佛所言之「敷六合之萬方」同義,請詳見前釋。

﹝瞻有道之庥﹞

仰望道盤掌盤祖師天然師尊為九六原靈所給予的福慧德蔭。師尊一肩挑起白陽道盤萬八年的掌盤天命,這就是意味著師尊在承擔著天下眾生得渡與否的重擔,是無量恩德的展現,是不可思議慈悲力的絕對付出;萬八年是何其悠長的歲月啊!九六原靈又是何其無量的眾生啊!繼道統之續又何其艱辛啊!天道有傳承道統一脈骨髓精諦之責,可救渡性靈之解脫,可普渡三曹一切無量虛空法界眾生,超三界之外,承天起運,推道訓俗,而天下眾生就是在師尊如此等同天恩的庇蔭之下,無不同沾其恩,同沐其澤。瞻,仰望。《詩經‧邶風‧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楚辭‧屈原‧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詩經‧大雅‧桑柔》:「維此 惠 君,民人所瞻。」

有道,本次聖訓中一共談了六次的「有道」,第一次是 關聖帝 君所提的「依有道數而綿長」,第二次也是 關聖帝 君所言之「修真有道」,第三次是純 陽帝 君所寫之「開聖神有道之長」,第四次是彌勒祖師所示之「有道天然」,第五次是本次諸天神聖所題之「瞻有道之庥」,第六次是下一位將臨壇批訓的月慧菩薩所言之「無量威德,而祝有道」等六次。《禮記‧禮器》:「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文選‧張衡‧西京賦》:「招有道於側陋〈注一〉,開敢諫之直言。」

◎〈注一〉側陋:微賤的人。《東觀漢紀‧卷十九‧應奉傳》:「應奉為武陵太守,興學校,舉側陋,政稱遠邇。」

﹝庥﹞

庥,樹蔭。謂有道之處也。《爾雅‧釋言》:「庥,廕也。」《郭璞‧注》:「今俗語呼樹廕為庥。」音ㄒ一ㄡ 。     

﹝鳳曆綿延﹞

天然師尊之紀元朝代從此刻開始將綿延流長而永不朽。鳳曆,喻聖人出現之意。古稱鳳凰為瑞鳥,有聖王出,則鳳凰見。《左傳昭公‧十七年》:「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鳳鳥氏,曆正也。」《梁書‧武帝紀贊》:「御鳳曆,握龍圖 〈注一〉。」綿延,連續延長。《唐‧韋應物‧登西南岡卜居遇雨尋竹浪至灃壖縈帶數里清流茂樹雲物可賞詩》:「紆曲〈注二〉水分野〈注三〉,綿延稼盈疇。」  

◎〈注一〉龍圖:河圖。相傳龍馬從黃河中背負而出的圖。《宋書‧卷二十七‧符瑞志上》:「龍圖出河,龜書作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

◎〈注二〉紆曲:曲折。《文選‧枚乘‧七發》:「輦道邪交,黃池紆曲。」紆,音 ㄩ 

◎〈注三〉分野:分界、界限。如:「黃河的這一段,是陝西、河南兩省的分野。」

﹝雲集﹞

如雲般密集群聚。《文選‧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九》:「繇是四郊士庶雲集,期滿無徵。」

﹝衍無為之治﹞

同「無為而治」。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罰,而能平治天下。《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唐‧張謂‧虞帝廟碑銘‧序》:「於斯之時,君明於上,人化於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寧,鳥獸魚,眾乎咸若,無為而治,其聖也歟。」衍,延伸、展開。如:「繁衍」。《漢書‧卷六十六‧公孫賀等傳‧贊曰》:「博通善屬文〈注一〉,推衍鹽鐵〈注二〉之議。」

◎〈注一〉屬文:連綴字句而成文,指寫文章。《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賈誼,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屬,音 ㄓㄨˇ 。

◎〈注二〉鹽鐵:「鹽鐵論」之意。書名。西漢桓寬撰。昭帝時,詔舉賢良文學之士,問民間疾苦,皆請罷鹽鐵榷酤,與御史大夫桑弘羊相詰難。後榷酤雖罷,而鹽鐵如故。宣帝時,寬輯其語,推衍增廣而成《鹽鐵論》六十篇。

﹝師德光大  玄化益被﹞

天然師尊之威德與仁澤,無不教化著天下所有的眾生。本段出自《柳宗元‧卷三十七‧表慶賀‧第三表》:「盛德光大,玄化益被。加以休徵咸集,福應具臻。」中之一段。諸天神聖將「盛德光大」改為「師德光大」。而南海古佛冠詩中之「神人合之休徵」中之「休徵」,則取用此處「休徵」之用法。益,更加。如:「精益求精」。《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被,蒙受、遭遇。《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戰國策‧齊策四》:「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

﹝光大﹞

光顯而盛大。《易經‧坤卦‧彖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行其所知,則光大矣。」

﹝玄化﹞

道德教化。《文選‧曹植‧責躬詩》:「玄化滂流,荒服 〈注一〉來王。」《文選‧潘岳‧楊荊州誄》:「茫茫海岱〈注二〉,玄化未周。」

◎〈注一〉荒服:古稱距離京城最遠的屬地。離王城約兩千至兩千五百里。

◎〈注二〉海岱:地名。書經禹貢稱青、徐二州之地為「海岱」。約今東海與泰山之間。

﹝上下交感﹞

上下都能互相感應著師尊之德福,則天下寧,萬物祥。上下者,依《易》而言,可為天地,可為萬物,可為男女,可為夫婦,可為父子,可為君臣,因知所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而相應交感。《易經‧三十一‧卦澤山咸》:「山澤交感調節氣候。上下陰陽相應交感。」本句出自《柳宗元‧卷三十七‧表慶賀》:「上下交應,幽明同心。舉而違之,臣所未識,況臣等共被仁育,同臻大和。」中之三句。此段諸天神聖截取「上下交應,幽明同心,同臻大和。」之一段話,並將「上下交應」改為「上下交感」。其中「共被仁育」一句,被玉皇大帝 關聖帝 君截取用之於「百祥薦臻」之前。

﹝交感﹞

互相感應。

﹝幽明同心﹞

對於天地陰陽之道,都能抱持著同等尊崇之心。幽明,有形和無形的現象,看不見的和看得見的。《易經‧繫辭上傳》:「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同心,齊心。《易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國語‧周語四》:「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

﹝萬祥應期﹞

所有的祥瑞之兆,在這個時候都來了。語出《柳宗元‧卷三十七‧表慶賀‧第三表》:「今即萬祥應期,百神奉職,飛走之物皆已效靈,草木之類咸能應聖。」中之一句。

﹝同臻太和﹞

同時達到最和諧的太平盛世。臻,至、及、達到。如:「臻於完美」。《周禮‧冬官考工記》:「時文思索,允臻其極。」

※【讀諸天神聖聖訓後感言】:

在冠詩後的諭示中,還是抄了《柳宗元‧卷三十七‧表慶賀》中歌頌帝王的文章,而且還是全文照抄,只不過是將「聖德」改為「師德」、「上下交應」改為「上下交感」,沒什麼新意。其次,冠詩中「德敷六合萬方」與南海古佛冠詩所言之「敷六合之萬方」同義,前後冠詩同義,有點奇怪!還是那句話,難道理天仙佛除了抄一抄「柳宗元」所寫的文章之外,還跟著抄襲前面已寫過的冠詩?筆者不解,也想不透為何會如此!至於要如何對千萬世之後人交代,那就不是筆者在讀訓感言中所能表達的。

              

【月慧菩薩】─

﹝上帝蓮下  魚目混珠  天譴雷誅毫無私﹞

同樣都是上帝座下的原靈佛子,本具淳厚正氣之善,且一團靈明,無有私慾薰心,不染塵俗之氣;如有奸巧邪行者,混入其中,以期魚目混珠,混淆視聽,假上帝之名,藉天道之勢,以遂其私慾邪行之途,或為名,或為利,或為權勢者,必受上天最嚴厲之懲罰。

﹝魚目混珠﹞

以魚眼睛混充珍珠。比喻以假亂真。《文選‧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牋「惟此魚目」句下李善‧注引韓詩外傳》:「白骨 〈注一〉類象,魚目似珠。」《花月痕‧第十七回》:「他道你是魚目混珠,你該罰他鍾酒。」

◎〈注一〉白骨:死人的骨頭。《國語‧吳語》:「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天譴雷誅﹞

即五雷轟身,以天雷誅其罪大惡極者。雷者陽之剛也,有兩義:

〈一〉 五雷者: 

    天雷:其剛在天,霾霧頓消,其用在人,耳燒面熱,含羞逞憤,天雷觸之,閉其天門也。

    地雷:其剛在地,萬物萌動,其用在人,行為乖舛,欲前不前,地雷動之,塞其地戶也。

    陽雷:其剛在陽,邪氣殄滅,其用在人,越禮犯分,心膽驚惶,陽雷發之,搖其陽精也。

    陰雷:其剛在陰,群類斂形,其用在人,陰謀暗算,坐臥不安,陰雷應之,奪其陰魄也。

    法雷:其剛在法,大道昌明,其用在人,心思擾亂,夢魂顛倒,法雷擊之,驚其法身也。

〈二〉五雷者:金、木、水、火、土。《濟公傳‧第十五回》:「刀砍死謂之金雷,木棍打死謂之木雷,水淹死謂之水雷,火燒死謂之火雷,土牆壓死謂之土雷,要被天雷殛了那必是罪大惡極的。」

﹝各顯其能  天然無畏  道劫互應天數定﹞

各人有各人的因果業報,也有與生俱來的天職;因果業報是累世所帶來的,無可逃避。人的一生,或許是榮華富貴、或許是貧賤潦倒、也或許是高官厚爵,也或許只是販夫走卒,這是由因果業報所決定的。雖然後天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但是改變的範疇仍逃不出業力的掌控,除非是積德建業,因為上帝說過:「天不畏強,唯畏者,忠孝行功立德者也。」因此,每個人雖背負著因果業力的牽纏,卻也能從德行的修為與養成,以之改變宿命,創造新的使命,繼而成就非凡的道業。

能立足道業者,自能應天運與聖業的機緣而隨緣成住,自能化劫消厄,改變宿命的牽纏;能承擔聖業道統的傳承,也能推道訓俗,教化世俗隳敗之人心,使之趨善卻惡,繼而以共同的善念,以相同的善行德風之能量來改變世界;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能改變的事物極其有限,然而千萬人力量的聚集,就是一股不可思議的能量,這股能量將會隨著眾人所發出的願力隨願而成,因願而盛,這就是所謂的「天然無畏」。

﹝天然無畏﹞

以大無畏之精神宏揚天然聖道。無畏,沒有畏懼。《禮記‧表記》:「無欲而好仁者,無畏而惡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一百五十讚佛頌》:「無畏功德中,斯但顯少分。」

﹝道劫互應天數定﹞

有「道」必有「劫」來應,有「劫」必有「道」來救。上天在降道的同時,災劫並臨;以劫難之頻降,考驗著人心與道心的危微處;並藉由當時人心惟危與道心惟微的差異多寡,來決定是天降聖道的開啟,還是天降劫數的開始。

世間劫難的發生,都是由無數個各別的業力因果所累積聚集而來,因人心惟危,自無始劫以來,天地間就存在著一股由人慾邪念所累積而來的「穢氣」,而這股龐然穢氣的不斷累積,衝擊了大自然間本具有的浩然正氣,在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的原理之下,自然造成天地間劫難災禍的頻傳,這是穢氣能量的舒緩,而人類正處其中,自然界受到傷害,人類當然是首當其衝,如氣候的驟變,會造成嚴寒與酷熱,也會造成海洋潮汐的氾濫,不發生則已,一發生就是幾十萬生命的結束。歸其氣候驟變緣由,是臭氧層破洞所致,而臭氧層之所以會被破壞,更是人類排放過多二氧化碳所致,種什麼因,結什麼果,是人類破壞的大自然,那大自然當然會反撲,受害者還是廣大無邊的眾生。

白陽期掌管「劫盤」的是南海古佛;南海古佛有聞聲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一面,也有怒目金剛,斬妖除邪的另一面,如同手心與手背,都是手的一部份,但是卻有各別不同的功能;莫將無言當慈悲:不要以為上天不講話就是慈悲!不要以為上天不罵人就是贊同你!大道青天不可欺,十八層地獄的眾生,就是在世時欺天欺世之輩者;莫謂:自欺欺人天不知,抬頭三尺有神明;人間私語世難知,如雷貫耳通天庭。

﹝攝受一貫  膺命萬八  正逢己巳壽天齊﹞

喻師尊繼承道統之傳續,承擔著一萬零八百年天道道盤之重任,以普渡三曹大業為目標,挽救九六原靈得歸理天,為一貫道傳法傳世之唯一明師,有萬國教主之封號;而今年〈民國七十八年〉正好是師尊誕生百年紀念,這就是意味著師尊的名號與天命,將會與天地共存,馨慶而萬年不朽。

﹝攝受﹞

統領接受之意。攝,統轄、管理。如:「統攝」。《後漢書‧卷六十六‧陳蕃傳》:「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

﹝膺命﹞

承擔著天命。膺,承擔。如:「榮膺大任」。《書經‧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注一〉。」

◎〈注一〉方夏:舊稱中國為「方夏」。《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傳‧贊曰》:「方夏崩沸,皇京煙埃。」

﹝無量威德  而祝有道  萬代一師法雲鼎﹞   

喻師尊無量無邊之神〈聲〉威與德行,是至聖德威的象徵,是天下得以太平的主導者,也是萬代唯此一師享有如雲般之法鼎者。

﹝無量﹞

沒有限量,沒有止境。《左傳‧昭公十九年》:「今宮室無量,民人日駭,勞罷死轉,忘寢與食,非撫之也。」《文選‧左思‧蜀都賦》:「由此言之,天下孰尚,故雖兼諸夏之富有,猶未若茲都之無量也。」

﹝威德﹞

聲威與德行。

﹝有道﹞

有二義:

一、稱有學問道德的人。《禮記‧禮器》:「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文選‧張衡‧西京賦》:「招有道於側陋,開敢諫之直言。」

二、喻天下太平。《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祥開景福﹞

祥瑞之徵兆,開啟了莫大福德之路。《詩經‧小雅‧小明》:「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功侔造化﹞

其功德如同大自然之化育萬物而永垂不朽。《大唐西域記序》:「我大唐之有天下也,闢寰宇而創帝圖,掃攙搶而清天步,功侔造化。」《周書》:「我太祖文皇帝稟純和之氣,挺天縱之英,德配干元,功侔造化。」侔,相等。《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一言之譽,東陵侔於西山。」《唐‧陳鴻‧長恨傳》:「姊妹 封國 夫人,富埒〈注一〉王宮,車服邸第,與大長公主侔矣。」

◎〈注一〉富埒:埒,相當。形容財富和……相等。埒,音 ㄌㄜˋ 

﹝造化﹞

化育萬物的大自然。《淮南子‧覽冥》:「又況夫官天地,懷萬物,而友造化,含至和。」《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貧道有的是術法,乃造化所忌,卻要尋個大福氣的,承受得起,方好與他作為。」

﹝乾行彌健  坤厚永貞﹞

以《易經》所言乾坤之德象,以及其所代表的爻卦,來表示我天然聖道之剛毅全德與載物利貞之美。同「乾健貞固」之意。《易》:「乾以全德,行乎天下,皆成其用。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猶乾之德,其德隆大。故乾吉在無首,坤利在永貞矣。」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昊子 的頭像
    昊子

    一貫道盤萬八年

    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